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061.3;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7-192-02
引言
高等院校作為國家培養各種高級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要加強學校的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這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一些高校的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協同育人機制,黨建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不能相互聯系,相互合作,相輔相成,有的高校出現兩者職責界限不明,混同發展,導致的結果就是有的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各干各的活,各唱各的調。通過構建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體系,積極探索解決現實問題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成長成才鋪墊,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和可靠的建設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一、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間的邏輯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因此,高校黨建工作是思政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而高校的思政教育也是開展黨建工作的具體落腳點,二者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為高校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黨建工作是龍頭,引領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首要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高校的黨建工作在高校發展中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黨建工作要引領學校的其他各項工作。所以說,高校黨建工作也為思政教育指引了正確的發展方向,為高校的思政工作指明了發力點和落腳點,高校的黨建工作是思政教育的靈魂來源,是學生理想信念的來源之處,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二)黨建工作是標準,衡量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
高校思政教學要緊跟時代發展,按照黨指引的道路帶領學生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結合當前熱門話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熱點事件討論中,發表個人看法觀點,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思想的動態轉變,消除掉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把握正確的思想方向。所以說,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就是要看是否嚴格貫徹了黨的方針政策,課堂教學內容是否與黨中央的要求保持一致,就是要看是否把黨建工作落到了實處,做到了立說立行,知行合一。就是要看是否體現了黨建工作的核心思想,使學生的價值觀念與黨建思想保持一致。
(三)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指導思想、最終目標及培養方式上具有很強的共同性和一致性,目標是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養方式大部分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教育方式達成。高校黨建工作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靈魂、重要平臺,而思政教育又是黨建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重要載體。高校的黨建工作搞不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就會變形走樣,無法很好地外延發展。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搞不好,反過來也會影響到黨建工作的成效,黨建工作的質量也沒辦法得到有效的升華。所以說,二者的關系非常密切,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意義
(一)協同育人有利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師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確保高校師生對黨忠誠、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而且對增強發揮高校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和思政教育的示范作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說,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的協同融合發展,有利于實現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有利于提高師生的黨性修養、政治意識,有利于高校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協同育人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學生黨員的占比還比較小,尤其是普通的高等院校,學生黨員占比更小,學生黨員的發展也是優中選優,更加注重質量。在學生黨員的培養發展上,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可以和思政教育課程合作,提高學生黨員的黨性素養、政治素質,共同舉辦黨史講座、演講比賽等黨建活動,推動思政教育及黨建工作的共同發展。通過協同育人系列活動、機制體制,高校黨建工作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強廣大師生的理想信念,使廣大師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聽黨話,跟黨走,讓黨放心,進一步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成效。
(三)協同育人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手段之一
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務在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彰顯青春擔當,激發行動力,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青春力量,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可靠的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而思政教育的許多靈魂、內容則來源于黨建工作。所以說,協同育人可以有效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提升思政育人的成效,是思政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手段之一。
(四)協同育人可以促進高校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國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也影響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如高端人才短缺、資金不足、創新不足、技術封鎖等。面對現實情況,各類高校都在想方設法謀發展,尤其是要謀求高質量發展。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就是一支非常可靠的力量,“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各類高校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積極作用,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優化育人平臺環境,提升高校各項事業發展能力,促進高校的各項改革,進而推動高校的快速、高質量發展。
三、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困境
(一)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不全面
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關聯緊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只有協同配合、共同發力,才能實現教育事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但是現實情況并非如此,許多高校的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呈現兩張皮現象,黨建工作是組織部門負責,思政教育為教學單位,二者缺乏協同育人機制,融合不暢,職責不清,分工不明,各干各的活,各唱各的調,協同育人停留在表面文章、會議文件上,沒有落到實處,導致協同育人效果不理想,沒有實現理論和實踐協調發展,沒有產生真正良好的現實效果。
(二)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人才不足,專業性有待加強
當前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隸屬于不同部門,分管人一般也不同。而優質的團隊和教育資源可促進二者協調發展,但當前缺乏專業團隊的幫助,缺乏既懂黨建工作又熟悉思政教育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部分黨建工作者是行政人員,不進教室講課,不在課堂上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難以實現協同育人實效。另一方面,高校協同育人團隊人員往往是以思政教師、專業教師等組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工作積極性,對黨建工作不熱心,片面地認為黨建工作是行政部門的事務。所以很難達到有效的協同育人合力。
(三)黨建工作與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創新性有待加強
當前,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困境主要表現在觀念固化、缺乏創新、影響力不夠,開展的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形式上往往是開會學習、傳達文件、聽講座報告等,內容也大都是教材、文件上的資料,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參與熱情度也不高,不具有針對性,沒有吸引力,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所以說,黨建工作與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創新性還有待提升。
四、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路徑選擇
(一)堅持立德樹人,加強黨建在思政教育的引領作用
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來進行教育引導,使學校的黨建工作確實能夠引領思政教育的發展,運用馬列主義等政治理論的思想觀點,解決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高校在黨建工作中,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通過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內部建設的方式,提升師生黨員的道德品質、黨性修養,使高校的黨建工作滲透到思政教育課堂上。高校教師也要充分利用思政課堂、課堂思政引導學生在黨建工作中學習和思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對黨建工作的擁護和支持。加強思政工作的教育引領,使學生能夠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可靠的接班人。
(二)調動各方資源,打造專業的協同育人團隊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單位,自身的發展也是要依靠人才,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也要依靠人才,所以說,高校應該調動校內外各方資源,共同推進黨建和思政教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教學活動,通過選拔優秀的黨員同志補充到思政教師隊伍中,優秀的思政教師協助搞好黨建工作,使兩者能夠很好地融合發展。通過各種形式來打造出一支立場堅定,專業性強的協同育人團隊。通過安排一些優秀的黨建工作者給學生講授思政課,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思政內容,宣傳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也可以安排一些優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參與到黨建工作中,完善創新黨建理論,讓黨建工作開展的繪聲繪色。
(三)用好網絡平臺,積極創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手機、網絡為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提供了新平臺、新通道。新時代,筆記本電腦、手機、IPAD等工具都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重要媒介,高校要引導同學們正確合理地使用媒介工具,不要沉溺于網絡游戲,要充分利用這些媒介工具,為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搭建全新的工作平臺,有效打通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微通道”。高校還可以在校園網等信息化建設方面搭建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塊,不斷加強黨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網絡化和智能化。
(四)完善運行機制,推動思政教育鑄魂育人
高校的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不單單是黨建部門和思政老師的事情,這項工作需要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科研人員、教學老師們共同努力,合力發展,共同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各類人員要嚴格履行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完善的運行機制有利于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長遠發展,高校可以從制度建設方面加強黨組織的建設、黨員的發展和培養,發展那些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過硬的教師、學生加入黨的隊伍中。加強入黨各環節的培養教育,積極宣傳黨史、中國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樹立革命榜樣,宣傳英雄事跡;認真組織學習黨建相關理論知識,提升學生老師們的政治覺悟和學習能力,根據現實情況持續反饋,動態調整學習內容。高校思政教育不僅僅是思政課程,還包括課程思政,除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治、馬克思原理等思想政治類課程,高等教育還有公共課、專業課、實踐實驗等其他教學環節,在其他課程教學當中也可以引入思政教育,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中加強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幫助大學生塑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五、結語
總之,探索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利于提高高校師生的黨性修養、政治意識,有利于高校學生的成長成才。通過加強黨建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隊伍建設,構建合理化的協同育人運行機制,創新協同育人模式,深化協同育人體制改革,使高校在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參考文獻:
[1]喬霞.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03:7-9.
[2]徐輝.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黨建與思政教育融匯互通的模式創新[J].活力,0(6):75-77.
[3]李振超.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體系構建[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04,37(06):-3.
[4]付曉琳,張杰.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研究——評《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研究》[J].領導科學,0
[5]唐藝軍,蘇旭.守正創新: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策略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05):384-389.
[6]何冰.全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路徑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03(4):99-03.
[7]高羽,郭欣欣.新時代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融合路徑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3,37(04):3-35.
(作者單位:.山西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朔州036000;.山西藥科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
[作者簡介:高文舉(983一),男,講師,山西朔州人,山西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組織員;王麗麗,(983一),女,山西文水人,就職于山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