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4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血脂異常,而知曉率卻不足 30% 。血管就像被溫水煮的青蛙,血脂異常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長期高脂血癥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出現這些信號是身體在求救
血管堵塞并非無聲無息,身體會給我們發送求救信號。
一、皮膚長“小黃點、小黃斑”。黃色瘤。眼皮、胳膊肘、腳后跟等部位,長出米粒至黃豆大小的黃色凸起,無痛不癢,可單個或多個聚集,甚至融合成片狀(脂肪在皮下堆積的表現)。
手掌、面部黃斑塊。手掌出現黃色、橘黃色條紋,或面部、手部突然長出比老年斑更大、顏色更深的黃色小斑塊,警惕血脂升高。
二、腿抽筋走路費勁。老年人頻繁小腿抽筋、發涼、發麻,尤其走路時小腿脹痛、一瘸一拐(間歇性跛行),別只當“缺鈣”,可能是膽固醇沉積在肌肉,刺激神經或堵塞血管,導致供血不足。
三、整天犯困頭暈乎乎。早晨起床頭暈腦脹,吃完早餐才逐漸清醒;下午眼皮打架、坐著就能睡著;
蹲下站起時眼前發黑血脂高會讓血液變黏稠,大腦供氧不足。
四、看東西突然模糊。早起看東西時,眼前某一處短暫模糊(幾秒到幾分鐘),之后恢復正常;或發現視力下降、看東西有重影。這可能是甘油三酯過高,影響眼部毛細血管供血。如果有上述癥狀,就要盡早做好血脂監測。
科學降脂記住四點
一、吃對三餐:控糖限油,多纖維。少紅肉、內臟、油炸。減少豬牛羊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膽固醇、高飽和脂肪食物。
多蔬果、全谷物、魚類。每天至少500克蔬菜(如芹菜、胡蘿卜)200克水果(如蘋果、葡萄),用燕麥、糙米替代部分精米白面;每周吃2~3次深海魚(如三文魚、鯖魚),補充Omega-3。
控糖限鹽。遠離含糖飲料、糕點,每日鹽攝入不超過5克。
二、動起來:每周150分鐘“燃脂運動”。選擇快走、慢跑、游泳、廣場舞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每周5次。運動能促進脂肪代謝,建議餐后1小時活動,避免空腹或過量。
三、改習慣:戒煙限酒,睡夠7小時。吸煙會破壞血管內皮,讓脂質更容易沉積;酒精會升高甘油三酯,建議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5克(約啤酒750毫升),女性不超過15克。
熬夜會打亂代謝規律,盡量保證7~8小時睡眠。
四、高危人群:定期查血脂 + 聽醫囑服藥。40歲以上男性、絕經后女性;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愛吃高油高糖、久坐少動、有家族高血脂史者都是高危人群。
若通過生活方式調整3~6個月后血脂仍不達標,需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東莞臺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