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悠楓溪水,迢迢歲月長。六月,正值江南黃梅時節,雨絲斜織,小鎮的夜燈還未醒。“老陳”身著亮紅色馬甲,上面“紅楓義警”四字格外醒目。他拿著一沓反詐宣傳單,踏過青石巷的斑駁。鄰家阿婆正收著滴水的衣裳,見他走來,笑眼彎成橋:“老陳,來吃茶呀?”轉角駱大爺倚門而立,檐角碎雨滴答,“多虧了你呀…”他抬手比畫,“那片老瓦,如今我們哥倆兒不吵了。”燈火漸次亮起,暈開在糯濕的霧里,像宣紙上化開的淡墨,而他的背影,漸漸隱入江南的煙水蒼茫。
群眾口中的“老陳”,是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紅楓義警”的協會會長陳榮周。今年是他做志愿者工作的第八個年頭。“紅楓義警”自2017年7月成立以來,成員就以“崇法尚義、積安向善”為宗旨,堅持“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的工作理念,立足安全風險防控、違法犯罪防治等工作職責,通過為群眾點亮一盞路燈、排除一個窨井蓋隱患、解決一場小糾紛等方式,讓百姓切身受益、讓鄰里和睦友善,為楓橋的平安小鎮建設弘揚了“紅楓正氣”,成為了楓橋古鎮一道亮麗的平安“楓景線”。2024年11月,浙江省副省長、公安廳長楊青玖批示:“紅楓義警”是我省共治警務的一種模式、一個標識。
民意導向,“義警”隊伍順勢生
人民安居樂業,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楓橋群眾維護治安、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一直很高!關鍵是我們要如何為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搭建平臺。”諸暨市公安局楓橋派出所副所長趙信說。
作為楓橋鎮“土生土長”的平安類社會組織,“紅楓義警”誕生于群眾、發源于群眾。2017年3月,當時還是普通民警的趙信在“大走訪”中得知,陳榮周等20多位集鎮商鋪業主都有參與治安巡邏、矛盾調解等社會治理工作的強烈意愿,但苦于沒有組織和方向。如何將這種自發熱情轉化為組織化、
可持續的治理力量?
趙信最初組織40余名商鋪業主、熱心村民參與了一場晚會的安保工作。后來隨著隊伍的壯大,他牽頭成立了“紅楓”志愿者協會。楓橋派出所專題研究了這支隊伍的特點和特長,決定引導其協助開展治安巡邏、法治宣傳等輔助性警務活動,2017年7月21日正式更名為“紅楓義警”協會,由誠信經營戶、公益先鋒陳榮周擔任會長。當時,在紹興全市乃至全國,“義警”都是個鮮少耳聞的詞。
在黨建引領下,“紅楓義”成立功能型黨支部,由趙信擔任支部書記。制定了《紅楓義警協會章程》,規范內部管理流程,形成“1名黨員聯系3名隊員”的紅色網絡,確保隊伍“聽黨指揮、服務群眾”的政治底色,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明確了“五有”組織標準、“五必”保障措施,在技術、物質、精神等方面給予保障和激勵,促進義警隊伍蓬勃發展。自此,便有這樣一句話在楓橋鎮廣為流傳:“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紅楓義警’。

小處做起,警民同心筑平安
“紅楓義警”因為“自助助人、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慢慢綻放光彩,他們遍布楓橋各個行政村,通過鄰里守望、親戚發動等方式,在民警的帶領下開展治安巡邏、法治宣傳、安防教育、糾紛調解等輔助性警務活動,積極發揮主力軍作用,服務好一方百姓、守護好一方平安,在楓橋鎮架起了一座警民連心“橋”。
治安巡邏是“紅楓義警”雷打不動的一項日常性工作。每天晚上六點半,“義警”隊員們都會穿著紅馬甲,準時出現在大街小巷,收集治安隱患線索,挨家挨戶開展反詐宣傳。在一次巡邏中,群眾反映有一伙駕駛外地車輛的可疑人員在收集黃鱔血,“義警”隊員們一邊趕赴現場,一邊報告派出所,最終協助抓獲了8名犯罪嫌疑人,一舉破獲多起碰瓷連環詐騙案件。
“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多一場演出少一個糾紛,多一個講堂多育一群好人,多一家禮堂多添一份文明”,隨著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紅楓義警”第一時間提出“周周有活動,場場有義警,分分有平安”的口號,身著統一服裝、頭戴小紅帽,活躍在當地各類文化體育活動現場,維護交通秩序、勸導文明觀演觀賽、幫助老人小孩安全進場離場。
馬路中央的窨井蓋,集鎮上大約有490個,“義警”們每次巡邏都不忘“踩一踩”,及時發現位移的、破損的、缺失的井蓋,不讓一輛車、一個人受到損害。陳榮周說:“這就是我們‘義警’日常形成的默契。”長期以來,“紅楓義警”隊員始終保持參加公益活動的積極性,隊員“一呼百應”“一馬當先”,愈加凸顯群眾是社會平安建設的“主力軍”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力量。

發動群眾,榜樣引領樹新風
從普通民眾轉變為守護平安楓橋的“新警力”,“紅楓義謦”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加人。如今,其核心成員已增加至162人,更是在楓橋鎮31個村社建起了“分中心”,吸納了“楓橋大媽”“先鋒救援”“調解聯合會”等志愿者組織“并肩作戰”,志愿者總人數達到1032人。“紅楓義警”的工作內容從開展治安巡邏等輔助性警務活動,拓寬到治安防范、法治宣傳、糾紛化解、社區矯正、愛心救助和流動人口管理六大塊內容,內部也成立了“巡邏隊、宣傳隊、調解隊、救援隊、服務隊”五支隊伍。派出所累計開展針對性培訓538場次,讓“義警”們“各司其職”“人盡其才”,不斷推動“義警”工作專業化、規范化發展。
宣傳隊隊長陳曉芳對此深有感觸:“我們這支分隊的成員基本上是老街居民,人熟、地熟、情況熟,群眾基礎好,宣傳效果更好,我們宣傳得多了,越來越多的商鋪業主也主動加入到我們的宣傳隊伍中來,從守好自己的錢袋子到守護大家的錢袋子。”作為楓橋一家礦泉水店的老板娘,陳曉芳積極帶頭開展“錯時”反詐宣傳活動。她負責天竺街區域的沿街商鋪宣傳工作。在她的努力下,該區域連續5年未發生一起電詐案件。同時,對于商鋪業主的消費糾紛、鄰“鋪”糾紛等問題,調解隊“義警”都會第一時間到場參與調解,做到“小事不出店鋪”,
值得一提的是,“紅楓義警”立足身邊小事,感染身邊鄰里,有效提升了小鎮“正能量”。“義警”隊員宣磊磊,年幼時因輟學而誤入歧途,參與飛車搶奪并被判刑,但經過“義警”隊員的耐心幫教,他成功改過自新,在鎮上經營燈具店,家庭幸福美滿。如今,宣磊磊在“義謦”的感染下,也主動加人“紅楓義警”,成為了其中服務隊的一員,參與到愛心結對孤寡老人、殘障人員等弱勢群體幫扶服務工作中來,成為他們可信賴的“貼心人”,細心提供幫扶、及時排憂解難,以點滴關懷匯聚成守護每一位村民的平安堤壩。近年來,他多次榮獲“諸暨市優秀義警隊員”稱號,并被評為“楓橋好人”。
“警力有限,民力無限。‘紅楓義警’這支維護基層平安的‘草根力量’,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楓橋經驗’依靠發動群眾解決群眾自己的事情的核心內涵。”諸暨市公安局黨委委員、楓橋派出所所長王澤說。8年來,“紅楓義警”各項活動覆蓋群眾超4.5萬人次,轄區內電詐發案率下降 30.1% ,楓橋鎮治安糾紛警情同比持續下降。其經驗做法獲《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級媒體報道20余次,先后斬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全國賽金獎、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項目獎、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等獎項,已成為新時代群防群治工作的“金字招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