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各種寫作方法和技巧。下面討論一下如何從閱讀中找尋寫作方法,為同學們的寫作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一、閱讀的重要性
(一)豐富語言積累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大量的詞語、短語和句式。例如,閱讀童話《白雪公主》時,我們能接觸到“美麗動人”“心地善良”“惡毒兇狠”等描寫人物的詞語,以及“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國度里…”這樣的故事開頭句式。通過不斷閱讀,這些語言素材會逐漸內化為我們自己的語言儲備,寫作文的時候就能輕松運用,讓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二)培養語感
語感是我們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和領悟能力,良好的語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閱讀是培養我們語感的有效途徑,通過反復閱讀優秀作品,我們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和情感的表達。比如,閱讀古詩詞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簡潔明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夸張豪邁,能讓我們體會到漢語言的魅力。長期的閱讀積累會讓我們在寫作時自然地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情感,讓作文更有感染力。
(三)拓寬視野
閱讀可以讓我們接觸到不同的世界和思想,拓寬我們的視野。無論是科普讀物中的科學知識,還是歷史故事中的人物事跡,都能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閱讀科幻小說能讓我們腦洞大開,想象未來世界的模樣;閱讀歷史故事能讓我們了解過去的人和事,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這些豐富的閱讀體驗會為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思路,讓作文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二、從閱讀中學習謀篇布局
(一)開頭
1.開門見山式
可以采用開門見山的開頭方式,直接點明主題。例如,以“我的校園”為題寫作,有的同學開頭會寫:“我的校園是一所美麗的學校,坐落在城市的中心。”這種開頭簡潔明了,能讓讀者迅速了解作文的主要內容。寫作時,可以借鑒這種開頭方式,直接切入主題,不繞圈子。
2.設置懸念式
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繼續閱讀。比如,在寫探險經歷的文章中,開頭可以這樣寫:“暑假,我和小伙伴來到一片神秘的森林。剛走進森林,我們就發現了一串奇怪的腳印,這腳印究竟是誰留下的呢?”這樣的開頭會讓讀者產生疑問,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3.引用式
引用名言警句、詩詞歌賦或故事傳說等,能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蘊。例如,以“珍惜時間”為題寫作,開頭可以引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名言,引出作文主題。
(二)中間
1.按時間順序敘述
很多記敘文會按時間順序敘述事情的發展過程。比如,寫“一次難忘的旅行”,可以先寫出發的時間和地點,接著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然后寫到達目的地后的活動,最后寫返程。這種敘述方式條理清晰,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
2.按空間順序描寫
描寫景物或介紹場所時,可以采用空間順序。例如,寫“我的教室”,可以從教室的門口開始描寫,依次介紹教室的前方、后方、左右兩側的情況,包括黑板、桌椅、圖書角等。這樣的描寫方式能讓讀者對教室的布局有清晰的了解,避免雜亂無章。
3.按事情的發展順序
對于一些敘事性的文章,按事情發展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來展開是常見的結構。比如寫“一次拔河比賽”,開頭先交代比賽的背景和起因,中間詳細描寫比賽的過程,包括雙方的激烈對抗、隊員的表現等,最后寫比賽的結果和自己的感受
(三)結尾
1.總結全文式
概括和總結全文,例如,寫“我愛我的家鄉”,結尾可以寫“我的家鄉不僅風景優美,還有豐富的文化和熱情的人民。我愛我的家鄉,我為它驕傲”。
2.升華主題式
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作文主題,引發讀者的思考。比如,以“關愛他人”為話題寫作,結尾可以寫:“關愛他人不僅能給別人帶來溫暖和快樂,也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升華。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傳遞關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3.留下懸念式
能給讀者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對作文的后續發展產生遐想。例如,可以這樣寫冒險故事的結尾:“我們終于走出了那片恐怖的森林,以為一切都結束了,然而,回頭望去,發現森林中似乎有什么東西在閃爍著詭異的光芒…
三、從閱讀中積累素材
(一)人物描寫素材
1.外貌描寫
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會看到很多精彩的外貌描寫,如:“他身材矮小,胖墩墩的,一張紅撲撲的臉蛋上鑲嵌著一雙黑寶石般的眼睛,笑起來時,眼睛瞇成一條縫,可愛極了。”可以積累這些描寫外貌的詞語和句子,學習如何通過外貌描寫來展現人物的特點。
2.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能體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比如,在《紅樓夢》中王熙鳳的語言:“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一出場就展現出她的八面玲瓏。閱讀時,要注意人物的語言特點,積累生動有趣的對話,學習如何通過語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3.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可以使人物更加生動鮮活。例如:“他三步并作兩步,迅速地跑到了終點,然后高高地舉起雙手,臉上洋溢著勝利的笑容。”動作描寫讓在跑步比賽中獲勝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能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他站在講臺上,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緊張得說不出話來。”這樣的心理描寫能讓讀者感受到人物的緊張情緒。
(二)景物描寫素材
1.四季景物描寫
不同季節的景物有不同的特點。閱讀描寫春天的作文時,會看到:“春天,大地復蘇,萬物生長。田野里,綠油油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五顏六色的花朵競相開放,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樣描寫顯得春天生機勃勃。
2.自然景觀描寫
對自然景觀,如山川、河流、湖泊等的描寫,能豐富作文內容。例如:“遠處的山峰連綿起伏,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大地上。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翠綠。”這樣描寫,讓一幅美麗的山景圖展現在讀者眼前。
3.人文景觀描寫
人文景觀如古建筑、名勝古跡等也常常出現在文章中。比如:“古老的城墻高大而堅固,上面的磚石歷經歲月的洗禮,顯得格外滄桑。城墻上的垛口整齊排列,仿佛在訴說過去的故事。”這樣描寫能讓讀者感受到人文景觀的歷史韻味。
(三)事例素材
1.名人故事
我們在閱讀名人傳記和故事時能了解到許多名人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例如,愛迪生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最終改良了電燈,他的堅持不懈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可以將這些名人故事作為我們寫作文的素材,在寫關于堅持、夢想等主題的作文時引用,使我們的作文更具說服力。
2.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
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很有想象力和教育意義。例如,《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要驕傲自滿,要堅持不懈。我們可以積累這些故事,在寫作時運用到相關的主題中,使作文更加生動有趣,也能傳達一定的道理。
四、從閱讀中學習語言表達
(一)學習詞語的運用
我們在閱讀中,要注意積累各種類型的詞匯,如形容詞、動詞、副詞等。可以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將遇到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并定期復習。通過不斷積累,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只是積累詞語是不夠的,還要理解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在閱讀時,要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學習如何正確運用這些詞語。
(二)模仿句式和修辭手法
1.模仿句式
優秀的作文中會運用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排比句、反問句、感嘆句等。我們可以模仿這些句式,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愛心是冬日的陽光,能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
2.學習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能使作文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例如:“秋天的田野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將田野比作海洋,形象地寫出了田野的顏色和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