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中國的各個省份比作盲盒,青海這個“高原盲盒”一定會給人們帶來超乎想象的“拆封驚喜”。這片距離天空更近的土地總是那么風格多變、充滿了未知,它像是大自然的博物館,為人們再現千百年前的地球記憶,又像是開拓者的實驗室,不斷用文明的鑰匙解鎖新的謎題。
高原上的萬花筒
會變色的湖,用鹽做的橋,藏在高原深處的無人秘境這不是童話世界,而是真實的中國青海。這個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的地方以雄偉壯麗的高原風光而聞名,雪山與草原、冰川與湖泊相互環抱,描繪著許多“中式奇幻”風格的美景。
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青海的象征——青海湖。它是國內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古稱“西?!?,蒙古語中稱它為“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但青海湖其實是個“顏色管理高手”隨著湖中的藻類在不同季節繁殖量的不同,它們將陽光折射出不同的光彩,讓湖水在湛藍、寶藍、深藍、青碧、墨綠中變幻,就像大自然在揮灑顏料,展現出令人驚嘆的美景。
西部的察爾汗鹽湖則擁有一片如夢似幻的純白天地。它是中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第二大鹽湖。科學家曾經形象地描述:如果用察爾汗鹽湖的鹽礦鋪一條厚6米、寬12米的鹽橋,可以從格爾木市一直鋪到月球!而在現實里,中國人也真的鋪成了一座鹽橋。在修筑青藏公路期間,工程師們用厚厚的鹽蓋填平溶洞,筑起了一座全長30多千米、橫跨整個察爾汗鹽湖的大橋,俗稱“萬丈鹽橋”,成為青海的一道傳奇風景。
向更遙遠的可可西里行進,火焰般的紅景天、紫色的鼠尾草在海拔4000米的高地蓬勃生長。奔跑如風的“高原精靈”藏羚羊、呆萌可愛的藏狐、霸氣美麗的雪豹每天都進行著高原上的生存競賽,無人區里怒放的生命以一種頑強的姿態為可可西里注入靈魂,讓這里成為令人神往的秘境。
歷史長廊的時光寶盒
如果說青海的風光是大自然的極致之作,那青海所孕育的高原文明則定義了人文意義上的時空傳奇。
許多人對青海的歷史印象是從唐人那些優美的詩句開始的。王昌齡曾經在《從軍行》中寫下“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把青海湖和玉門關串聯成唐代邊塞的壯闊畫卷。杜甫也曾詠嘆“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感嘆朝廷戰事不休給百姓帶來的苦難。這些詩句記錄了青海的第一個關鍵詞:邊塞重地。地處中原與西域交界的青海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漢朝與羌人的較量,隋唐與吐谷渾、吐蕃的大戰,明清對蒙古部落的征伐,都對青海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塑造出了風格獨特的邊塞文化但青海的歷史印記并不只有邊塞的金戈鐵馬,它同時也是和平的見證之地。公元641年,大唐文成公主的送親隊伍從長安啟程,取道青海日月山向吐蕃行進。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率領群臣在柏海(今青海鄂陵湖、扎陵湖)迎親。唐蕃從此結為姻親之好,享受了數十年的和平。文成公主的陪嫁除了珍寶,還有各種典籍、種子、醫方,堪稱給吐蕃帶去了一個“盛唐科技百寶箱”,大大提升了吐蕃的開化速度,促進了漢藏文化的相互融合。
絲路文化也為青海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舉個例子:假如把一群來自唐朝不同地方的小孩兒聚在一塊兒,比比誰的收藏最“洋氣”,最后勝出的那個小孩兒未必來自大城市長安,而是很有可能來自青海的一個小地方—都蘭。它位于絲綢之路“吐谷渾道”的腹地,見證了中西方貿易和文化的交流。
那時候,來自粟特、大食、波斯的外國商隊頻繁地往來于商道上,帶來了許多異域珍奇。富有中西亞文明特征的雙峰駝、獅子、雄鷹……都是各種金銀器、織錦和飾品上的流行元素。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工匠和商人在這里實現了隔空的“文化超鏈接”,創造了屬于青海道的絲路繁華。
科技照亮現實:這個青海有點兒潮
青海蘊藏的古老歷史固然光芒四射,但這并不代表青海的一百種風格里沒有“現代風”。實際上,在青海處處可以見到現代科技與自然法則的共鳴,讓見識過的人紛紛給出點評:一個字,潮!
在塔拉灘光伏電站,人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奇景:大片深藍色的光伏板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板下居然養著成群的羊!它們就是光伏產業和生態農牧完美結合的代表:光伏羊。數以萬計的光伏板源源不斷地發電,還能將電力輸送到江蘇、河南等地。同時,光伏板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將曾經的荒漠變成了青青草地。牧民們通過在光伏板下放羊來控制雜草生長,產出的光伏羊肉帶來了穩定的收益,羊糞還能給土壤提供優質養料,實現了完美的閉環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高清云臺正在清晰地展示野生動物們的萌態。這些珍貴的畫面是由幾千臺紅外線相機和野保相機自動抓拍的,巡護人員使用無人機監測整個片區,以前徒步難以到達的危險地帶現已實現了無死角全覆蓋
在高科技的幫助下,無論生態研究、動物保護還是打擊盜獵,都變得更加便捷,還意外成就了幾個動物圈的網紅。由雪豹、藏狐和兔獼組成的“高原三傻”紛紛表示:雖然我們很呆萌,但你們人類制造表情包的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前天雪豹打獵被藏獒截了胡,今天兔孫走錯路被救了,總之出點兒啥糗事就相當于全網直播,我們野生動物不要面子的嗎?對此,管護員回應:珍惜當下,沒準兒明年還有更厲害的新技術!
當藏羚羊們沿著生態廊道開啟遷徙之旅,它們的蹄印里保存著祖先踏過唐蕃古道的記憶。當人們在日月山上感受帶著青稞氣息的季風,腳下踏過的是文成公主人藏時車隊的轍印。青海,一直在山川深處醞釀著新的奇跡。自然與文明的相互成就正是這部高原巨著最生動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