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5.12.0081.04
DOI: 10.3969/j.issn.2096-2665.2025.12.026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中CHD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管腔狹窄或閉塞,進而引發胸悶、胸痛、氣短等心肌缺血癥狀,是CHD的常見類型[1]。若未及時進行干預,可能進展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等嚴重心血管事件[2]。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標準化藥物治療方案干預該疾病,其中硝酸酯類藥物可擴張冠狀動脈;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小板藥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他汀類藥物可通過調脂作用穩定斑塊。多種藥物通過多機制干預,共同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狀況并減輕臨床癥狀。然而,部分患者因病情復雜、藥物耐受性差等因素,存在癥狀控制效果不理想或病情反復的情況,亟需探索中西醫聯合治療策略以優化臨床療效。中醫理論認為,CHD心絞痛屬于“胸痛”“胸痹”等范疇,常見痰濁內阻型,多見于體形豐腴、嗜食肥甘厚味者,其病機核心為痰濁閉阻胸陽、阻滯心脈,治以通陽泄濁、豁痰宣痹為法[3。瓜萎薤白半夏湯源自《金匱要略》,為治療胸痹“痰濁壅盛證”的經典方劑,方中瓜萎可清熱滌痰、寬胸散結;薤白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之效;半夏可降逆化痰、散結消痞;3藥合用共奏豁痰開結、宣通胸陽之效[4。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方劑可通過調節脂質代謝、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炎癥反應及調控氧化應激等多靶點機制,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及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可在缺血心肌區域促進微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灌注[5]。基于此,本研究探討瓜萎白半夏湯聯合西藥治療痰濁內阻型CHD心絞痛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納人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間在臨沂市中心醫院就診的100例痰濁內阻型CHD心絞痛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 45.40±1.69 )歲;BMI范圍18.61~30.09kg/m2 ,平均 BMI( 22.16±0.81)kg/m2 ;病程2\~12年,平均病程( 7.13±0.32 )年。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 45.43±1.67 歲;BMI范圍 18.62~30.27kg/m2 ,平均 BMI( 22.12±0.79)kg/m2 ;病程2\~12年,平均病程( 7.16±0.28 )年。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 Pgt;0.05 ),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臨沂市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已充分知曉研究詳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文件。納入標準:(1西醫符合CHD心絞痛的診斷標準[;(2)中醫符合痰濁內阻證的辨證標準[7]。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心律失常者;(②既往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3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4存在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對癥治療方案治療: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717,規格: 40mg/ 片), 40mg/ 次、1次/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S.p.A.,國藥準字HJ20160685,規格: 100mg/ 片), 100mg/ 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750,規格: 10mg/ 片), 10mg/ 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診療方案基礎上聯合瓜萎薤白半夏湯治療:組方為瓜萎、薤白、茯苓、白術、陳皮各 15g ,法半夏、厚樸、枳實、郁金各 10g ,石菖蒲、黨參、丹參各 20g ,甘草 5g 。將上述方劑中的藥材加入 1000mL 冷水中浸泡 30min ,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煎 40min ,去渣取400mL 藥液,將藥液平均分為2份,分別于早、晚餐后1h溫服。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10d的持續治療,治療期間密切觀察并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恢復狀況
1.3觀察指標 (1)血管內皮功能。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肘靜脈血 3mL ,以 4000r/min 的轉速(離心半徑 10cm )離心 9min ,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內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②心功能相關指標。于治療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徐州市凱爾醫學儀器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72061388,型號:KR-E80)檢測兩組患者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3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后,評估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分為主癥(包括胸悶室塞、胸痛痞滿、氣短體胖3項,采取0、2、4、6分進行評價,分值為0\~18分)和次癥(包括心悸、肢體沉重、胸皖痞悶、納食減少、痰多黏膩5項,采取 0,1,2,3 分評價,分值為0\~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重[7。(4)臨床療效。顯效:胸痛癥狀完全緩解,心電圖ST段抬高回落幅度 gt;1.0mm(gtrsim0.1mV 或ST段壓低恢復至等電位線;有效:胸痛發作頻率 ?2 次/周且持續時間 ?5min/ 次,心電圖ST段抬高回落幅度0.5~1.0mm(0.05~0.10mV 或ST段壓低改善 350% ;無效:胸痛癥狀及心電圖ST段偏移程度未達上述有效標準,或病情加重[。治療總有效率 Σ=Σ (顯效 + 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 。(5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在治療期間,對患者胃腸道反應、心悸、頭暈、肝功能異常及皮疹的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與記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Σ=Σ 不良反應總發生例數/總例數 ×100% 。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
)描述,行 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 (% )表示,行 x2 檢驗;等級資料比較行秩和檢驗。以 Plt;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比較兩組患者的ET-1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的ET-1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NO水平均呈現上升趨勢,且觀察組的NO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心功能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LVEDD均出現縮短趨勢,且觀察組的LVEDD短于對照組;LVEF均有所升高,且觀察組的LVEF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2。
2.3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主癥及次癥的中醫證候積分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各項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lt;0.05 ),見表3。
2.4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等級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但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見表4。

2.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體發生率的經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見表5。

3討論
CHD是心血管系統常見疾病,心絞痛是其典型臨床表現,指由心肌短暫性缺血、缺氧引發的特征性胸痛[8]。目前,CHD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有研究表明其發生與脂質代謝紊亂、高血壓、肥胖等多種危險因素相關[。該疾病具有進行性加重的特點,早期實施強化干預以延緩病程進展、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風險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0]。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的心肌氧供需失衡是CHD心絞痛的核心病理基礎,因此臨床治療策略聚焦于改善冠狀動脈灌注及降低心肌耗氧,以緩解癥狀并預防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嚴重不良心血管事件。


ET-1:內皮素-1;NO:一氧化氮。

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

西醫標準化治療通過擴張冠狀動脈,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栓形成并調節脂質代謝,從而穩定斑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1]。然而,受個體藥代動力學差異及藥物不良反應影響,部分患者存在治療應答不足或癥狀控制不佳等情況。中醫理論將CHD歸屬于“胸痹”“心痛”范疇,認為其病機以心之氣血陰陽虧虛為本,以痰濁、血瘀、氣滯、寒凝等實邪痹阻心脈為標,病位雖以心為主,亦與脾、肺、肝、腎等臟腑功能失調相關。其中,痰濁內阻證的核心病機為脾失健運,水濕停聚成痰,阻滯胸陽,痹塞心脈[2]。本研究結果表明,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ET-1水平均呈現下降趨勢,且觀察組下降幅度更明顯;NO水平均顯著提升,觀察組提升效果優于對照組;同時,兩組患者的LVEDD均呈現縮短趨勢,其中觀察組縮短程度更顯著;LVEF水平均得到提高,觀察組提升幅度更大。在中醫證候改善方面,兩組患者主癥、次癥的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觀察組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此外,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瓜萎薤白半夏湯中瓜萎可清熱滌痰、寬胸散結;薤白可辛溫通陽、行氣止痛;法半夏可燥濕化痰、降逆消痞;配伍石菖蒲化濕醒神;黨參、茯苓、白術、陳皮健脾益氣以絕生痰之源;厚樸、積實增強理氣化痰之力;郁金、丹參行氣活血止痛,甘草調和諸藥[13]。全方共奏化痰降濁、宣通心陽之效,契合痰濁閉阻心脈的病機特點,可改善胸悶、胸痛等核心癥狀及整體證候。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瓜萎提取物可調節糖脂代謝,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白含有的揮發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法半夏可抑制炎癥反應,調節心臟電生理穩定性;石菖蒲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增強NO介導的血管舒張效應[14]。中西醫聯合治療通過多靶點發揮協同作用,其中西藥可改善血流動力學,抑制血栓形成的即時效應;中藥可調節機體代謝及血管微環境,從而更有效地緩解心肌缺血癥狀。
此外,本研究數據表明,兩組患者在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方面無顯著差異,且經統計學檢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在西藥基礎上聯用瓜萎白半夏湯不會增加治療相關風險,安全性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針對痰濁內阻型CHD心絞痛患者,予以瓜萎薤白半夏湯聯合西藥方案干預,其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提高,不僅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與心功能、減輕胸悶胸痛等臨床癥狀,且治療安全性較高,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孫春全,謝雁鳴,侯恒悅.生脈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特征及合并用藥的真實世界研究[J].世界中醫藥,2022,17(1):123-128.
[2] 李亞新,吳彥,路新華,等.銀杏酮酯滴丸聯合貝尼地平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23,38(9):2247-2251.
[3]李德恒,王天園,張會娜,等.大株紅景天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21,24(26): 3359-3368.
[4]陳文豪,陳麗名,李小會,等.《金匱要略》瓜萎白三方再辨析[J].四川中醫,2024,42(5):23-26.
[5]劉明陽,金瑩,趙啟韜,等.基于UPLC-Q-TOF-MS分析酒煎瓜萎薤白半夏湯物質成分[J].遼寧中醫雜志,2024,51(9):141-148.
[6]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委員會,等.穩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9):680-694.
[7]中華中醫藥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診療專家共識[J].中醫雜志,2018,59(5):447-450.
[8]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冠心病心臟康復基層指南(2020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1,20(2):150-165.
[9]趙慧,程功,梁宸源,等.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評估手段及治療方法[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24,32(3):1-7.
[10]薛亞男,歐敏行,張秀杰,等.《2023AHA/ACC/ACCP/ASPC/NLA/PCNA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管理指南》要點解讀[J].中國全科醫學,2024,27(18):2173-2178.
[11]薛毓琦,李慧瑩,林雪,等.藥物基因多態性與冠心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內科雜志,2023,40(1):24-28.
[12]王雪,張明雪.基于隱結構模型結合關聯規則研究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中醫證候特征[J].遼寧中醫雜志,2024,51(4):1-6,后插1.
[13]丁小朋,王雷,范飛,等.瓜萎白半夏湯治療冠心病痰濁內阻證[J].吉林中醫藥,2025,45(1):76-79.
[14]譚雨晴,李軍,陳恒文.基于網絡藥理學研究瓜萎白半夏湯治療冠心病的作用機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20,22(11): 3861-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