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察與積累:建立人物形象的“素材庫”
(一)“人物觀察卡”訓練
1.確定觀察對象。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身邊熟悉且特點鮮明的人物,如家人、老師、同學。比如“愛嶗叨的媽媽”,媽媽日常生活中頻繁的叮囑就是突出特點,便于捕捉。
2.明確觀察內容。
(1)外貌。教師引導學生按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觀察人物:身材的高矮胖瘦、頭發的曲直、皮膚的顏色如對清潔工手的局部描寫一“粗糙的指節上貼著創可貼,指甲縫里有一條洗不掉的灰線”。
(2)語言。教師引導學生留意人物說話的語氣、口頭禪、常用詞匯。
(3)動作。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習慣性動作,像思考時托下巴、緊張時搓手等。如描寫同學回答問題時,“他站起來,雙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眼睛緊緊盯著老師”。
(4)神態。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面部表情,高興時眉開眼笑、難過時眉頭緊皺、生氣時怒目圓睜等。
(5)性格。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行為和事件總結性格特點,如樂于助人的同學會主動幫同學解答問題、幫老師搬作業本等。
3.設計觀察卡。教師引導學生將觀察卡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具體包括觀察對象、觀察時間、觀察地點、外貌特點、語言特點、動作特點、神態特點、性格特點、具體事例等內容,讓學生在相應位置填寫觀察到的內容,使觀察更有條理。
4.記錄與整理。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及時記錄日常觀察的習慣,定期整理觀察卡,形成自己的寫作素材庫。如學生每天放學后可以花幾分鐘時間總結當天對觀察對象的發現,對人物進行全面深入的認識。
(二)經典文學作品積累
在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帶領學生分析教材或課外讀物中的經典人物描寫。以教材中的經典人物描寫為例,教師與學生共同提煉作者“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如魯迅《少年閏土》中閏土“紫色的圓臉\"表明人物在海邊勞作,老舍《駱駝祥子》中祥子“咬咬牙”表現人物的倔強性格。至于課外讀物,教師可選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或教材中“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書目。
二、多維刻畫:讓人物“活起來”
(一)外貌描寫——拒絕“模板化”
人物外貌描寫主要是對人物面容、姿態、表情、服飾等的描寫,或者對人物整體印象的概括,而外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物的性格。對于第三學段的小學生,教師在習作教學中不僅要使其學會如\"水汪汪的大眼睛、櫻桃小嘴”等基礎人物描寫,還要使其學會抓住人物最獨特的特征,將外貌與性格關聯,如“他亂蓬蓬的頭發像被風吹過的稻草堆,校服領口永遠歪向左”一一暗示人物的不修邊幅或活潑性格。
(二)動作描寫—細化到“慢鏡頭”
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描寫人物做什么和怎樣做來表現其性格、品質、心理活動、身份、地位等,動作描寫不僅能塑造出生動的人物形象,還能推動情節發展。第三學段的學生要學習積累動詞詞匯、分解動作鏈條、使用豐富的動詞,甚至適當加入觸覺或聲音,來刻畫立體的人物形象。如寫“老師生氣\"時,比起“拍桌子”,“捏緊粉筆,指節發白,粉筆咔察斷成兩截\"這種有具體動作的表達會讓人物形象更具體。
(三)語言描寫——貼合性格與場景
言為心聲,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語言描寫包括人物的獨白和對話,成功的語言描寫能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人物的形象。如奶奶嘮叨時重復用詞:“快吃快吃,菜涼了傷胃,聽見沒?傷胃啊!\"避免“千人一腔”,農民、教師、商人的語言風格應有差異,如商人:“這筆買賣劃算!\"教師:“這個問題值得探究。”
(四)心理描寫一直接、間接相結合
心理描寫通過對人物內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爭等的剖析,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它不僅是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一種方法,還能揭示人物的內心矛盾,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和真實。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小說,教師在教學時應在深挖文本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提煉心理描寫的方法,體會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環境、動作折射心理的習作方法。如寫不安時,不直接說,而是“試卷發下來前,我町著窗外,一片葉子被風吹得打轉,就像我的心”;寫緊張時,“手心黏糊糊的,鉛筆在指間滑了一下”。
三、側面烘托:讓人物形象更立體
(一)他人評價法
人是多面的,也是多變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其他角色的反應體現人物特點的習作技巧,從多個人物的視角去描寫人物肖像,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比如:“鄰居們提起王阿姨就搖頭:‘她那張嘴啊,能把樹上的麻雀吵下來!”
(二)環境關聯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用物品或場景暗示人物性格的習作方法,如“爺爺的老藤椅上,總攤著一本翻舊的《三國演義》,邊角卷得像油炸t子”。
四、情感注入:讓人物“有溫度”
(一)矛盾沖突中顯真情
人物之間的矛盾可以展現人物的真實情感,如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就通過父親和母親的小沖突,體現兩人共同的出發點一一愛孩子。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習作中學會設計一些矛盾的橋段折射人物感情色彩,如“媽媽罵我弄臟衣服,卻連夜搓洗校服,搓得手指通紅”。
(二)“特寫鏡頭”定格瞬間
朱自清《背影》中那段父親買橘子的畫面定格在了很多讀者的腦海中,這主要是因為場景的細膩描寫。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聚焦某個場景的細節,放大人物形象,凸顯人物情感,如“爸爸蹲下身幫我系鞋帶,后腦勺的白發刺得我眼睛一酸”。
五、修改與提升:從“寫清楚\"到“寫精彩
教師指導學生刪去習作中與主題無關的描寫,如寫“勤勞的媽媽”,可刪掉“她喜歡穿紅裙子”這類表述,既避免人物形象模糊,也使文章表達的中心一目了然。
(二)添加修辭手法
修辭能讓人物描寫更生動,將抽象情感具象化,使人物形象更立體。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修辭手法的應用,如“他的笑聲像一串鈴鐺,叮叮當當滾進我心里”。
(三)多維評價
評價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都提出要樹立科學的評價導向。因此教師可以設計評價量表,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方法,通過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等,幫助學生找到亮點、修改習作,以此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學校九龍湖新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