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l1]"針對傳統檔案管理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數據安全性差、資源共享困難等問題,設計并實現了一套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研究采用分層架構設計方法,構建了包含基礎設備層、系統服務層、應用管理層和系統展示層的平臺框架,集成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智能密集架管理和檔案數據安全技術等核心技術。通過在某機構的實際應用驗證,有效解決了傳統檔案管理中的關鍵問題,為機構檔案管理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行方案。
關鍵詞:[A2]"智能化檔案管理 視頻識別技術 智能密集架 數據安全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Archive Access Management Platform
LI Ping
AVIC Commercial Aero Engine Co., Ltd.,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poor data security, and difficulties in resource sharing in traditional archives management,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an intelligent archive access management platform. The research adopts a layered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to construct a platform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basic equipment layer, system service lay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layer, and system display layer, integrating core technologies such a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dense shelf management, and archive data security technology.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verification in an institution. The platform effectively solves key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archive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the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institutional archive management.
Key Words: Intelligent archives management; Video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dense shelf; Data security
檔案管理作為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響機構的信息化建設與運營效率。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檔案管理領域逐步開展智能化轉型實踐。目前,國內外學者在檔案數字化管理方面已開展了大量研究,包括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設計、檔案信息安全防護、檔案資源共享等方面。然而,傳統檔案管理系統普遍存在功能模塊分散、系統集成度低、智能化程度不足等問題,難以滿足機構對檔案管理效率、安全性和便捷性的需求。基于此,本研究提出構建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通過集成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術、智能密集架管理和檔案數據安全技術,實現檔案管理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級。該平臺以分層架構為基礎,結合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打造統一、高效、安全的檔案管理體系,為機構檔案管理的現代化轉型提供新思路和技術支撐。
1 平臺總體架構設計"
1.1 系統架構設計
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采用分層架構設計,自底向上劃分為基礎設備層、系統服務層、應用管理層和系統展示層4個層次(如圖1所示)。基礎設備層作為整個平臺的物理基礎,集成了RFID設備、智能密集架、環境監控設備、安防監控設備等硬件設施,負責數據采集和設備控制。系統服務層承擔基礎支撐功能,包含系統配置、權限控制、日志管理、消息提醒、數據報表、分析預測、系統維護等核心模塊,為上層應用提供統一的服務接口和數據支持。應用管理層整合了檔案管理系統、第三方系統及其他系統平臺,通過集中監控、環境監控、密集架監控、檔案監控等功能模塊,實現對檔案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1]。系統展示層面向終端用戶,提供遠程控制中心、2D/3D可視化、大屏展示、移動終端等多樣化的人機交互界面,支持檔案管理的可視化呈現和遠程操作。各層級之間通過標準化接口實現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構建統一、高效、安全的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體系。
1.2 功能模塊構成
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設計了完整的功能模塊體系,形成了檔案管理的閉環控制鏈。平臺集成了集中監控與運維管理兩大核心功能板塊,實現檔案存取的全流程管控。集中監控模塊通過環境監控、密集架監控和檔案監控3個子系統,對檔案庫房環境、設備運行狀態和檔案存取過程進行實時監測。
環境監控負責庫房溫濕度、空氣質量等環境參數的采集與預警;密集架監控實現對智能密集架的狀態監測和遠程控制;檔案監控則結合統計分析完成檔案操作的安全管理。運維管理模塊整合了生命周期管理、統計分析、故障處理等功能單元,保障系統持續穩定運行[2]。生命周期管理實現檔案全過程的盤點統計和利用分析;統計分析模塊提供多維度的報表生成和決策支持;故障處理單元通過告警分析和風險管控,確保系統運行安全。各功能模塊間通過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構建起協同高效的檔案管理業務體系,為檔案存取管理的智能化升級提供全方位支撐。
2 關鍵技術
2.1 RFID檔案管理技術
RFID檔案管理技術運用電子標簽和射頻識別技術,實現檔案的智能化管理與追蹤。RFID電子標簽作為數據存儲載體,粘貼于檔案文件載體上,在芯片中保存檔案的基礎數據信息。管理平臺通過智能盤點車、安全門禁等RFID讀寫設備,與系統數據庫實時交互,完成檔案文件的監測和管理。在檔案入庫環節,系統自動采集檔案信息并建立檔案信息庫,為新增檔案生成唯一電子標識。檔案存儲過程中,RFID技術實現檔案位置的精準定位和實時跟蹤,支持批量盤點和快速檢索。在檔案調閱環節,系統記錄檔案的借閱信息和流轉軌跡,形成完整的使用記錄。作為低功耗的非接觸式識別技術,RFID具有讀寫速度快、作用距離遠、數據容量大等優勢。在檔案管理中,RFID電子標簽的數據存儲空間足以容納檔案的基本屬性信息,包括檔案編號、類型、歸檔時間等[3]。系統通過標準化的數據接口,實現檔案屬性信息的快速導入和更新。RFID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檔案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出錯率,提高了檔案管理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實現從檔案制作、歸檔到利用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為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2.2 智能密集架管理
智能密集架管理系統通過圖形化界面展示密集架的區列布局和內部結構,集成了密集架遠程控制與環境監測功能。系統采用主控板、電機控制板、到位感應傳感器、定位指示燈等硬件設備,構建完整的控制網絡。主控板負責固定列通信、溫濕度采集和通信接口管理,實現與中央控制系統的數據交換。電機控制板響應控制指令,執行密集架的移動操作。到位感應傳感器和定位指示燈協同工作,確保密集架準確定位和安全運行。系統支持密集架的鎖定、解鎖、停止移動、閉架、通風、開架等多種控制功能,并根據存儲的檔案信息自動開啟相應密集架。系統采用總線式通信架構,支持多個密集架單元的并行控制和狀態監測,通過RS485通信協議實現主控板與各控制單元的數據交互,確保控制指令的可靠傳輸。在安全防護方面,系統設置了多重保護機制,包括防夾保護、過載保護和緊急制動等功能,有效防止設備損壞和人員傷害。智能密集架的管理系統還支持與環境監控系統的聯動,為檔案的安全存儲提供了可靠保障。
2.3 檔案數據安全技術
檔案數據安全技術構建了多層次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檔案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系統采用數據加密、權限控制、安全審計等技術手段,實現檔案數據的全方位保護。數據加密技術對檔案電子文件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防止數據泄露和篡改。權限控制機制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模型,實現用戶權限的精細化管理,嚴格控制檔案訪問權限。安全審計功能記錄系統操作日志,實時監控可疑行為,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識別潛在安全威脅[4]。系統建立了完善的數據備份機制,定期執行數據備份,確保檔案數據的可恢復性。在網絡傳輸層面,采用安全套接層(Secure Sockets Layer,SSL)加密協議保障數據傳輸安全。系統實現了檔案數據的分級存儲和訪問控制,通過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對不同重要程度的檔案信息采取差異化的安全策略。在身份認證方面,采用多因素認證技術,結合生物特征識別,提升訪問控制的安全性。
3 系統應用與效果分析
3.1 應用場景分析
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在實際應用中體現出全方位的管理優勢。在檔案入庫環節,系統通過RFID設備自動采集檔案信息,結合智能密集架系統,實現檔案的精準定位與存儲。電子標簽記錄了檔案的基本屬性信息,包括檔案類型、歸檔時間、存儲位置等關鍵數據,便于后期的檢索和管理。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系統實現了檔案庫房環境的智能監控,通過溫濕度傳感器、空氣質量檢測儀等設備,對庫房環境進行實時監測。當環境參數異常時,系統自動發出預警信息,并聯動相關設備進行環境調節[5]。在檔案調閱環節,平臺支持多維度的檔案檢索,用戶通過Web端或移動終端即可查詢檔案信息,系統自動記錄檔案的借閱和流轉過程,形成完整的使用軌跡。在安全防護方面,系統通過門禁控制、視頻監控和入侵報警等設備,構建了全天候的安全防護網絡,有效保障檔案資源安全。平臺還支持2D/3D可視化展示功能,通過三維動畫立體呈現庫房結構和設備布局,實現檔案庫房的實時監控和場景仿真,為管理決策提供直觀的數據支持。
3.2 系統運行效果
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的應用成效顯著,全面提升了檔案管理水平。在管理效率方面,實現了檔案存取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相較于傳統人工管理方式,效率提升80%以上。RFID技術的應用使檔案盤點工作由原來的人工逐一清點轉變為自動批量盤點,大幅節省了人力資源。在數據安全方面,系統構建了多層次的安全防護體系,通過數據加密、權限控制、安全審計等技術手段,確保檔案信息安全。檔案借閱和流轉過程全程可追溯,杜絕了檔案丟失和非授權使用的風險。在資源利用方面,智能密集架系統優化了庫房空間利用率,提高30%以上的存儲容量。系統支持跨部門的檔案資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島,促進檔案資源的高效利用。環境監控系統實現了庫房環境的智能調節,有效保障了檔案的長期保存,檔案保護質量顯著提升。
4結語
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的構建與應用是檔案管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通過整合RFID技術、智能密集架管理、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檔案管理的智能化轉型。實踐證明,該平臺在提升檔案管理效率、保障數據安全、促進資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平臺將不斷優化升級,融入更多智能化特性,推動檔案管理向更高水平邁進。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智能化檔案存取管理平臺將為機構檔案管理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