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5-0070-03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人推進,核心素養理念逐漸成為指導基礎教育的重要方向。小學數學作為學生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重要學科,其教學設計和實施亟須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大單元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注重知識關聯性和系統性的教學方式,為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提供了有效路徑。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構建學習任務群等方式,大單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然而,在實踐過程中,從教學主題的明確、情境的創設到知識體系的重構,全面優化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仍存在問題。文章將圍繞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分析其價值、特征及優化路徑,以期為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價值分析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單元教學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化,以主題貫穿多個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脈絡,使其學習目標更明確,從而增強學習動力。同時,通過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任務,可以將數學問題融入實際場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以購物預算或測量面積為情境,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和應用樂趣。此外,大單元教學注重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設計,如合作探究、動手實踐等,使學生在自主參與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優化教學效果,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為其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促進學生搭建知識體系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能夠通過系統化的設計和實施,有效促進學生搭建知識體系。大單元教學以主題為紐帶,將知識點從零散轉化為有機整體,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數學學科的邏輯結構。通過梳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例如,從基本的加減法到復雜的數列運算,再到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逐步建立起數學知識的網絡化框架。大單元教學強調縱向銜接與橫向整合,既注重知識點在不同年級之間的遞進關系,也關注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通過這種系統化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點,還能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和核心素養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特征
大單元教學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及實踐性。其整體性強調以主題或核心問題為中心,將分散的知識點有機整合,通過整體設計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和連貫性,從而幫助學生在整體框架中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系統性體現在教學目標、內容和活動的全面規劃,教學不僅關注單一的知識掌握,更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素養的協調發展。實踐性是大單元教學的重要特征,強調以真實問題為載體,通過探究式學習和實際操作,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知識體驗,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應用價值。總體而言,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追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融合發展,可以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路徑
(一)明確教學主題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引,在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教師應明確教學主題,設計一些有關大單元的教學內容,確保教學活動的連貫性和系統性,為學生知識深度和廣度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分數乘法為例,教師教學時應設計嚴格遵循課程標準,明確以分數乘法為核心的教學主題。通過對課標的深入分析,了解分數乘法屬于“數與代數”領域,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及意義。結合教材,本單元內容連貫、系統,從分數乘整數到分數乘分數、小數,再到分數混合運算,逐步深化。同時,考慮到六年級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尚需直觀形象思維的支撐,因此,教學中應多采用圖形、圖示等直觀手段,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意識、模型意識等核心素養,通過10個課時的規劃,確保學生扎實掌握分數乘法的知識與技能。
(二)創設教學情境
在明確大單元教學設計目標之后,為了充分發揮出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作用,需要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以此增強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完成數學知識框架的構建,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數學思維。例如,在平行與相交的教學中,教師將一系列交通場景相關的圖片向學生進行展示,如鐵軌上的火車、繁忙的十字路口、公路上的汽車等,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場景中的線進行觀察,并向學生提問:“在這些交通場景中,你們發現了哪些線?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教師通過向學生提出上述問題,可將本單元的主題—平行與相交引出來。之后,教師可以將交通場景向學生進行描述,如“想象一下,我們站在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四周是四通八達的馬路。這些馬路在交叉點形成了不同的角度,有的馬路是平行的,有的則是相交的。同樣,鐵軌上的火車也是沿著平行或相交的軌道行駛”。通過向學生描述上述情境,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相交線及平行線的直觀認識。總體而言,通過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創設含有單元目標的教學情境,有助于確保學生在輕松且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平行與相交課程知識點,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此外,情境教學方法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及應用意識的培養。
(三)構建學習任務群
構建學習任務群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任務群的引導下走進深度學習狀態。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習任務群的方式授課,從簡單的學習任務開始逐漸提高學習難度,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中走進深度學習,減輕學習的壓力,提高學習體驗,從而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例如,在講解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學習任務設計逐漸提高學習難度,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加法的計算、減法的計算,當學生靈活地掌握加減法計算之后,教師就可以提高任務的難度,可以讓學生進行簡單的乘法運算,之后逐漸引導學生進行除法運算。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取更多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基于整體重構知識體系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這一過程需要教師從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出發,深入分析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將知識點歸納為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主題或核心問題,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教師不僅應注重學生對具體知識的掌握,還需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全面發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問題驅動、情境創設等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真實情境相結合,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同時,通過課堂中的互動探討和生成性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使知識網絡在學生的思維中更加立體和鮮活。從單一的知識點考核轉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評價,注重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的融合。整體而言,基于整體重構知識體系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能夠有效避免知識碎片化問題,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結構,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完善作業設計
作業是課程與教學活動中很重要的一環,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作業繁雜、枯燥、形式單一等,這些常出現的問題會導致學生深陷套路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在完成作業內容時常出現敷衍了事、錯題連篇等現象,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要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展開探索與分析,積極主動融人多樣化的作業設計新形式,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思維,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融入單元整體化的教學內容,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整體作業內容規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抓住創造性學習的特點,主動進行探索與學習。例如:在進行《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單元的課程教學時,本單元的知識點共分為三節小課,每一節小課分別對應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教導學生通過逐步的知識學習,先初步了解分數的讀法與寫法,再融入分數的計算案例教學,讓學生了解分數計算的方法,促使學生學有所得。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本單元的知識時,要通過列舉大量的分數表達案例,引導學生對分數表達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促使學生在遞進式的學習過程中加強思考并學有所得。
四、結論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為傳統教學模式注人了新的活力。通過聚焦知識的系統性、主題的關聯性以及任務的實踐性,大單元教學模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在更深層次上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未來,在推進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加強對核心素養的理解與教學能力。同時,學校應完善教學支持系統,為大單元教學提供更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資源保障。通過全方位的努力,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學生實現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翠榮.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實踐[J].文理導航(下旬),2024(12):76-78.
[2]陳怡筱.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研究[J].小學生(上旬刊),2024(11):28-30.
[3]陳蘇蒙.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設計研討[J].小學生(上旬刊),2024(11):49-51.
[4]沈殷茵.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大單元設計策略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4(11):34-36.
[5]吳其林.基于新課標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探索[J].學苑教育,2024(3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