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25)20-0168-04
[Abstrac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connection between courses of different levels,so thatthe learning of sports sils can be systematically developed and organicall progresed,is animportant partof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ourse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concept.By using methods suchas literature reviewand logical analysis,under the integrationof \"learning,practice,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 this paperanalyzes the practicalproblems existing inthe teachingof primaryschoolphysical educationatdiferent levels.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such as in-depth thinking of determining learning by teaching,chaotic logic of determining teaching by experience,and irregular vertical connectionof level courses. Based on this,under the integration of\"learning, practice,competition and evaluation\",the research proposes that the teaching of sports skils at diferent levelsof primary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houldcombinethepractical \"learning\",theprogressive\"practice\",thedevelopmental \"competition\",and theorganicall combined \"evaluation\",soas to promote the organic connectionand progressive of sportsskils in the teaching at diffrent levels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nd better help students develop core literacy.
[Keywords] \"Learning,practice,competition andevaluatio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ifferent levels and stages; Teaching research
基金項目:2025年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萌芽課題(項目名稱: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419270)。
作者簡介:駱亮(1996一),男,碩士,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體育課程與教學。
2022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版新課標》)發布,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正式提出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要求,注重教學方式改革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評價[1]。探索\"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已成為基層體育課程關注的重點[2]。基于此,在\"學練賽評”一體化基礎上,針對當下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教學中采用同種教學方式、不同水平階段運動技能學習后仍原地踏步,導致學生經過6年學習,仍對學習內容不理解、技能不會用的情況,該研究對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運動技能教學的銜接與遞進進行分析,厘清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間的教學邏輯,以期為廣大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提供參考與借鑒。
1小學體育教學現存的挑戰
1.1 以教定學思維深入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2011版新課標》)通過目標引領內容的手段為體育教師提供了較大的自由度[3],且已實施10余年,對一線體育教師影響深遠。由于其在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間的闡釋較為薄弱,課程內容選擇較為開放,因此一線體育教師在具體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上,均按照自己的習慣思維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長此以往,一線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思維架構。
盡管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長期以來得到了廣大體育教師的認可,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實踐現狀仍難以實現根本轉變,以師為本的灌輸式教學現象依然存在[4]。在具體教學中,一名小學體育教師常常承擔2個年級的教學任務,部分教師甚至承擔3個年級的教學任務。基于小學教育較長的周期以及學校工作的變化,一名小學體育教師并不能保證從一年級接手某個班級后能一直任教到六年級畢業。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經歷不止一位體育教師,而不同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均有自己固化的教學風格與思維架構,從而導致學生在該水平階段學過的運動知識與技能,在下個階段遇到不同教師時,又按照另一種風格進行重新學習。由于不同教師間教學思維的差異性,學生經過6年體育學習,仍對該階段應掌握的運動技能講不清、道不明。同時,教師以教定學思維的深人,使得教學脫離學生實際需求,學生體質逐漸下降,運動積極性逐漸降低,偏離了體育教學的基本方向。因此,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下,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體育與健康育人規律5出發,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破體育教師“以教定學”的思維是一項重要任務。
1.2 經驗定教邏輯混亂
《2022版新課標》中提出,體育教學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引領。而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非通過一兩節體育課中所學的孤立動作就能實現,而是要加強各個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性[6。但體育教師長期受以教定學思維影響,在日常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等方面均依據經驗決定,課與課之間呈現出相對獨立的態勢。長此以往,水平教學、年度教學、學期教學之間的銜接與遞進逐漸消失,學生學習內容逐漸混亂,無法形成系統化邏輯,核心素養難以形成。
以立定跳遠的學習為例,小學一年級時學生學習預擺、起跳、騰空和落地,到六年級仍以相同的方法學習同樣的內容,并未在一年級所學基礎上呈現出遞進。以至于學生經過小學6年的體育學習,運動技能提升并不明顯,體質測試結果不升反降。因此,不同水平階段間運動技能教學關聯性差、教學內容安排邏輯混亂,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阻礙,是當下小學體育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3水平課程縱向銜接無規律
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及運動技能形成規律,不同水平階段課程應有一定區別,但相互間又存在關聯與銜接。在教學中,注重不同水平層次教學的關聯性,將下位層次的教學作為上位層次教學的具體化,才能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有效發展。
當下,教師長期習慣于憑借經驗制訂教學內容、安排教學計劃,同時不同教師對課標的理解存在差異,致使不同水平階段間課程銜接呈現出差異性、無序性。不同水平階段間,同一教師授課時,其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式的選擇完全相同。在長期無規律的學習下,學生身體素質提高效果不佳,對于運動技術的掌握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處于泛化、分化階段,來回循環。甚至每個水平階段均以新授課模式對同一種運動技能反復學習。以上種種情況,未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與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僅憑教師經驗和習慣進行教學安排,脫離了學生實際情況,致使學生身心無法得到有效發展。這使得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間的課堂呈現出雜亂無序、隨機教授的現象,學習內容難以得到有效銜接與遞進,學生的核心素養難以得到發展。
2“學練賽評”一體化下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間教學設計銜接與遞進的價值內涵
2.1加快以學定教轉換
《2022版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強調從以知識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1]。這意味著教育教學中的一系列安排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進一步闡明了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換的重要性。
“學練賽評”一體化下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間教學設計的落腳點在于各水平間的銜接與遞進。因此,需要教師主動了解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掌握不同水平層次間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此過程中,教師需通過對學生進行測試與交流,才能準確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同時,體育教師需準確掌握全校學生的整體情況以及不同水平階段間學生的具體需求,結合校本特色,制訂恰當的教學設計。經過一系列實際調查與交流,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時,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打破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師生間以交往式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與設計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師生間的不斷互動,體育教師的慣性教學思維開始轉變,有效促進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的轉換。這不僅使教學思維在進行課時設計時,從“教案設計”向“學案設計\"轉變,更是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圍繞不同階段的系列安排進行“學練賽評”一體化設計的表現,充分發揮了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打破了教師一人獨奏、學生機械模仿的固化僵局,提高了課堂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強化水平課程銜接
不同水平課程銜接是指課程縱向銜接[8]。在設計水平教學計劃時,體育教師要根據總目標與水平目標,參照《2022版新課標》安排具體學習內容,注重水平課程間的銜接,使不同水平階段間課程內容得到系統性發展與有機遞進,提升學習效果,使階段性進步明顯。
強化不同水平課程間的銜接,進行“學練賽評”一體化下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間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需要讀懂《2022版新課標》的指引,并深人理解課標中各水平目標的要求;其次,要研讀新教材,依據新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安排規律以及不同水平階段課程設計與銜接遞進的邏輯,結合學校特色情況,對教學內容的選擇進行綜合規劃;最后,需要學校全體體育教師結合本校學生的發展情況,對各階段水平教學計劃進行統一規劃,從而避免以往因教師間不同教學習慣和無序安排導致的隨機式教學再次出現,使同校教師在統一的教學計劃下開展教學,突出不同水平間的階段性特點,使不同水平階段的課程得到有效銜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和運動技能形成的階梯式進步。
2.3 促進核心素養發展
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引領,是《2022版新課標》課程理念中明確提出的新指引[]。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實踐概念,體現了從被動培養到主動實踐的活動形態變革[9]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即從學生需求視角出發,將課程設計、內容選擇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并與育人目標相聯系。該研究中,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以本校學生實際需求為出發點,推進教師教學觀念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換,推動課時設計由教案設計向學案設計轉變。在不同水平階段課程中,依據本校學生實際需求、新教材以及校本特色,結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及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對不同水平階段的課程進行統籌規劃,開展階梯式遞進的水平課程安排。該研究中,在“學練賽評”一體化下,從學習安排的轉變、內容資源的整合等方面,圍繞學生需求進行設計,有效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3“學練賽評”一體化下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教學設計的銜接與遞進
3.1結合實際的\"學”
實事求是的關鍵在于了解實際、掌握實情。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才能最大程度地了解實情、把握實際,作出最為切實可行的科學決策[10]。在體育課堂中亦是如此,只有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實際需求,才能更好地設計學習內容,有效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同時有助于體育教師擺脫以教定學的局限。
每位體育教師在接手新班級后,首要任務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可根據相應水平階段體質健康測試標準,以及柔韌、靈敏、協調、平衡等基本運動能力測試,并通過課堂比賽檢驗學生對運動能力、健康知識和體育品德的掌握程度。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后,依照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同時,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掌握較差的基本運動能力進行重點安排,通過趣味性、引導性的設計,對掌握較好的基本運動能力進行輔助強化。例如,在水平一階段,以發展學生基本運動能力為主。若發現班上學生其他能力較好,但平衡能力較差,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金雞獨立、過獨木橋接力等趣味性的方式,并在每次課堂中穿插優勢能力的練習,以鞏固強化。
3.2 逐級遞進的“練”
《2022版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合理安排不同水平階段的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與進階性[2]。教學內容的階梯式遞進,能有效避免各水平階段間孤立、靜態的教學,使學生技能學習呈現逐級遞進的態勢,使其運動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在具體設計中,突出運動技能遞進銜接的同時,增加趣味性和多樣性,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以籃球教學中的傳接球練習為例:水平二階段,可采用傳球接力、多人移動傳球、傳球比準等方式,由易到難,幫助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獲得有效體驗;水平三階段,可采用傳接球上籃、長傳快攻、傳切配合等方式,使學生在上一水平階段所學到的運動技能得到進一步升華。設計中從短距離傳球到長傳,再到傳切配合,可以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體驗到技術間的組合,并通過組織課中比賽,使學生體會到運動技術的運用,感受到學習的意義與運動的樂趣。
3.3 促進發展的“賽”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是當今體育課堂的核心要義。“學練賽評”一體化中的“賽”,可依托情境化游戲或簡化規則比賽展開。通過賽,不僅能鞏固課堂學習內容,還能提升學生在情境化場景中運用所學運動技能解決賽中復雜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感受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在趣味式的游戲賽中,可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規則意識。同時,通過情境設置,潛移默化地增進學生在比賽中給予同伴鼓勵與支持的意識,這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樹立健康行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4有機結合的\"評”
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的助推器。及時有效的評價能讓學生和教師準確了解學習效果,明確下一步的方向。綜合評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所處的知識階段,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階段性發展與整體情況。
在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的教學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是小學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下對課堂學習效果進行即時反饋,對學、練、賽進行及時評價。同時,開展單元綜合評價、學期綜合評價、學年綜合評價、水平綜合評價,最終在水平三階段結合前兩個水平的綜合評價,形成學生的最終評價。通過各階段評價的有機結合,全校形成系統化的學習邏輯。在后續教學中,以此為基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為學校體育課程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參考,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4結語
小學體育不同水平階段間教學中運動技能的有效銜接與遞進,是提升小學體育教學質量、落實《2022版新課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下,根據學校特點與實際情況,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實際需求,優化學校體育教學在不同水平階段間存在的問題,強化水平間課程的銜接與遞進,是促進小學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需要全體一線教師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蔣新成.“四化\"轉型:\"學練賽評”一體化的大單元教學設計[J].基礎教育課程,2024(12):76-79.
[3]尹志華,劉皓暉,侯士瑞,等.核心素養時代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挑戰與應對——基于《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分析[J體育教育學刊,2022,38(4):1-9,95.
[4]譚喬尹,謝書青,邵偉德.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體育教學“因材施教\"的困境、成因與疏解[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4,36(2):171-179.
[5]季瀏.新時代我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整體構建與發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0):5-12,20.
[6]尹志華,孟涵,孫銘珠,等.新課標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思維原則與實踐路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3):253-262.
[7]季瀏.新時代我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整體構建與發展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10):5-12,20.
[8]陳婧,遲少輝,王祖浩.香港現行科學課程標準中小學銜接設計的特色與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24(9):67-72.
[9]譚天美,胡錦霞.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理論根基、現實基礎與實踐維度[J].教學與管理,2025(7):1-6.
[10]宋銀桂,王云楓.習近平關于實事求是重要論述的邏輯理路、內涵意蘊及實踐啟示[J].學術探索,2025(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