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李希貴相比,我們很多人只是在控制孩子甚至是折磨孩子。我們,也包括曾經的我。”這句話,是我參觀李希貴擔任校長的北京第一實驗學校后說的。這句話很可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但我認為這就是現實。從北京市十一學校退休后,李希貴校長又在經營一所全新的學校——北京第一實驗學校(以下簡稱“第一實驗學校”)。第一實驗學校是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于2023年9月開辦,就近劃片招生。
一、李希貴在看孩子們造船
那天下午兩點半,我走進第一實驗學校時,李校長正看著幾個孩子造船。遠遠地看到我來了,他跑過來,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我一開口,他就說:“沒變,普通話一點也沒變。”
“哈哈,我來了,你就有自信了。全國人民都知道,我的普通話水平是倒數第一,你的是倒數第二。我們的普通話都不能有進步,進步了,大家就認不出來了。\"我答道。大家哈哈大笑。我給看著我們笑的人講了一個故事:“一年前,李校長請我到北京市十一學校講課,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你來了,今天的普通話就有人墊底了,我就不是倒數第一了’。”
笑完,李校長帶著我們去看那幾個孩子造船。一開始,我以為那是一個小型造船廠。因為船是一艘快造好的真船,有八九米長,由木頭制成。幾個人揮舞著砂輪在打磨,基本都是十多歲的孩子,只有一個是成年人,像是在帶學徒。
李校長告訴我們,造船的那幾個孩子就是學校的初中生,那個成年人是老師。他們造的是真船,是漁船,成本花了3萬多元。他們希望這艘船能賣到5萬元,想賺錢。船快造好了,他們正在找買主呢。同行的張敬安校長說:“我是微山湖的,那里漁民多,我幫你們找買主。”幾個造船的孩子呼啦一下圍住了張敬安,要加微信。李校長認真地對他們說:“你們就找張校長,要給他回扣哦。”
二、一樓全是藝術空間
第一實驗學校的教學區(我們不知道這里是否被稱為教學區)有5棟大樓,這5棟大樓通過一條長廊連在一起。這里從外觀上看像學校,但里面一點都不像學校。這里面根本就沒有傳統的教室,墻上也沒有什么規范制度、“三表”之類。

負一樓(他們叫\"X樓”)是運動空間。一樓全是藝術空間,面積應該超過了兩千平方米。各種作品密密麻麻,各不相同。二樓是創客空間,三、四、五樓是教師工作室。李校長說:“在這里,孩子們的作品也是產品,可以賣出去。賣出去才能體現作品的價值。孩子將來面對的是生活,不學會如何賺錢,怎么生活?”
果然,我們就遇到了向我們\"推銷產品的孩子,他們看起來輕松、稚氣,還略顯老練。我問那個孩子:“你每天要在這里玩幾個小時?”“一兩個小時吧,要看心情。\"孩子的回答很坦然 一要看心情。
在一旁的一位年輕老師告訴我們,這里的課程也是孩子們自由選的。有些孩子學某一門課學幾天就不學了,只要他們認為不適合、不想學,都可以放棄,然后去選別的課。都體驗一下,就找到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課了。
我看到一個初中孩子拿著一本雜志興致勃勃地向我們介紹,我便說:“送一本給我行嗎?\"孩子說:“不行,要掃碼付款。”我掃碼付了20元,孩子把他們自己編輯的雜志交給了我,然后高興地走了。
三、“我哪有什么理念”
“李校長,您的辦學理念真好…
“唉,我哪有什么理念!”沒等旁邊的人把話說完,李校長開口了,“我沒有什么新的東西,只是把別人說過的思想、理念落地。\"我插了一句:“也有人問過我的辦學模式、辦學理念是什么,想要復制。我也是這樣回答的一‘因材施教’,孔夫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講過了。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等高大上的理念天天有人講。只是談夢想的人多,做真教育的人少。”
李校長說:“當老師只要一個條件一—愛孩子,其他花里胡哨的不需要。孩子最敏感,你愛他或者假惺惺地愛他,他都感受得到,并且會立即做出反應。教育學首先是關系學。哪有什么家校關系?家校關系就是師生關系。老師對孩子好,家校關系哪有不好的道理?\"李校長接著一聲長嘆:“唉——現在,哪有什么孩子!都變成工具了。”
四、遇到幾個網友
五樓的所謂教室,其實都不是傳統的教室。這里不大,40來平方米,全是落地玻璃窗,從走廊看里面一覽無余。
這里的每一間教室都是教師個人的工作室,也是學生選課走班的教室。聽一位老師說,下課時間只有5分鐘,學生就用這5分鐘走班。他們要從一個教室找到另外一個教室,時間確實很緊。但如果學生要上廁所,是可以隨時離開教室的,不用向老師請假。我走進一間工作室,一位女教師一下子就站起來,問道:“您是丑小鴨中學的詹大年老師吧?我讀過您的很多文章,聽過您的課,很早就關注您的微信公眾號了。我們學校還有一些老師也聽過您的課呢…”
在教育高地遇到粉絲,我們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這位英語老師告訴我,這一間就是她個人的工作室,老師是固定在工作室不動的,學生來選課。這所學校老師的工作確實很多,但很具挑戰性,老師們都很有幸福感。
走廊上,一位同伴和一位年輕老師聊到“詹大年”。年輕老師說他早就知道云南有個“丑小鴨”了。
他向我介紹,他姓潭,是云南建水人,原來在央視工作,如今在這所學校兼職教攝影,是奔著李希貴來的。他說,每天看到孩子們開心,自己也很開心,感覺在第一實驗學校工作很有價值。他和我約定寒假一定去丑小鴨中學,因為他一直想去丑小鴨中學看看。我承諾帶他吃宜良烤鴨。
能在這里遇到云南人,突然感覺這個云南人好有出息。
五、走班制的樣子
五樓的每一間教師工作室的名字都不一樣,“ ×× 閣” ×× 齋” ×× 坊” ×× 堂”……這些稀奇古怪但又很雅致的名字都是學生取的。盡管教室的主人是教師,但命名權給了學生。
每個工作室都有一體機,還有移動白板,桌凳也是可以移動的。每一塊移動白板上都是各種文字和圖案。這里沒有一處“干凈”的墻壁,沒有一塊“干凈\"的玻璃,沒有一片“干凈”的地面。這里的“不干凈”,不是臟的意思,而是每一處都被占用了,其功能早已經不是本來的面目。比如,玻璃門窗全是落地的,玻璃很大,每一塊玻璃上或者貼著紙,或者掛著卡片,或者纏著繩子,或者直接寫滿了五顏六色的文字走廊上也是,各種各樣的書籍,各種各樣的桌子、凳子,各種各樣的儲物柜,各種各樣的花草連走廊的地面上,也貼著各種各樣的字和畫。
走進這里,每一處都會讓人好奇,想要探 個究竟。
六、論壇、沙龍、會議…到處招兵買馬
“阻礙青春期的我們和異性成為朋友的‘那幾面墻'是什么?”這是孩子們的研究課題,公布在墻上。我在好幾處見到“第三屆同伴關系論壇\"的廣告,論壇由七年級全體學生籌辦。
在一張寫著“給空間取名有什么意義?”的大紙上,貼著10多種答案。這里是“問題”的地盤。
在一塊玻璃墻上,赫然寫著“漢字英雄征集令”幾個紅色大字。下面是幾行小字:看拼音寫漢字,正確認讀,目光如炬找錯字,根據意思寫詞語,從九宮格中拼成語,一眼識破誤用詞還有幾個孩子,正在忙著弄“樂夜星河音樂節”的廣告墻。我一看音樂節的時間,12月31日,還早呢。這里不見整整齊齊的課桌,沒有畢恭畢敬的學生。這里到處都是學生的天地,幾乎看不到老師的痕跡。
七、孩子們自己下廚
在一間封閉式的操作間里,隔著玻璃墻,我看到五六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在里面干活。
4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有冰箱、灶具、碗具、調料,灶臺上還放著電腦。
那幾個孩子都圍著圍裙,有模有樣,像是廚師帶的小學徒。那確實是孩子們在做飯,也是上課。是真做飯,也是真上課。
我想,李希貴這么設計課程,其實很大膽,也很簡單。其實,抓校園食品安全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讓孩子們真正參與經營,讓家長真正參與管理,不就行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利益,還用得著別人去“狠抓”嗎?
八、手機休息站
在校園的很多地方,我看到擺著放手機的架子,我也看到孩子們有的拿著手機。
我在和李校長談到孩子們如何用AI時,李校長說:“校長沒有必要去做過多的研究,AI只是一個工具,每天都在變。讓孩子們去玩,讓老師們去用,就行。他們自己會知道怎么弄。孩子們手上有手機,自然就會了,不用教。\"可以肯定,在第一實驗學校,手機是孩子們的學習工具。至于這個學校是如何管理學生手機的,我沒有去了解,因為我覺得沒必要去了解。
九、那幾個奇怪的箱子是用來交作業的
“我需要幫助”“我比較滿意”“我想要挑戰”,是三種裝作業的箱子。孩子們把自己的作業進行分類,并投進相應的箱子里。老師們打開箱子,就知道孩子們的學習特點了一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在李希貴的第一實驗學校待了半天,我感覺自己像是多活了10年,也突然對未來的教育充滿幻想。我想,如果我們不拿規矩去嚇唬孩子,不拿權威去壓迫孩子,不拿刷題去折騰孩子,不拿分數去評判孩子,每個孩子都將活蹦亂跳,每個孩子的眼神都將從容自如。那么,這樣的學校,多好。
“當老師只要一個條件——愛孩子。\"李希貴說的這句話,就是李希貴的教育經典。
如果愛孩子,就會想方設法滿足孩子。
如果只愛自己,就會想方設法搞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