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一種常見的畜肉種類,不僅營養豐富、肉質鮮美,而且還具有滋陰潤燥、補腎養血等保健功能。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豬肉消費量逐年攀升,直接帶動了豬養殖行業發展。但是在豬實際養殖過程中,如果出現飼喂管理不科學、防疫工作不到位等情況,則極易引發豬腹瀉疾病。豬腹瀉疾病具體包括豬傳染性胃腸炎、豬白痢、豬營養性腹瀉、豬球蟲病等疾病類型,上述任一腹瀉疾病均會對豬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引發病豬死亡。為了最大限度降低豬腹瀉病對豬養殖的負面影響,在當前背景下對豬常見腹瀉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預防措施、治療方法等進行探討是特別必要的。
1豬傳染性胃腸炎
1.1發病原因
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是引發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病原,而豬接觸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渠道有很多,如進出管理不嚴格、消毒工作不到位、引種工作不規范等都可能導致豬群接觸傳染性胃腸炎病毒。除了直接和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接觸外,在豬飼養期間如果溫濕度控制不合理、飼料配制不科學等都會導致豬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變差,進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豬群感染傳染性胃腸炎概率[]。
1.2臨床癥狀
發病初期仔豬會出現食欲減退、采食量下降、嘔吐、腹瀉等癥狀,腹瀉呈糊狀稀便,其中有消化不全的凝乳塊,具有強烈惡臭氣味。隨著病程的不斷延長,仔豬腹瀉癥狀會進一步加重,糞便也會由糊狀稀便轉為水樣稀便,進而會使仔豬機體出現明顯脫水現象。如果未及時救治,仔豬在發病后2~7d就會因機體衰竭而死亡。
1.3預防措施
一是規范引種工作。在對仔豬及種豬引進時,嚴禁從疫區引進,并且還要認真做好疫病檢查、隔離觀察等相關工作,以防豬傳染性胃腸炎從外引入;二是加強衛生消毒。及時清除豬舍殘料、糞污,定期對豬舍進行通風消毒,以此來減少豬舍病原菌滋生2;三是科學配制飼料。根據豬生長階段科學配制飼料,并對飼料原料質量嚴格加以把控,以防飼料搭配不當或質量欠佳對豬免疫力造成不利影響;四是落實疫苗免疫。在仔豬7日齡時為其接種豬傳染性胃腸炎一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苗,接種劑量為1mL/頭,接種方式為后海穴注射接種。
1.4治療方法
針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治療當前并無特異性治療藥物,獸醫人員在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病例治療時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治療方案。一是防止繼發感染。按照4萬~8萬IU/頭的比例選取慶大霉素,或按照30萬~50萬IU/頭的比例選取鏈霉素,拌入飲水中為病豬服用,2次/d,連續服用2~3d;二是補充體液和電解質。選取2.5g碳酸氫鈉、3.5g氯化鈉、20g葡萄糖、1.5g氯化鉀,將上述藥劑混合均勻,溶解到1L純凈水中。然后按照成年豬15mL/頭,仔豬5mL/頭的比例為病豬灌服,3次/d,直至病豬痊愈為止;三是抗菌治療。根據病豬體重,按照0.5mL/kg的比例選取 0.5% 恩諾沙星注射液,為病豬一次性肌肉注射,2次/d,連續注射3d[3]。
2豬白痢
2.1發病原因
誘發豬白痢的原因有很多,具體表現為生長環境不適宜,如連續陰雨天氣、氣候驟變、嚴冬酷暑等都會導致仔豬免疫力低下,均能在一定程度提升仔豬豬白痢發病概率。除此之外,在豬群日常喂養及撫育過程中,如果豬舍陰暗潮濕、糞污殘料堆積、豬群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不足等也會導致豬群免疫力低下,進而引發豬白痢。
2.2臨床癥狀
仔豬白痢主要發生于10~30日齡的仔豬群體,發病后仔豬會出現機體衰弱、體形消瘦、大便稀薄等癥狀,糞便顏色呈灰黃色或灰白色,具有明顯腥臭氣味。如果未及時治療,仔豬在發病后期還會出現機體脫水、糞便失禁癥狀,此種癥狀最多持續2周,仔豬就會因機體衰竭而死亡。
2.3預防措施
一是加強豬舍溫濕度控制。根據仔豬日齡,結合外界氣候變化,對豬舍溫濕度加以合理控制。如在仔豬不足7日齡時豬舍溫度要控制在 32~35‰ ,在仔豬7~14日齡時豬舍溫度要控制 27~29‰ ,豬舍濕度要常年維持在 60%~70% 二是加強豬舍清理消毒。及時清除豬舍糞污殘料,定期更換豬舍墊草,定期對豬舍進行通風消毒,以此來減少豬舍病原菌滋生;三是落實疫苗免疫工作。母豬產前30d和15d分別為其接種一次大腸埃希菌三價基因苗,每次接種劑量為1~1.5頭份,這樣仔豬出生后即可從初乳中獲得特異性抗體[4]
2.4治療方法
在治療豬白痢時,獸醫人員主要可以采取抑菌治療方法,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治療方案。一是選取10g堿式硝酸鉍、15g龍膽末、15g磺胺胱,將其與適量水和淀粉混合,藥劑、水及淀粉的混合比例為2:5:3,混合完成后按照500~800g/ 頭的比例為病豬服用,2次/d,早晚各一次;二是將阿司匹林粉碎,按照5 頭的比例涂抹在母豬乳頭上投喂,或拌入仔豬飼料中投喂,1次/d,連續投喂2d。
3營養性和應激性腹瀉
3.1發病原因
突然更換圈舍、斷奶、疫苗接種、驚嚇等應激因素均可導致豬出現應激性腹瀉。特別是對于仔豬而言,由于其機體免疫力較差,所以在遇到應激因素時更容易出現腸道紊亂,甚至是腹瀉癥狀。除此之外,由于仔豬胃腸發育尚未完善,所以相較于成年豬胃腸消化液分泌會相對較少,此時如果為仔豬投喂過多精料,會導致仔豬因胃腸無法充分消化而出現營養性腹瀉現象。
3.2臨床癥狀
營養性腹瀉和應激性腹瀉主要發生于仔豬斷奶期間,特別是如果飼料中含有某些抗原物質更容易引發仔豬營養性及應激性腹瀉。豬在感染營養性和應激性腹瀉后,會出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排便失禁、嘔吐、皮膚彈性降低、皮膚蒼白等癥狀。隨著病程的不斷延長,病豬還會出現被毛凌亂、機體脫水、器官衰竭等癥狀。如果缺乏及時治療,病豬會因機體衰竭而死亡。
3.3預防措施
一是減少應激因素。在豬養殖期間要盡可能減少因轉群、換料、斷奶等因素引發的仔豬應激現象。例如,在為仔豬斷奶時不要一次性斷奶,而是要逐步減少仔豬哺乳次數直到完全斷奶。在為仔豬換料時也要逐漸換料,以原飼料為基礎逐步增加新料,以此來給予仔豬充足適應過程等;二是科學配制飼料。仔豬斷奶后養殖人員為其科學配制飼料,盡量為其提供一些適口性強、易于消化的飼料,以此來防止仔豬因消化不良而出現營養性腹瀉現象。
3.4治療方法
在對營養性腹瀉和應激性腹瀉治療時,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治療方法。一是按照1gkg的比例選取恩諾沙星可溶性粉劑,拌入飼料中為病豬服用,1次/d,連續用藥3~5d,以此來調節病豬腸道菌群,抑制病豬腸道有害菌生長繁殖;二是在豬飼料或飲水中適量添加白金肽微生物制劑,添加比例控制在1頭份/d,連續添加3 ~5d 白金肽微生物制劑主要由蜂膠提取物、糖萜素、乳清粉、抗菌肽等成分組成,通過為豬群飼喂白金肽微生物制劑,可以有效減少豬群應激腹瀉。
4豬球蟲病
4.1發病原因
在豬養殖過程中諸多因素均可誘發豬球蟲病,具體主要概括為以下幾方面。一是豬舍清理不及時、糞污堆積、陰暗潮濕、通風不暢等,從而會加速球蟲滋生;二是未按照既定程序對豬群進行預防性驅蟲,或預防性驅蟲流程缺乏規范,如驅蟲完成后未對病豬糞便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從而極易由此引發豬球蟲病。
4.2臨床癥狀
豬球蟲病主要發生于7~21日齡的仔豬群體,仔豬感染該病后會出現被毛凌亂、食欲減退、腹瀉等癥狀,糞便呈水樣稀便,顏色多呈灰色、黃色或棕色,其間夾雜有些許血液,具有強烈酸奶氣味。如果未及時治療,發病后期病豬還會出現體形消瘦、機體脫水、貧血等癥狀,通常4~6d就會因繼發感染而死亡[]。
4.3預防措施
一是加強豬舍清理。每天對豬舍清理1~2次,清理時除了要將糞污、墊料、殘料等清理干凈外,還要用清水對地面、墻面等進行全面沖刷,以此來減少球蟲滋生;二是定期開展預防性驅蟲。每年春秋兩季對豬群進行預防性驅蟲,并且在豬驅蟲前將其排出的糞便統一收集無害化處理。
4.4治療方法
在對豬球蟲病治療時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治療方法,一是根據病豬體重,按照 [20~30mg/kg 的比例選取 5% 托曲珠利混懸液,為病豬一次性口服用藥,1次/d,連續用藥3d;二是根據病豬體重,按照 0.05mI /kg的比例選取 30% 氟苯尼考注射液,為病豬一次性肌肉注射,1次/d,連續注射2~3d。
結語
綜上所述,豬腹瀉病具體包括豬傳染性胃腸炎、豬白痢、豬球蟲病等疾病類型,無論是哪種疾病均會對豬飼喂成本及養殖效益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養殖人員在豬養殖期間必須對豬腹瀉病加強防控,一旦豬感染腹瀉病要立即根據其腹瀉病類型采取與之相應的治療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豬腹瀉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更好地促進豬養殖行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麗琴.豬腹瀉疾病預防控制和治療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5(02):208-210.
[2] 房淑美.豬腹瀉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措施[J].畜牧業環境,2024(11) :57-59.
[3] 張朋朋.豬腹瀉的預防與治療[J].今日畜牧獸醫,2023,39(04):111-113.
[4] 張敏.豬腹瀉的預防與治療[J].今日畜牧獸醫,2022,38(10):109-110.
[5] 閔紅燕,鄧蒲媛,楊葉,等.豬腹瀉疾病預防與治療[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2(16):85-87.
[6] 王淑英.豬腹瀉疾病預防控制和治療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2,18(05):134-135.
收稿日期:2025-05-29
作者簡介:石(1987—),男,漢族,碩士研究生,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預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