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成本分攤方法可以幫助項目經理準確把握各項資源的消耗與費用情況,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則能夠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潛在風險,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然而,當前許多建筑項目在成本分攤與風險控制的實踐中,仍存在核算方式單一、分攤不精確等問題,導致項目成本超支、工期延誤,甚至項目失敗。因此,優化建筑工程項目會計核算中的成本分攤與風險控制機制,成為提升項目管理水平、確保項目成功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項目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工具。
一、建筑工程項目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一)建筑工程項目的會計核算特點
建筑項目一般分為設計、施工、驗收等幾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成本構成和核算內容,財務核算要根據不同時期歸集不同項目開支。建筑工程一般需要多方單位一起參與,如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供應商等,多方單位參與使得項目資金流動更為復雜,財務核算必須追蹤涉及相關方的收支和分攤,以保障其正確性。但建筑工程會因為市場競爭、政府政策等各種因素導致預算與支出產生較大偏差,所以項目核算不但要在事前進行預測,還要進行動態監控以便及時調整預算與成本控制[。另外,由于建筑工程包含較多的固定資產投資,如購買施工設備和材料,這部分固定資產在執行階段過程中都應該進行折舊核算,并在其工程完工后予以適當的資產變現和轉化。
(二)常見的成本分攤方法
工程成本分攤是指依據一定標準對工程總成本進行合理分攤到分項目、工作組、部門等的過程,目的是通過科學的成本分配方法,為工程項目建設中的資源調度、進度控制、財務支出等提供支持。
成本分攤方法有如下三種:一是按勞動力分攤。該方法通過計算各部門或者工作量所需的人力資源數量來分攤總成本,適合用于以人力為主的工程,這種方法簡單明了,容易操作,缺點是不能體現出具體各資源的使用量和使用差異,會得到錯誤的結果。二是按資源消耗分攤。該方法通過一個項目各個部分所需的材料、設備等資源的消耗量來分攤成本,這種方法適合用于以密集資源為主的工程,可以很好地反映各個工作的真實資源占比,適合用于大型建筑工程,但這種方法比較煩瑣,要涉及全面的資源消耗數據。三是按工作內容分攤。該方法通過不同的工作包需求對成本進行分配,多用于建設過程中的復雜工作,這種方法是顯示每項工作的特定費用,有助于精準管理,但復雜項目中的各種工作很難進行合理的分攤,會使操作變得復雜。
(三)建筑項目中的成本控制實踐
在建設工程項目當中,成本控制是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過程,涉及具體的預算編制、執行過程中的成本監控、驗收結束時對成本的測算[??茖W的預算是項目成本控制管理的前提,應當基于具體的建設需求實施科學的預算,將相關人力、物力、設備、管理成本等全部都包括在內。在項目實施期間,要注意監測各個階段支出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和修正誤差,重新調整資源分配、時間部署,避免成本超預算。在項目竣工后,將實際成本與預算成本進行比較,找到造成超成本支出的原因,將該項目的經驗教訓應用到后續建設項目中。
項目初期的預算是對未來項目成本進行的預算,實際成本是根據項目實施后具體的成本投入所得出的結果,而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偏差體現成本控制水平:項目實際成本高于預算成本的情況一般是由設計、市場成本、工程工期等因素造成的;項目實際成本低于預算成本時,則可以從中得出資源優化配置、提高運轉效率的經驗。
二、現有成本分攤與風險控制機制的問題分析
(一)成本分攤不準確導致預算偏差
一些工程成本分攤經常使用較為簡略或者傳統方法,往往會造成預算錯誤。許多項目存在較為空泛的成本分攤,雖然項目中會涉及多個子項目和多個部門,但是由于分攤沒有明確標準或者落實不到位,造成預算出現偏差。成本分攤錯誤如果發現過晚甚至不予及時處理,會使項目費用不充足,使項目進度受到影響[。如果工程負責人員無法實時控制成本與預算的差值,項目將會面臨財務方面的危機,結果就是延期、質量降低,甚至是二次投資,對經濟效益非常不利。
(二)風險管理缺失或不完善
很多建設項目在風險辨識時停在理論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風險評估和預判。項目管理團隊也不能完全辨識出項目的潛在風險,從而忽略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管理工作疏漏帶來的危險。很多項目風險已經得到辨識,卻在風險處理時并不那么完善,僅憑借簡單的應急預案來處理,并沒有實質性風險處理手段和預防舉措。而且有些風險沒能納入項目全程管理系統,缺少準確控制手段。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風險缺乏專業工作人員,項目團隊缺乏風險管理專家或風險管理小組,在遇到復雜風險時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
(三)資金流動性不暢通,項目盈虧平衡失調
部分工程項目資金分配和調控未能綜合考慮現實情況并及時做出資金投入。有些建設工程項目存在提前或者拖延付款的情況,會對建設進度造成影響。建設工程項目資金回籠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特別是大型建筑工程項目,在建設伊始需要投入大筆資金,回報周期卻很長。如果項目融資不足或者財務管理不善,會造成項目資金鏈緊張。而且項目成本分攤失誤、資金流動不暢通,都可能造成項目虧損。工程項目中存在的資金風險和其他風險緊密相連,資金流動不暢會使建筑工程項目的其他風險增大。
三、建筑工程項目會計核算中的成本分攤與風險控制機制優化措施
(一)引入動態成本分攤模式,實時調整分攤比例
動態成本分攤模式最重要的是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外界環境改變、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對成本分攤比例進行實時調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費用實際支出都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需要對實時信息進行收集及分析,對各項分攤比例進行及時調整。如果工程進度滯后或提前,材料購買、人工耗費等實際支出也會發生變化,就可以通過動態分攤方式對資源分配進行調整,避免預算失衡。另外,由于實際工程項目中的市場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等外界因素都會出現變化,也可以通過動態分攤方式呈現動態體現,使成本分攤更加靈活。
定期進行財務審計和成本核算,可以對各項費用做出重新評估,同時依據實際支出調整成本分攤比例。通過項目管理系統跟蹤項目進展,實時記錄成本,自動計算分配成本比例,確保數據及時更新。創建動態預算控制機制,可根據項目情況的變化快速修改預算,以保證資金投入與實際支出吻合。
(二)運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成本核算的精準度
大數據技術可以全面監測建筑工程項目成本,包括既往項目數據、實時施工數據、市場價格變化、施工進程等。這些數據資料通過綜合處理和分析,能為項目管理決策提供強有力的依據。通過既往數據和市場發展趨勢,采用大數據來推定物料價格、人工費用的波動,進而精準預估費用支出范圍,同時合理設定費用分配比例。通過實時監測數據,管理者能夠實時了解各項成本支出情況,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出其中是否有異常情況,并及時采取管控措施。這些數據應覆蓋項目各個階段成本并形成成本檔案,以便為之后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參考。
運用ERP系統、BIM技術、云計算平臺等信息化管理工具可以更高效、更準確地進行成本估算及分攤,這些信息化手段在提高數據精確度及操作效率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ERP系統將財務管理與成本核算合二為一,可對項目成本支出實施實時監控,自動記錄各類費用數據,從而減少人工失誤,提高成本估算精度。BIM技術中的成本管理模塊可根據項目設計內容、施工進度等數據,進行實時成本分析和預算控制,并利用BIM技術在3D可視化狀態下,采用精確建模進行成本預測,防止因信息不對稱、不及時而導致錯誤發生。使用基于云計算技術的成本管理平臺可使所有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數據共享及協同作業,從而使項目團隊實時掌握最新成本數據及風險預警,確保所有部門成本數據核算工作的同步,避免出現“信息孤島”或無效勞動。
(三)引入項目生命周期內的全程風險預警與動態調整機制
在項目早期階段通過對市場研究、技術調研和外部環境評估等工作,及時發現項目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如政府政策變化、土地問題、司法糾紛等外部風險,以及技術是否可行、工程方案是否符合規范等內部風險。借助BIM等科技手段對設計方案進行模擬,可以盡早發現設計中的潛在風險,避免在后續施工過程中出現突發性危機事件。通過實時數據監測和動態數據分析,及時發現施工質量、進度、資源配置等存在的風險,如施工進度滯后、物料供應不足、機械設備損壞等問題,當項目最終完工并交付運行后,對項目運營中存在的風險也要保持持續關注。
動態調整機制是依據項目進展狀態、外部環境改變和對潛在風險的評估,及時將風險處理方案更新到最新。一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新的風險就應及時更改相應策略,項目管理團隊根據現場情況靈活轉換風險控制措施。例如,當發現有些風險會對項目進度或成本造成較大影響時,應采取相應規避方法,如變更施工流程、延長工期或者增加人工數量等。此外,項目團隊應保證對每個階段的風險信息實現及時共享,避免因信息傳達不及時造成風險事故。
四、建筑工程項目會計核算中的技術支持與信息化建設
(一)信息化技術對成本核算與風險控制的支持作用
通過信息化技術對成本核算工作進行處理,可以即時收集、整理相關項目資料,避免人工核算的失誤,確保成本分攤和預算的準確性。通過信息化系統,可以收集項目各個階段的相關數據,實時跟蹤成本變化情況,使項目管理人員能夠實時了解到預算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偏差,盡快進行措施調整。此外,信息化系統還可以按照提前設定的分攤規則,實現對各個項目階段費用的自動分配。比如,可以根據不同工作類型、材料用量、勞動力投入等,生成完整的分攤明細,從而有效預防人工分配可能出現的錯誤。
信息化技術可以在項自實施過程中提供實時風險監控及預警功能,從而使項目管理者在風險事件發生前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應對。通過集成傳感器、監控設備和信息化平臺,可以實時跟蹤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包括質量問題、安全管理問題、環境風險問題等。系統會基于收集到的數據作出風險評估,并在預先設定的風險閾值下自動發出報警信號,提示管理團隊及時加以應對。信息化系統還能夠整合各種信息數據,并通過統計分析技術生成決策報告,幫助管理層做出正確決策,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風險加劇。
(二)AI驅動的風險預警與決策支持系統的探索
AI技術的使用為建筑工程項目風險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撐。AI通過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技術對項目數據進行分析,從而事前發現潛在風險并提供建議。AI驅動的風險預警系統能對項目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并發出預警。利用深度學習算法,能夠從以往項目的數據資料中學習并識別常見風險種類,從而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利用AI的大數據分析能力,能為項目決策者提供相關建議。例如,遇到項目進度落后和預算超支情況時,AI根據項目現狀,分析不同應對方案帶來的影響,提供最佳解決辦法。AI系統還能根據原材料價格變動、勞動力需求變化等及時調整項目成本分攤方案,確保項目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參考文獻:
[1]紀江霞.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研究J].質量與市場,2023(17):25-27.
[2]周潤花.新會計準則對建筑工程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納稅,2023,24(17):37-39.
[3]楊濟煊.建筑施工企業的財務風險及應對策略Ⅲ]納稅,2023,17(16):88-90.
[4]田夢.淺談建筑施工企業財務風險及防控舉措Ⅲ]西部財會,2023(05):46-48.
[5]楊潔.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質量與市場,2023(09):160-162.
[6]段德文.建筑企業財務核算與風險控制應用策略U].現代企業,2021(08):183-184.
[7]章志明.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大眾投資指南,2021(11):133-134.
[8]馬昉.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J].財會學習,2019(28):4-6.
(作者單位:濰坊昌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