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5-0129-04
在當今社會,勞動不僅是生存的基礎,更是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隨著科技進步與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對勞動的價值與意義認知逐漸淡薄,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缺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作為培養學生品德與價值觀的關鍵環節,融入勞動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文章通過分析勞動教育在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道德品質、培養勤奮精神及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闡明勞動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希望相關教育工作者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勞動教育,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弘揚勞動精神。
一、勞動教育的內涵
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作用。它不僅僅是一種技能的傳授,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培育和人格的塑造。勞動教育內涵豐富,涵蓋了對勞動價值的認識、勞動習慣的培養、勞動技能的學習以及勞動精神的弘揚等多個方面。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實用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領悟到勞動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勞動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從而培養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價值觀念。同時,勞動教育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提升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能夠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此外,勞動教育中的合作與分享也讓學生學會團結協作,能夠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的價值
(一)培養正確價值觀
勞動,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內在的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通過勞動教育,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勞動對社會進步和個人成長的不可或缺性。在課堂上,教師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勞動不僅是獲取生活資料的手段,更是實現自我價值、彰顯人生意義的重要途徑。這種教育引導可以使學生樹立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使他們明白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在勞動教育的熏陶下,學生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增強社會責任感
勞動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另一重要價值在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每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有責任通過勞動為社會做出貢獻。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述勞動者的事跡和勞動的重要性,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勞動對社會運轉和發展的關鍵作用。這些事跡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敬仰之情,更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肩負著為社會服務的責任。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學會了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思考問題,懂得了為公共利益服務的重要性,而學生責任感的增強,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為他們未來成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促進道德品質的提升
勞動過程不僅是技能的學習和實踐,更是道德品質的錘煉和提升。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勞動活動,讓他們在勞動中學會遵守規則、誠實守信、團結協作,這些道德品質是構成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勞動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需要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這都需要他們展現出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勞動教育的持續熏陶和鍛煉,學生的道德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他們學會了尊重他人、關心集體、勇于擔當。
(四)培養勤奮精神
勤奮是成功的基石,也是勞動教育所要培養的重要精神品質。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通過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成果,激發了他們勤奮努力的精神。課堂上,教師通過講述勤勞的故事和榜樣,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通過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才能收獲成功和幸福。同時,教師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讓他們在勞動中鍛煉意志、磨煉品格,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勤奮精神,更讓他們學會了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形成了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五)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培養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勞動過程中,學生需要自我規劃、自我約束、自我激勵,這都需要他們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通過勞動教育的持續熏陶和鍛煉,學生逐漸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高效完成任務、保持自律和專注,這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對學生品行培養的作用
(一)塑造尊重勞動的價值觀與習慣
在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對學生品行培養的作用時,塑造尊重勞動的價值觀與習慣無疑是一個核心議題。以人教版教材中的《我們愛整潔》一課為例,勞動教育在這一環節中的實施,不僅關乎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更在于學生心靈深處對勞動價值的認知與認同。在《我們愛整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參與教室清潔、書桌整理等簡單勞動,學生在動手整理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如何使用清潔工具,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這一過程成為他們理解勞動價值、培養勞動習慣的起點。通過親身體驗勞動的過程,學生開始意識到,整潔的環境并非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付出勞動去維護。他們親手擦去桌椅上的灰塵,整理好散落的書籍,看著教室在自己手中變得井然有序,這種成就感與滿足感是任何言語說教都難以替代的。更進一步,教師在勞動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勞動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意義,通過討論、分享等形式,學生明白勞動不僅是個人生活的必需,更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每一個勞動者都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為社會貢獻力量,無論是清潔工還是科學家,他們的勞動都值得尊重與贊揚。隨著這種認識的深化,學生對勞動人民的尊重之情油然而生,他們開始懂得,每一份勞動都值得被珍視,每一個勞動者都值得被尊敬,該類尊重勞動的價值觀,不僅體現在他們對校園環境的維護上,更滲透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二)激發社會責任感與服務意識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品行的重要途徑,其價值不言而喻,其中,《干點家務活》這一教學內容,尤為突出地體現了勞動教育在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與服務意識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鼓勵學生在家中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洗碗、掃地、整理房間等,勞動教育不僅傳授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更在學生心中播下了責任與服務的種子。家務勞動,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技能,在勞動教育的視角下,家務勞動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成為連接個人與家庭、社會的橋梁,其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作為家庭一員所應承擔的責任,當學生親手為家人準備一頓飯菜,或是將凌亂的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時,他們不僅學會了操作家務工具,更重要的是,這一過程中蘊含的情感交流與價值認同,讓他們逐漸明白,勞動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更是為了家人的幸福與社會的和諧。通過參與家務勞動,學生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每一個小小努力,都能為家庭帶來溫暖與變化。這種從“被服務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他們開始理解,勞動不僅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更是對家庭、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同時,家務勞動中的服務體驗,也讓學生學會了換位思考,懂得了理解與感恩,他們開始體會到父母平日里的辛勞與不易,從而更加珍惜家人的付出,更加懂得關愛他人。進一步而言,勞動教育中的家務勞動實踐,還是一種生動的道德教育,它讓學生在勞動中學會尊重、學會合作、學會感恩,這些品質都是構成社會責任感與服務意識的重要元素,因而,學生在家務勞動中學會的不僅僅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如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強化誠信與合作的道德品質
在《讓我自己來整理》這一課程實踐中,通過精心設計活動,可以巧妙地將誠信與合作這兩種核心道德品質融人其中,為學生構建了一個既富有挑戰性又充滿教育意義的實踐平臺。該課程以班級圖書角的整理工作為載體,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參與其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動手整理書籍、擦拭書架,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學會在團隊中發揮作用,與同伴有效溝通并協調行動,該分工合作的模式,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使他們逐漸認識到,在集體中,每個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團隊的成功則依賴于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更為重要的是,勞動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巧妙地融入了誠信教育的元素,在整理圖書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誠實守信,自覺完成自己分擔的任務,不偷懶、不敷衍,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他們也需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傾聽同伴的建議,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氛圍,這不僅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也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了誠信與合作的價值所在。通過這樣的勞動教育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整理圖書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道德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更加自信地面對各種挑戰,堅守自己的承諾,贏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而合作精神則讓學生學會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與他人攜手共進,共同實現更大的自標。此外,這一課程實踐還促進了學生之間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在共同勞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多,他們開始更加關注彼此的感受與需求,學會了理解與包容。
(四)培養勤奮努力與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勞動教育作為塑造學生品行、培養其優良習慣的重要途徑,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我不拖拉》這一課程中,勞動教育以其獨特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拖延的弊端,進而在勞動實踐中錘煉出勤奮努力與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開展該課程必須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通過生動的案例和貼近生活的情境,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拖延對個人成長和團隊協作的負面影響,它不僅僅是一堂簡單的道德教育課,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與行為習慣重塑的過程。為了將這一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課程設計了諸如按時完成教室清潔任務等小目標,這些目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意,它們不僅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勞動任務,更要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學會合理規劃時間、高效執行計劃,以及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每當學生成功完成一個小目標,他們都能在實踐中感受到通過努力克服困難、最終達成目標的巨大成就感。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課程實踐還巧妙地融入了團隊協作的元素,在共同完成教室清潔等任務時,學生需要相互協作、共同努力,確保任務順利完成,團隊協作的模式,不僅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協作精神,也讓他們在實踐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勤奮與堅持對團隊成功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勞動實踐,逐漸在學生心中播下了勤奮與堅持的種子,它們開始生根發芽,影響著學生的日常行為與思維方式,學生會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再輕易放棄,而是選擇迎難而上、堅持到底。
(五)提升自我管理與自律能力
在《不做“小馬虎\"》這一教學內容的設計與實施中,勞動教育巧妙地融入了時間管理和任務規劃的關鍵元素,為學生未來獨立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課程從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出發,深刻認識到自我管理與自律能力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學生外在行為的規范上,更是深入學生內在品質的塑造中,在《不做“小馬虎”》的課堂上,學生被引導去制訂個人勞動計劃,如每日家務安排表,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次自我管理與自律能力的實踐鍛煉。制訂個人勞動計劃,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時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規劃,他們需要思考每天的時間如何分配,哪些時間用于學習,哪些時間用于勞動,哪些時間用于休息和娛樂,時間管理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更能夠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讓他們學會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同時,個人勞動計劃的制訂和執行也需要學生具備細致完成任務的能力,在勞動過程中,學生需要關注每一個細節,確保任務的完成質量和效率,而對細節的關注和把控,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更能夠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自律性,因為每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影響整個任務的完成效果。通過《不做“小馬虎”》這一教學內容的實施,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逐漸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細致完成任務,他們開始懂得規劃自己的日常生活,平衡學習與勞動的關系,在忙碌中保持冷靜和專注。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自我管理與自律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獨立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他們將具備更強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來應對。
四、結論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勞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社會責任感、道德品質、勤奮精神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勞動教育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錘煉了他們的品格,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因而,建議學校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的實施,將其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必修內容。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勞動的樂趣,感悟勞動的價值。家庭也應與學校形成合力,共同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責任感。相信通過多方協作,可以共同推動勞動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深入實施。
參考文獻:
[1]管延愛.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22(1):107.
[2]鄒松.“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勞動教育實踐探究[J].福建教育研究,2024(5):87-88.
[3]李秀萍.勞動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滲透[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24(3):3-4.
[4]陳志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勞動教育的融入策略研究[J].世界兒童,2024(5):20-22.
[5]張蕊鑫,祁田徑,馬樂.勞動教育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融合發展研究[J].知識文庫,2023(9):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