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站在江蘇省徐州市薛山最高處俯瞰,大葉女貞、側柏等郁郁蔥蔥、綠意盎然,描繪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畫卷。
殊不知,以前這里只要刮大風,塵王漫天飛,臉上、衣服上都是灰塵。變化得益于(以下簡稱地勘五院)實施的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廢棄露采礦山生態修復項目。
薛山位于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屬低山丘陵區,歷史上的采石采礦活動,使這里礦渣堆積如山,山坡土體裸露,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徐州市政府積極開展調研,決定實施經濟技術開發區廢棄露采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作為項目實施單位的地勘五院在深入了解礦山具體情況和治理難點后,迅速抽調精通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水污染治理、地質災害隱患治理的精兵強將,有力有序推進項目實施。
2023年,隨著地勘五院項目組進駐薛山,薛山露天礦山治理正式拉開帷幕。
在薛山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中,項目組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創新構建“對象 + 目標 + 技術”修復新模式,緊密結合礦山實際,充分考慮建筑用石灰巖特點,因地制宜選擇修復模式,顯著提升修復效果。
修復過程中,項目組以崩塌、不穩定邊坡、采坑、植被損毀等為治理對象,以土地修復、消災減災、生態修復為目標,采取“人工干預 + 自然恢復”技術手段進行修復。該修復手段被廣泛運用到涵蓋消災減災修復、地形修復、生態復綠修復、配套設施及管護等多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修復效果。

盡管準備充分,項目組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依然面臨著多重挑戰。項目有495.3畝的修復區位于生態紅線范圍內,環保要求極為嚴苛。同時,施工過程還可能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協調管理難度高,再加上20萬株綠化植樹任務集中在短暫的栽植黃金期內,不僅時間緊,而且人力緊缺。每天天不亮,項目負責人的電話就響個不停。面對這項涉及595.18畝破壞區修復、需完成20萬株苗木栽植的重大工程,項目組沒有產生退縮情緒,而是積極尋找破解難題的方法,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為破解協調難題,項目組組建涵蓋各方代表的專項小組,通過定期會商機制打通溝通壁壘,提前在社區公示施工計劃,設立24小時反饋熱線,第一時間回應居民訴求,并邀請環保機構定制生態保護方案,對紅線區施工全程監管,確保每一項環保措施落地見效。
針對海量植樹任務,項目組精準測算黃金栽植窗口期,將任務細化到每日、每組,實行量化管理;通過勞務協作、本地招工等多渠道擴充用工隊伍,同步開展技能培訓提升效率,必要時采取輪班作業模式搶趕工期。同時,項目組采用“分片推進、重點優先”施工策略,結合苗木儲備前置計劃,保障物資供應無縫銜接。
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項目組完成包括危巖體清除、場地平整、局部挖高填低、添加防護網、播撒種子、植被綠化等工作,使薛山恢復了昔日植被茂密的景象,與周邊的綠水青山融為一體,形成約5萬平方米的林地綠地。
如今,治理后的薛山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不僅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還為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將繼續在生態領域深耕細作,為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力量,讓更多的廢棄礦山重煥生機,讓綠色成為經濟發展最亮麗的底色?!闭劶跋乱徊焦ぷ?,地勘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廉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