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寫作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已成為核心職業能力之一。有的人撰寫的應用文存在語體不得體、寫作質量不高的問題,遣詞造句不符合應用文的寫作要求是重要原因。本文基于語體語法和韻律語法理論,探討應用文中的語體特征和韻律表現,為應用文寫作與教學提供新思路。
一、應用文中的語體特征和韻律表現
下面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為例,分析應用文的句子和短語結構的特點。每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的文章框架基本相同:第一部分是工作回顧;第二部分是對當年工作的總體部署,說明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等;第三部分及以后內容部署當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或重點工作。第一部分屬于工作總結性質,第二部分及以后屬于工作計劃性質。工作總結和工作計劃在句子類型、短語結構類型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從漢語語法角度看,單句一般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短語的五種基本結構類型是并列、偏正、主謂、動賓和動補。
工作總結部分,在陳述上一年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情況時,多采用主謂句來表達所取得的成效。例如:“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節選自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陳述過去一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后,進一步總結工作舉措和工作成效,一般使用動賓結構表達舉措,使用主謂結構表達成效。例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達工作舉措的句子:“一是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略)
二是依靠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增強城鄉區域發展新動能。(略)三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達工作舉措和成效的句子:“一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略)二是扎實打好三大攻堅戰,重點任務取得積極進展。(略)三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活力不斷釋放。(略)”
工作計劃部分,常使用沒有主語的句子,這些無主句大多數是用動賓結構來表達工作舉措,有時在動詞的前面可以根據需要使用狀語構成狀中結構,但狀語和中心語動詞之間很少使用結構助詞“地”。例如:“全面深化、全面實施、全面實行、全面貫徹、全面推開”“深入推進、持續推進、統籌推進、有序推進、大力推進”。
從韻律來看,書面正式語體中“雙音節狀語 + 雙音節動詞”構成的狀中結構有利于對節奏的控制,形成“標準音步 + 標準音步”模式。在口頭匯報時,可在動詞之后稍作停頓;如果不使用狀語,動詞后不宜停頓過長,需要緊接著說出后面的內容。可見,適當使用狀語,可以在語言節奏上起到調節作用。在表達的功能方面,這些狀語可以用來表達推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可以表達態度、語氣等。
從語體來看,形式動詞是體現書面正式語體的一種重要手段。從韻律來看,如果“話要典雅則詞語必雙”,馮勝利指出,口語單音詞比較多,書面語雙音詞比較多,并認為雙音節韻律模式是書面正式語體詞匯的構成模式[1]。因此,在書面正式語體文本中,“雙音”與“雙音”的韻律組合也是書面正式語體的構成模式。王永娜提出,以合偶詞為基礎構成的“雙 + 雙”結構是書面正式語體所獨有的一種典型語法形式[2]。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合偶詞的大量使用就是其語體特征和韻律組合的體現。政府工作報告中常見的合偶詞有很多,如“進行、推進、加強、開展、加快”等。例如:“進行調整和完善、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開展科學普及、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還使用了大量的“雙音 + 雙音”的偏正結構(狀中結構、定中結構),上文已列舉了一些狀中結構,下面是一些定中結構的用例:“巨大成就、偉大旗幟、積極成果、積極作用、合理區間”“強大動力、美麗中國、傳統產業、無限潛力、核心位置”。這些“雙音 + 雙音”韻律結構的大量使用,使得政府工作報告具有很強的泛時空語體特征,這也符合書面正式語體的要求。
口語性較強的應用文(如發言稿、講話稿),其語體特征和韻律特點與書面正式語體的應用文差異明顯。從語體來看,畢業典禮講話稿的語體正式度比政府工作報告要低很多,為了拉近與畢業生的交流距離,講話稿在回顧大學生活時,往往通過敘述故事來陳述,帶有非正式語體的特點,這樣能讓畢業生感到親切。例如:“前不久我和一位年輕的院士校友聊天,談到對學校的回憶,他說在學校所學的課程都漸漸地淡忘了,但是學校的文化卻始終沒忘,而且相信會伴隨他一生。我問他印象最深的學校文化是什么,他說是南大的老師溫和、學生謙和、學校祥和,還說在學校獲得的謙和的品質讓他受益終生。”(節選自南京大學校長陳駿2016屆畢業典禮致辭)
從短語結構類型來看,畢業典禮講話稿中的主謂結構比政府工作報告用得多,其中很多主語是“我”“我們”“你”“你們”“同學們”,這樣可以拉近講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距離。畢業典禮講話稿純粹使用動賓結構構成的句子較少,一般會采用一些語法手段來降低話語的正式度。“雙求雙”是書面正式語體的韻律特征,而口語性比較強的文本則多使用單音節的動詞。例如:“用行動、問自己、發論文、搞科研、做什么、做大事、講過話、發過言、下基層、送大家、去就業、去實現”。
相對于雙音節動詞來說,單音節動詞更具有具時空的特點。具時空影響著不同文本的語體性質,可以降低語體的正式度和莊雅度。馮勝利曾指出,口語體具有“具時空”的要求,而正式體則有“泛時空”的特征。[3政府工作報告是語體正式度很高的文本,如果在講話稿這類口語性比較強的文本中,就要采用一些“具時空”的語法手段來降低文本的語體正式度,以便縮小交流者之間的語距。
二、運用語體理論指導應用文寫作與教學
運用語體語法理論,可以指導我們撰寫語體適宜的應用文,對語體錯位的文稿進行修改,也可用于應用文寫作教學。
1.準確把握不同文種的語體,提高文本的得體度
應用文不同文種的語體正式度等級各有不同,把握不同文種的語體特征,有利于提高應用文寫作的得體度。若要提高文本的正式度,就需要掌握表達正式語體的一些語法手段。馮勝利提出并論證了雙音節韻律形態也是書面正式語體表達“正式”的一種語體手段[4,還認為“語言的句型變換、句法移位以及構詞形態,都可以作為區分語體的語法手段”,合偶詞是采用韻律手段來滿足語體的需要的。基于這些觀點,在應用文寫作中,我們可以在遣詞造句上采用一些語體手段來滿足應用文的語體要求。
其一,把握不同文種在句子和短語結構方面的使用特點、助詞的使用特點,可以根據不同的語體需要來調節其正式度等級。據艾皓德的研究[5,臺灣現代公共標識中既沒有表完成的“了”的例子,也沒有表進行的“著”的例子,只在一個語體相對正式的公共標識中,有表過去經驗的“過”的例子。在正式度高的公文中,一般也很少使用“了”“著”“過”。
其二,掌握雙音動詞名詞化處理方法,注重合偶雙音詞的使用,韻律成雙可以實現書面正式語體語法的要求。在正式度等級較高的公文寫作中,可通過“雙音 + 雙音”模式的定中結構、狀中結構和動賓結構的使用來提高語體正式度,同時盡量避免在定中結構中使用“的”、避免在狀中結構中使用\"地”、避免在動賓結構中使用\"了”。對于正式度等級較低的文種,如各類發言稿,則可反其道而行之。
2.處理好具時空化和泛時空化
不同的應用文具有不同的語體特點,撰寫應用文時,需根據語體需要對語體正式度進行加工,可以采用具時空化和泛時空化處理方法。
首先,若要提高正式度等級,可將口語中使用的單音節名詞變為相對應的雙音節名詞,將具時空特點很強的單音節動詞變為雙音節動詞,這就是泛時空化處理方法。相反,如果是要求語體正式度要低,則可以采用具時空化的處理方法。其中,掌握動詞的處理方法是不同語體正式度加工的關鍵。“動詞的名詞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該動詞的泛時空化;而動詞的泛時空化本身就是正式語體拉開與現實生活距離的重要手段之一。”[6]撰寫正式度比較高的應用文,則需要多運用泛時空化處理方法;撰寫語體正式度較低的發言類材料,就需要運用具時空化的處理方法。
其次,根據語體要求來處理應用寫作中的動態助詞,靈活運用語體時空表達法。下面舉例說明運用語體理論進行文本修改。例如:“提高了應用寫作能力,增強了寫作規范意識。”這種表達的具時空特點較強,不符合正式語體的要求,就需要進行泛時空化處理。泛時空化就是減弱或去掉具體事物、事件或動作中時間和空間的語法標記。經過語體加工后,語法結構可變形為:“應用寫作能力得以提高,寫作規范意識不斷增強。”這樣處理后,原來的動賓結構變成主謂結構。在應用寫作教學和寫作實踐中,有的人習慣使用助詞“了”來表示完成,但這不符合正式書面語體的要求,尤其是撰寫語體正式度較高的公文。綜觀正式度高的公文,動態助詞“了”“著”“過”和結構助詞“地”很少被使用,在語體正式度偏低的發言材料中,各類助詞的使用頻率較高。總結、報告之類的應用文,是對過去某方面的工作進行總結,都是已經完成的事情,因此,有些人在寫作時常用“了”來表示工作完成情況。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的作業也暴露出語體錯位的問題,比如,有個學生的總結是這樣寫的:“剛入大學,我參加了科技制作活動,培養了創造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后來,我參加了‘精儀杯’科技競賽。”這兩句話用了2個“我”和3個“了”,有一種記流水賬的感覺。怎么進行語體加工呢?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泛時空化處理,修改為:“剛入大學,積極參加科技制作活動,創造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參加‘精儀杯’科技競賽,創新意識不斷增強。”這樣一改,沒用一個“了”,也沒用“我”,因為個人總結潛在的主語就是“我”。馮勝利認為,口語體具有“具時空”的特征,而正式體則有“泛時空”的特征[。這一認識,可為提高應用文寫作水平提供理論指導,也可為指導應用文寫作教學提供新思路。
三、結語
基于語體語法和韻律語法理論,本文主要以政府工作報告為例,考察了書面語體正式度較高的應用文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為我們進行應用文寫作教學、應用文寫作與修改提供參考和遵循。特別是掌握正式語體應用文的語體和韻律特點,對提升應用文寫作遣詞造句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與質量建設研究計劃項目“新工科背景下溝通與寫作通識課程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項目編號:B23100563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馮勝利.論漢語書面正式語體的特征與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6(4).
[2]王永娜.漢語書面正式語體語法的泛時空化特征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202.
[3][4][6][7]馮勝利.漢語語體語法概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8:88,96,196.
[5]艾皓德.跨時語言接觸:臺灣現代公共標識上的文言[CI//馮勝利,施春宏.漢語語體語法新探.上海:中西書局,20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