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產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提升,要達到穩定的高產豐收,病蟲害問題就必須提上日程,做好控制和治理工作。應優先選擇抗病蟲品種,培育壯苗、優質苗;日常管理采取中耕除草、耕翻曬堡、清潔園區等措施,綜合運用燈光物理誘殺害蟲、人工捕殺害蟲、生物農藥消殺等多種防治方法,對藍莓病蟲害進行控制和治理,盡可能減少各類病蟲害給藍莓種植帶來的危害,保護果農的收益不受損失。
藍莓常見病蟲害種類
據調查,常見的藍莓病害主要包括灰霉病、僵果病、葉斑病、潰瘍病、花葉病等,常見蟲害主要包括小地老虎、金龜子、蚜蟲、果蠅、介殼蟲、象甲、刺蛾等[2](表1)。
2 藍莓常見病害
2.1 藍莓灰霉病
灰霉病的發生對藍莓產量的影響極大,造成藍莓果實減產。該病的發生與藍莓品種及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特別是在藍莓花期,如果遇到雨水,空氣中的濕度較高時,病情較為嚴重。灰霉病不僅會侵害藍莓的葉片,還會對花和果實造成傷害。葉片染病后,通常會形成深褐色的“V”字形病斑,隨著病情發展,葉片上會出現許多灰黑色的霉層。花器和果實受害后會軟化腐爛,表面同樣會出現許多灰黑色的霉層(圖1)。
防治方法:一是選擇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合理栽植,控制種植密度,以確保植株間通風透光。二是增加施用磷肥及鉀肥等,提高植株的營養水平,增強抗病能力。三是園區內建議采用滴灌方式進行澆水,避免實施大水漫灌,以減少園區內因濕度過大引發的灰霉病。四是及時去除病葉、病花和病果,并集中燒毀、深埋或進行其他無害化處理5。五是花期可噴施多菌靈、百菌清等預防性藥劑控制病情。藍莓發病后,及時使用速克靈、腐霉利等殺菌劑噴藥防治。
2.2 藍莓僵果病
藍莓僵果病的發生與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緊密相關,特別是在冬季低溫持續時間長、早春又多雨的氣候條件下,該病的發生較為嚴重。感病后的新葉、嫩芽和枝條會出現萎蔫和變褐的現象;花器受感染后變成灰白色,類似遭受霜凍后的癥狀;果實一旦染病,表皮軟化,呈現出淺紅或黃褐色,并在收獲前開始大量脫落,對藍莓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防治措施:一是在入冬前徹底清理落葉和落果,并集中焚燒或深埋,以減少來年僵果病的發生概率。二是根據僵果病的實際發病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通常在早春和開花前,使用 20% 嗪胺靈噴施,以預防和控制病情;在發病初期,使用 50% 速克靈噴霧防治,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大面積發生。
2.3 藍莓葉斑病
藍莓葉斑病是一種真菌性葉部病害,發病往往從下部葉片開始,初期在葉片出現圓形的褐色斑點,有紅色暈圈,后期許多斑點相互聯結成褐色大病斑,不規則,中間褪色呈灰白色,病部出現許多黑色小點,導致藍莓樹不開花或開花很少。嚴重發生時葉片上全是枯斑,導致植株提前落葉,果實減產不可避免(圖2)。
防治方法:一是新建果園要遠離感病果園,直線距離要超過 2000m 。二是藍莓開花坐果前,噴施抗病增產葉面肥進行有效預防。三是發生葉斑病時,及時使用乙蒜素、百菌清、多菌靈等殺菌藥劑,可有效控制病害對藍莓的持續危害,建議殺菌劑輪換交替使用,以免病害產生抗藥性。四是此病發生嚴重時,最好的防治方法是清除病株,消滅傳染源。
2.4 其他常見病害
藍莓病害除以上3種外,還有潰瘍病、花葉病等。在生產管理中要做好預防工作,以預防為主。修剪時做到合理修剪,保證樹體有充足的光照,增強樹體的抗病性。病害發生時,及時用藥防治,定期交替輪換噴施多菌靈、代森錳鋅、甲基托布津等藥劑,以此控制病害的傳播擴散。
3 藍莓常見蟲害
小地老虎是藍莓最常見的地下害蟲之一,1~2齡的幼蟲喜群集在幼苗上,主要危害頂心嫩葉,3齡之后的幼蟲開始分散取食。該蟲具有假死性,遇驚擾常蜷縮成團。4-6齡幼蟲白天潛伏在淺土層,夜晚出土咬斷幼苗植株,造成缺苗斷壟。成蟲具有趨光性和趨味性,對光線敏感,喜酸味、甜味和酒味。
針對以上情況,采取措施:移栽前精耕細作,鏟除雜草,消滅部分蟲、卵。幼蟲3齡前,施用 50% 辛硫磷乳油、 90% 敵百蟲進行葉面噴殺滅蟲。3齡后,施用 90% 敵百蟲混拌粉碎鮮草,在作物根部附近圍殺消滅;亦可在傍晚,在園區間隔一段距離拋撒,對小地老虎幼蟲進行誘殺。
3.2 金龜子
金龜子對植株危害較大,幼蟲危害藍莓根系,致使根系吸收水肥困難,水肥不能及時輸送到地上部分,植株就會萎蔫枯死。金龜子成蟲以咀嚼式口器取食植株地上部分,危害新生嫩葉及花器,造成植株衰弱。后期藍莓成熟時,金龜子開始危害果實,致使藍莓產量減少、果實品質下降,最終發生藍莓減產或絕產。
防治措施: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將越冬蟲口暴露在外,被鳥類啄食、被凍死或風干等,可明顯減少蟲口數量,降低來年的危害。成蟲期安裝殺蟲燈在夜晚進行燈光誘殺,清晨利用其活動遲緩的習性進行人工捕殺,及時清理枯枝雜草,惡化其滋生場所環境,都可達到減少蟲口數量的目的。花期使用氯蟲苯甲酰胺、擬除蟲菊酯類藥物進行噴霧防治,可有效降低蟲口基數,進一步減少對果實的危害。
3.3蚜蟲
蚜蟲(圖3)通常成群聚集在植株嫩莖及葉片的背面吸取汁液,對藍莓生長發育極為不利,造成葉片
3.1小地老虎
皺縮、卷曲,進而營養不良,生長滯緩。受害葉片被蚜蟲排泄的蜜露覆蓋,又會引起霉菌滋生,使花、果受到污染,植株的呼吸功能和光合作用也受到較大影響。不僅如此,蚜蟲在取食危害的同時,還可傳播多種有害病毒,致使藍莓植株受到多重傷害。
防治措施:一是冬季剪除患病及蟲蛀枝干,清理地下枯枝殘枝、落葉雜草等,以此惡化蚜蟲的越冬環境。二是保障水肥供給,提高藍莓抵御病蟲害的能力。三是根據蚜蟲趨黃色和避銀灰色的特性,懸掛黃板將蚜蟲誘集到黃板上集中消滅;也可鋪設銀灰色地膜,對蚜蟲有一定的趨避作用。四是在蚜蟲高發期,用 22% 氟啶蟲胺腈1500倍液噴灑樹冠,可有效減少蚜蟲的大發生。
3.4果蠅
藍莓近成熟時也是果蠅成蟲的產卵期,它們通常會將卵產于果皮下。幼蟲孵化后便開始取食果肉,導致果實逐漸變軟、變質乃至腐爛,最終導致果實脫落。隨著果實成熟度的增加,果蠅危害也越發嚴重[]。有的甚至1個果實有數個果蠅在取食,果皮上密布多個蟲眼,對果實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防治措施:一是及時清除蟲果、落地果,連同地下植物殘體、雜草等一并清理干凈,盡量減少蟲口數量。二是懸掛果蠅誘捕器,按每 667m230 個的標準懸掛,用于誘殺果蠅成蟲。三是按照每 0.33hm2 安裝1個瀕振式殺蟲燈的標準,在夜晚對果蠅成蟲進行燈光誘殺。四是在果實成熟前,對樹冠全面噴灑殺蟲劑消滅果蠅,藥劑可選擇施用 3% 苦參堿、氯蟲苯甲酰胺等。
3.5 其他常見害蟲
危害藍莓的常見害蟲還有介殼蟲、象甲、刺蛾(圖4等。介殼蟲、象甲,可造成樹勢衰弱、果實減產及藍莓樹壽命縮短等。防治一般在葉芽萌發前,樹干噴施 石硫合劑防治介殼蟲。采取連續清耕的方法,使象甲的越冬蟲卵暴露在外,被螞蟻及其他天敵捕食,對控制象甲害蟲有一定作用。在刺蛾幼蟲發生期進行防治,施用 25% 滅幼脲3號懸浮劑、20% 殺鈴脲懸浮劑對樹冠噴霧,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4結論
藍莓種植屬于高投入,能帶來高收益,但也伴隨高風險的現代新型產業。由于藍莓對栽培技術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在建園和前期投資方面成本相對較高。因此,藍莓種植者必須接受專業的培訓,精通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并在實踐中靈活應用,這樣種植的藍莓才能健壯,結出的果實才能優質,產量才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果農收獲了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了藍莓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從而達到了造福一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周冬英.藍莓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4(3):101-103.
[2] 任艷玲,田虹,王濤,等.出口藍莓基地病蟲害調查初報[J].浙江農業學報,2016,28(6):1025-1029.
[3] 王方方,付清泉,史學偉,等.灰霉病致病機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進展[J].中國果菜,2024(1):47-53.
[4] 汪兆龍.藍莓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的防治研究[J]新農業,2021(6):70.
[5]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小漿果病蟲害安全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9,50(5):528.
[6] 袁海濱,魏延弟,孫長東,等.長春地區藍莓主要害蟲種類及其種群發生動態[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5,37(2):160-165.
[7] 劉佩旋,鄭雅楠,辛蓓,等.藍莓主要害蟲發生防治現狀與展望[J].中國植保導刊,2015(6):31-34.
[8] 張紅英,侯福榮,劉瑞玲.幾種金龜子的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J].植物醫生,2011,24(5):27-28.
[9] 任艷玲,周杰,楊茂發,等.貴州藍莓病蟲害調查及防治方法初報[J].中國南方果樹,2015,44(6):102-105.
[10]封天洪,黃振興,羅麗林,等.麻江地區藍莓果蠅發生與防治分析[J].南方農業,2021,15(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