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在清潔能源并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承擔調峰填谷、調頻調相等任務[1-2]。根據中國《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30年國內抽水蓄能規模將達到1.2億 kW[3] 。因此,在選址時需綜合考慮電力系統布局、水源和地質條件、施工和交通便利性、生態環境敏感區避讓以及對周邊人口和耕地的影響,以確保工程順利推進并實現高質量建設[4-5]
在抽水蓄能電站前期規劃階段,為了確保建設方案的經濟合理性,移民專業需要配合上游專業開展多方案技術經濟比選,由于工作周期緊、比選方案多且變動頻繁,探索科學、高效的移民安置規劃設計方法勢在必行[6。傳統的實物指標測算通常是依據地形地類圖和人工核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然而,此類電站多位于偏遠山區,因地形起伏和附著物辨識度低,導致現場勘查受限,實物指標測算效率低[7]。相比而言,基于國土空間數據庫的ArcGIS技術能夠有效優化土地調查工作,對地理數據進行快速查詢、分析和處理[8],因此國內各級測繪、國土、林業等部門多采用基于Arc-GIS的數據庫應用系統,存儲并管理大量的地理空間數據[9]。奧維地圖能夠為規劃設計提供常用的點、線、面等多種編輯工具,并且可以將編輯對象直接轉化為ArcGIS可讀取的矢量對象[10]
近年來,陳俊等[1o]利用Microstation軟件實現了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總布置設計圖在奧維地圖中的定位和展示,提升了勘察設計效率。然而,該方法無法實現土地利用現狀圖、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shp文件的疊加和協同設計;何仕強等[1]使用ArcGIS軟件量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征地面積和排查敏感因素,但在多方案比選時該方法效率較低且未結合衛星影像地圖和地形圖進行分析,無法實現三維可視化。為此,本研究以新龍抽水蓄能電站為例,重點闡述基礎數據處理、空間轉換、疊加和投影、數據統計分析和地圖可視化等詳細過程,探討了ArcGIS結合奧維地圖在抽水蓄能電站前期規劃階段實物指標匡算、正常蓄水位比選、施工總布置規劃等多方面的應用,以期為抽水蓄能電站前期移民安置規劃提供參考。
1技術路線
1.1 基礎資料準備
根據抽水蓄能電站移民安置初步規劃階段工作目標及相應的功能需求,系統空間數據分為兩類: ① 研究區域基礎地形及衛星影像圖數據,地形圖創建自ASTERGDEMV3全球數字高程模型(空間分辨率約30m ),衛星影像圖來源于奧維四維地球衛星影像圖數據(空間分辨率約 50m ); ② 基于奧維的某抽水蓄能電站初步規劃設計圖及相應區域1:2000土地利用現狀圖(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
1.2 空間轉換
地理空間數據的轉換主要包括二維數據的空間疊加以及衛星影像圖在高程數據加持下的三維可視化。空間數據坐標系不同,可能導致定位、幾何計算結果出現偏差。
(1)將所有shp文件、柵格數據等投影于GCGS2000坐標系。具體方法:利用ArcToolbox投影和變換工具,在研究區地理坐標系統基礎上,使用投影算法將要素進行批量投影。參照研究區域經度范圍確定中央經線,基于地理坐標系CGCS2000以 3° 分帶采用高斯-克呂格方法進行投影。
(2)由于實物指標統計功能僅針對上、下水庫淹沒范圍,需要將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信息通過標識依次疊加到具體的研究區域內。具體方法:通過ArcTool-box疊加分析-標識分析工具將土地利用現狀圖數據分別疊加至上、下水庫淹沒范圍面文件中。
(3)對于研究區三維場景的擬合,則以衛星影像圖作為底圖,疊加數字高程DEM數據。具體方法:將衛星影像圖表面高度設定為在自定義表面浮動,并選擇相應的DEM數據路徑。最后,以轉換后的空間數據為基礎,利用ArcMap和ArcScene執行實物指標測算及水庫淹沒模擬等操作。
1.3 實物指標分類測算
建設征地涉及實物指標是工程規模確定、工程方案比選、移民安置投資匡算等的基礎。因此,需要對實物指標分類、分項地進行統計和匯總。具體來說,將地類空間信息通過標識疊加至具體的研究區域后,再對實物指標進行分析和幾何計算。具體方法:利用“幾何計算-計算面積\"指令對各地類面積進行計算,通過DLMC字段對面積分地類進行匯總。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耕地、林草地等土地,應換算為畝面積;對于農村道路、公路等專項設施,應轉換為公里長度。由于道路寬度相對較短,在選址規劃階段可忽略不計,因此本研究采用計算周長的1/2來進行估算,研究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2 實例應用
2.1 研究區概況
結合研究區域水文、地質資料,經初步分析,工程區未見較大規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體發育。上、下水庫庫周邊坡整體穩定,庫盆封閉條件較好,均具備成庫的地形地質條件。同時,淹沒區水源條件較好,能夠滿足該電站水庫初期蓄水和正常運行期水量的需求。如圖2(a)所示,下庫庫周交通條件較為便利。相比而言,上庫未見交通運輸線路,因而需要對不滿足運輸需求的鄉道和進場道路進行擴建或改造(圖2(c))。
由于地表附著物種類繁多且辨識度較低,僅依靠衛星影像地圖通常難以辨認地物種類及面積。因此,本研究在ArcGIS中通過標識工具將土地利用現狀數據信息依次疊加到上、下水庫相應的研究區域內。如圖2所示,ArcGIS中各地類范圍與奧維衛星影像圖重合度較高,從統計結果來看,上、下水庫淹沒區涉及實物指標主要為林地(包括灌木和喬木林地),共計613.58畝 (40.9hm2 ),占比達到 93.13% 。另外涉及45.15畝 (3.01hm2 )天然牧草地和極少量的旱地。相比而言,下水庫正常蓄水位 3500m 方案淹沒區還涉及 1.01km 的公路,而上水庫則不涉及此類專項。綜上所述,上、下庫淹沒區涉及實物指標種類較為單一,且均不涉及人口、房屋及重大專項設施,從建設征地與移民安置的角度來說,工程規劃與選址是合理且可行的。然而,由于涉及大量的林地,需要進一步明確其是否為國家一級公益林或二級公益林中的有林地。同時,對于涉及的少量耕地和天然牧草地,也需要進一步核實其是否為永久基本農田或基本草原。
2.2 方案比選
在站址選定的基礎上,需要通過比選進一步論證不同蓄水位或施工布置方案對建設征地涉及實物指標和敏感因素等的影響,從而為電站正常蓄水位和施工布置的初步選擇提供參考依據。以下庫 3470~3500m (圖3(a))以及上庫 4110~4140m (圖3(c))正常蓄水位為例,通過ArcGIS批量標識與匯總統計功能計算出不同水位涉及的實物指標種類及數量。如圖3(b)所示,隨著下水庫正常蓄水位從 3 470m 上升至3 490m ,水庫淹沒涉及實物指標種類不變,但數量逐漸增加。從變化幅度看,當水位從 3 470m 上升至3480m 時,實物指標量的增長率最高,公路、灌木及喬木林地數量分別提升了28. 99% ,44. 06% 和24.57% 。其中,灌木林地提升幅度最大,這主要是由于庫周灌木林地資源更為豐富。然而,隨著下庫正常蓄水位繼續上升至 3500m ,實物指標量增長速率減緩,同時開始涉及少量耕地。這是由于隨著水位抬升,右側岸坡地形趨于平緩,并逐步淹沒寬緩臺地上的梯田。相比而言,上庫正常蓄水位在 4120~4130m 區間時,實物指標量的增速最快,灌木、喬木林地及天然牧草地數量增長率分別達到了 23.97% , 35.41% 和18.01% (圖3(d))。總體來說,上、下庫初擬的正常蓄水位方案在涉及的實物指標種類上幾乎一致,數量均隨著水位上升而呈現不同幅度的增加,除了下庫3500m 方案外,其余均未涉及耕地、人口、房屋等潛在敏感因素。因此,建設征地與移民安置不制約正常蓄水位方案的比選,但下水庫正常蓄水位控制在 3500m 以下較優。
2.3 三維設計
為了對研究區域地形地貌、施工布置等條件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本研究以衛星影像圖作為底圖,疊加DEM數字高程數據,并以墻體形式對三維曲面進行拉伸,最終呈現出近似于研究區現狀的三維可視化地圖。如圖4(a)所示,下水庫溝谷底部高程 3400m ,地形平緩,兩側谷坡較為陡峭,有梯田分布,溝谷內植被較為發育,頂部高程可達 3771m ,右岸可見少量房屋;上水庫溝谷底部高程 4 012m ,地形平緩,兩側谷坡較為陡峭,溝谷內植被較為發育(圖4(c))。總體來看,工程區地形較為陡峭,不利于施工場地的布置,施工布置條件一般。
由于移民、環保等問題對工程建設可能存在影響,在規劃階段應重點查明,以確保工程建設按期推進。特別是對于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永久基本農田、基本草原、國家一級公益林、人口聚居地等敏感因素,應在規劃階段重點予以識別。因此,本研究以相應數據庫為基礎,按屬性篩選出上述敏感區域的地理空間信息,在高程數據的加持下覆蓋于三維地圖表層。如圖4(b)所示,下庫研究區域右側谷坡處分散分布多處永久基本農田,并且隨著高程上升,其分布逐漸趨于密集。特別是在右側坡岸處可見大量永久基本農田及宅基地,由此推測附近片區為人口聚居地,規劃階段應密切關注水庫淹沒的影響。相比而言,上庫研究區域內不涉及人口、房屋、專項及基本農田等實物指標(圖4(d))。因此,經過綜合分析,上、下水庫研究區均不涉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國家一級公益林地和基本草原,但上庫谷坡及坡岸處分布有較多永久基本農田及房屋,且研究區內林地以國家二級公益林中的有林地為主(占比69.60% ),草地均為天然牧草地。
在ArcScene中設定關鍵幀及水位面運動軌跡,通過切片法模擬水位的上升和消落。如圖4(b)所示,下庫 3500m 水位觸及右側谷坡少量永久基本農田。然而,當水位消落至 3 497m 時,水庫淹沒將能避免涉及此處永久基本農田。從水庫淹沒對人口聚居地的影響來說,由于農村宅基地分布高程均在 3623m 以上,距離庫區垂直高度在 123m 以上,其對于右岸居民的淹沒影響較弱。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水庫涉及林地大多為二級公益林中的有林地,然而,按照相關規定,料場在選址時不能占用此類林地[8]。因此,從三維視角分析,下水庫 3 497m 以下、上水庫 4140m 正常蓄水位方案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及其他敏感因素,水庫淹沒對人口聚居地影響較小。但由于工程區地形陡峭且涉及有林地比例較大,在料場選擇及施工布置時應尤其注意合理避讓。
3結論
本研究結合ArcGIS與奧維衛星影像地圖,從征地移民角度對新龍抽水蓄能電站初步規劃站址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及論證。結果表明,工程選址區具備合適的地形地質、水源、交通條件,淹沒區涉及實物指標種類較為單一,且均不涉及人口、房屋及重大專項設施。上、下庫初擬的正常蓄水位方案之間在涉及的實物指標種類上幾乎一致,數量均隨著水位上升而呈現不同幅度的增加。結合水庫淹沒三維模擬成果,建議采用下庫 3497m 及上庫 4140m 以下正常蓄水位方案,從而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及其他敏感區域。由于工程區地形較為陡峭,臨近永久基本農田和人口聚居地,且涉及大量Ⅱ級公益林中的有林地,在料場選址及施工布置時建議合理避讓相關敏感區域,優化工程布局。根據新龍抽水蓄能電站實踐應用情況,ArcGIS在抽水蓄能電站前期規劃中能夠有效規避征地移民敏感因素,快速評估比選方案實物指標量,為正常蓄水位和施工布置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任艷,崔正輝.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中外抽水蓄能發展分析研究[J].水力發電,2023,49(10):92-96.
[2]李宇星.基于AHP-TOPSIS的中小型抽水蓄能站點征地移民安置優選評價[J].水利水電快報,2025,46(1):116-120.
[3] 肖廣磊,王振明,李曉雯,等.“雙碳”目標下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分析[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23(2):93-96.
[4]趙全勝,趙國斌,郝軍剛,等.我國西部抽水蓄能電站水庫工程設計的系統理念和基本方法[J].水力發電,2023,49(10):1-6.
[5]劉心怡,朱孟蘭,黃瑞,等.新時代背景下工程三維規劃選址創新技術方法研究——以抽水蓄能規劃選址為例[J].水電與抽水蓄能,2023,9(增1):91-94.
[6]劉文勝,劉玉穎,徐靜,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用地分析與思考[J].水力發電,2023,49(8):22-26.
[7]費香澤,顧克,劉佳龍,等.基于衛星遙感地形數據的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選址方法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23,41(2):79-82.
[8]翟建軍,葉芳毅,盧娟.大型水庫移民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人民長江,2007,38(10):12-13.
[9]王磊,田偉.ArcGIS在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安置規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測試,2019(16):74-76.
[10]陳俊,朱靜萍.基于Microstation及奧維地圖的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總布置設計[J].云南水力發電,2023,39(3):219 -222.
[11]何仕強,祁芯羽.抽水蓄能電站移民安置前期規劃工作的幾點思考[J].云南水力發電,2023,39(12):304-309.
(編輯:李晗)
Application of ArcGIS and Ovitalmap in pre - planning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ZHANG Yu,DAI Lei,WU Qifan,CHENJing,GAN Shangwei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Chengdu ,China)
Abstract:Inordertosolvetheproblemsofheavyworkload,loweffciency,anddifficultyinidentifyinglandfeaturesin traditional pumped storage siteselection methods,we proposed a physical index clasific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ArcGIS and Ovitalmap,andrealized functions suchas normal waterlevelcomparisonand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of reservoir inundation areas.Taking the Xinlong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as anexample for experimentalverification,theresultsshowed that: ① The physical indicators involved in the submerged area were mainly forest land,and would not involve population,houses,or major special facilities. ② The types of physical indicators involved in the proposed normal waterlevel schemes forthe upper and lower reservoirs were consistent,and thequantity increases to varying degrees as the water level rises. ③ The normal water level schemes for the lower reservoir at 3 497 m and the upper reservoir at414O mcanavoid permanent basic farmlandand other sensitive areas,and the impactof reservoir inundation on the populationsetlementsonthe slope bank was weak.Weutilized the Ovital satelite image maps and ArcGIS geographic analysis,calculation,andvisualization toeficientlyutilizeandtransformgeographic spatialdata.Itnotonlyenablesthe comparisonand selectionof physicalindicators ivolved invarious planningschemes,butalsoprovidereferences forthe preliminary selection of normal water level and construction layout,greatly improving the eficiencyof siteselection and planning work.
Key Words: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ArcGIS; Ovitalmap;satelite image maps;land expropriation migr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