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7-075-02
引言
隨著集團化、多元化經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分散式財務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企業高效運營的需要。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一種新興的管理模式,通過集中管理、標準作業、信息共享等方式,在提升財務效率、強化風險管控、支持企業決策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許多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在標準化建設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亟需加強系統謀劃和統籌推進,不斷提升財務管理的標準化水平,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轉型發展。
一、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提升運營效率的需要
隨著集團化、多元化經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分散式財務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財務共享中心通過對財務資源的集中管理和優化配置,可以顯著提高財務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然而,如果缺乏標準化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規范,共享中心的運營效率將大打折扣。標準化建設通過優化業務流程、統一數據標準、規范操作規程等措施,可以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實現快速響應和持續改進,從而為集團企業的高效運營提供有力支撐。
(二)加強風險控制的需要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下,集團企業面臨著諸多財務風險挑戰,如資金管理風險、稅務合規風險、財務舞弊風險等。財務共享中心作為集團財務管控的核心平臺,肩負著防范化解財務風險的重任。然而,如果共享中心內部缺乏統一的管理標準和控制措施,就容易出現職責不清、控制失效等問題,埋下風險隱患。標準化建設可以從制度、流程、系統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風險管控體系。通過標準化的授權審批機制、預警監測機制、異常處理機制等,可以有效識別和防范各類財務風險,確保集團經營的合規性和安全性。
(三)實現管理創新的需要
在數字經濟時代,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財務共享中心作為一種新興的組織形態和管理模式,代表了財務管理領域的創新方向。通過集中化、標準化、智能化的運作方式,共享中心可以突破傳統財務的時空限制,實現流程再造和價值創造。然而,如果缺乏標準化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路徑,共享中心的變革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無法真正實現管理升級。標準化建設可以從戰略、組織、流程、人才等多個維度系統謀劃,建立起與集團發展相適應的財務管控模式,促進財務從“數字搬運工”向“業務策略師”的角色轉變,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
二、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標準化建設的現狀
(一)標準化程度不足
目前,我國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標準化建設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雖然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標準化的重要性,并開始著手推進相關工作,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表現在財務核算標準不統一、業務處理流程各異、數據交換接口不兼容等問題突出,導致共享中心運行效率低下,數據質量難以保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業對標準化建設的認識不到位,沒有從戰略高度予以重視和推動;標準化的頂層設計不完善,缺乏明確的目標、原則和實施路徑;標準化的執行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考核、監督和優化手段。
(二)流程整合不完善
當前,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在流程整合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一方面,財務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優化工作尚未全面鋪開,許多企業對現有流程的盲點和痛點缺乏清晰認識,難以形成端到端的流程視圖,導致整合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財務流程與業務流程的協同銜接機制尚不健全,跨部門、跨系統的業務對接存在諸多障礙,影響了財務共享對業務發展的支撐作用。此外,部分企業對流程整合的長期性、復雜性估計不足,缺乏持續優化和改進的動力,難以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這些問題導致財務共享中心的流程整合陷入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無法充分發揮體系化、集成化的優勢。
(三)系統支持不充分
當前,許多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系統功能單一、數據標準不一、接口對接困難等問題較為普遍,無法有效支撐財務共享業務的高效運作。一些企業盲目引進新系統,卻沒有充分考慮與原有系統的兼容性和集成性,導致系統割裂、數據孤島等問題頻發,增加了財務運營的成本和風險。同時,財務共享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往往缺乏戰略性和前瞻性,難以適應企業轉型發展的需要,也無法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賦能財務管理。
(四)人員適應性問題
在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過程中,人員適應性問題日益凸顯。財務共享模式對員工的業務能力、技術素養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當前許多企業的財務人才儲備尚不充分,專業化、復合化人才匱乏,難以滿足共享中心運營的實際需要。部分財務人員思維觀念比較陳舊、學習意愿不強,對新業務、新流程、新系統的抵觸情緒較重,影響了共享中心工作的推進實施。同時,財務共享中心與業務部門在溝通協調方面還存在一定障礙,財務人員不善于站在業務的角度思考問題,業務部門對共享中心的價值認同度不高,導致雙方在工作中頻生齟齬。此外,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三、財務共享中心標準化建設的實施策略
(一)頂層設計策略
首先,企業需要將財務共享中心的標準化建設納入集團整體發展戰略,明確定位共享中心的戰略地位和發展目標,并將其分解為具體的任務舉措和時間表,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戰略落地機制。這就要求企業高層要親自掛帥,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財務與業務部門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指導實施、監督評估等重大事項,形成“主要領導重視、分管領導負責、各方力量協同”的工作格局。
其次,財務共享中心要切實加強標準化管理制度建設,構建起全面系統、科學規范的管理標準和工作規程。一是要全面梳理各項業務流程,對涉及的組織架構、管理職責、關鍵控制點等進行系統優化,形成統一規范的業務操作和風險管理標準;二是要加快財務核算標準化進程,從會計科目、核算規則、報表格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統一的會計政策和核算規范,確保各級單位執行到位;三是針對授權審批、檔案管理、稽核問責等關鍵環節,制定詳細的工作規程和內控要求,強化過程控制和責任追究,做到“有規可依、有據可查”;四是要加強信息標準化管理,圍繞主數據、業務數據等內容,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規范和數據治理機制,促進數據在采集、傳輸、處理等環節的標準化,為管理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撐。
(二)流程優化策略
一方面,財務共享中心需要全面梳理現有業務流程,運用流程管理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如精益管理、六西格瑪等,對各項財務業務活動進行系統分析和優化重組。針對流程中的痛點堵點,要敢于突破原有的業務條線和組織界限,按照業務相似性、關聯度等特征進行歸類整合,打破部門墻和數據孤島,實現財務職能的集約化運作。同時,共享中心還要重視流程的標準化設計,對各項業務的操作規程、控制要點、考核指標等進行統一規范,建立健全流程運行機制,確保優化成果落地見效。另一方面,財務共享中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推進業財融合,實現業務流程與財務流程的無縫對接、高效協同。一是要加強財務信息系統的集成整合,構建統一的信息化架構和數據標準,打通業務、財務等各領域系統,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和業務的端到端貫通。二是要積極運用RPA、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財務流程進行智能化改造,通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方式,替代人工完成大量重復性、規則性的操作,提高財務處理的效率和準確性。三是要創新流程管控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可視化等手段,實現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監控和動態優化,快速發現和解決流程中的異常問題,不斷提升流程運行的穩定性和效能。
(三)系統支撐策略
首先,企業需要加快構建一體化的財務共享信息系統,將各地分散的財務系統進行整合歸并,形成統一規范、集中管控的系統架構。這就要求系統規劃要與財務共享中心的職能定位相匹配,全面梳理財務業務需求,合理劃分系統功能模塊,使之能夠支持財務核算、資金管理、稅務籌劃、風險控制等各項業務的高效運作。同時,系統設計要堅持開放兼容的理念,嚴格遵循數據標準規范,預留必要的數據接口和二次開發空間,既要做到與集團內部業務系統的無縫對接,也要支持與外部第三方平臺的互聯互通,不斷拓展系統功能邊界,延伸財務服務觸角。
其次,財務共享中心要加大新興技術在系統建設中的應用力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手段賦能財務轉型。一是要加強數據治理,建立健全數據標準規范,優化主數據管理流程,提升數據質量,為系統應用奠定良好基礎;二是要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技術,多維度、多角度分析財務數據,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撐;三是要大力推進智能財務建設,利用RPA等智能工具,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核算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四是要創新系統架構,引入云計算、微服務等先進理念,構建靈活、彈性的系統平臺,滿足財務業務變革和創新的需要4。企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加強人才培養,為系統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四)人員保障策略
一方面,財務共享中心要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設一支既精通財務業務,又掌握現代管理技術的高素質團隊。在人才選拔上,要打破部門、地域界限,面向集團內外廣泛吸納優秀人才,優先考慮復合型、技術型人才;在人才培養上,要創新培養模式,搭建多元化的培訓體系,開展財務業務、信息技術、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系統化培訓,同時鼓勵員工參與外部培訓、交流學習,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此外,共享中心還要建立健全人才發展通道,完善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為優秀人才提供向管理、技術等領域發展的機會,激發人才隊伍活力。
另一方面,財務共享中心要強化人員績效管理,將團隊建設與業務發展緊密結合,激發員工潛能。一是要建立健全績效管理體系,圍繞財務共享中心的戰略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關鍵績效指標和評價標準,將員工績效與部門績效、組織績效有機聯系,形成分層分級、上下貫通的考核機制。二是要創新績效考核方式,運用平衡計分卡、360度評估等先進工具,定性與定量評估相結合,加強過程管控和結果運用,將績效嵌入日常管理中。三是要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反饋機制,加強績效面談和輔導,幫助員工及時改進和提高。四是要完善績效激勵措施,建立涵蓋薪酬、福利、榮譽等多方面的激勵機制,向業務骨干、關鍵人才傾斜,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優化用人環境,為人員保障提供堅實基礎。
結語
總之,集團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高層統一思想、科學謀劃,上下聯動、各方協同,從戰略、業務、流程、人員等多方面系統推進。未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賦能企業智慧管理方面還大有可為,企業需要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和創新力度,深化標準化建設,加速財務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更好地支撐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1]張曉虎.關于集團企業智能化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思考[J].活力,2024,42(20):130-132.
[2]葛金洋.基于財務共享中心建設促進集團企業財務管理升級[J].商訊,2024(17):29-32.
[3]文雙全.集團企業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的實踐探索[J].市場周刊,2024,37(18):144-147.
[4]張飛.財務共享中心在集團企業中的應用與實踐[J].天津經濟,2024(05):48-50.
[5]王玉香.基于大數據的集團企業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24):93-94.
(作者單位:中國煤炭銷售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100000)
[作者簡介:方圓(1989一),女,遼寧阜新人,大學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集團企業財務共享。]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