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是高中數學的重要知識,也是高考的必考內容,也是高中數學的解題工具,在高中數學的多個領域都可以使用向量進行解答,如三角函數中的和差角公式推導,立體幾何中的系列問題.本文將探討向量在幾何中的應用,具體將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利用向量證明幾何問題,二是利用向量求值.下面一一展開討論.
1 利用向量進行幾何證明
這方面的應用主要是借助向量知識,證明幾何中的位置關系,如線線垂直,只要證明線的方向向量數量積等于0,則兩線垂直;再如線線平行,只要證明兩條線的方向向量成倍數關系,說明方向向量共線,則兩直線平行.
例1如圖1所示,若 D 是 ΔABC 內的一點,且 AB2-AC2=BD2-DC2 求證: AD⊥BC :
證明 設
,
,則 a=e+c,b=e+d ,所以 a2-b2=(e+c)2-(e+d)2=c2+2ec- 2ed-d2 因為 AB2-AC2=BD2-DC2 所以 a2-b2=c2-d2
則 c2+2ec-2ed-d2=c2-d2
即 e(c-d)=0
因為 ,
所以 :
所以
即 AD⊥BC :
評注該題是證明兩條直線垂直,此處借助向量進行證明,過程非常明確:第一步是確定題目中哪些是已知向量,哪些是未知向量;第二步是通過向量的加減運算,把未知向量用已知向量表示出來;第三步是直接將要證明垂直的兩條線段對應向量進行數量積運算,結果等于0,則得到垂直關系.在解決類似的問題時,若能建立直角坐標系,則建立直角坐標系,將向量用坐標表示,會更加直觀簡單
2 利用向量求值
利用向量求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求線段長度;二是求角度大小,下面具體分別進行探究.
2.1 利用向量求線段長度
例2在 ΔABC 中, a,b,c 分別是內角 A,B,C 的對邊,且 b2+c2=5. 若 為 BC 的中點,求 AD 的長.
解因為 b+c=3,b2+c2=5
所以 (b+c)2=b2+c2+2bc=9 ,
則 5+2bc=9 .
所以 bc=2
因為 D 為 BC 的中點,
所以AD= ,
則 ,
即
(20
則 故 AD 的長為1.
評注該題是在解三角形的問題情境中,在ΔABC 中, D 為 BC 的中點前提下,要求 AD 的長.不選擇利用正余弦定理去解答,而是選擇利用向量知識,相比而言,要簡單得多.其主要是根據向量的加減運算,有 ,且向量
和AC的模的數量關系已知,則通過對
兩邊平方即可順利求出向量
的模,即線段 AD 長度.
2.2 利用向量求角度
例3如圖2,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1,P,Q 分別為邊 BC,CD 上的點,且 1
.求∠PAQ 的大小.
解設 ∠DAQ=α ∠BAP=β ,
則
由已知
所以 :
·DQ+AD .
且
:
,
則 :
因為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
所以 DQ=tanα BP=tanβ
在 RtΔCQP 中, CQ=1-tanα ,
CP=1-tanβ ,
由 ,
則(1-ta nα)2+(1-tanβ)2=(tanα+tanβ)2 所以 1-tanαtanβ=tanα+tanβ ,
則
因為
所以
中
評注該題是利用向量求角的題型,從題目已知,正方形的邊所對應向量屬于已知向量,其次 ·
,求 ∠PAQ ,則是求向量
與AQ的夾角,根據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則需要已知向量
與
的模和數量積,數量積是通過向量加減運算將未知向量用已知向量表示,
最終根據
即可求出 ∠PAQ
業
3結語
向量在幾何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利用它來證明兩條線段的位置關系,如平行和垂直,也可以用來計算線段長度,計算角度大小等問題.本文針對向量在幾何中的應用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一是證明角度,通過例題討論了向量證明兩條線段垂直的問題;二是計算,涉及計算線段長度和角度大小兩個方面的內容.根據向量知識的特征,一般在利用向量解決幾何問題時,首先考慮能不能建立直角坐標系,能的話就建系,將向量用坐標進行表示,這樣處理問題比較簡單,若不能建立直角坐標系,則采用線性運算的方式進行,一般原則是利用向量加減運算的三角形法則或者平行四邊形法則,將要用到的未知向量用已知向量表示,然后代人進行相應的計算.
參考文獻:
[1]王會敏.淺析平面向量[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
2011(07):7.
[2]徐章韜.從平面向量到點幾何[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2023(04):10—13.[3」奚婧.平面向量在幾何中的應用[J」中學數學,
2022(09):76—77+80
[4]楊德祿.平面向量在幾何中的作用[J]中外交流,
2017(05):183.[5」樓可飛.平面向量在幾何中的若干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05(SC):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