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師范類院校不僅要培養具有扎實知識的教師,更要培養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仁愛之心的高素質教師[2。師范生是未來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教書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師范類院校要重視對師范生家國情懷、人文素養、職業道德與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融合,這不僅是響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也是師范生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自覺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證[3]
1師德規范思政元素融入師范專業免疫學課程的可能性
作為生物科學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免疫學是一門探索機體免疫系統、免疫應答的規律和調節、抗原性物質、免疫應答的各種產物和各種免疫現象的學科。免疫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以大家親身經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貫穿始終,以抗新冠病毒免疫為例講解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系統的三大基本功能,以新冠病毒和新冠疫苗為例介紹抗原的概念與基本屬性,通過介紹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講解免疫球蛋白和抗體的概念、類型和抗體制備方法,以重癥新冠感染患者后期病情急劇加重為例講解細胞因子的概念、種類和生物學作用。同時,我國抗擊新冠疫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在抗疫過程中出現的先進人物事跡等素材為思政元素從多方面融入提供了契機,為實施師德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免疫學課程在培養師范生的專業素質和師德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4-5]。
2免疫學課程中師德規范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
作為師德教育的標準,師德規范明確了教師在職業行為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規范要求。根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6],中小學教師應嚴格遵守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關愛學生等師德規范。為了師范生深刻理解師德規范的內涵,確保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能夠積極踐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本研究以師德規范為主線,圍繞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政治認同、愛國主義、憲法法治意識、教師職業素養等重點內容,從免疫學課程內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并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具體設計方案如表1所示。
2.1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獨特標識,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教師要積極踐行“傳播優秀文化”的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
表1免疫學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具體設計方案

在第一章免疫學緒論教學中追溯我國古代的人痘接種術,不僅是對免疫學發展史上一次歷史事件的回顧,更是一次培養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的教育契機。我國古代發明了人痘接種術以預防天花[7],經過明清兩代的完善與發展,痘苗的選擇與接種技術日臻完善,顯著提升了痘苗接種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這一技術不僅在華夏大地流傳,更跨越重洋,惠及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各國,為全球天花防治貢獻了寶貴經驗。人痘接種術的發明不僅為后來的牛痘接種術奠定了基礎,更開啟了人工免疫法的新紀元,為后世疫苗的研發提供了啟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圖片和醫書古籍作為載體,生動再現人痘接種術的歷史場景。通過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力和智慧,進而增強民族自豪感。此外,師生探討人痘接種術在全球的傳播歷程,尤其是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哲學通信》中對我國人痘接種術的高度評價,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深入思考人痘接種術對現代疫苗研發的啟示。這種以歷史為脈絡、以文化為核心的思政內容安排可以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激勵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積極踐行“傳播優秀文化”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
2.2增強政治意識,堅定政治方向
增強政治意識,堅定政治方向是新時代教師應遵循的職業行為準則,也是教師履行教育使命,推動教育改革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在第三章抗原教學中,教師介紹抗原的基本概念時,播放視頻,直觀展現我國抗擊新冠疫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抗疫先進人物事跡,體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原則。學生通過觀看這些視頻,深切體會黨和國家對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視,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通過情景還原再現式和先進人物事跡引領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堅定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積極踐行“堅定政治方向”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堅定信仰,忠誠于黨的事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2.3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為教師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價值引領,有助于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在第四章免疫球蛋白和抗體教學中,介紹抗體制備時,通過視頻介紹鐘南山院士帶領多個單位共同研發新冠病毒IgM抗體檢測試劑盒的故事,引導學生感悟、了解科學家精神[8],提升愛國情懷,推動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積極踐行“自覺愛國守法”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愛國情懷傳遞給更多學生。
2.4加強遵紀守法教育
遵紀守法對保障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第八章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教學中,教師通過案例分析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分析1999年《中國輸血雜志》報道的利用人白細胞抗原(HLA)分型鑒別嫌疑犯身份的案例[9],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利用HLA分型這一免疫學知識在司法實踐中準確鑒別嫌疑犯身份,將真正的罪犯繩之以法,同時保護無辜者的權益。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HLA分型實際應用的重要性。此外,結合憲法法治意識培養,引導學生認識到遵守法律法規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增強法治意識,推動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積極踐行“遵守法律法規”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將法律意識融入日常工作。

2.5強化職業道德素養教育
“勤勉敬業、樂于奉獻”是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發展和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同時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具體體現和實踐要求。在第十一章適應性免疫應答教學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免疫應答的各種淋巴細胞,可以直觀地理解淋巴細胞之間的獨立性和相互依存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趣味性,也能讓學生在互動中深刻體會到每種淋巴細胞在免疫應答中的獨特作用,從而認識到現實社會中各行各業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大家團結協作,共同推動社會進步。同時,從淋巴細胞在體內兢兢業業地行使功能引申到現實社會中的職業道德素養,即每個人都應該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由此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對教師工作的認同感與使命感,推動他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積極踐行“勤勉敬業,樂于奉獻”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
3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徑
利用雨課堂平臺的實時交互功能,將師德規范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現思政教育貫穿課前、課堂、課后全過程(圖1)。
3.1 課前任務導入
課前,教師深入挖掘本節課教學內容中體現師德規范的思政元素,如文化自信、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根據挖掘的思政元素制定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和方法。將課程思政的線上資源發布到雨課堂平臺,建立我國人痘接種術、我國免疫學家故事、我國抗疫史等線上專題,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觀看視頻,閱讀文獻資料,了解相關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推動他們完成預習任務。同時,設立預習討論區,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這種課前預習方式為師德規范思政元素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導入創設了良好條件。
3.2課堂情境實踐
課堂作為課程思政的主陣地,承載著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使命。為實現師德規范思政教育與免疫學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教師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根據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任務的情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點,創設與免疫學知識點相關的情境,適時融入師德規范思政元素,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例如,介紹我國抗疫先進人物事跡,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有助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并深刻理解師德規范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利用雨課堂平臺的實時互動功能,在課堂上開展提問、討論和投票等活動,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參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應用理解,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其思想覺悟和道德素養。在課堂總結中,強調師德規范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將所學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學生的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3.3 課后拓展反饋
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雨課堂平臺布置與課程思政相關的作業,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回答。教師通過雨課堂平臺的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給予反饋和評價。同時,教師在雨課堂平臺發布課后拓展的閱讀或視頻資料,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學生也可以在雨課堂討論區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得到教師的指導和解答。這種互動式的交流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鞏固和拓展本節課關于師德規范的課程思政教學成果,還能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
4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為有效提升免疫學課程師德規范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教學評價采用線上問卷調查和學生成績兩種評估方式開展。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師德表現等方面的反饋通過雨課堂平臺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得。學生成績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包括從雨課堂平臺獲得的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表現(學習線上資源、在討論區發表評論)的數據、線下課堂表現(回答問題、分組討論等)的成績;結果性評價通過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獲得。
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免疫學課程思政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線上問卷調查結果(圖2a)顯示,學生對免疫學課程教學的滿意度達 90.30% ,對教師在課堂上實施課程思政教學的滿意度達 93.01% 95.25% 的學生認為通過我國人痘接種術的線上專題討論,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97.30% 的學生認為通過比較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抗疫表現,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 96.10% 的學生表示科學家事跡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94.60% 的學生認為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夠積極踐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學生過程性評價結果(圖2b)顯示, 94.10% 的學生具備教師職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92.80% 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91. 60% 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思想。結果性評價主要來源于期末考試中體現思政元素的試題,如簡答題“根據我國人群接種新冠疫苗情況與感染新冠病毒病情的相關性,試分析新冠疫苗的免疫學原理”,學生的結果性評價結果(圖2c)表明,免疫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顯著提高了學生的成績。
5 結束語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教育改革對培養優秀人才、提升國家實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這一背景下,師范教育作為培養教師的重要體系,其核心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立德樹人,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課程教學作為師范教育的核心領域,應深化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課程教學模式。筆者結合新冠疫情這一重大社會事件,從免疫學課程內容中提煉出與師德規范相契合的思政元素,將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價值引領有機融合。通過這種教學實踐,讓學生在掌握免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深刻理解師德規范的內涵,體會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而在成為教師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A:免疫學課程教學效果好
B:免疫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好
C:我國人痘接種術發展史專題討論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D:我國抗擊新冠疫情的表現反映社會主義制度更具有優越性E:科學家事跡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F: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夠自覺遵守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

A:具備教師職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B: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C:具有強烈的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思想
b.過程性評價結果
圖2免疫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6 參考文獻
[1]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09-14(2).
[2]梅兵,周彬.新時代高水平師范大學的育人使命與教育擔當[J].教育研究,2022,43(4):136-142.
[3]馮婉楨.教育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系統模式:基于師德養成規律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3(8):92-96.
[4]張典,姜鳳良,胡志芳,等.立德樹人,提升課程育人:以西安醫學院醫學免疫學教學為例[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0,36(21):2661-2663.
[5]錢程,薛逸荃,郭猛,等.立德樹人視域下中醫學八年制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應用探索[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3,39(6):1134-1138.
[6]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關于重新修訂和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A/OL].(2008-09-21)[2024-03-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0809/t20080901_145824.html.
[7]麥健華,劉霽堂.技術創新管理視域下的清代人痘接種術[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3,31(8):213-215
[8]李秋沅.鐘南山:生命的衛士[M].南寧:接力出版社,2020.
[9]黃如欣,周娟娟,洪素云,等.HLA-DRB基因分型親子鑒定1例[J].中國輸血雜志,199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