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中心成立課題組,歷時一個多月,圍繞“緊密結合河北實際,建設燕趙和美鄉村”主題開展了調研。課題組先后赴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鄉村建設服務處、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村能源與環保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天津)等部屬有關鄉村建設科研單位進行了學習對接,征求被調研單位對河北省開展鄉村建設工作的意見建議;在秦皇島市海港區召開鄉村建設大家談活動,向各市負責鄉村建設工作的同志和基層干部代表問計,征求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有關鄉村建設領域專家意見建議;深入石家莊、張家口、秦皇島、保定等市開展調研,實地察看部分省級和美鄉村重點片區、重點村建設情況;與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等省有關單位進行工作交流。在深入了解河北省鄉村建設總體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快推進河北省鄉村建設的有關意見建議。
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指引(2024)》,將全省農村分為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以及和美共富村,分要素、分階段指導建設內容和發展重點;三是以環京津、雄安新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濾沱河沿岸等區域為重點,省市縣三級每年布局建設一批重點片區,整合引導政策資源、資金項目向重點片區集聚,推動重點片區逐步擴容升級,率先建成典型樣板。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設和美鄉村重點村8242個,建設重點村1198個,布局建設和美鄉村重點片區22個;四是實行縣級投入為主、省級以獎代補的方式,通過“競爭性遴選 + 差異化獎補方式”,建立激勵機制。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約19億元專項資金用于鄉村建設,各市、縣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保障建設任務落實到位;五是高質量推進農村廁所改造,連續7年將農村廁所改造納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工程,圍繞農村廁所問題,逐村逐戶逐廁開展問題廁所排查整改,實行銷號管理,所有問題廁所清倉見底、動態清零;六是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采取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每季度隨機抽取縣和鄉鎮進行全覆蓋航拍,對農村人居環境群眾滿意度、長效機制落實情況進行暗訪調研,既減輕了基層負擔,又促進了末端落實。
一、工作成效
近年來,河北省認真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環、帶、片”為布局重點,因地制宜、梯次推進,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健全工作機制,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工作落實,全省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是建立五級書記抓和美鄉村建設工作機制,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雙組長的和美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6個工作專班,省級每年召開高規格工作推進會,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形成上下貫通、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聚焦提升人居環境舒適度、優勢產業集聚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鄉村社會善治度,研究制定《河北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參考標準(2024)》《河北省宜
二、存在問題
雖然河北省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進鄉村建設過程中,還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亟須解決,主要表現為:
(一)部分干部群眾存在畏難情緒
一些地方干部群眾對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認知出現偏差,有的同志認為,浙江經濟發達、農村底子好,河北的基礎差、底子薄,財政收入困難,沒有多余的財政
資金投入鄉村建設領域;有的同志認為,要解決目前鄉村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困難重重,辦法不多等等。
(二)基層基礎工作較為薄弱
一是行政村規模偏小,不利于整合資源發展農村產業、集體經濟和公用事業。以農村常住人口規模相近的秦皇島市與浙江省湖州市相比,秦皇島市有2265個行政村,而湖州市行政村僅647個,每個行政村平均人口分別為461人和1728人,見圖1;二是鄉鎮缺乏實力和活力,沒有建立鄉鎮財政,鄉鎮發展自主權受到諸多制約,不利于人口集中、產業集聚、要素集約、功能集成。

(三)資金投入不足且項目監管難度較大
一部分地區依賴于省級專項資金,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到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融資渠道不暢,現有投入水平與資金需求不相適應,未有效建立完善投融資機制;一些地區集中財力力度不夠,發展后勁不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多為村莊道路硬化、綠化等工程類項目,涉及主管部門多,從立項、審批、招投標到簽訂施工合同、工程監理合同等環節多、程序煩冗,項目監管難度較大。
(四)規劃設計編制較為滯后
調研中發現,一些和美鄉村重點片區和重點村由于缺乏頂層設計規劃,整體創建水平不高,建設模式單一化。如對于農村舊房改造,多采用“穿衣戴帽”的方式,過度關注外觀,而忽視了民居的多樣性;有的出現項目選址用地與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符等情況,嚴重制約了建設項目報批和建設的進程。
(五)鄉村運營機制不夠成熟
各地一些鄉村閑置資源未能得到有效盤活和充分利用,供需信息不對稱,市場主體找不到合適的項目,村莊找不到專業的運營團隊,鄉村運營機制和模式相對滯后。有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過度依賴土地流轉、租賃等費用,經營性收入偏低,村集體收入增長空間有限,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運營維護缺乏有效支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村莊可持續發展。
(六)特色產業支撐不足
部分縣(市、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交通不發達,自然資源匱乏,一些鄉鎮沒有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格局,更沒有形成規模發展、富裕一方的主導產業,加之
村黨支部戰斗力不強,村黨支部書記富民舉措不多,造成村集體經濟薄弱,長效管理維護經費不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覆蓋面、整治深度和長效維護管理都有不小差距。
(七)群眾主體作用發揮不夠
村民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建設的主體。但有些地方的村民,把村莊環境整治看成政府的事情、干部的事情。“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動不動的就要伸手要錢,政府不給錢,門前屋后的衛生保潔就沒人搞,“干部干、群眾看”現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八)農村科技支撐能力不強
在農業領域全省成立了2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但在農村領域,專家團隊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特別是省委、省政府和美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和鄉村振興部門并入農業農村部門后,組建鄉村建設技術支撐體系迫在眉睫。
三、對策建議
(一)堅決克服畏難思想
引導各地充分認識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工作符合中央要求、河北實際、群眾期盼,充分認識到相比于2013年提出“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浙江,我們河北更有實力和財力把鄉村建設好、經營好,見圖2,進一步強化創新精神、為民情懷,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決扛起新時代賦予的重任和使命。

(二)夯實基層基礎性工作
學習借鑒浙江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能人回農村“兩進兩回”行動和“農創客培育工程”經驗,打通城鄉要素的雙向通道,讓先進生產要素進入鄉村。建議參照浙江做法,可以成立強村公司,聘請職業經理人經營鄉村,發展鄉村新業態。開展強村帶弱村,位置相鄰、產業相近的村通過“飛地”抱團、片區組團等模式,實現大片區、大社區抱團發展。
(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項目資金傾斜力度,切實強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和公共服務發展資金保障。強化資金多元投入機制,鄉村振興專項資金重點用于鄉村建設。市縣應逐年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統籌安排支持鄉村建設。市縣可在上級下達的限額內,將符合條件的公益性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范圍。完善涉農資金整合長效機制,允許縣級按規定統籌整合相關資金,集中財力支持鄉村建設。

(四)做好鄉村建設規劃
立足未來鄉村變遷、居住人口變化,統籌縣域范圍內村落位序、分布格局,科學確定村莊分類,防止資源錯配造成浪費。注重前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加快編制村莊規劃,統籌考慮鄉村建設各項任務,防止出現“拉鏈路”現象。堅持久久為功推進,嚴禁違背農民意愿大拆大建、隨意撤并村莊搞大社區。將鄉村建設各個項目劃入縣域發展總體規劃,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程度、推進速度與財力承受度、農民接受度的關系,確保重點建設任務順利推進。
(五)完善鄉村運營機制
建立鄉村閑置資源信息平臺,及時發布供需信息,建立完善土地、金融等資源要素優先保障機制,促進要素流通。一方面不斷完善農村土地制度,盤活閑置資源,挖掘土地要素潛能;另一方面,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外出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城市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新創業政策,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將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嵌入縣城優勢特色產業體系,因村因地制宜個性化發展鄉村產業,可以利用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進行市場化開發,發展物業經濟[1],不斷增加村級集體經營收入。選拔培養有創業經歷的黨員任村黨支部書記,發揮黨員致富帶富作用,采取委托經營、入股經營等方式,興辦示范性、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推動村集體資產保值增效。
(七)建立鄉村建設技術支撐體系
建議參照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有關做法,積極爭取財政部門經費支持,建立省級鄉村建設技術支撐體系,組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家創新團隊(包括農村廁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農村污水治理)、鄉村規劃管理專家創新團隊(包括村莊規劃編制、村莊規劃管理、村容村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專家創新團隊(包括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公共服務)、鄉村治理專家創新團隊(包括社會治安防控、平安鄉村創建)、農村精神文明專家創新團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農村移風易俗、文明村鎮創建),為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技術支撐。
(八)深入研究鄉村發展長遠問題
緊密結合河北省鄉村建設工作實際,建議認真研究以下事關當前和長遠發展的一些重要問題,見表1。通過對這些戰略性、前瞻性、應對性問題的研究,提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對策建議,推進河北省鄉村建設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結語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河北省鄉村建設是一篇大文章,要堅持系統治理、久久為功,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一年接著一年干,聚焦現階段農民群眾需求強烈、能抓得住、抓幾年就能見到成效的重點實事,抓一件成一件,讓農村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參考文獻:
[1]顧益康.“千萬工程”與美麗鄉村[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21:124
[2]孫景淼.統籌城鄉興“三農”[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79
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中心課題組成員:宋建章、韓繼東、成斌、張廣斌、郭建偉、張耀宗、劉樹勛、張喆、杜普達、周淑新、孫永賓、邵婧、王昕睿、張鼎、王麗、張雅婷、谷金波。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