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427.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氣候多變、環境污染加劇,綠色創新發展成為全球焦點議題。2021年,IPCC發布人類氣候“紅色預警”,強調溫室氣體的巨大危害,全社會綠色轉型迫在眉睫?!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現代化社會,又要保證經濟穩步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應將綠色創新置于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位置。
目前我國綠色創新驅動力不足、創新集中度不高、綠色創新雙鏈不夠完善、綠色創新總體效率不高[],因此促進綠色價值鏈各利益相關者樹立負責任創新理念,對推動全體社會綠色創新具有重大意義。負責任創新聚焦于多變的創新環境和創新倫理問題,是旨在為解決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提供可行方案[2],并要求參與創新的各利益相關者對創新結果和行為負責的一種創新理念[3]。已有研究關注到負責任創新理念對綠色創新的影響,如解學梅等[4提出,目前我國實施綠色創新存在雙重悖論,應該在創新過程中納入負責任理念,做到和諧共生。此外,聯合國呼呼利用負責任創新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文章編號:1001-7348(2025)14-0057-11理念促進可持續發展,推動企業進行綠色產品創新與生產[5]。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負責任創新可能成為企業“漂綠\"的工具,從而抑制綠色創新[。此外,基于信息傳遞理論,負責任創新能夠為企業樹立環境友好形象,減少其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提高創新透明度[7]
面對當前全球能源短缺、碳排放嚴重超標的巨大挑戰,能源消費結構逐步轉向以新能源為主。我國不僅是負責任大國,而且是新能源產業大國,以負責任創新理念推進綠色創新事關國家經濟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8]。然而現有文獻針對綠色創新影響因素的探討較多,但是鮮有研究考慮到負責任創新理念以及內外環境作為邊界條件對綠色創新的影響,基于新能源產業層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鑒于此,本研究以新能源產業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理念影響一價值認同一創新產出”分析框架,結合信息傳遞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探討負責任創新理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機制,進一步揭示負責任創新理念作用于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發展的路徑與條件,為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創新
負責任創新被定義為利益相關者基于信息透明度,積極參與創新,并與創新主體相互響應,進而形成倫理可接受、生態可持續、對經濟社會有效的創新產品的過程[9]。技術創新的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是研發階段面臨的重大技術“黑箱\"[10],為避免產生“科林格里奇困境\"等科技倫理問題,全社會參與者應重視自身責任,減少創新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促進創新過程公平化和透明化,這也是負責任創新理念的核心[11]。負責任創新框架構建不僅基于“避免傷害”原則,考慮創新對社會與地球的影響,更要結合治理責任要求,進行對人類、生態、社會有利的創新[12]。由此,英國學者 Stilg-oe[13]提出基于預期(Anticipation)、反思(Reflexivity)、包容(Inclusion)、響應(Responsiveness)四維度的民主化負責任創新框架,也有學者強調創新過程中全社會參與者應責任共擔[14]
負責任創新基于但不限于可持續性創新,負責任創新的民主化特性促使各利益相關者在參與創新的過程中增強信任感、公平感,提高新能源綠色技術接受度,進而促進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诖?,負責任創新理念被納入全球能源綠色轉型過程[3]。負責任創新理念的本質是整合優化從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獲得的資源與信息,降低創新不確定性,提高創新效率與能力[10]。綠色創新致力于打造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和生態環保效益的雙贏局面,以往研究往往將綠色創新分為綠色產品創新和綠色工藝創新兩個維度[15]。綠色創新中的“雙重悖論\"問題實質是創新主體自身責任意識不強、忽視創新過程協商性與透明性、缺乏負責任創新理念所致。對倫理環境的考慮有助于激勵組織開展綠色創新[16],同時,環境承諾壓力倒逼組織秉承負責任創新理念進行綠色創新[17]。負責任創新理念強調透明性和公開參與性,要求創新主體對創新過程進行預測、反思、包容與響應;創新主體通過整合各利益相關者資源,降低技術“黑箱”不可預見性,提高競爭優勢,進而激勵其進行綠色創新。
基于信息傳遞理論,在知識資源交互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信息公開、透明有助于降低創新組織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組織基于負責任創新理念向公眾傳遞綠色創新信息的行為,有助于樹立環境友好形象,提高利益相關者對組織綠色創新的信任感;同時,減少因強制社會責任(CSR)信息披露引發的“漂綠”行為[,在良性循環驅動下,激勵組織進行綠色創新。據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1 :負責任創新理念正向激勵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
1. 2 綠色價值共創的中介作用
1.2.1 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價值共創
綠色價值共創是指企業在生產、消費階段與多個具有相同價值追求的合作伙伴(企業、客戶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分享環保理念并共同參與綠色價值創造的過程。依照相關研究,可以劃分為綠色合作生產和綠色使用價值兩個維度[18-22]。綠色價值共創是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優化、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9]
有研究指出,負責任創新理念的內涵不在于“創新”而在于“創和”?!昂汀笔菍撔聝r值鏈上各利益相關者價值進行協調,從而正向激勵組織與利益相關者實現價值共創[23]。威廉·諾德豪斯強調,創新組織應對利益相關者和社會負責,將廣泛的社會責任納入價值創造過程,推動組織與利益相關者實現綠色價值共創。在綠色價值共創過程中,負責任創新主體與價值共創主體相互響應,強調全社會參與。社會契約論要求社會個體基于不同角色對其他相關主體承擔相應責任,創新過程亦然。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參與綠色價值共創的主體亦是負責任創新主體和價值主體,包括政策制定者(政府等)、技術研發者(科研機構,高校)、綠色產業鏈(供應商,零售商,企業,消費者/客戶,競爭者)、社會公眾、媒體、中介機構/平臺,以及環保非政府組織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立足于綠色價值共創邏輯,負責任創新理念主張政府、公眾、媒體等社會主體積極承擔創新責任,參與綠色創新。同時,創新組織基于自身創新責任與外界環境壓力,以更審慎的態度進行綠色創新。在此過程中,主體互動成為獲取綠色資源、傳遞綠色價值的重要方式。在負責任創新理念下企業與利益相關者增強信任,利益相關者參與綠色價值共創不僅有助于降低綠色生產成本,而且能夠提高可持續發展績效[21]。在人類面臨眾多巨大挑戰、環保壓力驟升的背景下,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需要全社會在負責任創新理念下參與綠色價值共創,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利用綠色價值共創將自身打造成為資源集合體,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競爭優勢,在實現經濟績效提升的同時,保障人類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2 :負責任創新理念正向促進新能源產業各利益相關者參與綠色價值共創。
1.2.2 綠色價值共創與綠色創新
綠色創新是新能源產業實現綠色轉型的關鍵一環,是滿足利益相關者環保需求、樹立綠色形象、獲得競爭優勢、打造經濟與環境雙贏局面的有效途徑[24];綠色價值共創通過與多個利益相關者互動,精準獲取差異化綠色產品需求[25]。在綠色創新過程中,來自合作伙伴、利益相關者的綠色知識與資源發揮重要作用,而資源整合過程就是綠色價值共創過程。多位學者認為,綠色價值共創是影響綠色創新的關鍵因素[18-20];
Chang[18]在綠色動機與綠色產品創新關系研究中,將綠色價值共創視為中介變量,認為綠色價值鏈各利益相關者出于不同環保動機,通過提供綠色資源參與企業綠色價值共創,促進企業開發出滿足利益相關者需求的綠色產品;Yousaf[2]在探討綠色動態能力、綠色實踐對綠色創新的影響時,以綠色價值共創為中介變量,認為其有助于企業在開發過程中與客戶、合作伙伴共享知識,進而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促進綠色創新; Han[19] 以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基于綠色價值共創的中介作用,分析顧客認知和社會接近性對綠色創新的影響,認為綠色價值共創有助于突破企業與焦點客戶、其他合作伙伴界限,進而促進綠色創新。其中,焦點客戶可以幫助分享綠色創意,助力企業在資源整合過程中完善創新信息鏈、價值鏈和技術鏈,了解市場走向,共同應對競爭壓力,實現綠色創新。由此可見,綠色價值共創在綠色創新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倡導各方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綠色價值共創,構建綠色聯盟,在核心企業帶動下推動產業綠色創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3 :新能源產業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綠色價值共創激勵其進行綠色創新。
基于以上對負責任創新理念、綠色價值共創與綠色創新之間兩兩作用關系的分析,可以推斷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創新間存在中介作用。綠色價值共創倡導組織樹立負責任創新理念,在獲取與整合不同利益相關者綠色知識和信息的基礎上,進行資源共享與合理配置,進而促進綠色創新[21]。踐行負責任創新理念是組織獲得社會支持的重要前提,有利于組織提高創新績效。在環保壓力和創新責任要求下,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綠色價值共創不僅有利于加強綠色創新監督,而且可提供多元化創新資源,進而促進組織綠色創新[17]。在新能源產業內部,焦點企業是優勢資源集聚體,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2,能夠吸引更多利益相關者參與綠色價值共創。負責任創新理念實踐過程也是全社會創新責任共擔過程,在焦點企業的帶動下,其它新能源企業能夠更積極地履行創新責任,在綠色價值共創中獲得更多綠色資源,從而促進綠色創新[19]。秉承負責任創新理念、遵循科技倫理,有助于企業樹立有擔當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形象,提高利益相關者信任感和接受度[3],帶動利益相關者自覺參與綠色價值共創,從而促進綠色創新。從某種程度而言,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之間發揮橋梁作用。故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4 :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關系中存在中介作用。
1.3TMT(高管團隊)異質性的調節作用
資源基礎理論強調,高管團隊是組織中的核心人力資源,他們掌握組織資源與信息,并負責組織內外部資源協調、進行戰略決策以及把握組織未來發展方向等[27]。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綠色價值共創、提升組織綠色創新效益的行為主要是在組織TMT的決策和帶領下完成的[28]。曹洪軍等[29]在研究高管環保意識對企業綠色創新戰略的影響中強調,將綠色可持續發展視為發展機會的TMT更愿意主動搜索綠色創新資源,進行綠色創新?;诟邔犹蓐犂碚?,高管的綠色認知、態度和價值觀對組織綠色創新的影響巨大。如Singh等[30]提出,異質性TMT作為一種組織資源,有助于提升競爭優勢,在促進綠色價值共創、資源整合、綠色創新實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任相偉等[31]研究發現,基于綠色創新的雙重外部性和高風險性,異質性、多元化的TMT組成有助于化解綠色創新環境壓力,全面了解利益相關者訴求并對參與綠色價值共創的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與協調,提高資源利用率,進而提高綠色創新績效。由此可以看出,TMT異質性在綠色價值共創與組織綠色創新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5 :高管團隊異質性正向促進綠色價值共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效應。
基于上述研究認為,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創新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且TMT異質性能夠強化綠色價值共創對綠色創新的影響。解學梅等[4在剖析企業綠色創新與內外環境和諧共生的研究中指出,擁有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環保認知的TMT有助于降低來自外界的環保壓力和利益相關者的創新道德遣責,在提高利益相關者滿意度的同時,促進利益相關者形成綠色價值共創,進而實現高效的綠色創新。換而言之,異質性TMT更能提升組織創造力、信息決策力以及資源配置力,從而降低綠色創新風險[31]。由此推測,當TMT異質性較低時,單一化的管理決策層基于環保認知和信息積累存在局限,此時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間存在中介作用,但由于管理層對綠色價值共創認知不足,故而中介作用不顯著。當TMT異質性較高時,高管團隊對外部信息知識與資源的評估更全面,理解接受力更強[31],環保認知和創新責任感更高[32],更有利于對創新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與協調,促進產業綠色創新。此時,各利益相關者的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間的中介作用更顯著。故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6 :高管團隊異質性越高,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影響中的中介作用越顯著。
1.4產業集群企業間信任關系的調節作用
Peng[24]研究發現,企業間信任有助于達成高水平知識共享,促進組織合作,帶動整體產業綠色創新績效提升。Brand等[\"在負責任創新與組織知識共享關系研究中提出,在負責任創新理念影響下產業集群內部的相互信任能夠有效避免機會主義,降低知識共享風險和知識損失,提升綠色創新績效。由此可以看出,產業集群企業信任有助于強化負責任創新理念在綠色創新中的積極作用。蘇屹等[通過研究新能源產業多維鄰近性下的創新合作,提出負責任創新理念會促使產業焦點企業發揮帶頭作用;王旭等[33]認為,產業內部焦點企業由于領導能力突出,更易獲得產業集群企業信任與跟隨,在同群效應下,焦點企業為避免自身綠色創新滯后導致的競爭落后,會不斷提高自身綠色創新水平,進而帶動整個產業綠色創新發展[33]。因此,本研究認為,產業集群企業信任關系正向調節負責任創新理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的影響?;诖?,提出以下假設:
H7 :產業集群企業信任關系正向調節負責任創新理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的影響。
結合以上研究,構建負責任創新理念、綠色價值共創、高管團隊(TMT)異質性、產業集群企業信任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關系的概念模型,具體如圖1所示。
圖1理論模型
Fig.1 Theoreticalmodel
2 研究設計
2.1樣本來源與數據收集
研究選取我國內地31個省份新能源企業作為樣本,以對新能源企業綠色創新發展進程和負責任創新理念有深人了解的高層管理者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與數據收集。為了保證問卷的科學嚴謹性和可操作性,題項全部采用Likert五級量表進行測度。首先,在借鑒經典權威文獻的基礎上,考慮到中國化情景,對各變量量表進行適度改編,并邀請該領域一名教授和兩名研究者進行翻譯與回譯,形成初始問卷。其次,邀請8家新能源企業高層管理者進行深度訪談,完成預調研與原始問卷修訂,確保問卷內容質量。最后,通過線上與線下雙渠道進行問卷調研。
為降低同源偏差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問卷星采取兩階段發放定制化問卷,時間間隔為十天,以問卷對應的IP地址為判斷依據,對兩次問卷數據進行匹配分析,確保兩次答題為同一人。同時,在所有受訪者對調研題項無異議的前提下,隨機抽取 10% 的高層管理人員進行二次調研回訪,兩次調研結果未出現顯著差異,證明問卷數據質量合格。最后,共發放問卷523份,累計回收492份,剔除有缺失、漏答、前后非一人作答和有明顯作答規律的問卷后,有效問卷為404份,有效回收率為 82% 。數據顯示,新能源產業企業多為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企業規模在 200~1 000 人的占 60% 以上;擁有獨立董事的企業占比小于一半;受到環境監管處罰在兩次以下的占 60% 以上;外商投資占比較低。
2.2 變量測度
(1)自變量:負責任創新理念(RI)。參考Stilgoe等[13]、Cao等[34]提出的負責任創新量表題項,將其分為預期、反思、包容、響應4個維度,再結合本文研究內容進行改編,共設計為13個題項,各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 0.750,0.820,0.882,0.816 ,表明量表可信度較高。其中,預期包括“企業在創新過程的各個階段都考慮了未來整體發展”等兩個題項;反思包括“企業在創新過程中考慮社會和環境問題”等3個題項;包容包括“企業在創新活動中擁有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其基本行動者包括創新者、公眾和決策者”等5個題項;響應包括“企業在創新過程中針對利益相關者反饋作出一系列調整\"等3個題項。上述題項設計均符合“居安思危,胸懷使命擔當”的中國化情景。
(2)因變量:綠色創新(GI)。在 Songamp;.Yu[16] 二Yousaf20的綠色創新量表基礎上,結合本文研究目的進行改編,從綠色產品創新和綠色工藝創新兩個維度共設計出1O個題項,各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903,0.866,表明量表設計可信度較高。其中,綠色產品創新包括“企業非常重視設計可回收和易分解的產品\"等6個題項;綠色工藝創新包括“企業非常重視使用清潔技術,減少有害物質和氣體排放”等4個題項。以上題項側面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化理念。
(3)中介變量:綠色價值共創。參考Chang[18]、Hanamp;Xu[19] 的綠色價值共創測量題項,本研究從綠色合作生產和綠色使用價值兩個維度設計11個題項,各維度的Cronbach's a 系數分別為0.892,0.907,表明量表可信度較高。其中,綠色合作生產包括“企業在開發過程中愿意與利益相關者分享綠色產品理念”等5個題項;綠色使用價值包括“企業倡導利益相關者參與綠色價值共創,設計出滿足用戶需求和使用條件的綠色產品\"等6個題項。上述題項均體現“齊心協力,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綠色價值共創理念。
(4)調節變量一:高管團隊(TMT)異質性。主要對新能源企業TMT年齡、任期和教育經歷、職業經歷異質性進行測量,共設置4個題項。測量標準參照Buchholtz[35]和Bjornali[36]的研究進行賦值,采用普遍接受的Horfindal-Hirschman指數法對TMT異質性進行測度,計算公式為: 。其中,i代表n 個類別; ?pi 是指第 i 類成員在整個TMT的占比;H介于 0~1 之間,越趨近于1,表明團隊的差異化程度越大;反之,則越小。
(5)調節變量二:企業信任關系。借鑒Luo等[]的測量量表,共設計5個題項。
(6)控制變量。為控制其它變量對負責任創新與綠色創新關系的影響,參照以往研究,選取企業規模(size)、企業產權性質(Property)、獨立董事占比(INDDIR)、企業環境監管力度(ERS)、外商直接投資(FDI)占比5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32],以地區作為虛擬變量進行分析。
2.3 信效度分析
2.3.1信度與探索性因子分析
運用SPSS26.0軟件對主要變量進行信度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結果顯示,各變量的Cronbach's α 系數均大于0.8,表明數據一致性較高,問卷具有較高可信度,且KMO系數均大于0.8,P值 lt; 0.05,表明問卷結構效度較高,滿足因子分析條件,可開展下一步分析。
表1問卷信度檢驗與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2.3.2 驗證性因子分析與區別效度檢驗
為檢驗問卷量表的收斂效度(AVE)和組合信度(CR),使用 Amos23.0 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首先,對CFA模型適配度進行檢驗,結果顯示,CMIN/DF(卡方自由度比)為 1.061lt;3 ,RMSEA(誤差均方根)為0.012lt;0.05 ,在標準范圍內; NFI=0.928,TLI=0.995 CFI=0.996,RFI=0.923 ,即檢驗結果均大于0.9,表明該研究模型適配度較高。在此基礎上,檢驗各變量收斂效度和組合信度,結果如表2所示??梢园l現,各變量因子載荷均大于0.5,各潛變量AVE值大于0.5,CR值均大于0.8,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收斂效度和組合信度,滿足下一步分析條件。
各變量區別效度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可以發現,所有變量的AVE值平方根均大于兩兩變量之間的標準化系數,證明變量之間具有較高的區分效度。
表2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
Table2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results
2.4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本研究通過事前和事后兩種檢驗方式對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控制。其中,事前檢驗采用對問卷個別題項進行反向設置,問卷收集時采用匿名填寫方式;事后檢驗利用哈曼Harmans單因素檢驗方法對共同方法偏差進行驗證,對所有因子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首因子方差貢獻率為 36.43% ,小于 40% ,表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問題不嚴重,可作下一步分析。
2.5描述性與相關性分析
如表4所示,變量均值處于 2~4 之間,在變量近似滿足正態分布的基礎上,對各變量進行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顯示,各主要變量負責任創新、綠色價值共創、TMT異質性、企業信任關系與綠色創新顯著正相關。
3 實證分析及結果
3.1 主效應分析
本文采用層次回歸法對負責任創新理念、綠色價值共創、TMT異質性、產業集群企業信任度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關系進行檢驗,共構建8個模型,層次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模型 1~2 是以中介變量為結果變量的研究模型。其中,模型1只引入企業規模、企業產權性質、企業環境監管、獨立董事占比和外商直接投資占比等5個控制變量。結果顯示,控制變量對綠色價值共創的影響不明顯,可能的原因是控制變量測量題項過少或問卷量不足。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引入自變量負責任創新理念,結果顯示,負責任創新理念對綠色價值共創存在顯著正向促進作用 (β=0, 411,Plt;0. 001) ,假設H2 得到驗證。模型 3~8 是以因變量綠色創新為結果變量的模型。其中,模型3只引入控制變量,結果顯示,控制變量對綠色創新的影響不顯著,原因同模型1。模型4在模型3的基礎上引入自變量負責任創新,結果顯示,負責任創新理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0.001β ,因此假設 H1 成立,主效應檢驗得到支持。
3.2 中介效應分析
采用逐步法和Bootstrap法驗證中介效應,結果見表5所示。模型5在模型4基礎上引入中介變量綠色價值共創,結果顯示,綠色價值共創在 Plt;0. 001 的水平下顯著正向影響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 ,因此假設 ΔH3 成立。同時,自變量負責任創新理念對綠色創新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β=0.279,Plt;0.001) ,結合模型2,即假設 H2 成立的情況下,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之間發揮顯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假設 H4 成立。
為了深入驗證綠色價值共創的中介效應,在模型5的基礎上,利用Bootstrap法重復抽樣500o次以驗證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創新之間的中介作用,結果如表6所示。可以發現,綠色價值共創對綠色創新的間接影響在 95% 的置信區間為[0.0840,0.11748」,不包含0,表明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創新之間發揮顯著的中介作用,同時,由于模型中總效應與直接效應均顯著(置信區間不包含0),因此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價值共創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故假設 ΔH3 ! H4 再次得到驗證。
Table5Hierarchical regressionanalysisresults
表5層次回歸分析結果
3.3 調節效應分析
為避免變量和多重共線性對檢驗結果的干擾,進行調節效應檢驗時將控制變量納人模型并對變量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構造交互項,進而采用逐步法和Bootstrap檢驗法進行共同驗證,置信區間的置信度為 95% 。
3.3.1新能源產業集群企業信任關系的調節效應
表5中模型6為檢驗產業集群企業信任關系的調節效應,引入控制變量、自變量、調節變量企業信任關系,以及負責任創新理念與企業信任關系的交互項。結果表明,交互項對綠色創新有顯著正向影響( β= 0.271, Plt;0.001 ),即產業集群企業信任度越高,負責任創新理念對綠色創新的促進作用越顯著,故研究假設 H7 得到驗證。進一步利用Bootstrap法進行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
表7中負責任創新理念與企業信任關系交互項的95% 置信區間為[0.1772,0.3473」,不包含0,且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 ?β=0.262,Plt;0.001? ,表明調節效應顯著。為了更直觀地展現產業集群企業信任關系的調節作用,以企業信任關系均值的正負一個標準差制作企業信任關系調節效應簡單斜率圖,具體如圖2所示。由圖2可見,當企業信任關系較強時斜率為正且直線相對陡峭,當企業信任關系較弱時斜率為負但直線相對平緩,表明企業信任關系越強,負責任創新理念對綠色創新的影響越顯著。結合表7可知,企業信任關系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綠色創新之間發揮正向調節作用,故研究假設 H7 再次得到驗證。
3.3.2TMT異質性的調節效應
基于表5模型7可知,TMT異質性調節綠色價值共創與綠色創新關系,綠色價值共創與TMT異質性的交互項對綠色創新存在顯著正向影響( β=0.133,Plt; 0.001),故研究假設 H5 成立。參照以往研究,本文采用TMT異質性均值的正負一個標準差分別表示調節變量的高低水平,進而制作簡單斜率圖以直觀展現TMT異質性的調節作用,具體如圖3所示。
從圖3可以看出,高TMT異質性的直線斜率大于低TMT異質性的,說明高TMT異質性對綠色價值共創與綠色創新關系的調節作用比低TMT異質性下更顯著,即異質性水平越高,綠色價值共創對綠色創新的影響越顯著,再次驗證假設 H5 成立。
3.4被調節的中介效應分析
研究采用Bootstrapping法將中介效應和調節效應納入同一個模型進行整合分析,檢驗被調節的中介效應,結果如表8所示。通過對調節變量TMT異質性取均值以及均值的正負一個標準差,得到TMT異質性的低、中、高三個值,分別對3種情況下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從置信區間看,TMT異質性取低、中、高三個值時 95% 的置信區間均不含0,表明3種情況下中介效應均顯著。由Index指數0.O5O可知,TMT異質性正向調節綠色價值共創與綠色創新關系,置信區間為[0.017,0.087],不包含0,表明有調節的中介效應顯著。當TMT異質性取值由低到高時,效應值Effect變大,綠色價值共創的中介效應逐漸增強,說明TMT異質性越高,綠色價值共創的中介效應越明顯,研究假設 H6 得到支持。從組間差異看,在不同的TMT異質性取值下,任意兩組 95% 的置信區間不包含0,表明組間差異顯著。
圖3TMT異質性的調節效應
Fig.3ModeratingeffectsofTMTheterogeneity
表8被調節的中介效應檢驗結果
Table8Analysisofthemoderatedmediationeffecttestresults
3.5 穩健性檢驗
在上述檢驗基礎上,繼續采用Bootstrap法,在95% 的置信區間擴大樣本容量為10000個,對綠色價值共創的中介作用和被高管團隊異質性調節的綠色價值共創中介作用進行穩健性檢驗,具體如表9所示。結果顯示,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間發揮中介作用,且TMT異質性正向調節該中介作用,故研究假設 H4、H5、H 成立,同時,本文研究結論穩健。
4研究結論與啟示
4.1 研究結論
本文結合我國綠色創新發展現狀,探討負責任創新理念在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中的影響,并結合信息傳遞理論、資源基礎理論等,構建新能源產業多元利益相關者理念影響一價值認同一創新產出理論模型,利用我國31個省份404家新能源企業問卷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本文探討并揭示了具有創新透明性、公開參與性的負責任創新理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的重要促進作用。
(2)綠色價值共創在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結果表明,一方面,負責任創新理念對綠色價值共創具有顯著正向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綠色價值共創對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具有顯著促進作用,整個過程詮釋了“理念影響一價值認同一創新產出\"的作用路徑。
(3)TMT異質性正向調節綠色價值共創的中介作用。異質性TMT擁有豐富的創新思維和較高的創新認知,資源整合能力更強,能夠促進多元利益相關者形成綠色價值共創,進而提高企業綠色創新績效。
(4)企業信任關系對負責任創新理念與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具有正向調節作用?;趯裹c企業的信任,產業集群內新能源企業會主動跟隨,產生“見賢思齊\"的社會效益,進而增強負責任創新理念在綠色創新中的影響效應。
4.2 研究啟示
(1)深刻認識負責任創新理念在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性。基于負責任創新理念主張,從做好事的角度,提高創新透明性和包容性,降低技術黑箱的不可預測性,推動技術創新朝著透明、可持續、多元協同方向發展。
(2)新能源產業應重視焦點企業的綠色創新發展。在產業集群內部,焦點企業往往擁有豐富的信息和知識資源,同時,創新能力強,資本雄厚。集群內小企業應積極主動與焦點企業合作,杜絕“搭便車”思想,在焦點企業的創新帶動下,產生“見賢思齊”的同群效應,進而推動整個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與多元利益相關者資源互動的綠色價值共創過程往往先發生在具有雄厚創新資源的焦點企業上,燈塔效應下焦點企業對推動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發揮重大作用。
(3)新能源企業應重視異質性資源整合,建立異質性TMT,全面高效捕捉企業內外部資源和綠色創意。增強TMT的負責任創新理念認知,促進其在企業管理運營中與多元利益相關者產生綠色價值認同,完善綠色價值鏈,打造企業差異化綠色競爭優勢,同時,提高綠色創新績效。
4.3 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實證分析,僅提供截面數據,未通過縱向數據檢驗負責任創新理念、綠色價值共創與產業綠色創新之間的動態關系,未來研究可以采用時差法,深入探究負責任創新對產業綠色創新的動態影響效應;第二,在樣本選擇上,本文僅選擇中國新能源企業,具有一定針對性,但在不同新興經濟體、不同行業,企業經營環境具有較大差異。因此,未來研究可以延伸至不同行業、不同國家,進一步探索負責任創新的有效性,從而提升研究的普適性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旭.綠色創新相關研究的梳理與展望[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5,27(2):1-11.
[2]SILVA L M D,BITENCOURT C C,FACCIN K,et al.The role of stakeholders in the context of responsible inno-vation:a meta-synthesis [J].Sustainability,2019,11(6):1-25.
[3]HUERMANN JJ,MAIER M,KIRSCH T C,et al. Socialacceptance of green hydrogen in Germany:building trustthrough responsible innovation [J]. Energy,Sustainabilityand Society,2023,13:1-19.
[4]解學梅,朱琪瑋.企業綠色創新實踐如何破解“和諧共生”難題[J].管理世界,2021,37(1):1-23.
[5]OGBEIBU S,PEREIRA V,BURGESS J,et al. Responsi-ble innovation in organisations- unpacking the effects ofleader trustworthiness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em-ployee creativity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21,40:1-31.
[6]王曉祺,寧金輝.強制社會責任披露能否驅動企業綠色轉型——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綠色專利數據的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0,35(4):69-77.
[7] VELTE P.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carbon perform-a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European capital market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1,38(1):1-28.
[8]蘇屹,王文靜.負責任創新:研究述評與展望[J].科研管理,2021,42(11) :8-15.
[9] OWEN R,STILGOE J,MACNAGHTEN P,et al. Aframework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 [J]. Responsible In-novation:Managing the Responsible Emergence of Scienceand Innovation in Society,2013,36(8): 27-50.
[10]李鑫林,夏保華.論負責任創新透明性的實踐合理性[J].科學學研究,2023,41(11):1958-1966.
[11] BRAND T,BLOK V. Responsible innovation in business: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deliberative engagement as a centralgovernance mechanism [J]. Journal of Responsible Inno-vation,2019,6(1):4-24.
[12]SCHERER A G,VOEGTLIN C. Corporate governance ernanc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20,34(2): 182-208.
[13]STILGOE J,OWEN R,MACNAGHTEN P.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responsible innovation [J]. Research Policy,2013,42(9):1568-1580.
[14]CILLO V,BORIN E,THOMAS A,et al. The role of crowdfunding in endorsing responsible open innovation for shared value co-creation: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3, 26(7):278-307.
[15]CHEN Y-S,LAI S-B,WEN C-T. The influence of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n corporate advantage in Taiwan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6,67(4): 331-339.
[16]SONG W,YU H. Green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green innovation: the roles of green creativity and green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8,25(2):135-150.
[17]CHANG C H,CHEN Y S. Green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green innovation [J]. Management Decision,2013,51 (5):1056-1070.
[18]CHANG C H. Do green motives influence green product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green value co- creation [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9,26(2):330-340.
[19]HAN M, XU B. Distance with customers effects on green product innovation in SMEs: a way through green value co-creation[J].Sage Open,2021,11(4):1-17. [20]YOUSAF Z.Go for green: green innovation through green dynamic capabilities:access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green practices and green value co-creation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1,28(39):54863- 54875. [21]TIAN H H,HUANG S Z,CHEABLAM O. How green value co - creatio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pressure and firm performance: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3,32(6):3309-3325. [22]RANJAN K R,READ S. Value co-creation: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6,44:290-315. [23]劉戰雄.論負責任創新的全責任本質[J].自然辯證法研 究,2018,34(10):40-45. [24]PENG H,SHEN N,YING H,et al. Ca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directly promote green innovation behavior based on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1,314:1-14. 「25]ROPAHDSDOCRFCSKD7ANDIIM Forging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 through green value cocreation:the role of green technology,green operations,and green 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J]. Business Strategyand the Environment,2023,32(8):5734-5747.
[26]HUANG C,WANG Y. Evolution of network relations,enterprise learning,and cluster innovation networks: thecase of the Yuyao plastics industry cluster[J]. Technolo-gy Analysis amp;. Strategic Management, 2018,30(2): 158-171.
[27]謝科范,陳云.企業高層管理團隊沖突中的分群原理[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8,36(2):78-81.
[28]TAKALO S K, TOORANLOO H S. Green innovation: a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1,279(4):1-55.
[29]曹洪軍,陳澤文.內外環境對企業綠色創新戰略的驅動效應——高管環保意識的調節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17,20(6):95-103.
[30] SINGH S K,DEL GIUDICE M,CHIERICI R,et al.Green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the roleof gr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gr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Social Change,2020,150(9):1-11.
[31]任相偉,孫麗文,邢麗云.高管團隊異質性、團隊沖突與企業綠色績效——差異化CEO領導風格調節下的整合分析框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20):136-145.
[32]徐建中,貫君,林艷.制度壓力、高管環保意識與企業綠色創新實踐——基于新制度主義理論和高階理論視角[J].管理評論,2017,29(9):72-83.
[33]王旭,褚旭.制造業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同群效應研究——基于多層次情境的參照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22,25(2):68-81.
[34] CAO X,LV D, XING Z. Inovative resources, promotionfocus and responsible innovation:the moderating roles of a-daptive governance[J].Sustainability,2020,12(7):1-19.
[35]BUCHHOLTZAK,AMASONAC,RUTHERFORD MA.Beyond resources: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op management discretion and values o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J].Businessamp;.Society,1999,38(2):167-187.
[36]BJORNALIE S,KNOCKAERT M,ERIKSON T.Theimpact of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and boardservice involvement on team effectiveness in high-techstart-ups[J]. Long Range Planning,2016,49(4):447-463.
[37]LUO Y. Procedural fairness and interfirm cooperation instrategic allianc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 27-46.
(責任編輯:胡俊?。?/p>
Responsible Innovation Philosophy,Green Value Co-Creation,and Green Innovation i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Li Jicheng,Wei X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Climate change andenvironmental polution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evere.Adherence to sustainablegreen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focusof globalattentionin thepast decade.Duetothe\"doubleexternalities\"of green innovation, China's gree innovationis notcurrentlydrivensuficiently by innovationconcentration.Thegreen innovationvaluechain andtheindustrialchainarenotflawless.The stakeholders in thevaluechain lack awarenesofself-responsibilityleading tooverallinefficiencyinChina's green innovation.Therefore,itisimportanttoconveytheconceptofresponsiblenovation philosophy tothestakeholdersinthegreenvaluechainandto integratethis philosophyintothegreen inovatio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tthe national,industrial,andcorporate levels.Thedevelopmentofgreen innovationinthe new energy industry is a crucial step in addressing China's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aresponsible major nation,China is also a leader i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It is esential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and thesustainable ecologicalenvironmentto study how toimplement green inovation withtheconceptof responsible inovation philosophyin China'slocal newenergy industry.Therefore,considering the actual backgroundof green innov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s new energyindustr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of responsible innovationon green innovation withinthe industry.It examines the mediatingroleof gren valueco-creation,theinfluenceof multiple stakeholders,andthe dual moderating roles of trust relationships andtop management team(TMT)heterogeneity among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cluster.The studyconstructs a modelframework of concept influence,value identity,and inovation output,drawing onresource-based theoryandinformationtransmission theory.Bycollecting questionnairedata from404 new energy enterprises in 3l provinces in China,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areconducted to verify the positivepromotional efectofeach antecedent variablealong itscoresponding influence path,anditconfirms thatresponsible innovation philosophy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green innovation i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The studyexplor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sponsible innovation philosophy with innovation transparency and open participation in the green inovation processof enterprises through deeper conceptual ideas,andfinds that green valueco-creation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responsible innovation philosophy and green innovation i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on theone hand,responsible innovation philosoph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omoting fcton green value co-creation,andon the other hand,green value co-cre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green innovationinthenew energyindustry.Theentire processinterprets thetheoreticalmodelof\"conceptinfluence—valueidentification—innovationoutput\".In detail,TMT heterogeneit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mediatingroleof gree valueco-creation.Heterogeneous management teams can have more divergent innovative thinking,stronger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ability to integrateresources,and bettergrasp the green inovation value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to contribute to gren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The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withinanindustrial cluster hasa positive moderating efectontherelationshipbetweenresponsible innovationphilosophyand gree innovationinthenewenergy industry.The trust relationshipofcluster enterprises can reduce thecostof knowledge resource exchange,while sharing labor pools,providing policy subsidies,and fostering healthycompetition.New energy enterprises with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willrely on trustto focus onthe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and withitsdriving force,produce an economic effectof \"learning from the good\",promoting the impact of responsibleinnovationphilosophyin green innovation.Theresearch conclusion has theoretical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reen innovation and the eficientdevelopment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some insights for the green innovation development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firstly,it is important torecognizetheimportanceof theconceptofresponsibleinnovationintheeficientdevelopmentof greeninnovationinthenew energy industry;secondly,thenewenergy industry should atach importance tothegreen innovation developmentoffocus enterprises;andfinall,within thenewenergyindustry,itiscrucialtoprioritizethecollaborativeintegrationof heterogeneous resources,accept multi-level enterprise management teams,and eficiently acces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nd green ideas.
Key Words:Responsible Innovation;Green Innovation;Gree Value Co-creation;TMT Heterogeneity;New Energy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