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我國財政部發文指導各主體建設管理會計體系,并把相關指導意見文檔作為全國推進管理工作的綱要。隨著一系列的發展研究,逐漸形成綜合我國國情的、有著鮮明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然而,由于管理會計的大范圍推廣應用,各個企業也逐漸面臨著新的問題,即如何有效處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間的關系,在已有資源基礎上充分發揮二者的職能作用?;诖耍饕云髽I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為核心,展開相關研究,對二者的定義、區別、聯系、關系、融合理論、融合路徑等進行論述,幫助企業實現二者融合以及高效發展。
關鍵詞: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企業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9.076
引言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出現、產生分化是由于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累積到一定程度后,從原始的會計管理模式中衍生而來,屬于原始會計活動中功能更完善的分支。二者本質相同、起源相同,在職能上可以相互配合,共同維護企業內外部關聯方利益,從而助力企業實現管理水平、經營質量的提升。從實踐視角分析,新時代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兩個相互影響、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存在。從信息管理視角分析,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基礎數據來源相同,很多數據傳輸流程也會重合,并且部分財務會計信息被進行精細化加工后可以直接被管理會計應用。從管控過程視角分析,二者都能夠通過其他渠道實現相互溝通、相互輔助,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如業績評價是有效的溝通渠道之一。從成果視角分析,這二者所產生的信息可以相互交叉,形成兩份完整的內部和外部報告。
1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區別與聯系
1.1 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外關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的相關研究文獻眾多,可大致分為幾個類別:研究融合必然性、研究融合可行性及可能遇到的障礙、建設融合模板、研究融合優劣勢等等。其中,關于融合的必然性,國內典型的研究成果有:2022年,徐玉得提出,會計的本質是管理,是二者可以結合的理論基礎,且二者對象一致,可共同將維護權益、提升效益作為任務目標;2009年張瓊和2006年明雄等人都曾提及二者融合的難度,但是當前已有人才基礎、理論基礎、技術基礎足夠,論證了二者可融合性。當然也有不少學者對其融合阻礙因素進行研究,如2006年李琳提出,二者融合有理論基礎,但是實際操作難度很大,而且很多企業并不具備融合的條件。
1.2 二者定義、內涵
財務會計是指編制財務報告涉及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需要有關人員遵循會計準則相關規定。管理會計更多地被看作一系列管理類活動,涉及的具體職能有:創造價值、提升營銷量、獲得更高營收。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始終是共同存在、融合應用,其結合的最優模式為全面預算管理。
1.3 二者關系、聯系
從實踐應用角度分析,會計實務、學術研究更多的是遵循管理會計含義劃分具體會計類活動,如管理會計的教學教材中會涉及預算管控、成本管控、績效管控、決策管控等知識章節,但是并不會涉及財務報表編制、報表分析、賬務處理等知識,財務會計教學類教材中則不包含管理會計的一系列內容?,F代會計類從業人員的整體發展方向可以具體劃分為管理會計師(CIMA、CMA)、公共會計師(ACCA、CPA)兩類。二者間的關系可以簡單地看作是兩個不同的樹木分支,都代表現代會計學中的一部分。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二者相互依存、聯系緊密,具體體現在:第一,功能。二者的終極目標都是幫助企業提高營收,提升市場競爭優勢,中間涉及信息匯總登記、分析、評估等環節,具體可以通過價值活動體現。第二,核算對象。二者都是把企業當前的資金現狀作為對象進行核算,且核算內容重合部分眾多。例如,在開展成本核算時,財務會計把當期損益當作基礎,對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管理會計則可以把這些內容歸于管控成本。第三,信息來源。二者工作開展基本建立在相同的原始信息基礎上,且均來源于企業日常生產經營[1]。
1.4 二者區別
職能作用不同,財務會計是整體反映企業發展狀況、經營成果,主要對外,便于外部各利益相關者查詢相關信息;管理會計是為企業內部各層級人員提供相應的財務或非財務類信息。遵循標準不同,財務會計遵循稅務部門、證券監管部門、行業等制定的文件、規章制度;管理會計遵循信息論、決策論、控制論、預測學等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工作方法不同,財務會計有著十分固定的工作流程,但是管理會計并沒有,可以在實際操作中靈活變動。人員素質要求不同,財務會計任職人員側重專業技能,強調操作熟練度、職業道德、耐心細心等特點;管理會計人員側重綜合技能,需要同時懂業務、財務相關內容[2]。
2 新時代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理論
2.1 起源統一基礎
從數據來源講,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都是經濟時代下的高端產物,是對企業內部會計活動的延伸,也是因技術而產生的分工結果。但是不可置疑的是數據起源相同,都是由原始賬簿中的數據演變而來,且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職能、本質上有著很強的契合性[3]。
2.2 本質一致前提
從本質分析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需要事先了解會計控制論、管理活動論、信息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系統論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研究者把信息當作會計的本質,并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以信息為本質展開相關研究。直到80年代,管理活動論出現,有關學者提出會計的本質是對一系列活動的管理,即有價值的管理是會計本質。后期開展的一系列會計類話題均以此為基礎,但并未改變其管理本質。在后期的發展中,會計控制論逐漸嶄露頭角,有學者提出會計是對諸多活動的控制,所以其本質可看作是控制,并形成會計控制系統論。
2.3 目標同一目的
會計目標即代表能夠達到的效果、完成的工作內容。財務會計的日常工作是為使用者提供更多真實、深入的數據資料。部分研究結果把財務會計目標和財務報告目標看作一樣的,但是這兩者是有差異的。財務報告僅僅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部分,屬于財務會計目標的一個成果,并不能全權代表財務會計全的過程。最原始的會計報告目的在于杜絕貪污腐敗,懲處不作為人員,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歷經多年,這一基礎職能并未改變,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財務會計的基本目標有兩個:一方面,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組織部門整體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維護關聯利益者權益。與財務會計的目標相比,管理會計目標顯然更清晰、更明確,是為了管理而存在,相應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在體現監督管理職能的同時保護各主體資源、資本等產權。
2.4 邊界驅動力量
隨著全球化競爭趨勢的演變、網絡技術的發展,各行業企業所處的市場經營環境變化較大,企業為了適應經營環境,需要強化內部會計信息管控,從戰略、經營決策視角為其發展提供信息助力。管理會計的理論和實踐落地是一種很有效的發展輔助工具,在實際應用期間,企業財務會計的核心也在變動,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邊界不再明顯,隱隱有融合趨勢。從企業會計報告內容可知,這種融合更加明顯,主要體現在信息使用者、提供者不易區分,對外出具的報告與對內報告部分內容相一致。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的財務會計和會計報告發展歷史可知,關鍵變革有兩點:第一,會計報告實事求是、紀實性特點逐漸轉變為預測性。第二,財務報告中逐漸融合了更多非財務信息??傊诂F代化市場局勢下實現管理會計理論、實踐完美融合是必然趨勢,即企業可以建設功能全面的管理系統,作為輔助管理會計發揮職能的工具。這種系統的應用使得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只有融合,只有實現各個環節的關聯,才能充分發揮籌劃、決策、管控、監管、考核、評估、分析等諸多職能[4]。
3 新時代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融合路徑
3.1 信息融合
不同研究者對于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信息歸集情況有著不同觀點。有學者認為財務會計相伴隨的財務報告準則設計并未遵循管理目標,所以財務會計相關數據信息并不適用于管理會計工作開展。1984年,卡普蘭則認為財務會計財務報告編制的準則是管理,所以財務報告的數據信息可以歸集于管理會計,用于管理會計決策。2011年,德國某大學學者通過案例分析方式研究二者信息歸集情況,研究以三類企業為主:第一,企業財務會計信息會自然地被應用于管理會計中,屬于深度融合。第二,企業內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完全獨立,所有記錄都分開進行,即雙重記錄模式。第三,介于前兩種描述之間,容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部分內容實現融合。該研究結果顯示,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高級融合對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至關重要,且二者信息是否協調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人員對會計類基礎信息的理解認知。研究者表示,企業內部高質量的管理會計信息同時具備精準性、完整性、相關性、時效性,且與財務會計信息共存,并沒有所謂的認知分歧[5]。在企業實際經營發展中,很少會單一地記錄管理會計信息,這不僅是順應成本效益準則規定,也從側面表明國內管理會計發展并不成熟,仍比較落后。在管理會計中引入部分財務會計類數據信息,并不會影響二者會計決策的精準性,反而會因為數據來源相同,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
3.2 管控過程融合
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都是一種具體的管理手段,在發揮管理職能的同時,能夠為企業規范高效經營提供一定幫助,二者在管控過程中的融合需要借助可靠的工具來實現。在現代化背景下,企業內部的戰略管理會計、內部控制、全面預算管理、經濟增加值、投融資決策、成本管理等工作內容開展都離不開基礎會計數據信息做鋪墊。簡單分析全面預算管理過程,常規預算管理涉及物資采購、產品生產營銷、收付款、投融資等板塊,每個板塊都需要嚴格按照預算流程操作,完成預算項目申請、預算方案編制、預算執行、預算控制、預算調整、預算管控、預算反饋、預算考核、預算評價等具體工作。預算的本質是對數據信息的統籌規劃,與會計類數據的關聯也十分緊密。在此過程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完美融合、雙向反饋、持續修正有助于企業適應靈活多變的外部環境,同時也能夠間接完成各項經營目標。
3.3 成果表達融合
在實際調研中發現,部分企業對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理解較為單一,從很長時間以來,國內企業都會局限地認為管理會計是對內而言,財務會計是對外而言,但是實際上對內對外所提供的報告內容很多都存在重復的情況。近年來,在國家、行業相關政策的引導下,企業對外提供的報告所披露的信息越來越多,且演變成披露財務報告的趨勢日益顯著。然而,應注意現階段的財務報告所包含內容較多,不僅有財務類信息,還有非財務類信息,涵蓋報表內容也更加豐富。盡管企業并沒有強制規定對內報告所要涵蓋的內容,但是從使用者實際使用需求角度出發,有關人員編制對內報告時必然會涉及更加詳細的財務類、會計類基礎數據信息,以便更加清晰地表明當前業務發展狀況。例如,管理者需要從報告中了解更多業績、資金體量、財務水平等詳情,員工也需要了解與自身息息相關的薪酬分配、績效考核結果等內容。財務會計中涉及的基礎數據可以很好地為投資者、融資者做參照依據,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所以并不能單一地從內外層面區分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偠灾?,在現代化企業發展中,由于社會局勢多變、內外管理報告要求多元化,使得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間部分信息的邊界逐漸模糊,部分信息相互交叉后可以形成新的報告模板,也便于為報告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6]。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都是基于市場經濟活動演變而來,從本質上講,二者同源,都需要原始會計活動為其提供可參考數據,但是均比原始會計管理功能多。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學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都貫穿于所有業務、財務管理流程,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都能夠為企業規范開展業務活動、提高業務管理能力、業績評價能力、實現戰略目標等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劍.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路徑[J].納稅,2023,17(35):64-66.
[2]崔雪瑩.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4(02):154-156.
[3]吳秋瑤.新經濟形勢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研究[J].財會學習,2023(32):110-112.
[4]黃家逸.淺析新形勢下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J].財經界,2023(31):123-125.
[5]穆純子.新經濟形勢下的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J].財經界,2023(31):132-134.
[6]黃小華.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J].納稅,2023,17(30):49-51.
作者簡介:聞忠權(1979-),男,漢族,黑龍江綏化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管理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