深耕教育戰線 30 余年,全國政協委員、鄭州輕工業大學校長魏世忠在履職路上最執著的事,就是為高等教育發展“鼓與呼”。
1 月 19 日,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 年)》中提出,促進高水平高校、優勢學科與重點行業和頭部企業強強聯合,構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轉移為一體的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新樣本。
“當下,河南正處于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的關鍵階段,產教融合不僅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更是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有效支撐?!蔽菏乐艺f,河南在產教融合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優勢,已形成“政府主導、院校主動、企業參與”的特色路徑。
“河南擁有 200 萬高校人才蓄水池、50 萬職教生年輸送量,與現代化重點產業鏈群形成呼應。”魏世忠介紹,在此基礎上,“訂單班培養”“校企雙導師制”等產教融合模式也在廣泛推廣,比亞迪、富士康等龍頭企業深度參與。
雖然擁有一定的基礎優勢,但是河南在產教融合方面仍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魏世忠表示,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缺乏整體性、長期性、系統性的合作機制;部分高校在創新教育方面投入不足,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待提升;學科交叉融合不足,新興產業領域人才供給滯后等。
加強產教融合,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需要回答好“企業主導什么、怎么主導、融合什么、在哪融合、怎樣深度融合”的問題。對此,魏世忠建議,政府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搭建產教融合公共服務平臺;高校主動對接產業需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企業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與高校共建實訓基地、研發中心,提供實習崗位和項目資源;行業協會發揮橋梁作用,推動校企合作規范化、常態化。
魏世忠說,高校作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在人才培養、輸出和會聚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未來,我們將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努力構建‘學科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育人體系,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確保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同時,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與本地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研發中心和實訓基地,將企業項目融入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此外,還將依托學校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地方經濟發展?!蔽菏乐冶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