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模式,重點強調教一學一評在實踐和空間上的同步性.通過有機融合三項工作內容,營造更具多元化的互動教學氛圍,使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工作效果顯著提升,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有更高的效率,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1].“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強調的不僅是單獨的課堂環節,而是整個教學過程,讓教學與學習相互交織,共同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傳統的教學指導工作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目的是傳授學生相應知識點,無法滿足現階段培養、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這一目標.所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探索“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模式的可行性,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顯著的作用和意義.本文主要闡述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模式下開展的教學指導策略,以期為后續教學工作提供有效參考.
1設定目標,厘定\"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起點精準的教學目標能夠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引導作用,讓教師能夠在設定的目標基礎上,設計出一種能夠檢驗學生目前學習成果的科學評價系統,最終的目標就是讓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獲得更優的學習成果.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模式下,教師以過往教學經驗和文獻查閱內容為基礎,能夠被應用到實際的參考評價模式為泰勒目標,最終確定本學校的教學目標.第一點,教師可以在開展教學工作前分析下列問題: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什么?需要采取哪些操作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應當采取怎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怎樣保證教學目標在逐步實現?第二點,對于教師而言,其應該明確現階段學生所具有的知識體系狀態.第三點,教師在開展教育指導工作的期間,需要嚴格遵循新課標所提出的相應要求,并根據學生前期學習所展現出的成果情況,確定學習目標的設定方向,保證教學、學習以及評價工作是基于教學目標所開展的,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完成[2].
將數學課本上“直線、射線、線段”這一課作為教學例子.在教學工作開展之初,教師需要根據教學主要內容,對教學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明確教學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物品中發現直線、射線以及線段,讓學生對于這三個知識點的基礎概念有初步的認知,同時明白這三者之間所存在的關聯性.實際教育工作的開展,要教師根據學生既往的學習態度、行為、狀態等信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數學教師可以使用形象思維特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同時,教師所開展的工作都應當基于新課標的相關要求,不僅要提升學生數學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還應當對學生空間、觀察以及實操能力進行培養,并不斷調整教學目標.教師通過闡述直線、射線和線段這三種線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以建立與培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所有的教學工作都應當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可參考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形狀、物品等,讓學生在其中找到直線、射線以及線段的實際表現形式,以此了解這三種線之間的差異.教學評價目標:教師通過對學生實際學習階段的行為觀察,了解到其目前所表現出的學習問題,并及時糾正學生的學習行為,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程度[3].
2設定評價標準,促進\"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落實
通過對學生行為、成績等施以評價,能夠保證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發展進程.認識知識、理解知識、消化知識點并實際使用相應知識是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主要的步驟.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學生主要的學習行為停留在認知新的知識點、理解該知識所提及的內容.隨后,通過課后復習以及不斷的課題練習,學生能夠消化該新知識所呈現的內容,不斷加深鞏固練習,以此做到將知識應用在不同情況下.通過對整個教學和學習階段情況施以教學評價,可以發現學生未曾自我察覺的學習問題,并有效糾正,顯著提升教學效果.而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教師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需要以實際情況為準,提前設計教學內容,同時在學生參與各項教學活動的期間,教師還需要對不同學生所呈現出的學習行為、知識認知水平以及數學理解能力等進行觀察,以客觀的態度、指標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該結果為準,指證學生所存在的不良習慣,優化學生的學習思維[4.于課后復習階段,通過評估所布置的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明確學生可以改進的學習行為,保證復習、學習效果更佳.
2.1教學評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行為模式下,通過設定的教學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反饋,以此提升學生對自身學習的了解程度.同時,所開展的評價指導工作,需要在不同階段重復開展,讓學生在該學習環境中不斷反思影響自身學習效果的因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改進措施.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除了對學生講授相應知識,還應該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實際表現,并以描述性文字記錄,讓所開展的教學評價工作得到落實.同時,教師也應當積極反思當前學習環境中對學生學習發展造成阻礙的因素,不斷調整,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課程內容為例,教師從新知識的提出到知識點的應用,都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學評價體系,開展差異化評估.就比如通過導入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的這一過程,教師主要觀察的內容就是學生對于舊知識的應用情況,并通過簡單易懂的講解方式,指出不同問題在運用簡單方程式、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識點時的優缺點,并且在對新知識進行講解的期間,認真觀察學生聽講情況,評估其聽講的認真程度;在隨堂測試階段,通過觀察學生對不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實際應用情況,判斷學生的知識遷移、抽象思維能力.
2.2 課后評價,幫助學生自主調整
為了能夠更直觀地對學生學習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課后評價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學校內所設定的信息化平臺,關注學生課后學習數據,比如預習、課后作業完成度等.教師依托這些數據準確知曉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后續確定最終的評價,協助學生改正自身所出現的學習問題.
例如在學習關于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識階段,教師以超星學習通為輔助發布線上能夠完成的數學作業,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該任務.在這個階段內,教師基于平臺的系統能夠看到學生完成相應題目所使用的時間,以及題目完成正確與否,按照該情況分析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并讓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課后表現,豐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5].教師針對作業完成快慢以及準確性的高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指導干預措施,設定有效的獎懲機制,保證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相應數學知識,并分析導致學生無法理解對應知識的原因,作出有效教學調整.
3以學生為主題,提升\"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質量
在“教一學一評”一體化模式下,教師不僅要從教學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評價內容,還需要組織學生從學習角度,完成自我評價,包含學習行為、成果等,讓學生通過自我行為審視過程,明確當前自己在學習中需要改進和方面,以及可以保持的行為習慣,且通過對他人的評價,知曉他人的學習方式與行為,不斷借鑒,完善自身的學習行為.
3.1組織自評活動提升學習效能
為了讓學生習慣自我審視,在初中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能夠開展的活動之一就是學生自我評價,通過自省這一過程讓學生的學習效能得到提升.就目前所開展的教學指導工作來看,一部分學生對于疑難知識無法準確解答,導致學習效能較低,也無法保持飽滿的熱情迎接后續的學習.為了避免上述的這一情況,教師以學生實際情況為準,開展自我評價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評價目前階段自我的學習情況,以量化性指標直觀展現學習行為,并進行綜合評估,保證后續新知識的學習效能,提升學習效果.
3.2 組織互評活動改善自身不足
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活動能夠讓學生擺脫不能客觀評價自身學習水平的困境,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學指導期間得到綜合性發展.學生會因為自我意識的影響,無法準確評估自身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甚至會以自我欺騙的方式抵觸所存在的學習問題,不能做到客觀反思.所以,基于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參與到同學互相評價的活動中,并要求學生以同桌為單位,互相評價對方在學習中的表現.并且在實際互相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以批判的目的評估其他同學學習階段所表現出的優缺點,同時對他人的評價過程也是對自我行為的審視,讓學生了解自身并反思,確保后續學習能夠呈現更為理想的效果.
例如 在學習勾股定理這一課程階段,教師通過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采用實踐、猜想、拼圖等方式解釋勾股定理的實際含義,讓學生對小組內其他成員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并在學習完成后評價其他同學的學習水平.同時,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對小組內其他成員預習功課、課后復習等行為進行觀察,知曉其實際活動所存在的優點和不足.通過對他人的評價,教師針對性地為學生提出優化建議,比如通過對其他人的遷移學習思維、圖像簡化解題等學習行為進行學習與借鑒,使學生學習行為上所存在的不足得以彌補.
4結語
在初中為了有效開展數學教學指導工作,應當基于“教一學一評”一體化這一系統,樹立更為先進的教學觀念,明確指出教學、學習、評價這三者之間所存在的關聯性,主要表現在相互統一、相互促進.教師為了讓該學習模式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得到落實,需要提前確定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與行為.同時,教師所開展的教學評價工作需要覆蓋整個教學活動,達到以評價促進教學,以評價強化學習的目標;教師需要確保學生在學習階段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正確反思、互相評價,提升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曉娜,萬優艷.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以“一次函數”為例[J].教育進展,2024,14(6):1458—1467.
[2]李旭翔.“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3(29):36-38.
[3]隆淑蘭.“教—學—評”一體化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教學為例[J].青海教育,2024(7):70.
[4]呂文梅,許龍武.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大單元教學策略的實施與優化[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12):65—67.
[5」鮮小虎.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3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