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8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20-0024-04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an18-week Tabata training intervention study,this article aims toanalyze theeffectsof Tabata trainingandtraditional physical trainingon multidimensional physical fitness(e.gstrength,speed,fleibilityendurance,andagility)amongcollege students enrolled ina public Taekwondo electivecourse,comparing characteriticdiferences to provide areference foroptimizing coll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a.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ed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to divide 32 Taekwondo elective students (16 male/16 female)into anexperimental group(Tabata training)and a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raining).Both groups were intervened once a week (1OO minutes)for 18 weks.Five metrics were tested: strength (standing long jump),speed (5O-meter sprint),endurance (800-meterrun/100O-meter run),flexibility (sit-and-reach),and agility(Proagilitytest).SPSS 27.O was used for within-group(paired t-test) and between-group (independent t-test) analyses (α=0.05) .Results:Tabata training hada significanteffect on improving strength, speed,and agility (Plt;0.05) ,whereas traditional training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Tabata training and tradi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bo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endurance and flexibility (Plt;0.05) ,but Tabata training outperformed traditional training in endurance improvement, with no between-group difference in flexibility.Conclusion:Tabata training ismoreefectiveinimproving students'physicalfitnessthan traditionalphysical training methods,and is suitable for public sports Taekwondo electivecourses in universities.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this training method to other public sports elective courses.
[Keywords] Tabata training;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aekwondo elective course; Physical quality
作者簡介:段成毅(1999一),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方法與理論。祁繼良(1982一),男,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原訓練。
Tabata訓練是一種高強度間歇訓練方法,由日本科學家IZUMITABATA提出。其特點是在短時間內進行高強度運動,間隔短暫休息,通常為20s高強度運動后休息10s,重復8組,總時長 4min[1] 。跆拳道作為一種以腿法為主的格斗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力量、速度、柔韌、耐力以及靈敏等素質。因此,Tabata訓練的特性與跆拳道運動需求高度契合。該文將Tabata訓練引入跆拳道選項課,研究分析Tabata訓練與傳統體能訓練方式對高校公共體育跆拳道選項課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比較特征性差異,該研究對推動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安排具有一定的實踐應用價值。
1研究對象、方法與數據統計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西北師范大學二年級跆拳道選項課的32名學生(男生16名、女生16名),這些學生學習跆拳道的時間達1學期。實驗前將學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男女各半。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測試,測試指標選取力量(立定跳遠)速度( 50m 跑)耐力(女子 800m 跑/男子 1000m 跑)柔韌性(坐位體前屈)和靈敏性(Pro靈敏性測試)這5項身體素質。前4項測試方法依照教育部頒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執行。 Pro 靈敏性測試也叫5-10-5折返跑,實驗對象站在起點A位置,哨聲響起開始計時,用最快的速度向B點加速 (5m) ,再由B點到達C點 (10m) ,最終返回A點L (5m) ,計時結束,如圖1所示。結果得出兩組學生身體素質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1.2 研究方法
采用實驗法,實驗為期18周,每周1個課時(時長100min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內容完全一致,僅對基礎部分中的體能訓練環節進行干預,時長均為 20min 。通過嚴格控制體能訓練內容與時長的一致性,確保實驗變量僅體現Tabata訓練法與傳統訓練法在訓練間歇安排上的差異,為后續效果分析提供可靠依據。
圖1Pro靈敏性測試示意圖

實驗組體能訓練安排如下。實驗組采用Tabata訓練法,嚴格控制訓練間歇。訓練 4min 為一組(20s全力運動 +10: s休息,重復8次),共完成3組,組間休息3min 。動作包括:高抬腿 20s 、左腿連續橫踢20s、俯臥撐 20s. 右腿連續橫踢20s、深蹲跳20s、左腿繞八字控腿 20s, 折返跑20s、右腿繞八字控腿20s,重復3組。
對照組體能訓練安排如下。對照組采用傳統訓練方式,內容與實驗組相同,訓練間歇根據學生能力而定,即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規定次數、固定休息時間等(例如:30s內完成規定次數 +30 s休息,重復8次),共完成2組,組間休息 4min 。動作包括:高抬腿40次、左腿連續橫踢25次、俯臥撐15次、右腿連續橫踢25次、深蹲跳25次、左腿繞八字控腿15次、折返跑15次、右腿繞八字控腿15次,重復2組。
1.3數據統計
使用Excel軟件和SPSS27.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采用成對樣本t檢驗驗證前后測數據的正態性分布,并進行組內自身前后比較,以 Plt;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2 研究結果
2.1力量素質測試結果
表2顯示,18周實驗結束后,將實驗組和對照組男女學生立定跳遠成績進行前后比較,其中,實驗組男女學生成績分別增加 13.00cm 和 13.63cm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而對照組男女學生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組間比較發現,實驗組實驗后立定跳遠成績無論男女均好于對照組,成績差值分別達到9.88cm.8.00cm ,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
2.2 速度素質測試結果
18周實驗結束后,實驗組男女學生 50m 成績均較實驗前有所提高,男女用時分別減少0.42s和 0.36s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而對照組男女學生實驗結束后 50m 成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組間比較發現,實驗后實驗組男女學生 50m 成績均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成績差值分別達到 0.26s 和0.23s,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
2.3柔韌性素質測試結果
18周教學實驗結束后,經組內對比發現,實驗組男女學生坐位體前屈成績均較實驗前顯著提高,男女分別增加 0.8cm 和 1.0cm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而對照組男女學生實驗結束后坐位體前屈成績也較實驗前顯著提高,男女分別增加了 0.87cm 和 1.12cm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組間比較發現,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男女學生坐位體前屈成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
2.4耐力素質測試結果
18周教學實驗結束后,經組內對比發現,實驗組男女學生耐力成績均較實驗前顯著提高,男女用時分別減少 0.31min 和 0.34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1) 0而對照組男女學生實驗結束后耐力成績也較實驗前有所提高,男女用時分別減少 0.10min 和 0.13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組間比較研究發現,實驗后實驗組男女學生耐力成績均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成績差值分別為 0.26min 和 0.20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
2.5靈敏性素質測試結果
經過18周的教學實驗后,組內對比研究發現,實驗組男女學生靈敏性測試成績均較實驗前顯著提高,男女用時分別減少 0.28s 和 0.29s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而對照組男女學生實驗結束后靈敏性測試成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gt;0.05) 。組間比較研究發現,實驗后實驗組男女靈敏性測試成績均較對照組有顯著差異,成績差值分別達到0.20s和 0.18s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
3 分析與討論
3.1Tabata訓練對力量、速度與靈敏性素質的影響
CIN M[2] 等人在使用Tabata訓練進行跑步對力量和爆發力影響的研究中顯示,通過快速募集快肌纖維并產生代謝壓力,可有效激活肌肉爆發力輸出能力,從而強化下肢爆發力。此外,李超[3]、時國梁[4在大學體育不同體育課的研究中發現,Tabata訓練中快速動作切換(如折返跑、變向跳躍)對神經反應速度和運動單位同步募集提出高要求,通過反復強化動作模式與節奏控制,可顯著提升大學生的速度和靈敏素質。該研究表明,經過18周跆拳道訓練后,采用Tabata訓練的實驗組無論男女的力量、速度和靈敏性素質水平均出現顯著性提升,且顯著好于對照組,而采用傳統體能訓練方式的對照組則無顯著變化。結合該研究結果與其他學者的結論,表明采用Tabata訓練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力量、速度和靈敏性等素質水平。
表2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指標變化情況 

注: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后組間比較,amp;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組內實驗前后比較,*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lt;0.01) 。
3.2Tabata訓練對耐力素質的影響
徐梓峰[5]、楊雙鈺[等人在不同人群的研究中得出Tabata訓練對耐力素質有顯著影響的結論。黎涌明[7]在研究高強度間歇訓練模式對不同人群耐力素質的影響時發現,受試者成績顯著提升,該訓練方法的時間安排使練習者每兩次練習之間不足以完全恢復到靜息或低強度練習,這一獨特之處與Tabata訓練的間歇安排極為相似。CIN M[2] 研究發現,Tabata訓練與高強度間歇訓練都可通過提升有氧與無氧代謝效率、增強乳酸耐受能力改善有氧耐力素質。該研究的耐力指標(女子 800m 跑/男子 1000m 跑)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顯著差異,但實驗組改善幅度更大。結果表明,傳統訓練可改善基礎耐力,而Tabata訓練因獨特的間歇安排方式,在耐力素質改善方面表現更優,更適用于跆拳道項目,為高校體育課程設計提供了針對性依據。
3.3Tabata訓練對柔韌素質的影響
WARNEKEK等人的研究表明,柔韌性的提升主要源于共性訓練內容,由此推斷,這可能與跆拳道課程中常規的踢擊動作和靜態拉伸訓練相關,而非Tabata訓練的獨特性。在該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柔韌性(坐位體前屈)均有顯著改善,組間提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錢琨9在研究Tabata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時也發現,這一訓練方式對學生柔韌性素質的影響并不顯著。這與本項自研究結果一致,表明Tabata訓練與傳統體能訓練對柔韌素質的改善無顯著差異。因此,柔韌素質的改善更多依賴于課程中系統化的拉伸與專項動作訓練,而非間歇訓練模式本身。
4結語
該研究通過18周的對照實驗發現,Tabata訓練對力量、速度、靈敏素質的提升具有顯著效果,而采用傳統體能訓練方式雖有提升但無顯著變化。
實驗組采用Tabata訓練后,耐力素質提升效果非常顯著;對照組采用傳統體能訓練方式后亦有顯著提升,但Tabata訓練方式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傳統體能訓練方式。柔韌性素質指標顯示,采用Tabata訓練與傳統體能訓練方式后均有顯著改善,但兩種訓練方式無顯著差異。
該研究結果表明,Tabata訓練相較于傳統體能訓練方式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適用于高校公共體育跆拳道選項課。建議在高校公共體育跆拳道課程以及需快速提升爆發力、速度、靈敏及耐力的其他公共體育選項課中推廣Tabata訓練。
參考文獻
[1] TABATA I,IRISAWA K,KOUZAKI M,et al.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J]. Sport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1997,29(3):390-395.
[2] CIN M,CABUK R.The effectsof running and bodybuilding based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using the Tabata protocol on the endurance,strength,and power of gendarmerie recruit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22,10(1):15-19.
[3]李超.Tabata訓練引入高校體適能課的應用研究[D]. 太原:山西大學,2024.
[4]時國梁.Tabata訓練法對普通體育院校排球專項班 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4.
[5]徐梓峰.Tabata訓練對體育院校拳擊專項學生專項耐 力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24.
[6]楊雙鈺.TABATA訓練法對初中生耐力素質的影響 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4.
[7]黎涌明.高強度間歇訓練對不同訓練人群的應用效 果[J].體育科學,2015,35(8):59-75,96.
[8] WARNEKE K,BEHM G D,ALIZADEH S,et al.Discussing ConflictingExplanatory Approachesin Flexibility TrainingUnder ConsiderationofPhysiology:ANarrative Review.[J].Sportsmedicine (Auckland,N.Z.),2024,54(7): 1785-1799.
[9]錢琨.Tabata訓練與HIIT跳繩訓練對普通高校大學 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廣州體育學 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