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文的作者從正面提出自己的論點,并用論據加以論證,這一過程就叫作立論。立論可以說是論點、論據、論證方法的統一。在立論的同時,往往要指出對方的論點,再加以批駁,用來鞏固自己的立論。而好的論說文應該做到立論正確,論點鮮明,論據確鑿,邏輯嚴密,層次清楚,結構完整;更進一步還應該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具體形象,生動活潑,情理交織,感人至深。
所謂立論正確,就是我們的主張是符合實際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論點鮮明是說我們的論點是明確的,而不是含混不清的。我們主張什么,反對什么,要態度明朗。對于敵論的反駁,要分清敵友,要恰如其分。對敵斗爭,嬉笑怒罵都未嘗不可,但是也要注意政策和策略,講究斗爭藝術。批判自己隊伍中的不正確的思想,就必須治病救人,與人為善。
一篇論說文必須有一個統率全篇的論點,我們姑且把這個論點叫總論點,把支持、說明它的論點叫分論點。分論點要支持總論點,不可以與總論點互相矛盾抵觸。如果分論點前后不一致,或者分論點和總論點不一致,這種自相矛盾也會使讀者覺得論點不夠鮮明。
《人民日報》從一九五一年六月六日起連載了呂叔湘、朱德熙的《語法修辭講話》,并在同天發表了題為《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的社論(以下簡稱《社論》)。這篇社論發表以后,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重視,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篇社論論證嚴密,論點鮮明,層次清楚,語言準確,而且極富于說服力和鼓動性。從學習寫論說文的角度看,這是一篇極好的范文?!渡缯摗返目偟恼擖c正如論文題目所揭示的,是向全國人民發出的號召,要全國人民“正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為語言的純潔和健康而斗爭”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開頭;第二部分是第二自然段;第三部分包括第三到第八自然段;第九自然段到完是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結尾。這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著重闡明一個分論點,每一個分論點都是對總的論點,即為題目所揭示的號召有力地支持,這樣到文章結尾處再發出號召,就有水到渠成之勢。
(選自《大師教語文合集》,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