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類號:D66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105(2025)02-0091-0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to Building an Age-friendly City in Dongtou District
YU Zhiqiu, LIN Tingting (Zhejiang Industryamp;Trade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 325oo3,China)
Abstract:Agedcare servicesin islandsandmountainous areas is vitaltoZhejiang province'sbuildingademonstration zone for achievigcommonprospeityDuetothegeograpicalcharacteristicsofthisland,DongtouDistrictisacingthefollwingfive trends,thatisgingpopulationging,sabilityptyst,addeceralzationreiseedtodeveloaoativete ordertofacilitateteconstructionofangefriendlycaresystmiDongtouDistrict,thecurentstatsandproblemsoftheloalaged caresystem wereanalyzed.Basedonthetheoryof activeaging,theinovative developmentconceptof“thre-together”was proposed,whichputforwardsseveral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andsugestions.Themodel focusesonbuildinga “thinking-together\"agedcardevelopmentconcept,creatingtheelderlycareservicemodelof“SharedJoy”,andfosteringtheelderly care health environmentof“Common Safety\",this paper proposesseveral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stions.Inthe follow-up,itcanexplorethedevelopmentofcharacteristicelderlycare modelssuchasedrecuperation,voluntaryresearchstudy mutual mutual sojourn and mutual-aid elderly care.
Keywords: active aging; aged care services in islands; innovative system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在全國老齡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海島地區受交通不便、人員分散、青壯年外遷、基礎設施和專業養老人才缺乏等因素影響,面臨更為復雜的養老服務挑戰。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各地政府開展了各式各樣的養老服務模式探索,例如三亞市憑借氣候宜人、景色優美的優勢,打造“候鳥式”旅居養老模式,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嵊泗縣花鳥島將老年人與當地民宿結對,探索以房養老的新模式;岱山縣集中海島特困人員,開展集中供養;南澳人民醫院搭建智慧醫養平臺,推動“穿戴設備 ?+ 互聯網 + 醫養”融合,探索“醫養康護教”綜合體等。而作為全國14個海島區(縣)之一,洞頭擁有302個島嶼,海域面積2708.7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積的95% 。如今,洞頭區面臨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失能化、空巢化、分散化“五化疊加”趨勢,如何推動老年友好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洞頭區養老工作面臨的首要任務。
一、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一)相關研究回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海島地區養老問題愈發突出,學者對這一群體的關注度漸增,相關研究雖少但日益豐富。其一,海島養老服務面臨的困境方面。如《中國民政》2025年07期提出,存在養老服務人才引進困難、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差、公共服務供給相對不足等問題2。柯政宇等人[3]發現部分海島地區養老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問題。王瑜以溫州市洞頭區為例,指出海島農村養老機構存在政府政策支持不足、綜合服務能力薄弱、社會參與度低、老人入住意愿不高等問題。其二,針對海島養老服務特殊性創新模式。如劉芬和韓秉燕提出的分散型海島地區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路徑。蔣倩睿以溫州鹿西島為例,探索了適合海島特點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張婧璞發現海島社區可生成基于地方特色的內生性積極老齡化策略。其三,在發展路徑和對策建議方面,徐妍從完善“居家 + 社區”養老模式、穩步加強機構養老建設、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發展、著力培育養老產業集群四方面提出了促進舟山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措施。王瑜4建議海島農村養老機構發展要著力構建多元共建機制、精準供給機制、要素保障機制、創收增效機制。張婧璞提出將養老實踐嵌入社區文化和區域發展以疏解海島社區公共養老壓力。
可見,針對海島養老問題的研究已從問題識別,過渡到模式創新,再到實踐探索,逐步豐富且深入。本研究貼合海島實際,探索老年友好城市建設路徑。
(二)理論背景
為了應對全球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提出了“積極老齡化”,即人到老年時,為了提高生活質量,使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盡可能發揮最大效益的過程。隨后在聯合國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上將“積極老齡化”作為“回應21世紀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全球性政策框架積極。老齡化的三大支柱是健康、參與和保障。“健康”是指身體、精神、社會參與三方面的健康,即老年人自理能力較強,身心愉悅,擁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這是一切的基礎;“參與”是指在老年人自愿且健康允許情況下,創造條件幫助其參加家庭和社會的各項活動,繼續為社會做貢獻;“保障”是通過家庭、社區、社會福利等多方面保障老年人的權益,當老年人生活無法自理時能提供必要支持。[9]
(三)理論的適用性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并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而積極老齡化理論為海島養老服務提供了重要的指導。雖然海島地區一般都面臨著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挑戰,但與此同時卻大多生態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社區聯系緊密,這些都為積極老齡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促進了理論的適用性。
二、洞頭區養老體系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
洞頭多面環海,景色秀美,海洋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穩居全市第一,具備打造高質量養老高地的自然條件。截至2024年4月,洞頭區有戶籍人口15萬,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3.58萬,老齡化程度約為 23.35% ,失能失智老人1367人,占比超過 3.8% ,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預計2028年將步人深度老齡化社會。另外,洞頭有8家養老機構,養老機構 + 鎮街養老服務中心總床位734張,每百名老年人平均擁有床位數2.05張①。洞頭區有醫療衛生機構95個,其中醫院3家,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衛生技術人員8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56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12張,平均每千人擁有床位2.65張。[1]
(二)洞頭區養老服務取得的成效
洞頭區依托得天獨厚的海島資源,圍繞“藍色康養·海上花園”主題,在養老服務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3年底,洞頭發布了《洞頭區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老有康養”專項實施方案》,明確“計劃于2027年基本建成富裕富足、普及普惠、尊老敬老、樂活樂享的老年友好城市”°。在一系列強有力政策支持下,洞頭區養老事業逐步完善,形成了獨特的醫療康養綜合示范區,實現了鎮街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得益于“政府補一點、老人出一點、社會捐一點、村集體經濟支持一點”多元化的資金保障規劃,洞頭接受各類捐贈合計400余萬元,助力老年助餐、配送餐服務覆蓋率達 78.26% 以上,辦好“有溫度的老年幸福食堂”成為洞頭區打造特色養老服務的一大亮點特色③。在養老服務方面洞頭區也獲得了多項榮譽,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包括了“浙江省養老服務工作成績突出個人”和“浙江省老有所為成績突出個人”等。[]
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且復雜,供需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
(三)洞頭區養老服務面臨的挑戰
1.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
從需求端看,多元化需求并未得到滿足。當前的洞頭區養老需求呈現多元化,面臨強化兜底保障、完善就近養老服務、加強中高端養老規劃等多重需求并存。調查顯示,大多數洞頭人傾向于家庭養老(占比 84.9% ),而就近社區養老(占比12.1% )、機構養老(占比 3.0% )相對偏少,主要原因就在于價格和服務質量;對于領取退休金的或者子女條件較為優渥的老年人,更傾向于購買中高端養老服務①。鄒非問卷調查了440名溫州全市老年人,結果則顯示,老年人面臨的困難主要為醫藥開支、精神空虛與社會脫節、孤單、生活照料等問題,在養老方面,擔心自身健康的老人接近 50% 其余經濟問題、醫療條件不便利、無事可做、無人照料等比例也比較高。[2從供給端來看,結構性短板明顯。洞頭區存在養老機構少、總床位不足以及百名老人平均床位數低的現狀。家庭、社區、機構等不同的養老服務主體更是面臨不同的供給挑戰。一方面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備受挑戰,另一方面養老機構服務存在結構性矛盾。
2.養老資源分布不平衡
在養老人員方面,目前養老服務人員以第三方機構和志愿者(多為大學生和低齡老年人)為主,現有護理員多集中在40歲以上,缺乏專業的、年輕力量加入,不利于養老人才梯隊建設;雖然部分老年人能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但老年人溝通還是以方言為主,以洞頭區中心敬老院為例,現有10多名工作人員中,僅3人能說洞頭方言,需要更多能說方言的養老護理員①。在資金來源方面,養老機構獎勵主要按星級評定結果進行補助,受場地等多方面限制,洞頭養老機構均未評上星級,故養老機構暫未獲得政府的相關經費支持。在土地資源方面,洞頭區侵蝕丘陵地貌約占全區陸地面積的 91%② ,可利用土地資源總量較小,特別是洞頭老城區用地相對緊張,不利于機構養老擴大規模,難以滿足高端養老的需要。
3.養老水平發展不充分
在養老品牌建設方面,相對較為滯后。由于海島的地理特殊性,老年人口分布分散,島內交通相對薄弱,難以集中力量提升專業化養老服務水平,導致洞頭雖風景優美,但養老品牌尚未形成。在醫養結合方面,面臨瓶頸。受醫療資源限制(三甲、二甲醫院各一家,在溫州各縣區中處于下游水平),相對于溫州市其他區縣,整體醫院水平和級別較低,缺乏三級醫院和優秀醫療團隊,平均醫療資源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難以滿足居民的醫療需求。在交通基礎設施支撐方面,更是短板顯現。在本區現有資源難以滿足醫療需求的情況下,交通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百度地圖顯示,若要赴最近的三甲醫院就醫,洞頭各街道平均需要駕車50分鐘,或乘坐147分鐘公交車。無論是對于老年人、病人還是需要康養人群,都是較長的路程。交通的不便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洞頭打造老年友好城市的進程。
三、洞頭區老年友好城市建設的路徑探索
(一)“三同”理念的理論構建
根據“海上花園、百島洞頭”的總目標和溫州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設的總布局,依托積極老齡化“健康、參與、保障”三支柱,創新性地提出具備洞頭特色的“三同”理念,旨在構建高質量、亮品牌、惠民生、促和諧的老年友好型養老體系。“三同”,從字形上看,與“洞”字形似。在洞頭區“同心”小鎮理念的基礎上,結合共同富裕的總目標,將“同”融入養老之中,打造同心、同樂、同安的“三同”式“洞”頭特色養老體系的養老理念。具體如圖1所示。其中,“同心”是凝聚社會力量健康養老的理念基礎,“同樂”是實現活力參與式養老的服務核心,“同安”是守護身心安康的保障底線。三者相互支撐,循環促進。
(二)洞頭區養老友好城市的實踐路徑
1.踐行“同心”的養老發展理念
(1)打造“同心共富”的開放型養老模式。一是營造“三位協同”的養老治理格局。進一步加強居家、社區、機構三者的優勢,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服務,深人構建“居家一社區一機構”相協調、醫養融合的老年友好城市建設。針對老年人就近養老的偏好,可以探索“分散養老一集中管理”模式,在各街道、村社現有居家照料中心的基礎上,由養老機構統一提供標準化服務,打造日托式養老服務中心。二是加強規劃建設休閑養老小鎮,積極探索政企合作經營的創新路徑,支持休閑養老產業發展。

(2)大力發展“同心優質”的中高端特色養老項目。統籌考慮養老需求及城鄉資源,大力拓展候鳥式、旅居式養老、醫療康養、智慧養老等現代化養老模式。在旅居養老方面,積極推動公建民營養老院,加強養老機構與旅游公司的合作,適時探索存量空置地產盤活等。在醫療康養方面,重點加強與醫院、衛生院合作,探索在養老機構中內嵌“移動醫療室”等創新做法。借鑒泰康之家·甌園項目的優秀經驗,建設高端養老項目;園區完成智慧醫療和適老化配置,開展個性化照料和持續照護;協同區域頂級醫院,通過“醫聯體”、醫院托管等運營模式,實現小毛病園區內解決,大問題綠色通道暢通轉診。結合洞頭實際情況,探索引入泰康、光大、太保等高端養老品牌,或采用公建民營養老院等“加盟”模式,既可以引入高端養老品牌的先進經驗,又減輕其建設的財務壓力。
(3)形成一批“同心共創”的養老服務示范樣板。洞頭區面積較小,打造養老高地工程總量小,可立足洞頭特色,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項目。目前辦好“有溫度的老年幸福食堂”是洞頭區養老服務創新的一大亮點,可繼續探索紅色療養、志愿研學、互換旅居、互助養老等特色養老模式。
一是探索紅色康養。近些年紅色旅游成為出行熱點,洞頭可借鑒安徽金寨、浙江安吉等優秀經驗,依托“海上花園 + 海霞精神”金名片,打造“海霞憶初心”紅色康養路線。這需要探索多渠道宣傳手段,打響洞頭招牌,擴大潛在市場。一是積極對接影視劇資源(特別是成本低、產出快的網絡短劇),給予一定的拍攝補助,歡迎各影視制作公司在洞頭取景。二是爭取舉辦更高級別的賽事演出、學術會議等,用好名人效應。三是利用短視頻的力量,發動廣大群眾群策群力,一同講好洞頭故事。
二是探索志愿研學。《溫州市中小學研學實踐實施方案》要求中小學校每學年組織安排學生1至2次研學實踐活動,洞頭有海島美景、有“先鋒女子民兵連”紅色景點、有羊棲菜產業,不僅可以為中小學生提供豐富的研學資源,還可以通過養老志愿活動,在補充養老力量的同時,增加代際交流,老年人獲得了愛心陪伴,青少年獲得了長輩經驗,打造“一老一少、老少結合”的新模式。
三是探索互換旅居。溫州軌道交通線連接起溫州市區與瑞安、樂清,開通10天客流量達189萬人次,如此旺盛的需求下,洞頭作為S2的中點,憑借夢幻的“海上列車”吸引了大量的關注。洞頭可以與溫州市區、瑞安、樂清的養老機構合作,也可以與旅游公司合作,探索短途候鳥式互換養老。
四是探索互助養老。“海霞媽媽”志愿服務隊是洞頭老年人養老的典范。“老老人”得到更多幫扶照顧,“小老人”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要多加鼓勵,通過榮譽頒發、采訪報道等方式,激發“小老人”的養老熱情,引領全社會的養老新風尚。
2.打造“同樂”的養老服務模式
(1)凝聚“多方共助”的養老保障力量。一是加強養老機構、社會養老照料中心與社區(村)衛生機構及養老社區聯動,開通養老顧問專線,養老顧問上門提供咨詢服務,并通過定期開展遠程培訓、走訪、借調人員等形式保障人員質量。二是動員各村社發掘和培養人才,重點針對洞頭本地失業人員開展養老護理員培訓,針對外地養老護理員提供洞頭方言培訓,滿足老年人的日常溝通需求;在醫療、護理、社工等重點領域引進高級人才,打開職業發展通道。三是用好“志愿浙江”等平臺,協同各大在溫高校,補充志愿者隊伍力量,重點開展對鹿西鄉等偏遠地區的海島支老服務。也可以嘗試打工換宿等模式,用免費住宿吸引志愿者。
(2)完善“同行不同類”個性化養老服務。一是明確個性化養老服務示范標準,在確保專業服務的基礎上,針對特殊需求進行個性化照護。如對于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智慧養老服務,對于部分殘障老人可根據老人需求調整養老產品。同時,各部門協同加強養老服務監管,確保老年人實實在在享受到養老樂趣。二是結合老人興趣愛好提供相匹配的活動,做到“生理養老與心理養老交融”。整合當地老干部大學、文化館等多個平臺,開設舞蹈、攝影、書法、適老化智能應用等各類課程,引入甌塑、甌繡、甌窯、木活字、藍夾纈、海陶、螺鈿等本土非遺技藝活動,以滿足不同老人的文化需求、社交需求等。三是依托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低門檻、低成本的優勢,結合老年人興趣愛好,開設相關培訓課程,探索老年短視頻創業。洞頭可以對標“限都養老院的喂事”“阿木爺爺”等網紅,圍繞海島、老年人興趣、生活分享等方面,孵化老年網紅IP。
(3)強化“同富普惠”養老兜底保障。一是完善城鄉養老保障體系,鼓勵社會保障、保險、基金等多樣養老服務走入千家萬戶。二是定期以政府的名義向群眾宣傳養老相關知識,如養老金的類型、養老的形式以及常見的養老騙局等,推薦“溫州益康保”等官方養老、醫療產品,加強網絡養老信息監管。三是重點關注急難愁盼問題、特困老年群體,通過網格員定期走訪 + 智能監控輔助的方式,做好重點人群監控。依托新投入運營的洞頭區中心敬老院暨殘疾人撫養中心,實現特困人員 100% 集中供養,提升養老兜底保障能力。
3.營造“同安”健康環境
(1)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基礎建設。一是優結構。從交通、采光、位置等方面,根據老年人分布數量和床位摸排情況,深入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如建立居家照料中心,運營機構提供上門服務、訂餐、委托陪護就醫等。二是補短板,統籌各街道、鄉鎮適老化改造,針對離島等薄弱區域,完善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村民中心、文化禮堂、城市書房等資源共享,推動基本養老基礎設施全覆蓋,保證各社區、村莊的老人都能享有休閑娛樂設施。
(2)加強老年人醫療健康管理。一是進行全面的健康檢測。在定期開展常規體檢的基礎上,根據反饋及時進行針對性健康檢測,并定期開展心理調適;完善老年人健康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合理提升老年人看病補貼。二是建立老年人“一人一案”制度,記錄健康信息,結合衛健相關部門提供的健康狀況和醫囑參考,合理搭配飲食,安排藥物(如常見病甲狀腺、痛風),調配老年人活動資源。三是定時對健康數據進行分析。加強老年人健康數據的監管與使用,一方面需確保及時將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反饋到日常的照料服務以及產品服務中;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加強老年人健康數據分析,為個性化的健康管理與產品研發提供決策支持。
(3)建設智慧養老服務環境。養老需要從細節處著手。前期洞頭已開展老年人家庭智能安全監測設備、智能水流監測設備等居家安全基礎保障設備安裝,持續開展老舊小區和農村老房適老化改造,如加裝電梯、衛生間改造、智能化改造等。針對那些無法集中供養或不愿意搬遷的特困老人,可以統一采購智能手環,遠程監控其心率、血氧健康等,以便更好地做好兜底服務。
四、結論
基于積極老齡化理論,本研究通過深人分析洞頭區養老服務現狀與挑戰來構建了“三同”養老服務的理論模式,并進一步提出了系統性的老年友好城市建設路徑。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多主體協同,需要在空間布局、服務供給、制度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洞頭區已經將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并制定了專項政策,加強統籌協調。但建議后續仍需創新服務模式,要根據本地特色來探索差異化的養老服務模式,盡量避免簡單復制,要注重模式的適用性和可持續性。另外,建議洞頭區將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納入人才發展戰略,通過在地教育培訓、政策激勵等手段,建設本土、專業化人才隊伍。最后,建議洞頭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養老服務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本研究雖然提出了“三同”理論模式,但在實證檢驗方面仍需進一步深化。未來研究可以持續跟蹤洞頭區老年友好城市建設進展。另外,也可以擴大研究范圍,驗證該模式在其他海島地區的適用性。相信,隨著黨中央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各項決策的落實,中國式現代化老齡事業將會有新局面。
注釋:
① 2023年12月、2024年4月課題組分別走訪洞頭區民政局、洞頭區社科聯、洞頭區中心敬老院、小三盤村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等多個相關單位,根據調研情況,整理匯總得到相關數據。
② 參見《洞頭區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老有康養\"專項實施方案(2023-2027年)》htp://ww.dongtou.gov.cn/art/2023/12/13/art_1229773313_59060999.html.
③ 參見《2022年洞頭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htp://ww.dongtou.gov.cn/art/2023/4/6/art_129251430_4159815.html.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浙江省民政廳,舟山市普陀區民政局.打造海島養老服務新模式助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J].中國民政,2025(07):44-45.
[3]柯政宇,袁晶,江華鋒.海島老人居家照料現狀與服務需求研究[J].國際公關,2023(10):23-25.
[4]王瑜.溫州市洞頭區農村養老機構發展困境與破解對策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23.
[5]劉芬,韓秉燕.分散型海島地區養老服務一體化發展路徑分析——以浙江省S縣為例[J].投資與合作,2025(03):69-71.
[6]蔣倩睿.健康中國背景下海島“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探究[J].國際公關,2025(05):53-55.
[7]張婧璞.延續傳統:廣東海島社區養老實踐研究——基于珠江口淇澳島的調查[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25,34(01):104-108.
[8]徐妍.舟山市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探索與思考[J].中國產經,2024(11):155-157.
[9]世界衛生組織.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3.
[10]麻小珍,謝曉龍,沈進兵.共同富裕目標下溫州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路徑[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4):14-19.
[11]洞頭新聞網.省級表彰!洞頭2人入選![EB/OL].(2024-04-03)[2025-06-27].htp://www.dtxw.cn/system/2024/04/03/015001530.shtml.
[12]鄒非.新目標新定位下的溫州養老照護模式研究[J].學報,2022,22(02):79-84.
(責任編輯:麻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