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科學應用數學繪本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繪本獨特的魅力在于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將數學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數學繪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策略進行深入探析,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有益參考。
繪本作為集故事性、趣味性、情感性等于一體的讀物,因其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繪本閱讀為學生探索世界、學習知識、開闊眼界提供了窗口,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基石。因此,對數學繪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有效應用繪本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成為教師探索的主要方向和重要目標。
一、數學繪本的定義
繪本閱讀是通過閱讀繪本這一獨特的圖書形式開展的閱讀活動。數學繪本通過數學知識與畫面結合的形式,鼓勵學生在讀故事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由于數學知識相對較為抽象和復雜,學生學習較難,很難清晰認知和全面掌握深層次的數學概念。繪本的藝術性、文藝性和故事性正好可以彌補這一問題,成為教師普遍選擇的輔助教學書籍。數學繪本相較于其他類型繪本具有更強的目的性、專業性和邏輯性,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注重培養動手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繪本,另一種是強調概念培養的繪本。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繪本的應用價值
(一)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對小學生來說理解相對困難,導致其學習興趣低、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效果差。繪本包含色彩鮮明的圖片、生動有趣的短文和貼近生活的故事情節,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和學習數學知識。數學繪本往往具有引導性和疑問性,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抗拒心理和抵觸情緒。數學繪本能夠引發學生的求知心理,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繪本中的數學要點簡單清晰,邏輯概念易于理解,能夠引導學生培養數學思維,體會掌握知識的成就感和自信感,培養學習興趣
(二)豐富教學形式
繪本的引入能夠極大地豐富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和內容。由于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側重于知識的灌輸和題目的練習。數學繪本可以打破時間上的束縛,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潛移默化中接觸數學知識。數學繪本還能打破空間上的桎梏,讓學生在校園、家庭或其他場所隨心所欲地觀看,增強對數學的認知。此外,數學繪本獨特的故事性和圖畫性,能為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視角和學習模式。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在圖畫中領悟數學的原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繪本不僅能夠使課堂氛圍熱烈,還能夠使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教師可以繪本為入手點,圍繞教材內容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期待感和新鮮感,提升教學效果。
(三)降低學習難度
數學屬于難度較高的學科,包含許多刻板化、程式化的知識點,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想象力。然而,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學習能力正處在發展階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和掌握,從而產生學習瓶頸。數學繪本的應用能有效改善這一情況,其通過生動的圖畫和簡潔明了的語言,將抽象的知識有機地分割成通俗易懂的個體,使知識點融入故事情節中,彌補了數學抽象性、枯燥性等缺陷,降低了學習難度,提升了學習效果。此外,繪本還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學習技巧。通過使用,學生可以逐漸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如觀察、分析、推理等,選擇適合自己的技巧學習知識。
(四)增強實際應用能力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往往與生活緊密相關,有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數學是一門解決問題的工具,知識不應只停留在書本上,而是需要被應用到生活中。繪本貼近現實,能夠讓學生透過生活的表面發現數學要素,培養知識獲取和問題解決能力,運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
導致學生無法清晰理解知識。有些繪本包含了超出學生當前學習階段的知識,或者知識呈現方式過于復雜,不利于學生掌握。此外,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繪本選擇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創新
數學是一門具有嚴謹性和針對性的基礎學科。傳統教育理念下,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數學課堂以“填鴨式”的單向輸出模式為主。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多教師意識到繪本教學的重要性,逐漸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但由于專業能力不足,部分教師仍采用單一的講授式教學,缺乏創新性和互動性。他們只側重于故事情節的閱讀和理解,忽視了與數學知識點相關的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限制了學生活動經驗的積累,不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與之相反,部分教師過于依賴繪本圖畫,忽視了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使學生陷入被動狀態。此外,缺乏個性化指導會使學生無法跟上進度,影響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故事情節完整性不足,影響教學效果
一些教師為了突出數學知識點而過度刪減情節,導致故事不完整或缺乏連貫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容易產生割裂感和背離感,無法深入理解文本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數學學科包含持續的、連貫的知識,部分教師側重于單個知識點的呈現,忽略了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使學生無法形成系統的數學思維和知識體系,學習雜亂無章。此外,部分繪本在呈現數學知識點時,沒有交代故事的后續發展或結果,內容戛然而止,導致學生意猶未盡或缺乏滿足感,影響對繪本教學的認可度。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繪本的應用現狀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繪本的應用策略
(一)繪本選擇不當,目標定位不準確
由于教育的革新和科技的進步,市場上繪本的種類層出不窮,教師容易眼花繚亂,出現選擇不當的問題。部分教師認真核查繪本內容,內容難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匹配,導致學生感到困惑。這樣不僅不能發揮繪本的價值,還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教師沒有保障繪本內容與教材內容貼合也是問題之一。有些繪本在呈現數學知識點時,沒有將其與情節緊密結合,
(一)優中選優,夯實繪本教學基礎
繪本內容是開展小學數學繪本教學的基礎,教師應層層篩選,優中選優。在選擇數學繪本時,教師要堅持三項原則:易學性,繪本內容應簡單易懂,適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宜教性,繪本應包含與數學知識點緊密相關的內容,便于引導;吸引性,繪本的圖畫和色彩應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保障這三項原則的前提下,應選擇與學生數學經驗相聯系的繪本,確保繪本與教材緊密聯系,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識。此外,繪本還需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全面性,能夠與各類教學主題和知識點相對應,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拓寬其知識視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一系列相似的繪本中,自主選擇更加偏好或符合學習情況的一本,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為例,教師可以選用《買賣國的乘法隊長》作為閱讀材料。這一繪本描述了“買賣國”虛擬世界中發生的數學故事,在這個國家里,數學是一種神秘的存在,乘法隊長不僅具備強大的數學能力,還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能夠迅速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通過與隊友們協作共同應對挑戰和危機。作品簡單易懂、趣味橫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能夠有效吸引學生閱讀。同時,內容與教材契合,能夠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乘法的奧秘,讓空洞死板的公式生動起來、規范刻板的定律鮮活起來。
(二)深度融合,貫徹繪本教學策略
教師要將繪本深度融合到課程教學的每一個階段,貫徹繪本教學策略,保證繪本的價值最大化。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在講授新知識前,可以運用繪本閱讀作為導入載體,提供知識學習的鋪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與消化。在課中階段,教師應注重繪本情節、圖畫與教材知識的融合,精心設計二者的平衡點,確保教學的連貫性和有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繪本中的數學現象,通過探索和實踐找到問題的答案。在課后拓展階段,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學習能力羅列與新知識相關的書目,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鞏固和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
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與性質》為例,教師可以選用《保羅大叔分披薩》作為閱讀材料。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講述繪本內容:“一對雙胞胎來到保羅大叔店里點披薩,保羅大叔將比薩分成兩塊,可他們都說自己這塊比較小,這時候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進行回答,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繪本。繪本中對分數的概念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分數的概念、作用和意義。在知識講授完畢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貓咪的一天》《各國的早餐》《認識分數一—小小數學家》中自主選擇繪本進行延展閱讀。
(三)不斷創新,多元繪本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數字化賦能下,小學數學課堂煥發了新的生機。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合理運用先進教學設備,提升課堂的生動性。教師可以通過投影儀、電腦等設備展示繪本內容,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繪本的圖畫和色彩,感受繪本的美感和數學知識的魅力。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共同提升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和合作解決問題,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根據繪本內容設計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和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通過繪畫、編寫故事等方式表達對繪本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師可以開展繪本角色扮演、講數學故事、繪本知識競賽等延伸展示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提升學生學習體驗感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
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為例,教師可以選用《時間的故事》作為閱讀材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投影設備展現繪本內容,從視覺上吸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開展“繪本內容還原”活動,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各小組以第一視角還原繪本內容,繪制一幅鐘表的模型圖。通過小組學習模式,學生能夠了解時間的概念和相關知識,從而合理安排時間、節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五、結語
綜上所述,繪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是多方面且不可忽視的,不僅能夠激發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形式與內容、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習效果,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教師應不斷優化和完善繪本應用策略,發揮其圖文結合的優勢,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