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教育體系中,法治教育對青少年成長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塑造青少年正確價值觀、培養其社會責任感的關鍵所在,更是推動社會法治進程的重要基石。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在青少年法治教育領域積極探索,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全方位、多協同、重實踐”法治教育模式。
構建多元融合的法治教育課程體系。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深度融合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構建起全方位的法治教育課程框架。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借助真實且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組織學生展開熱烈的小組討論。學校精心開發校本法治教育課程,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量身定制教學內容。針對低年級學生,通過趣味盎然的法律繪本、簡單易懂的法律小故事,啟蒙他們對法律的初步認知;針對高年級學生,則開展復雜法律案例剖析、法律熱點話題辯論,培養其深度思考和邏輯分析能力。學校每學期還開設固定的法治教育課,由班主任擔任授課教師,保障教學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打造專業過硬的法治教育師資隊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法治教育質量的保障。學校在教師招聘環節,便有意識地吸納具有法學背景或對法治教育懷有熱情的人才。同時,為提升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學校構建起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定期邀請法律專家走進校園,為他們舉辦以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幫助教師明晰在日常教學與管理中如何依法行事。學校還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類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司法程序,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通過這些方式,教師們在實踐中提升了自身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將所學融入日常教學,以更專業的姿態引導學生樹立法治信仰。
營造沉浸式法治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作為隱性教育資源,在法治教育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在校園內精心布置多個法治宣傳欄,定期更新內容,以圖文并茂的生動形式,展示法律法規解讀、法治小故事以及校園法治案例分析等內容。學校又在教學樓的走廊墻壁上張貼法治名言警句和法治宣傳畫,讓學生在課間活動中能隨時接觸到法治文化,受到法治熏陶。學校還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等宣傳陣地開展法治教育,每日定時播放法治新聞、法律知識小科普;刊發法治文章,展示學生撰寫的法治學習心得等。此外,學校還創新地將法治元素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舉辦法治主題繪畫比賽、征文比賽等,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學習和傳播法治文化。
學校充分發揮紐帶作用,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法治教育強大合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學校開設家長大講堂,邀請有法律專業背景或從事法律相關工作的家長走進校園,為學生帶來專業且生動的法律知識講座。這些家長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分享實際案例,讓學生學習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同時,學校積極拓展社會和社區教育資源,在“國家憲法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特殊時間節點,邀請社區工作人員、法律志愿者走進校園,通過知識競賽、互動游戲、情景模擬等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法律知識。
學校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社區法治宣傳志愿服務中,學校組織學生走進社區,向居民發放法治宣傳手冊,為他們講解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自身所學,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法治素養。
實踐活動是檢驗和提升青少年法治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每年的國家憲法日,學校都會精心組織一系列活動,如“憲法晨讀”活動等,讓學生感受憲法精神。此外,學校還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系列活動,激發學生對憲法知識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法治思維和表達能力。
學校還與交警部門合作,在“全國交通安全日”開展交通安全知識講座和模擬交通指揮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交通安全知識,增強交通安全意識。同時,學校還組織學生創作交通安全主題作文、繪畫和短視頻,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熱情。
學校還與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合作,組織學生參觀檢察院辦案區、法院審判庭,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法律的威嚴。學生觀摩真實的庭審過程,了解司法程序,并在學校組織的模擬法庭活動中扮演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這種沉浸式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法律的威嚴,還增強了他們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在未來的教育征程中,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將持續深化法治教育改革,不斷創新法治教育方式方法,為培養具有法治精神的新時代青少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