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如圖1所示,點 P 是棱長為2的正方體ABCD-A1B1C1D1 表面上的一個動點,則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當點 P 在平面 BCC1B1 上運動時,四棱錐P-AA1D1D 的體積不變.
(B)當點 P 在線段 AC 上運動時, D1P 與 A1C1 所成角的取值范圍是
(C)若 F 是 A1B1 的中點,點 P 在底面ABCD上運動時,不存在點 P 滿足 PF //平面 B1CD1 :
(D)若點 P 在底面 ABCD 上運動,則使直線
A1P 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為 45° 的點 P 的軌跡為圓上的一段孤.
分析策略 本題作為選擇題壓軸,考查范圍較廣,難度較高.考查知識點包括:立體幾何中探索錐體體積的定值問題、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動點的存在性、動點的軌跡問題等.
選項(A),點 P 在平面 BCC1B1 上運動時,此時點 P 到平面 AA1D1D 的距離保持不變,根據四棱錐體積公式即可判斷,因此不做過多贅述.
對于選項(B)(C)(D),可直接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利用坐標表示向量后,再應用垂直或平行向量公式可解決.
如在選項(C)中,通過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各點均可用坐標表示出來,由于此時點 P 在底面ABCD上運動,故與選項 B 中設法不同,設P(x,y,0) ,且 x∈[0,2] ? y∈[0,2] ,借助利用向量坐標表示出的各線段后,不難發現
,再利用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可知 AC1⊥ 平面 B1CD1 ,即
是平面 B1CD1 的一個法向量,現要想求證是否存在點 P 滿足 PF //平面 B1CD1 若存在,即有
·
,代入坐標化簡后有, x- y+1=0 ,顯然該直線與底面 ABCD 有公共點,因此存在點 P 滿足 PF// 平面 B1CD1
還可利用直線、平面垂直或平行相關判定定理與性質進行判斷.
選項(B),根據異面直線所成角問題,首先將異面兩直線所成角轉化為兩相交直線所成角度,接著利用等邊三角形特征即可判斷正誤.
選項(C),利用線面平行判定定理,有MF//平面 B1CD1 MN /平面 B1CD1 ,再根據面面平行判定定理有兩平面平行成立,問題解決.
選項(D),抓住關鍵條件 AA1⊥ 平面 ABCD .問題即可解決.
解題過程 選項(B).
法1連接 AD1,CD1 因為 AC//A1C1 ,
所以 D1P 與 A1C1 所成角即為 D1P 與 AC 所成 角.
在等邊三角形 D1AC 中,
當點 P 與點 A 或點 C 重合時,此時 D1P 與 AC 所成角最小,最小值即等邊三角形角度,為,
當點 P 為 AC 中點時,此時 D1P 與 AC 所成角最大,根據等邊三角形中三線合一可知,此時最大值為
所以當點 P 在線段 AC 上運動時, D1P 與 A1C1 所成角的取值范圍是 .選項(B)正確.
法2以點 D 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D-xyz,則 D1(0,0,2),A1(2,0,2),C1(0,2,2), 設 P(x,2-x,0) , !有
,
設 D1P 與 A1C1 所成角為 θ 且
則
當 x≠1 時,
此時 當 x=1 時,此時 cosθ=0 因此
,即
選項(C),分別取 A1D1,DD1,DC,BC,BB1 的中點 M,N,G,H,E ,連接 MF,MN,NG,GH HE,EF,A1D ,在正方體中有, MF//B1D1 ,因為
平面 B1CD1,B1D1? 平面 B1CD1 ,所以MF//平面 B1CD1 .又 MN//A1D,A1D//B1C 所以 MN//B1C ,因為 MN≠ 平面 B1CD1,B1C? 平面 B1CD1 ,所以 MN// 平面 B1CD1 .由于 MN∩ MF=M,MF,MN? 平面 MNGHEF ,所以平面MNGHEF//平面 B1CD1 .因為點 P 在底面ABCD上,所以當點 P 在 GH 上時, PF /平面 B1CD1 ,因此(C)選項錯誤.
選項(D),連接 AP,AP1 ,因為 AA1⊥ 平面ABCD,所以 ∠APA1 即為直線 A1P 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此時 ∠APA1=45° ,所以 AP=AA1=2 .所以在平面ABCD上點 P 的軌跡為以點A為圓心,半徑為2的圓上的一段弧,故選項(D)正確.
點評解決動態幾何中的軌跡問題一第一步:準確作圖.首先整體閱讀問題,根據題干信息準確畫出幾何圖形,數形結合考慮問題;第二步:分析性質.抓住題目關鍵條件,分析動點軌跡,常見的動點軌跡有線段、直線、圓、弧等;第三步:解決問題.在分析完動點軌跡后,運用幾何、函數、不等式等知識,采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對應問題,
結語
綜上所述,有關立體幾何問題的考查,雖然題目復雜多樣,但其本質都是在考查直線、平面的平行、垂直判定定理與性質,且在解決問題時,還可采用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的方法解決.學生可采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同時,在日常練習中,教師要向學生滲透一題多解,拓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