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在清晨的陽光照進房間的角落時,便匆匆起床,而后迅速吃完早餐,隨后穿梭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中。對于這些人而言,時間好似永遠不夠用。
上周六回老家,到家發現母親不在家,撥打電話一問,她和幾位老人到村口的田壟里打豬草去了。“正好你回來了,沒什么事就從家里帶鉤索扁擔來幫著挑一下。”母親半開玩笑說。
生活,在那個年代就是想盡辦法填飽肚子。對于我們這些小孩來說,除了盼過年—能吃上大魚大肉之外,就是盼每年的生日—母親會煎一個荷包蛋。那時候的日子過得雖然清苦,但心里充滿了希望和溫暖。母親煎的荷包蛋,雖然簡單,卻承載著濃厚的愛意。每當想起那些時光,心中便涌起一股力量,支撐著我繼續前行。如今,生活雖然變得殷實許多,但那份純真和質樸,成了我內心最珍貴的財富。就如那根鉤索扁擔,挑起的似乎比記憶中的更沉重。
多么希望生活停下來,哪怕是短時間的停歇,讓一切回歸生活最原始的狀態。這種狀態是沉思、靜謐、內斂。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找尋內心的寧靜,感受生活的細微之處,聽風吟、觀葉落,享受那份與世無爭的淡然。終究現實仍要繼續,人們還是得從這份寧靜中走出,再次投身于喧囂的都市生活中。而這種原始狀態,恰如《我的阿勒泰》所展現的,無論是李文秀、巴太的純愛,還是張鳳俠的豁達,都讓人心生向往。也許,我們無法長久地停留于那樣的寧靜,但我們可以在喧囂中尋找片刻的安寧,讓內心回歸原始狀態,感受生活的美好,讓心靈得到洗禮,活出真我。
我已不記得多少年沒挑過擔、沒拿起過鉤索扁擔了。已呈拱形的扁擔兩頭頂部用尼龍繩拴緊,繩子的另一端拴有鐵質鉤索。學生時代,我用這樣的鉤索扁擔到村中央的水井挑過水,到稻田里挑過谷子,到茶山上挑過茶籽…望著眼前的這根鉤索扁擔,記憶中的一幕幕被喚醒。
打豬草,是那時候姐姐主要干的活。每天早晨和傍晚,我去放牛,她則跟著小伙伴打豬草。為了擔負我和姐姐讀書的學費以及家里的日常開支,父親在村里的煤礦上做木工活,母親則每年養四五頭豬。除了年關殺一頭豬過年之外,其他的豬都是賣了錢后給我和姐姐交學費。為了把豬養得肥一點,水稻也是種兩季,早稻除了交公糧之外,其余基本上都用來喂豬了。
冬日的陽光灑在院子的泥地上,透著斑駁的光影。踏著光影,我走向村口的田壟,每一步都有著對過往的回憶和未來的思考。田壟里,母親和其他老人拔豬草的身影于寬曠的田野而言顯得那么渺小,卻又那么強大。這份強大,來自父母對生活的執著和對家庭的守護。眼前的景象讓我感慨萬千,生活的重壓下,他們始終堅韌不拔。
我快步走近,其他幾位老人見我走來,一面與母親說有人來幫著挑,可以多拔點豬草,一面紛紛與我打趣說“從城里回來體驗生活啦”。母親抬頭看見我,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拿起鉤索扁擔,挑起那擔豬草,雖然動作已不再熟練,但內心充滿了力量。沿著田壟走去,每一步都踏實而堅定,仿佛在重溫那段過往的歲月。
走過那段田壟,在村前那條小河邊,母親直嘆走不動,需要休息一會兒再走,便倚著路旁房屋的墻面。那一幕令我愧疚不已。母親已年近八旬,為了養一些雞鴨,還自己拔豬草喂養,且種著各種蔬菜,為的就是我們回家了可以吃上家的味道。
我挑著擔與母親一起慢行回家。河流潺潺,映著母親疲憊而略顯狗僂的背影,那背影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而她臉上刻畫的堅韌與執著,卻如同河水源遠流長。我緊握鉤索扁擔,暗暗發誓,要像小河一樣,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都要永遠承載著對家的記憶和對父母的感激,保持那份執著與堅韌,在人生道路上堅定前行。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生活的原本是什么樣子?從父母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它的本質就是親朋好友間的陪伴,就是柴米油鹽里的溫馨。
次日是周日,冬晨的村子格外陰冷,寒風蕭瑟,父親已經燒熱了烤火爐。母親與我相商,父親用獨輪車從自家山茶林拖回不少木柴,讓我用電鋸幫著鋸成小段,便于這個冬日燒火取暖。我點頭答應,心中明白這不僅僅是鋸木柴,更是對家的呵護,對父母辛勤勞作的尊重。
我脫下羽絨服,找來一件舊外套穿上,從鄰居家借來電鋸便忙活起來。縱然電鋸不像普通鋸子鋸木柴那么繁重,但每一次的鋸切依然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操作時,左右手需要配合,左手按住木柴不能動,右手用巧勁按住電鋸鋸下。鋸子聲猶如重錘擊打,發出沉悶而有力的震動,仿佛在空氣中劃出一道無形的裂痕。尖銳的吱吱聲中,木屑飛舞,一段段木柴在我的鋸切下變為取暖的柴火,那飛舞的木屑好似烤火爐里溫暖的火花,照亮父母的笑容。
冬日的寒風獵獵,我在后院里穿梭。隨著一截截木柴的鋸切完成,汗水不時從我臉上、身上冒出,衣服、鞋子、頭發,到處都沾滿了木屑。院中的木屑堆積如小山,我抹去額頭的汗水,看著父母臉上的欣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后院里的柴火越堆越高,鋸切聲成了這個冬日里最動聽的旋律。這簡單的勞作,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家的意義。
用熱水洗去一身的疲憊,縱然渾身酸痛,但心中充滿成就感和對家的愛。一次挑豬草、一次鋸木柴,孩提時代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此刻卻讓我感受到生活最簡單而又真實的狀態。
生活最原始的狀態是什么?或許是農村里辛勤勞作回到家,簡單炒上幾個小菜,飲上一杯谷燒酒后的滿足;或許是城市里周末簡單的三餐,而后倒上一杯熱茶,翻開一本喜歡的書,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或許是為老人、孩子做上一桌熱騰騰的飯菜,聊一些家長里短…生活就是這樣,我們好似忙忙碌碌、四處奔波,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卻往往忘了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從而忽視了過程中的美好和樂趣。
不如一起放慢生活的腳步吧,靜下心來,找到生活原本的樣子。這樣的狀態,應該才是生活最真實、最美好的狀態。 °ledci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