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萬物都在上演“熱辣躲避戰”,連藥品也得找個“涼快地兒”。別小瞧這事兒,藥品要是一直處在高溫、高濕、強光的環境中也會“中暑”,到那時可就真成“藥不靈”了。
高溫對藥品的破壞是全方位且后果嚴重的。高溫不僅會讓藥品失效、耽誤疾病救治,還可能使藥品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守護藥品安全,核心原則只有一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上的“貯藏”要求。
(1)液體制品:如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等,此類藥品一般含有防腐劑成分,但夏季溫度高,細菌仍然容易繁殖。
儲存方式:此類藥品開封后最好放置在冰箱中冷藏,開封后最多使用4周。夏季室溫過高時,可將栓劑一直置于冰箱冷藏室保存,但使用前需提前拿出放置至室溫。
(2)生物制劑:具有治療作用的蛋白質、細胞因子等活性物質,如破傷風制劑、疫苗、胰島素等。
存儲方式:生物制劑一般都怕熱、怕光,有的還怕凍,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保存。例如,未開封的胰島素一般放2—8℃冷藏室保存,放置的位置不要靠近冷凍室。開封的胰島素可放在室溫(25℃左右)下避光保存,儲存時間不可超過4周。裝有筆芯的胰島素筆使用后不可放回冰箱冷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胰島素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冷凍保存,否則會使藥液中的蛋白質變性。
(3)活菌制劑:雙歧桿菌、枯草桿菌、乳酶生、地衣芽孢桿菌等。
存儲方式:所有的活菌制劑都懼怕高熱,這類藥品不僅要冷藏保存,服用時水溫也需“溫柔”,超過40℃會“燙死”益生菌,使用時宜用冷或溫開水送服。
(4)液體中藥:醫院代煎的中藥等。
儲存方式:醫療機構代煎的中藥一般為真空密封的袋裝藥,可將其保存在冰箱冷藏室,一般存放7—14天,一旦密封包裝打開應在當天用完。如果用藥時發現脹袋,藥液變味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止服用。自行煎煮的中藥一般在24小時內服用,未服用完的中藥應放冰箱冷藏室保存,冷藏保存不可超過2天。
藥品是否需要冷藏的影響因素很多,如藥物成分、理化性質、輔料、劑型等。盲目冷藏也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藥品變質。如果說明書無特殊要求時,許多劑型的藥品常溫保存即可。
(1)糖漿:止咳糖漿、補鐵口服液等,低溫冷藏會導致其溶解度降低析出結晶,藥物濃度不均,影響療效。因此,應室溫下避光保存,建議開封后1 個月內用完。
(2)乳膏、軟膏:紅霉素軟膏、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冷藏會導致水油分層,質地改變,從而影響濃度和藥效。這類藥品無特殊儲存要求,請勿冷藏。
(3)膠囊、膠丸:維生素E軟膠囊、魚肝油膠丸冷藏可能加速吸潮,導致變質。
(4)散劑、顆粒劑:蒙脫石散、口服補液鹽等冷藏后易受潮結塊,增加變質風險。儲存時應嚴格密封,每次取藥后立即擰緊瓶蓋或封好包裝袋,存放于陰涼干燥處。
夏日高溫肆虐,氣溫常達35—40℃,但人們外出旅行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此時,可自制一臺隨身冰箱,確保藥品一路“保鮮”。
(1)短途的出行(2小時內):可將藥品和冰礦泉水放入背包中,給其創造低溫環境,避免陽光直曬,同時遠離熱源。
(2)長途出行(大于2小時):可購買專用保溫袋、保溫箱等設備或在藥物包裝外放冰袋。需要注意的是,藥品不可直接接觸冰水或冰袋,應用毛巾包裹藥品緩沖,到達目的地后盡快將藥品放入冰箱冷藏。
保存藥品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獲得相關儲存信息,若有疑惑的地方,也可咨詢藥師。
(編輯" "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