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2278/j.issn.2097-5309.2025.07.005
經典誦讀活動是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對中職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情操的陶冶、高尚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職語文課堂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把經典誦讀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既能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綜合素質。
一、經典誦讀活動的特點
1.文化傳承性與教育性的有機結合
經典誦讀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文化傳承性與教育性的有機結合。這一活動不僅是誦讀經典,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途徑。學生們在誦讀《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等經典時,會深切地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懷。同時,經典誦讀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水平。在誦讀《論語》《孟子》等國學經典時,可以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中“仁”“信”“禮”“義”等價值觀的理解,并將其踐行于實際生活中。
2.情感共鳴與心靈啟蒙的深層交融
經典誦讀活動另一大特點在于能引起人們的感情共鳴和心靈啟迪。經典文學作品往往飽含深厚的感情和哲理,學生在誦讀這些作品時,可以體會到古人的喜怒哀樂,從而產生感情共鳴。這種共鳴也能引起學生的思考,使其獲得心靈深處的啟迪與感悟。在誦讀唐詩宋詞時,可以感受到各派詩人的性格,如李白的豪放不羈、追求自由;杜甫的忠君愛國、憂國憂民;蘇軾的豁達樂觀、直率灑脫;柳永的敏感細膩、溫柔深情。學生在誦讀《師說》時,能感受到從師學習的重要意義,樹立達者為師和終身學習的觀念。這種情感共振與靈魂啟發,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也可以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參加誦讀活動,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學習。
3.形式多樣,交互作用凸顯
經典誦讀活動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經典誦讀活動不局限于個人或集體朗讀,也可以與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使誦讀變得生動有趣。如在誦讀經典詩文時配上優美的樂曲,或把詩文內容改編成短劇表演,這樣能有效提高誦讀對學生的吸引力。比如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先播放配樂朗誦,學生閉眼玲聽,想象詩中的場景。然后再播放樂曲《春江花月夜》,學生在認真傾聽的同時再次想象詩中描繪的春、江、花、月、夜美景。教師讓學生畫出腦海中的畫面,接著每個小組都選出代表展示作品,并結合詩歌解說作品,其他學生對其點評,交流看法。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春江花月夜》這首經典詩歌,又可以感受到音樂、繪畫與文學的交叉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文化素養。
二、經典誦讀活動與中職語文課堂深度融合的作用
1.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將經典誦讀活動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學生在誦讀《論語》《詩經》等經典名著時,既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優良的傳統教育,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進而懂得尊重歷史,珍惜傳統文化,自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同時,這種融合還能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他們在全球化浪潮中能夠堅守本民族的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2.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經典誦讀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綜合素質起著重要作用。通過誦讀經典,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文學修養與情感修養也不斷提高。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深入解讀文本,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理解、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學《李憑箜篌引》時,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陶醉于李憑美妙的箜篌聲中,被他的高超技藝所折服,又被作者對音樂的精彩描寫所吸引,進而學會鑒賞音樂、描繪音樂,提高了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通過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學生也能了解到古代社會的相關知識,比如教授《燭之武退秦師》,在導人新課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幅侯國分布圖,并對當時歷史背景作簡要介紹。接著,引出課文背后的歷史故事,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求知欲。然后讓學生學習課文,根據注釋疏通全文。再通過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最后,給學生幾段有關《燭之武退秦師》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對照閱讀,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了解到古代社會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對文學創作的影響。這樣,學生既提高了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能更深入地了解春秋戰國時代的相關歷史知識,增長了見識,擴大了視野。
3.教學方法的革新和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深度融合經典誦讀活動,能夠帶來教學方法的革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語文課堂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興趣培養。中職語文課堂可以通過誦讀比賽、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參與熱情。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學到傳統文化知識,又培養合作精神和創造力。同時,在教學中將多媒體展示和搭建誦讀平臺等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可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經典誦讀活動與中職語文課堂深度融合的實踐策略
1.豐富經典誦讀活動素材,強化誦讀技巧指導
中職學校語文課堂要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應從源頭人手,即豐富誦讀材料。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孕育出無數的經典詩文,無論是純樸清新的《詩經》,還是豪邁蒼涼的建安文學,輝煌燦爛的唐宋詩詞,都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源。它不僅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哲理和人生哲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誦讀經典詩文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從《將進酒》一詩入手,可以告訴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誦讀方法:如何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把握節奏;如何對詩中的重點字句進行正確的解讀;如何理解并把握詩歌情感基調;如何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調,時緩時急的語速,讀出詩人情感的起伏變化,讀出詩人豪放中蘊含著悲憤之情;最后讓學生放聲誦讀,讀出詩人的復雜情感和詩歌的豪放氣勢。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范讀、播放名家朗讀、借助對媒體等手段,糾正學生的誦讀錯誤,提高誦讀質量。此外,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引入《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利用“飛花令”“看圖猜詩”等游戲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經典詩文的內涵,提高文化認同感,讓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煥發生機。
2.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中職學校語文教師要想把經典誦讀實踐活動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就要以各種形式進行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教材內容,還要將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故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使課堂內外有機結合,教師可開展“課前十分鐘經典誦讀”“聽我說經典故事”等小型活動。這些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又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后積極學習、思考,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開展各種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自由地閱讀和討論。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傳統服飾”“中國飲食”“古代建筑”“古代交通”等相關內容,探討文中所展現出來的古代禮儀、飲食藥膳、建筑園林、服裝服飾等,使學生能更系統、更深人地理解和掌握書中所描繪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此外,教師還可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平臺,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如讓學生觀看全國經典誦讀大賽獲獎作品的朗誦視頻,結合《中華好詩詞》和《中國詩詞大會》中的精彩片段,形象、直觀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這種線上線下的結合,能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全面的認識,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為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中職學校語文課堂與經典誦讀活動相結合,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
傳統的教學方法更注重灌輸知識,訓練應試技巧,這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迫切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如項目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大單元教學等,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探索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方法創新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例如,在講授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教師可借助白板播放朗讀錄像,輔以激昂的背景音樂,創造一種濃厚的誦讀氣氛,讓學生更投入、更有激情地誦讀。同時,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選取相關課文。比如給幼教專業學生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情景表演,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幼兒教育生涯中做到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關愛和尊重每個孩子。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既做到文專融合,又自然地融入思政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在誦讀經典的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經典作品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智慧,以此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此外,還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表達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以此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和創新思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4.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實現文化浸潤
在中職學校語文課堂中,人文課堂是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中職語文教學要注重營造人文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教室的布置上,可以巧妙地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例如懸掛書法作品,擺放古典樂器,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時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中職學校還要定期舉辦經典誦讀比賽、詩詞大會、文學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這樣既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又能有效地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學生的凝聚力與歸屬感。同時,中職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學習通等校園網絡平臺,及時發布有關“經典誦讀”的相關資料及成果,擴大活動的覆蓋面。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線上誦讀比賽、詩詞創作、讀書交流會等活動,打破時空限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一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偠灾?,中職學校語文課堂在建設人文課堂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各種資源與手段,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成為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
5.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學水平
優秀的師資隊伍在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在經典誦讀活動與傳統文化教學的融合中,要想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就必須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將傳統文化知識作為評價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標準。一方面,根據教師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定期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包括講座、培訓等,可以在活動中闡釋經典文學作品的內涵、革新教學方法、普及傳統文化知識等,從而全面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另一方面,誦讀活動與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專業的文化素養與扎實的教學能力,而且要求教師能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元素,并將傳統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極強的專業能力。為此,學??山M織傳統文化專項教育培訓活動,針對語文誦讀活動中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進行培訓,使教師形成靈活的教學思維,能將語文知識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到一起,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同時,還要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地參與經典誦讀活動的策劃與組織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與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保障誦讀活動的順利進行。通過上述方法,可有效強化師資力量建設,持續提升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讓經典誦讀活動更好地融入中職語文課堂。
總之,在中職學校語文課堂中,經典誦讀活動與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是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豐富經典誦讀活動素材、指導誦讀技巧、經典誦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創新教學模式、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等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還可以培養其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今后,中職學校要不斷探索并實踐經典誦讀活動與中職語文課堂的深度結合的策略,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胡思佳、余靜《感受詩詞之美:初中語文古詩詞審美教育》,《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年第19期。
[2]金江河《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的價值及實現途徑》,《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年第17期。
[3]楊璐嘉《在古詩詞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語文世界》2024年第30期。
[4]崔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路徑》,《家長》202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