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色產業集群,既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動力引擎,也是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內丘縣委、縣政府堅持科學規劃、產業升級、提質增效、綠色發展、完善配套的發展原則,大力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的產業發展戰略,努力構建特色鮮明、主業突出、鏈條清晰、國內競爭力一流的化工產業體系。內丘縣政協聚焦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圍繞“推進化工園區產業集群發展”開展專題協商,在充分吸納前期調研、研討成果及委員發言的基礎上,歸納梳理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錨定園區定位,保持戰略發展定力。一是明確發展方向。編制《綠色化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一張藍圖繪到底。建立“政策一企業”直通機制,針對化工企業開展“一企一策”指導,幫助企業申報省級、國家級綠色工廠以及低碳技改專項資金,逐步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等。二是成立政策研究專班。聯合重點企業組建政策研究小組,定期解讀國家“雙碳”政策核心要點,剖析綠色金融信貸、債券、基金等支持工具的落地路徑,通過案例分析、趨勢研判等方式為企業綠色轉型提供精準政策指引。三是聚焦“延鏈補鏈強鏈”精準招商。立足縣域資源和產業基礎,圍繞主導產業,繪制產業鏈圖譜,明確上下游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注重發揮行業協會平臺作用,以商招商,有針對性地引進行業領軍企業、配套企業。四是構建產業協同鏈式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區。鼓勵園區內企業之間開展產業合作,吸引配套企業集聚,形成上下游配套、協同發展的循環產業,打造“基礎原料—中間體一終端產品”垂直產業鏈,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廢棄物的最小化排放。
二、建設智慧園區,推進產業創新升級。一是搭建“一網統管”平臺。建設生產調度、能源管控、安全環保三大信息化平臺,推廣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爭創高標準數字園區。實施“數智賦能”行動,引導企業引入工業互聯網、AI能效管理系統,推動生產流程智能化改造,推廣“智慧能源管控”,實現能耗數據實時監控與優化。二是搭建成果轉化平臺。加速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在園區內的應用,推動化工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鼓勵企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和環保技術,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如高效的精餾塔、節能電機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巡檢,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數。設立縣級綠色技術推廣目錄,對采用光伏發電、余熱回收等綠色環保技術的企業給予設備補貼,形成示范效應。三是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成立“京津冀綠色化工協同創新中心”,企業提供應用場景,高校負責技術研發,政府爭取國債項目資金,形成“需求—研發一轉化”閉環。圍繞園區企業科研攻關難題,采取與高校合作或招引專業科研攻關公司的方式,走市場化之路,開展“揭榜掛帥”行動,重點攻關潔能源替代,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關鍵技術,成果應用后按比例分成,形成產學研利益共同體。四是搭建科技服務平臺。一方面,及時收集發布化工行業的最新政策、技術動態、市場信息等,為園區企業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組織專家團隊定期舉辦技術對接會,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項目評估、可行性研究等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三、提供人才支持,匯聚產業躍升動能。一是構建人才矩陣。建立縣域、市域及周邊城市化工領域專家人才庫,有針對性地推介給不同類型企業。加強與省內高等院校化工院系合作,委托培養專業化工人才。集中參加相關高校招聘會,提高人才引進效率,滿足企業用人需求。二是制定專項人才政策。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補貼、科研經費等支持,建設人才公寓,對高級
技術人才給予子女人學、配偶就業等專項通道。三是推行“互促互提”培養機制。鼓勵規上化工企業與市域周邊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企業技術骨干走進職業院校實驗室,院校教師走出實驗室到企業生產一線,開展“互促互提”活動,聯合開發“理論 + 實操”一體化課程,提升危化品操作、智能化設備維護等實操能力。
四、整合資源要素,激活產業發展引擎。一是“騰籠換鳥”,盤活低效用地。實施“綠色煥新計劃”,全面排查低效閑置用地,通過土地收儲、整合升級等方式盤活存量,引入高附加值產業項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與經濟產出效益。二是豐富融資產品。指導金融機構聯合推出“化工供應鏈貸”等綠色信貸業務,以園區企業的應收賬款、庫存產品等為質押,為上下游中小企業在關鍵時刻提供流動資金、低息貸款,真正實現“雪中送炭”式服務。三是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聯合金融機構開發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質押產品,助力輕資產科技型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四是建立優質企業上市培育庫。動態篩選符合綠色發展導向的高成長企業,制定“一企一策”上市服務方案。同步推動設立縣級綠色產業發展基金,聚焦低碳技術改造、新能源開發利用等重點領域項目,通過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優質企業對接資本市場,以金融賦能推動綠色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
五、優化服務環境,激發企業內生動力。一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編制園區化工企業手冊,設立“化工項目服務專班”,提供從立項到投產的全程代辦服務。組織專家團隊對中小企業提供免費工藝診斷,提出改造提升意見建議。二是優化政策助企發展。圍繞企業用地、人才、金融等方面的問題,出臺更具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創新實力強勁的企業,從技術升級、市場拓展等多維度發力,助力企業擴大規模、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做大做強。三是建立助企幫扶機制。建立助企幫扶專家小組,組織專業人員“把脈問診”,分門別類、一企一策,制定盤活幫扶措施。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專項債等政策資金,加大生產設備、工藝流程技術改造投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