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是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傳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受限于教材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等因素,難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展需求,為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深層次融合,教師必須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求入手,思考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應用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閱讀活動,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式。
二、基于信息技術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運用PowerPoint創設情境,調動學生閱讀水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強與弱都會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越強,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效果越好,反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弱,學生克服困難的動力不足,學習效果越差。為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利用PowerPoint軟件整合收錄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以課件形式將各類素材按照特定順序展示在學生眼前,刺激他們的視聽感官,讓學生通過情境,領略人文風情、體會人文內涵、品味人文精神[2]。
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孔乙己》為例,課前教師截取小說的部分文字片段,利用PowerPoint軟件整合文字片段和配圖,制作成課件。在課上播放時,教師先展示一組圖片,圖片中穿著長衫的人坐在酒店雅間,穿著短衣的人則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處站著喝酒。教師圍繞圖片內容組織課堂問答活動,并讓學生思考長衫在特定社會環境中代表的含義,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對文章內容產生好奇,會去探究人物背后的故事,直到理解作者希望借長衫所表達的思想。
(二)智學軟件輔助,強化閱讀理解
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源于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深層次思考。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將智學網軟件的學習資源模塊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在教學開始前上傳與文章相關聯的閱讀素材,如作者生平簡介、介紹文章創作背景的短文、相似主題的課外閱讀材料。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學習資源模塊中的閱讀素材,并讓學生重新思考文章情感內涵與中心思想,促使學生不斷深入、解析文章的思想內涵,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認知水平在深度閱讀思考過程中獲得發展[]。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秋天的懷念》為例,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設計閱讀討論活動,要求學生在智學網軟件中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結合閱讀材料內容剖析作者的創作自的和文章情感內涵。教師提供《病隙隨筆》《務虛筆記》《合歡樹》《我與地壇》等文章為補充閱讀材料,方便學生理解文章中的意象表達。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再去深層次對比分析文章中的具體意象表達,分析意象與文章情感內涵的聯系,在實踐中驗證所學所思的同時,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
(三)活用交流軟件,討論解決問題
不同學生個體在閱讀分析文章內涵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生活經歷、認知水平的差異而對文章產生截然不同的理解。面對此類情況,教師如果直接給出標準答案,會影響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也會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此時,教師可借助QQ、微信等線上交流軟件開展線上討論。此舉提高了閱讀反饋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交流軟件快速掌握各組學生閱讀討論的實時情況,確保教師能在第一時間注意到各小組在討論中的分歧,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查閱歷史聊天記錄了解學生的討論過程,借助交流軟件的投票、調查、置頂、分享功能為學生提供間接的針對性指導,幫助學生解決認知分歧[4]
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藤野先生》為例,為培養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并在交流平臺上以小組為單位建立多個聊天群,教師向每個微信群發布閱讀任務,要求學生閱讀文章的同時,解決一個問題:文中的“標致”一詞是否指外觀精致?面對此問題,學生在微信群中展開討論,某學生從“標致”的原意出發解讀語句,認為“標致”指代漂亮一詞,是對愛打扮的男性留學生的一種調侃,部分學生提出反對意見,認為“標致”一詞帶有諷刺意味,意在諷刺留學生專注于外貌,忽視學習的態度。教師借助微信了解學生討論的全過程,從討論過程中分析爭執原因,認識到解決爭執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學生從文中細節以及情感基調方面入手解讀文章內容,為教師后續的教學引導鋪墊基礎。
(四)巧用DeepSeek,推動讀寫共融
為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特色閱讀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教師可將讀寫結合教學法引人初中語文閱讀課堂,引導學生以寫作為目標閱讀文章,以檢驗閱讀成果開展寫作活動,讀寫融合,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DeepSeek改寫和檢驗成果,同時鍛煉學生AI工具的應用能力。
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天下第一樓(節選)》為例,教師可分三階段開展教學活動,第一階段要求學生自主利用DeepSeek分析戲劇類文本的特點,對照《天下第一樓(節選)》內容分析DeepSeek給出的參考意見是否準確;第二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借助DeepSeek學習戲劇類文本的寫作技巧;第三階段要求學生模仿《天下第一樓(節選)》創作文章,利用DeepSeek軟件評改寫作成果,以此循環鍛煉,直到改寫成果得到DeepSeek和教師的認可。學生經過三個階段的循環鍛煉,提升了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技巧,精進了寫作能力。
(五)借助電子游戲,滲透閱讀技巧
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文章閱讀技巧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難點之一,為解決該問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常見閱讀技巧的使用方法,教師可將電子游戲引入初中語文課堂,將閱讀技巧滲透到游戲內容、游戲規則之中,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無聲無息的接觸、掌握科學的文章閱讀方法,保證閱讀活動的效率和質量[5]。
以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我的叔叔于勒》為例,為幫助學生掌握“預測推斷”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夠根據文章的標題、開頭、已有內容預測后續的情節發展,教師以《我的叔叔于勒》中前半部分菲利普夫婦收到于勒信件這一場景為素材,利用GameCreator軟件制作解密類電子游戲。在游戲第一關,游戲會提供多個選項,包括“于勒在美洲發了財,菲利普一家即將過上好日子”“于勒浪費錢財,一無是處”“于勒普通生活,并未發財”,學生需要觀察游戲畫面中菲利普夫婦的面部表情,并將對應的選項拖動到空白處。在游戲的驅動下,學生意識到文本中人物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環境特點與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系性,為學生掌握“預測推斷”閱讀技巧打基礎。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預測推斷能力,使“預測推斷”閱讀技巧成為學生閱讀習慣的一部分,教師圍繞《我的叔叔于勒》后半部分于勒與菲利普夫婦船上相遇的場景為素材制作游戲,游戲中學生需要根據菲利普先生與一個人相遇之后臉上露出驚恐、難以置信的表情,游戲自動浮現文字:“菲利普先生見到誰才會露出這樣的表情?”在游戲的帶動下,學生相互討論,指出應結合游戲畫面中人物的穿著、游戲中出場人物、菲利普先生的性格特點三方面入手推測出場人物身份。在小組討論結果的指引下,學生關聯多方要素推理故事情節,提出“菲利普見到的人很可能是貧窮的于勒。”此方式讓學生認識到人物性格與情節發展之間的邏輯關系,培養了學生的預測推斷能力。
(六)XMind軟件助力,梳理文章結構
梳理文章結構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剖析文章脈絡,能夠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學生得以從文章的語句組織邏輯入手了解作者的思維脈絡,快速抓住文本核心觀點、關鍵事件和情感線索,避免學生在閱讀理解文章時受碎片化信息干擾,理解作者“為何而寫”。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接觸的文章信息總量不斷增加,梳理文章結構的難度逐漸增加,為幫助學生準確梳理文章結構,教師將XMind軟件引人語文課堂,利用軟件的繪圖功能繪制思維導圖,利用軟件的幕布功能隱藏部分導圖信息,課上教師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文章,根據文章內容補全導圖信息。教師通過這種方式將文本中的景物描寫、人物活動、情感變化等內容結構化、直觀化的呈現在學生眼前的同時,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結構特點的同時,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
力的發展夯實基礎。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臺階》為例,為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教師以《臺階》內容為素材,運用XMind軟件繪制思維導圖。
課上教師以“臺階”為中心繪制三級導圖骨架,第一級導圖節點為物質臺階的變化;第二級導圖節點為父親形象的改變;第三級導圖節點為臺階對應的情感隱喻。在各級導圖節點后是添加“幕布”功能的空白板塊,第一級導圖節點:造臺階前
造臺階后 ? 第二級導圖節點:造臺階前父親形象
造臺階后父親形象? 第三級導圖節點:“腰閃了”代表?“不自在”代表?“臺階低”代表?“臺階高”代表?父親的情緒變化?
教師就補全思維導圖開啟課堂互動,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文章《臺階》,根據自己對文章內容和情感內涵的理解補全思維導圖中的關鍵信息。學生在導圖中“父親的情緒變化”空白處填入期待、滿足、失落,為幫助學生文章結構特點,教師要求學生聯系思維導圖分析導致父親情緒變化的主要原因,學生審視第一級、第二級和第三級導圖內容與父親情緒變化之間的聯系,探究“臺階”二字隱喻的“精神困境”和“地位象征”,為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題思想打下堅實基礎。
(七)依托暢言平臺,拓展閱讀空間
有限的課堂時間導致學生在課上所能接觸的閱讀教學內容相對有限,為進一步鞏固閱讀成果,幫助學生掌握課上所學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教師依托暢言平臺軟件打造課后閱讀空間,通過暢言軟件的資源傳輸功能向學生推送“閱讀拓展包”,學生直接閱讀教師推薦的課后閱讀材料,并在閱讀中實驗學到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為學生今后運用所學閱讀方法閱讀理解文章打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暢言平臺的成果分享功能分享自己的真實閱讀體驗以及閱讀方法的應用經驗,為學生掌握所學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提供優勢助力。
以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駱駝祥子》為例,課上教師圍繞《駱駝祥子》教授“瀏覽標題,預測內容”“根據文章情節發展把握文章主旨”“解讀人物形象剖析文章主旨”等技巧,為幫助學生掌握所學閱讀技巧,教師利用暢言平臺打造課后閱讀空間。
課后教師利用暢言平臺向學生推送閱讀拓展包,拓展包包括文章《老王》及課上所學閱讀技巧的文字描述和分析案例。某學生閱讀分析案例回顧“解讀人物形象剖析文章主旨”技巧的運用方法,在解讀《老王》的過程中標注“老王”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認為“面色死灰”的外貌描寫、“不要錢”的語言描寫和“滯笨地轉身”的動作描寫都是在為襯托人物身上超越物質困境的人格力量做準備。學生將解讀結果上傳至暢言平臺的成果分享模塊中,教師借成果分享模塊的評價功能提出意見:文中的動作描寫與中心主旨的聯系較弱,你認為能否將其刪去?各學生利用評價模塊發表自己對動作描寫與文章主旨聯系性的看法,在探究中反思閱讀技巧的優勢與不足,深化學生對所學閱讀技巧的理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技術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視野,優化了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又創新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為進一步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教師必須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作者單位:李建民 甘肅省西和縣石堡鎮九年制學校
參考文獻
[1]李效存.互聯網視域下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3,25(22):179-181.
[2]劉媛媛,張林靜,易湘波.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語文教學智慧評價:以3節借景抒情閱讀課為例[J].
教育測量與評價,2023(05):54-64.
[3]陸思穎.初中語文教學與多元化信息技術相結合應用的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3,25(15):179-181.
[4]吳艷芳.如何利用多媒體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新通信,2023,25(14):189-190+81.
[5]楊小芳.初中語文教學中微課應用的方法與效果[J].中國新通信,2021,23(10):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