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5.20.038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Full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Gui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ZHU Yan
(Gui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Tongren, Guizhou 554300)
AbstractThis studytakes theperspectiveof\"Three-FullEducation\"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summarizes the currnt problems in psychological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or all, seamless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and rich education in ll aspects.It proposesa path for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ges: full participation and building a teamof psychologicaleducation talents; Integrate theentire process and buildacollaborative system for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coverage,enriching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Inorder to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ofpeople whoare self-respecting,confident,rational,peaceful,and proactive inshouldering the great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wordsThree-Full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path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和實踐思路。高職院校基于“三全育人\"開展心理育人,不僅有助于推進心理育人工作的規范化、普遍化和精準化,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舉措,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以貴州健康職業學院為例,探尋“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路徑,以期為高職院校提升心理育人實效提供科學可行的實踐方案。
1“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意義
1.1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全育人\"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標識性概念,“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心理育人與立德樹人相輔相成,立德樹人強調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心理育人則重點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學生健康的人格和積極的心態。心理育人是塑造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前提,只有學生心理素質良好,才能更好地接受道德引領。因此,心理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助力。
1.2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全育人\"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三全育人”視角下開展心理育人工作是把心理育人工作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堅持育心、育德和育才相結合,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而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育人幫助學生學會管理情緒、應對壓力,提升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原動力,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1.3有利于推動教育模式創新
“三全育人\"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有利于推動教育模式創新。心理育人是一項多主體、多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工作,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育人主體單一、育人過程脫節和育人內容簡單等問題,“三全育人”的理念對心理育人具有指導作用,從育人主體上來說,實現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體向社會、學校、家庭等多主體轉變;從育人過程來說,實現點式教育向線式貫通教育的轉變;從育人全面性來說,實現單一授課向與德、智、體、美、勞等教育融合的轉變。在網絡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能滿足新一代大學生的新需求,需要我們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增內容、構平臺、創方法、烘氛圍。“三全育人”視角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有助于解決當下心理教育的供需矛盾,推動教育模式創新。
2“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現狀
近年來,在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持續推動下,“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得到快速發展,普遍構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核心的工作體系,通過課程教學、咨詢服務、資源整合等多種形式開展心理育人工作,在提升學生心理素養、預防心理問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全員育人全面性不足、全過程育人銜接不足、全方位育人豐富性不足等問題,現以貴州健康職業學院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2.1全員育人全面性不足
當前,貴州健康職業學院已初步構建了一支以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和輔導員為主體的心理育人隊伍,專職教師負責專業心理咨詢,輔導員則負責心理健康監測。然而,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主體共同發力,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目前學院心理育人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較少,全員育人的全面性不足。
2.2全過程育人銜接性不足
目前,貴州健康職業學院面向大一學生開展心理普測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對于大二、大三學生,側重于心理問題學生的跟蹤干預。各年級的心理育人工作存在明顯斷層:大一階段的全員心理篩查數據未能有效轉化為后續年級的預防性干預依據,大二、大三的關注重點又在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成長性心理需求,全過程育人銜接性不足。
2.3全方位育人豐富性不足
目前,貴州健康職業學院開展心理育人主要以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心理普測、心理危機篩查、問題學生報送為抓手,全方位育人豐富性不足,主要表現為育人載體單一、育人內容片面、育人場域狹窄,難以應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日益復雜的心理問題。亟須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課內課外相銜接、預防與發展并重的立體化心理育人體系,實現心理育人的全方位覆蓋。
3“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的實踐路徑
3.1全員參與,打造高職院校心理育人人才隊伍
全員參與心理育人,打造高職院校心理育人人才隊伍,是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舉措。行政管理人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課程教師、輔導員、校內后勤服務人員、家長、醫務人員和專家學者等共同參與,形成育人合力,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學校層面,各院系、各部門相互協作,建立一支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主、輔導員為輔的心理輔導隊伍,專業課程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融入積極心理導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時加強校內后勤服務人員(生活宿管人員)的幫扶和監測作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涉協同的心理育人格局。建立心理育人培訓工作體系,通過心理知識講座、學生心理問題個案研究和心理沙龍等方式加強培訓學習,提升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
家庭層面,父母或與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涵蓋家庭氛圍、教育方式、價值觀傳承等多方面內容,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深遠[3。心理育人工作離不開家庭教育,可通過線上線下家長建言獻策、心理知識案例分享、家校共育交流會等方式,逐漸改善家長對學生心理問題不重視的現象,促使家長主動關心學生心理狀態,加強家庭對心理育人的支持作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社會層面,高職院校應注重社會力量的引入,通過醫院轉介機制、心理專家在線服務平臺、政府心理教育機構、心理志愿者團隊等渠道整合資源,構建專兼結合的心理育人隊伍。
3.2全過程貫通,構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協同體系
全過程貫通心理育人,構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協同體系。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個性特征、需求等開展心理育人工作,形成“院一系一家一醫\"心理育人協同體系。
大一主要以如何適應環境、人際關系、戀愛問題、學業困難等為主題開展特色心理育人活動。在新生心理普測的基礎上,調動輔導員進行全面排查,按照“一生一策”的要求開展問題研判,制定干預措施,確保高風險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及時發現、妥善解決和適時轉介。針對一般風險的學生群體,主要進行集體輔導,如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大二主要以實習選擇、學業引導、自我認識為主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大二學生已適應校園生活,學生整體心理狀態較好。高職院校心理育人領導小組要加強領導,統籌推進“院一系一班一寢”四級心理工作體系,開展“一月一排查”。對于風險學生,依舊采取“一生一策”,持續關注。同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動,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大三主要以學業指導、就業規劃指導、自我價值、心理輔導等為主題開展心理育人線上線下活動。大三是心理問題高發期,學生面對能否順利升學、能否正常就業、能否順利畢業等問題,往往會產生焦慮、迷茫、自我否定等心理失衡現象。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聯合教務處、招生就業處對學生分門別類地進行疏通和指導。針對準備專升本的學生開展校友交流會、學業輔導、心理驛站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辯證看待升學。對就業迷茫的學生進行就業創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崗位推薦、心理幫扶等,幫助他們增強就業信心,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觀念。對于焦慮能否順利畢業的學生,主要是端正其學業態度,給予彌補過錯的機會,正向鼓勵,緩解焦慮。
3.3全方位覆蓋,充盈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教學活動
增內容。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應構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協同的新時代育人模式,特別是緊密結合專業課程,增加特色心理活動。比如,康復專業在開展心理育人活動時,可以進入特殊教育學校、養老院等,與需要康復的人群進行游戲、手工制作、畫圖等,在動手的過程中感悟生命,增強生活信心,潛移默化地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
構平臺。高職院校應通過多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第一課堂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第二課堂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課堂拓展心理育人。第一課堂調動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學;第二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活動中成長;第三課堂促進學生自身成長,如線上咨詢室、線上心理團體活動、微信公眾號推送心理健康故事等等。構建多元平臺,多渠道助力學生成長。
創方法。始終堅持育心和育德相結合,不斷創新心理育人工作方法,遵循學生心理發展與成長規律,創建\"網絡 + 課堂 + 實踐”三合一的教學模式,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心理育人更加親近、豐富、有趣。
烘氛圍。良好的校園氛圍促進心理育人開展,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可通過海報、心理情景劇文藝匯演、學業幫扶等活動大力宣傳積極消息,烘托出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如公共場合張貼標識標語,設置活動角等。通過營造積極包容的氛圍,有效提升心理育人效果。
4結語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建設教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新時代,高職院校除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外,還應在“三全育人”視角下開展心理育人工作。全員參與,打造高職院校心理育人人才隊伍;全過程貫通,構建高職院校心理育人協同體系;全方位覆蓋,充盈高職院校心理育人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基金項目:2025年貴州健康職業學院院級思想政治一般課題““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院校心理育人路徑研究 (2025SZ04)。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教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4:137.
[2]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02).
[3]賀瑾瑾.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家庭教育模式的探索[C]//商洛市第二屆家庭教育與家庭心理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4: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