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9902(2025)14-0045-04
Abstract:Agriculturalcollgesanduniversitiesshouldertheimportanttaskofdeliveringvariousprofessonaltalentsforrural revitalization.Theemploymentqualityofgraduatesisdirectlyrelatedtotheimplementationoft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 ThispaperselectstheScholofAnimal SciencesofShanxiAgricultural Universityasatypicalcasetodeeplyanalyzethe effectivepathsofagriculturalcolegesanduniversitiesinpromotingtheemploymentofgraduates,expoundstheimportanceof employmentwork,andanalyzestheemploymentsituationofagriculturalcollegestudentsandthemanychallengestheyface. Basedothesefindings,thestudyproposesaseriesoftargetedandpracticalsolutions.Toachievehigh-qualityemploymentfor graduates,agiculralcegesustdoptaultimesioalaproachintegatingieologicalgdance,professioaltatio resourceconsolidation,andpersonalizedsupport.Bydoingso,theycancomprehensivelyenhancegraduatesemployabilty,drive thehigh-qualitydvelopmentofmploymentinitiatiesinagriculturalinstitutions,andcultivateorehighlyskilldproioals for the caus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college;talent training;employment quality;practical path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就業形勢日益復雜的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為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農業院校肩負著為鄉村振興輸送各類專業人才的重任,畢業生就業質量是衡量涉農專業教育成效的關鍵指標,更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效。這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家庭幸福,更深刻影響著農業行業的人才儲備狀況以及鄉村振興事業的長遠發展。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作為農業院校中的特色學院,在畜牧領域的人才培養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果。然而,當前農業院校本科生就業呈現出集中于升學、考公,對民營企業就業意向普遍不高的現象,就業市場呈現鮮明的結構性特征。這種狀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一方面鄉村地區和民營企業急需大量專業人才推動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大量農業院校畢業生未能有效填補這些崗位空缺,給農業院校的就業工作帶來了新的嚴峻挑戰。在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形勢下,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刻不容緩,必須進行全方位的統籌規劃,積極主動地應對挑戰。如何助力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他們投身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就業,已然成為一個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立足地方農業院校實際,緊密結合鄉村振興背景,積極探索構建適配新時代需求的就業指導體系。通過闡述農業院校如何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旨在為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革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范式,推動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最終實現學校、學生和社會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多方共贏,為鄉村振興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質量專業人才,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1農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意義
1.1對學生個人發展的意義
畢業生通過就業,能夠將在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從而實現自我價值。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僅能帶來經濟收入,還能讓畢業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促進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對于農業院校的學生來說,在農業相關領域就業,可以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在推動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價值。
1.2 對農業院校發展的影響
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良好的就業質量和較高的就業率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農業院校,提高學校的生源質量。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強就業工作,畢業生就業質量逐年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優秀學生報考,為學院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就業市場的需求是高校專業設置和課程改革的重要導向。通過關注畢業生就業情況,農業院校可以了解市場對不同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專業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豐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1.3對農業行業發展的作用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農業院校畢業生作為農業領域的新鮮血液,為農業行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他們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理念帶入農業生產一線,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產業升級。動物科學學院的畢業生在畜禽養殖、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加工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保障我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農業院校畢業生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他們在工作中能夠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為農業行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一些畢業生在農業企業或科研機構中,參與農業新品種培育、新型農業機械研發、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等項目,推動了農業科技的進步和創新。通過畢業生的努力,農業行業不斷涌現新的技術和產品,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2地方農業院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挑戰
2.1行業認知偏差導致就業意向不高
受傳統觀念影響,長期以來,社會上對農業行業存在一些偏見,認為農業工作辛苦、收入低、社會地位不高。這種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院校學生的就業選擇。許多學生和家長更希望學生能夠進入政府部門、事業單位或大型國有企業工作,對農業民營企業等就業崗位存在顧慮。學院部分學生認為從事養殖、飼料生產等一線工作環境艱苦,工作強度大,因此對這類崗位的就業意向較低。
對行業發展前景認識不足,雖然我國農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階段,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領域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也日益廣闊,但部分學生對農業行業的發展前景缺乏深人了解。他們沒有看到農業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機遇,以及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所創造的更多就業崗位。一些學生對農業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上,認為農業工作缺乏創新性和發展潛力,從而導致對農業行業的就業興趣不高。
2.2 就業市場競爭壓力大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農業院校畢業生面臨著來自全國各類高校畢業生的競爭壓力。雖然農業行業對專業人才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農業院校的專業設置相對集中,同類專業畢業生數量較多,導致在某些就業崗位上競爭異常激烈。隨著學院招生規模的擴大,動物科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數量增加,而相關的優質就業崗位有限,畢業生需要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才能獲得理想的工作機會。
隨著農業行業的發展,企業對農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企業還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如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一些企業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或實踐經歷,這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動物科學學院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由于實踐能力不足,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導致求職失敗。
2.3就業信息渠道不暢
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相對有限,部分學生主要通過學校就業網站、招聘會等傳統渠道獲取信息。然而,這些渠道提供的信息有時不夠及時和全面,導致一些畢業生錯過一些優質的就業機會。同時,由于農業行業的特殊性,一些小型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等可能沒有通過正規渠道發布招聘信息,使得畢業生難以獲取這些企業的招聘需求。即使畢業生獲取了大量的就業信息,但由于信息篩選和分析能力不足,往往難以找到與自己專業、興趣和能力相匹配的就業崗位。一些就業信息的描述不夠詳細和準確,畢業生無法準確了解崗位的具體要求和工作內容,從而影響了求職的成功率。此外,學校在就業信息推送方面,也存在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不同就業意向學生的需求。
3 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3.1 升學情況
近年來,山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的畢業生升學比例保持在 50% 左右。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以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就業競爭力。選擇升學的學生主要集中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水產養殖等相關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通過進一步學習和研究,能夠在學術領域取得更高的成就,為未來從事科研工作或進人高校任教打下堅實的基礎。學院也積極鼓勵學生升學,為學生提供考研輔導、學術講座等支持和幫助。
3.2 考公情況
考公也是動物科學學院畢業生的一個重要就業選擇。一些學生希望通過考取公務員,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局等。這些部門與動物科學專業相關,為畢業生提供了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考公的學生通常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學院通過開展公務員考試培訓、模擬面試等活動,幫助學生提高考試能力和綜合素質,增加考公的成功率。
3.3民營企業就業情況
相比升學和考公,動物科學學院畢業生在民營企業的就業意向相對較低。雖然民營企業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如養殖企業、飼料企業、獸藥企業和生物公司等,但由于行業認知偏差、工作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畢業生對民營企業的就業崗位不太感興趣。然而,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一些企業提供了較好的薪酬待遇和發展空間,也吸引了一部分畢業生的關注。學院也在積極加強與民營企業的合作,通過舉辦企業宣講會、實習基地建設等方式,提高學生對民營企業的了解和認可度。
4地方農業院校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實踐路徑
4.1深化思想教育,引領學生樹立科學就業觀念
農業院校應高度重視就業指導教育,將就業指導課程全面納入學生培養計劃體系。通過開展就業指導課程以及定期舉辦各類講座,向學生全方位傳授就業知識與實用技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在課程設置方面,不僅要深入剖析當下就業形勢、詳細講解求職方法與策略,更要著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農業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以及豐富的就業契機。為此,學校可邀請農業領域的權威專家、杰出企業家以及優秀校友等走進校園,舉辦形式多樣的就業講座。通過他們分享自身寶貴的職業發展歷程與成功經驗,讓學生切實了解農業行業的真實面貌,進而增強對農業行業的認同感與自信心。以動物科學學院為例,學院堅持定期邀請知名企業負責人與優秀校友為學生舉辦講座,詳細介紹企業的發展脈絡、業務范疇以及人才需求標準,使學生對農業企業的工作環境與發展空間有更為直觀、深入的認知。
此外,學校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中,要充分關注個體差異,針對不同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就業困惑和思想問題,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思想輔導工作。對于那些對農業行業存在偏見、就業意向不明確的學生,學校應耐心傾聽其想法,運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剖析自身優勢和不足,引導其結合個人興趣與專業特長,確立正確的就業目標。通過一對一的談心談話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就業需求,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針對對民營企業就業心存顧慮的學生,學校應詳細介紹民營企業在農業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作用與廣闊前景,助力學生消除疑慮,堅定就業信心。
4.2強化專業引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農業院校各學院應與專業教師緊密協作,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需求,協助學生規劃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案4。在大學教育的不同階段,為學生明確清晰的學習目標與重點。在低年級階段,著重夯實基礎知識,培育學生的專業興趣;在高年級階段,加大專業課程學習力度,強化實踐技能訓練。幫助學生合理統籌課程學習、實驗實習、科研項目等各項學習任務,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扎實深厚的專業知識與嫻熟的實踐技能。動物科學學院與專業教師攜手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學習計劃,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就業意向,精準推薦相關課程與實踐活動,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學院可積極組織各類專業技能培訓以及學科競賽活動。邀請專業教師或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培訓講師,針對動物養殖技術、動物疫病診斷技術、飼料配方設計等實用技能展開培訓,使學生切實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大力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各類專業競賽,如全國大學生動物科學專業技能大賽、“牛精英\"挑戰賽、創新創業大賽等。通過參與競賽,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身專業技能,還能有效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與創新能力。
4.3整合就業資源,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農業院校各學院應秉持積極主動的態度,與農業相關企業構建穩固、良好的合作關系,深化校企合作深度與廣度,加強與企業的全方位溝通聯系,進一步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豐富就業資源。學院可通過實地走訪企業、組織企業座談、舉辦招聘會等多種形式,深入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并積極向企業推薦本校優秀畢業生。與企業簽訂實習就業協議,共建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與就業機會。定期邀請企業入校舉辦招聘會、宣講會,搭建學生與企業直接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增加學生就業機會。動物科學學院與眾多畜牧企業、飼料企業、獸藥企業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每年舉辦多場招聘會與宣講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就業崗位。
除傳統就業渠道外,學院還應引導學生密切關注新興就業領域與就業形式,推動就業渠道多元化發展。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電商、智慧農業等新興領域為畢業生創造了全新的就業契機。學院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相關培訓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這些新興領域的發展態勢與就業需求。同時,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提供涵蓋創業培訓、項目孵化等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此外,積極引導畢業生投身基層就業,鼓勵學生響應國家號召,踴躍參軍人伍,把握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就業機會,服務農村、奉獻國家建設。
4.4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滿足學生多元需求
農業院校各學院應為每位學生建立完善的就業檔案,全面記錄學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技能、興趣愛好、就業意向等關鍵信息。通過對就業檔案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就業需求和特點,全面掌握畢業生的求職意向和就業狀況,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在就業工作推進過程中,依據學生檔案信息,有針對性地為其推薦適配的就業崗位,切實提高就業推薦的成功率。如動物科學學院為每位學生建立了詳細的就業檔案,實施重點幫扶和精準服務。在招聘會前,根據企業的招聘需求和學生的檔案信息,為學生篩選出合適的崗位,并提前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求職效率。
在就業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遭遇各種心理壓力與困惑,如焦慮、自卑、挫折感等。學院應高度關注學生的就業心理狀態,及時開展就業心理輔導工作。通過舉辦就業心理講座、提供個別心理咨詢等方式,幫助學生緩解就業壓力,調整就業心態,增強就業信心。對于求職過程中遇到挫折的學生,學院要給予充分的關心和鼓勵,幫助他們深入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提供專業的個別心理咨詢服務,引導其正確面對挫折,保持積極樂觀的就業心態,主動探尋新的就業機遇。
5 結束語
在高等教育格局不斷演變以及就業形勢日益復雜的大背景下,農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無疑是一項極具系統性與復雜性的關鍵工程。這一工作成效不僅緊密關聯著學生個人的未來職業發展走向,深刻影響著農業院校在社會各界的聲譽與形象,更是關乎農業行業人才儲備的充實與優化,對推動農業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高質量就業絕非簡單的崗位填充行為,而是人才自身價值與社會多元需求之間達成高度契合與共鳴的動態過程。當前,農業院校學生的就業選擇呈現出較為集中的趨勢,大多傾向于升學和考公,對民營企業的就業意愿相對偏低。面對這一現狀,農業院校需站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高度,運用系統思維,構建一套分類指導、多元并進的全方位就業服務體系。通過深化思想教育,引領學生樹立科學就業觀;強化專業引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整合就業資源,拓寬學生就業渠道;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滿足學生多元需求等多方面的努力,助農業院校畢業生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實現高質量就業。此外,農業院校應積極拓展合作網絡,加強與政府部門、企業等社會各界的深度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營造有利于畢業生就業的良好生態環境。在各方齊心協力之下,農業院校畢業生定能在農業領域尋得施展自身才華的廣闊舞臺,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更為強大的力量。展望未來,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與發展,農業院校需秉持與時俱進的理念,持續探索和創新就業工作方法,不斷優化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為畢業生就業工作提供更為堅實有效的支持與保障,助力農業院校畢業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實現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王超.“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輔導員引導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思考[J].科教導刊,2024(7):129-131.
[2]朱梅芝.高校就業指導融入思政元素的教育創新探索[J].中國就業,2025(1):68-69.
[3]紀佳慧,陳思.發揮高校輔導員作用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J].中國就業,2025(1):64-65.
[4]林秋敏,賴寶色,邱陽,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教育與產業融合的創新實踐[J智慧農業導刊,2024,4(18):159-163.
[5]李雪玉.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角色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4,39(3):39-44.
[6]譚麗娟,蓋爽爽.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路徑[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35(14):258-261.
[7]黎鈺珍.“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質量提升策略[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4(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