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
“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是一份含金量非常高的成績單。這是在二季度以來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外部壓力明顯加大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非常不容易。”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介紹202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
上半年,“三駕馬車”(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貢獻率分別是: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2%,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16.8%,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31.2%。其中,二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2.3%,較一季度略有提升;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24.7%;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23%。
“從這幾個數據可以看到內需,尤其是消費是促進GDP增長的主動力。”盛來運說。
盛來運指出,上半年消費有幾個特點,一是服務消費加快。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商品零售額增長5.1%,消費結構中,服務消費的占比在提升。二是假日消費拉動作用增強。“春節”“五一”“端午”這3個節日的外出人數創新高,相關的文體休閑、交通出行服務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三是部分升級類消費增速加快。體育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2.2%,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1.3%。四是綠色消費漸成新風尚。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智能家電消費增長仍然較快。五是“中國游”“中國購”持續升溫,帶動了國內消費。“五一”“端午”假期,適用免簽政策入境的外國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2.7%、59.4%。六是新的消費模式和業態層出不窮。如悅己消費、情緒消費,以及一些新的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都方興未艾。
“從這些特點我們能感受到,上半年中國消費市場在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帶動下趨于活躍,發展態勢向好。”盛來運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在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舉行的2025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指出,“兩重兩新”政策的及時下達,消費品大規模換新,對于支撐消費回升產生直接作用。消費品大規模換新中主要品類都保持雙位數增長,這對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中回升提供支撐。此外,在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過程當中,尤其是在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尋找到了更多新的增長點和穩定經濟運行的著力點。
郭麗巖同時表示,當前居民家庭對于消費品質升級的訴求日益凸顯,對更高品質的綠色、低碳產品以及活躍的文娛、體育、旅游等服務消費的需求明顯增加,這充分表明我國消費結構正不斷優化升級。
“上半年的影響因素、消費態勢在下半年會得以持續。另外,消費政策還會繼續加力。”盛來運說。
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17876億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130000億元,增長7.2%;進口87875億元,下降2.7%。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7.3%,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7.3%,比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4.7%。
“數據已明確展現出中國外貿的韌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告訴《中國報道》記者,中國正成為全球外貿體系中重要的穩定性力量,有潛力也有能力繼續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近年來全球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蘇動能在加強。“這種動能加強結合了產業結構升級、數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新空間、新能源、新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新機會。從需求層面看,中國在全球有非常好的基礎,這也是外貿能夠發揮優勢的重要原因。”周密說。
中國正持續推動降低進口產品關稅,除了整體關稅下降以外,對許多最不發達國家實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措施,在周密看來,這一擴大開放的做法使更多國家愿意和中國建立更多貿易聯系。中國正利用自身巨大市場,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機會。
對于下半年外貿發展,周密認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貿易關系正在加強。此外,中國在產品結構方面還有很多新的可能性和拓展空間,國內進口也會更加多元化。一些機制性保障還在不斷探索,或將為企業創造更加有效的支撐,減少市場的不確定性,保障貿易的可持續性。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促進房地產止跌回穩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因城施策”出臺相關措施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從統計數據來看,相關政策措施成效明顯,上半年房地產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上還朝著止跌回穩的方向邁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市場交易量有所改善,商品房銷售降幅同比收窄。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5%,比去年同期收窄15.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收窄9.4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下降5.5%,比去年同期收窄的幅度更大,收窄了19.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收窄11.6個百分點。商品房交易還是比較活躍的,尤其是二手房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是增長的。
市場價格降幅整體收窄,部分城市有所上漲。當天同時發布的6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顯示,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雖然有所波動,但同比降幅都比去年同期在收窄。一、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分別比上月收窄0.3、0.5和0.3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資金來源有所改善。在“白名單”政策以及房地產市場銷售回暖的帶動下,房地產企業化債工作有序推進。表現在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6.4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收窄10.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同比增長0.6%,去年國內貸款下降6%左右。去庫存也取得了積極成效。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5月末減少了479萬平方米,連續4個月減少。
“這三方面的積極變化說明宏觀房地產調控的有關政策效果比較明顯。”盛來運說。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院長、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表示,“好房子”成為中國房地產業新增長點。
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已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吳璟指出,該規范顯著提升了對全國范圍內住宅品質的整體要求,各地也紛紛出臺與“好房子”相關的各種標準、導則,帶動了新建住房供應質量的明顯提升。
從需求側來看,在住房市場需求中,改善性住房需求已占據越來越大份額,甚至在不少主要城市已超過首次置業需求。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1—5月份,中國30個重點監測城市中,9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新房成交套數占新房總成交套數的四成左右,120平方米至144平方米大戶型成交套數占比首次達到30%。改善型樓盤在新房市場分量進一步加大。
“今年上半年,核心城市銷售比較好的樓盤大都是品質相對較高的‘好房子’項目,對周邊帶來一定程度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吳璟指出,熱點城市、熱點區域的“好房子”正推動房地產市場整體向止跌回穩方向邁進。
目前,不同城市、不同區域、不同業態的項目之間仍有明顯“溫差”。吳璟表示,后續房地產政策有望繼續穩定預期、激活需求、優化供給、化解風險,“好房子”、城市更新等也會給房地產業創造更多機會。“我對主要城市今年市場形勢的持續好轉和止跌回穩有信心。”吳璟說。
今年以來,不少國際機構還有一些投行對全球經濟預測發表展望報告,多數機構都預測下半年全球經濟放緩,但這些機構大多不約而同地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如何?
盛來運表示,上半年GDP增長已經達到5.3%,為完成預期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盡管外部環境還有不少的不確定性,內部結構調整的壓力較大,但綜合判斷,下半年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是有支撐的。

多年來高質量發展大勢和實踐,凝聚了共識,積累了新動能,推進了經濟再平衡,提高了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從現實的一些因素看,一些先行指標和積極因素都在改善,顯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從生產來看,服務業經過多年轉型后,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提升。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9.1%,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60%。從近幾個月的先行指標看,服務業景氣指數持續保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意味著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經濟增長中占比較大的產業會持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從需求來看,消費是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主動力。
“上半年,消費市場趨于活躍,下半年在消費政策的推動下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會繼續顯現。”盛來運說。
從出口來講,我們實行多元化對外開放,構建多元化貿易格局,對單一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已降到個位數。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增長2.9%,這是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沖擊情況下取得的,顯示了貿易的韌性。從新動能發展來看,新動能繼續成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
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將為經濟穩定運行保駕護航。今年以來,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發揮了托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關部門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會繼續為經濟穩定運行發揮關鍵支撐作用。同時,有關部門也表示,中國的政策“工具箱”豐富,也在加強政策儲備,會根據市場變化適時推出。
“基于以上這些支撐因素,我們判斷中國經濟下半年會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這也是眾多國際機構和投行對中國經濟抱有樂觀預期的理由。”盛來運說。
責任編輯:張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