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平縣自然資源局,有一位深耕耕地保護領域15載的“老將”—楊轉,她的名字如同她的工作態度一般,“扭轉”一切損害耕地與糧食安全的違法行為,堅決守牢耕地紅線。作為耕地保護監督股副股長,“一個圖斑也不放過”是掛在她嘴邊的話,更是落實在行動中的工作準則。
耕地質量的“質檢員”
“第23號圖斑的田埂走向和國土三調數據有偏差,必須現場復核。”2024年7月15日下午3時,在玉都街道北張莊村村口,楊轉抹去額頭的汗珠,一邊交代工作人員,一邊走進半人高的雜草叢,實地查看圖斑情況。
工作認真,遇事較真,這就是楊轉。2022年7月3日,楊轉在驗收高丘鎮宅基地復墾項目時,施工方提交的材料上標注著“新增耕地2.3畝”,可她到現場一看就發現了問題:這片地北坡看著平整,底下藏著貓膩。她蹲在地上,伸手扒開表面的浮土,下邊是一層碎石渣:“你們看,這渣土層不剝離,種什么都長不好。”施工方求情:“行個方便。”她語氣堅定地說:“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渣土層不清理,我不能簽字。”最終,項目方按要求返工剝離渣土,重新覆土耕種。

“郭莊鄉圖斑45個,東界距灌溉渠不足5米需調整。”“棗園鎮25個圖斑,需復核。”15年來,楊轉的工作日志本里密密麻麻記滿了工作中的注意事項。憑借這股較真勁兒,她參與的22個土地復墾項目、2825個圖斑,無一例因質量問題被退回。
農田紅線的“守衛者”
“楊股長,這是王崗鄉養殖場的設施農用地備案材料。”2025年6月10日上午8時,同事梁俊峰拿著一疊材料走到楊轉的辦公桌前。
接過材料,楊轉的指尖在衛星影像圖上快速滑動,突然她指著勘界報告的西北角說:“這個坐標對應的地塊疑似占用基本農田,得去現場核實。”說完,她就踏上了前往王崗鄉的路。
設施農用地審批是耕地保護的關鍵,楊轉從不敢松解。2024年3月11日,某合作社申報15畝設施農用地,圖紙標注為一般耕地,但楊轉對比歷年影像時發現,該地塊2020年曾種過小麥,可能涉及基本農田。于是,她與同事頂著暴雨驅車40千米到實地核查,最終確認該地塊有一部分屬于永久基本農田后,及時制止了違規用地行為。
“圖紙上的毫米誤差,現實中可能就是耕地的流失。”楊轉對同事說。
近3年來,經楊轉審核的76宗設施農用地項目,未發生一起違規占用耕地事件。
問題攻堅的“沖鋒者”
2024年1月1日凌晨1點,鎮平縣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監督股辦公室仍舊燈火通明。楊轉趴在鋪滿圖紙的桌上,用紅筆圈注著耕地“非糧化”圖斑。她抬頭看向對面的同事小李說:“侯集鎮這個圖斑必須在72小時內完成整改,馬上要迎接省級督導。”
因連續半個月高強度加班,楊轉的腰椎間盤突出舊疾復發,每一次彎腰、起身都伴隨著鉆心的疼痛。“楊股長,我替你去現場。”小李心疼地說。“沒事,我對那片地熟。”楊轉扶著腰慢慢站起來,將護腰勒緊。
在對疑似耕地流出圖斑整改攻堅戰中,楊轉拖著病體跑遍19個鄉(鎮、街道),按時完成137個圖斑整改工作,整改完成率 100% ,獲督導組高度認可。
“耕地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楊轉說,“我會守好每一寸耕地,讓每一個圖斑都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
(作者單位:鎮平縣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