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25)16-0018-05
在語言使用中,語法知識是“形式一意義—使用”的統一體,直接影響語言理解與表達的準確性和得體性。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Gram-martime板塊通過歸納本單元新授詞語和句型,幫助學生理解并初步掌握相關語法知識,引導教師宏觀地把握本單元的主要語法內容。一般采用直觀、易懂的圖表形式,歸納和總結句型等語法知識。教學中,如何合理、巧妙地實現語法“形式一意義—使用”三者的統一?筆者在近期觀摩的一節江蘇省優質課六年級上冊Unit 4Thenandnow(Grammartimeamp;Funtime)中,找到了答案。陳逸群老師在主題意義統攝下,設計真實學習場景,展開語法教學,生動,有趣,扎實,高效。
一、深入研讀語篇,明確主題意義
主題意義,指作者或說話人圍繞主題,通過語篇的語言內容和表現形式傳達的核心思想或深層含義,即語篇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情感態度、價值取向等。主題意義的探究和挖掘,能夠有效地將英語學科的立德樹人目標落到實處。而唯有深入研讀語篇,才能明確主題意義。
本單元的話題是“過去和現在”,通過對比Mike一家人過去和現在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讓學生感受科技是如何改變生活的。第一課時,Storytime語篇對比呈現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的陳述句,分四個段落,從第三人稱的角度進行描述。本課為第二課時,Grammar time通過圖表呈現Storytime文本中的四個一般過去時句子,同時呈現be動詞和若干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內容涉及前面三個單元;Funtime的活動Makeandsay,通過呈現兩個照片框與一組句型結構框架,讓學生在“貼一貼”“說一說”活動中,以第一人稱介紹自己的過去和現在。
過去和現在一直在同步出現,因此,需要一分為二地進行辯證思考。于是,教師提出大問題“Do you like the past or the present?”,來統領整個單元、整節課的教學。師生共同思辨的過程,便是明確主題意義的過程。
二、巧設真實場景,展開語法教學
“所謂場景,是與學習內容(主題)相關聯的場合或情境。把學生帶人或引入場景,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讓學生進入一種欲罷不能的狀態。”
真實學習場景指在教室內外、課堂上下,通過師生、生生等互動,產生的行為及心理的環境氛圍。真實學習場景有助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強化情感體驗,實現多元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真實學習場景可以分為生活場景,如教室、學校、超市、公園等;模擬場景,如角色扮演、空間復制等;多模態場景,如音頻、影視頻、圖片等。
真實學習場景的設計,需要聚焦主題意義,結合學生的認知邏輯和生活經驗,在原有文本現成場景的基礎上,或補充、或整合、或調整、或創生,以更好地聯結教材各板塊之間的內容,讓學生在更真實、合理的學習場景中,展開一系列層層遞進、相互關聯的英語學習活動,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一)以大任務引出真實場景,串起語法學習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語法知識”的二級內容要求中提到:在語境中理解一般過去時的形式、意義、用法;在語境中運用所學語法知識描述、比較人和物,描述具體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描述時間、地點和方位等。
可見,語法學習離不開語境。語境,即語言的環境,又叫做情景、情境或場景。創設教學情境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情境要具有生活化特點,堅決貫徹新課程“三貼近\"原則的理念,即: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如何設計本節課的真實學習場景?教師一定要細讀、深讀教材,讀出教材的深意和內涵,讀出自己的個性和智慧。基于教材,從學情出發,以“制作個人成長小冊”為大任務、大場景,串起整節課的語法教學。內容既有過去,又有現在,可謂別具匠心,獨具特色。
1.活動整體呈現,定位出發點
出發點指的是在開展任何工作時最初的動機、原因或者起始點。出發點的理解,決定了方向和目的。一般過去時與一般現在時的比較和運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因此,教學要以此為出發點,在設置大任務的同時,精心設計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活動,幫助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語法,最終實現從“掌握知識\"\"轉化能力\"到“形成素養”的蛻變。
課伊始,師生通過Chant簡要互動后,
T:Whatdid you talk aboutin the chant?
Ss: Then and now.
T: Today we'll go on learning Unit 4 Then and now.
T:In this class,we will make a growth booklet of yourself.
We will do it in 3 steps:Make a summary of the rules (of the past tense).
Make use of it(and practise it).
Make it yours.
After that,I hope you will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the past tense.
教師開門見山,借助多媒體直接呈現本課學習任務。通過思維導圖把活動逐個鋪開,一目了然的框架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學習語法的方法。
2.任務分步實施,聚焦中心點語法教學應盡可能使學生有機會在語境和語篇中感知語法形式和語法的表意功能,然后在關注意義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具體語境呈現語法結構,引導學生觀察語法形式,分析歸納語法規則,之后教師做必要的講解和總結。語法教學,需要時刻關注“形式一意義一使用”的有機統一。在教學中,可以科學、有序、有規劃性地展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學習和理解語法,特別是語法在語境中的表意功能,并能有效地利用語法進行理解和表達”。這是語法教學的重心或中心點。
任務一:Make a summary of the rules在讓學生角色代入Storytime文本四個人物的“過去和現在\"后,教師讓學生
(1)齊讀Storytime中所有\"過去\"的句子。(2)齊讀Grammar time的四個句子。(3)自主尋找其中的兩個重要規律,同桌討
論,之后交流:一是 past time,并舉例,如ago,just now,
yesterday。二是 past forms 。(4)自行在學習單上寫表示過去的時間,之
后交流。教師強調:ago 和last。(5)快速說過去式。T: g-o,go S1: w-e-n-t,went(6)Game time:Have a PK.說動詞過去式,并拼讀,男女生輪流。自主
選編號,答對后同步加分。Tip呈現:注意不規則
變化。(7)齊讀Grammartime中的過去式。(8)Make a summary of the rules.Rule 1: We usually use the past time.Rule 2: We should use the past form.
本環節的任務,重在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取與梳理一般過去時的規律,即過去的時間和過去式。教學時,教師關注細節,對難點把握得當、處理到位。對于過去的時間,進行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先口頭交流,后自主書寫。對于過去式,既有機械性的鞏固拼讀,又有趣味性的搶答挑戰。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對一般過去時的“形式\"產生了深刻印象,對其“意義”也有了進一步的感知。
任務二:Makeuse of it
T(呈現拓展繪本封面):Doyouremember themotherinthepicturebook WhenIwasalittle girl? It’s also a story about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1)多媒體呈現文本空缺。(2)學生完成作業單填空。教師提醒:不要忘記兩個規律。(3)學生分段交流答案每交流一處,呈現Rule1:past time以及Rule 2:past formo(4)教師小結:From these words,we knowthe mother's past and present.
本環節的任務,旨在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通過回顧一般過去時的兩條規律,分析、判斷究竟該使用一般現在時還是一般過去時,從而內化與運用語法知識,這是一項介于機械性與意義性之間的練習。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既要關注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的“形式”,又要應對這兩種時態的“使用”,他們的語法意識在不經意間得到培養,學生對語法的敏感性也越來越強。此處,雖語法的“意義\"得到了自然滲透,但學生未必達到將其與“形式”“使用\"融為一體的境界。
任務三:Make it yours(1)重現任務。
T:Remember,in this class we will makea growth booklet ofyours.We make itto record our growth and compare our past with the present. I think it’s very meaningful.While we make it, we need to use the past tense correctly.
(2)欣賞視頻。
Abooklet fromMissChen'sstudent 在成長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感知如何制作成長相冊。
(3)了解做法。
Step 1. Stick the photos and write down your changes.
Step 2.Think over and give a title.
(4)嘗試制作。
(5)分享小冊。
本環節的任務,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學生通過欣賞視頻示范,可以了解如何制作成長小冊。不過,學生有自己的看法、見解和觀點,因此,在嘗試制作時,還是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在書寫成長歷程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兼顧兩種語法“形式一意義一使用\"的統一,進行真實的、有意義的、交際性的語法輸出。學生帶著真摯的情感,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有興奮,有感動,有留戀,有自信當學生上臺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時,學習語法的最終目的便得以實現一“用語法表達和實現交際功能”。
在語法學習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錯誤是常事,尤其是當多種語法同時出現時,教師要善于隨機調控,引導學生互助、互評、互改。從生疏到熟練,從犯錯到準確,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運用語法來提高理解和表達的有效性。
3.語法要領梳理,尋找融通點
語法教學的內容包括教授語法的形式(即:語法結構是怎樣構成的)意義(即:語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和使用(即:某個語法形式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課堂接近尾聲,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回顧,通過三個核心詞\"What\"\"How\"\"When\"梳理一般過去時的語法要領,讓學生在歸納、比較中,尋找到幾個單元知識的融通點。
T: Now can you form a picture of the past tense?
What is it? (Make a choice: things happened in the past)
Howtouseitcorrectly?(再次呈現Rule1和Rule 2)
Whencanweuseit?(逐圖呈現,引導學生 發現:Unit 1-tell a story,Unit 2-write a diary, Unit 3-share an experience of the holiday,Unit 4- compare the past with the present。)
由此,教師幫助學生構建以“一般過去時”為核心的思維導圖,通過三個關鍵詞,讓他們清晰、準確地掌握其概念、使用的規律、使用的場合等。教師以此為引子,鼓勵學生在課后從自身認知和喜好出發,繪制個性化的小報或導圖。關于語法的“使用”,教師把之前所學的幾個單元分別羅列出來,讓學生融會貫通,進行觀察、對比、思考、分析,最終歸納出“一般過去時\"可用的不同場合。學生通過理解、內化,迅速在大腦中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串與記憶鏈。
可見,好的情境是學生的思維發生處、知識形成處、能力成長處、情感涵育處,創設情境就是構建課程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生命相接的過程。“制作個人成長小冊\"這一真實場景的設計,讓本課語法教學不再枯燥,學生學得深,悟得透,用得活。
(二)以大問題引發辯證思維,深挖主題意義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引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就是圍繞問題展開的。這里的關鍵是問題的質量(深度),核心是學生的思維。\"這節課上,教師設計了一個能夠統攝全課、觀照主題意義的開放性大問題。教學中,教師及早呈現該問題,在每個學習任務之前、之中、之后,分別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回應問題,問題與任務相呼應,在挖掘主題意義的同時,把課堂學習推向深處。
1.問題的拋出
教師在提出本節課教學的一個大任務、三個小步驟后,與譯林新版《英語》教材相對接,隨機拋出大問題。這一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生成思考的熱情,還是本課的一條學習主線,它將引領學生自主探究主題意義。
T: In this class,we will think a big question of this unit:Do you like the past or the present?
2.反復的追問
第一處:基于文本人物的思辨
T:Firstlet’sgo intoMike'sfamily.Let’sthink about it:Dotheylike thepast of thepresent?
由此,讓學生回顧Mike'sfamily,角色代入,用第一人稱的形式描述。教師先作示范:Hi,I'm Mike.I like the past / the present.Six yearsago,I..Now,I...學生四人一組準備,之后上臺展示。
T:From their words,we know they all like the present. Do their lives good?
Ss: Yes.
第二處:基于繪本主角的思辨
在復習拓展繪本WhenIwasa littlegirl內容、操練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后,教師提問學生:Does the mother like the past or the pre-sent? Why?
學生給出不一樣的答案
S1:I think she likes the present.Because she has a cute daughter. S2:I think she likes the both.Because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re nice.
T: From’these pictures,we can know that Mother had a great childhood.So her past is full of good memories.And she is happy to bea mother.So I think the mother both like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第三處:基于學生自我的思辨
在引導學生制作自己的成長booklet時,思考:Do you like the past or the present?在一個學生分享展示booklet之后,教師自然引出:Your title is I become a good girl. So I think youlike your present. Yes or no?
教師小結:From the girl’s words,we know she likes the present. I guess some of you like your present. And I also guess some of you like your past. Maybe you like your present just like
Mike's family because technology bringsusa better life.Maybe you like the past like the mother,because the past is full of memories. Maybesome ofyou likebothof them.No matter whatyou think,changes happen every day.So I think we need to welcome changes and accept them with an open mind. Right?
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和探究主題意義的情境和空間,學生通過三次對開放性問題的分析與思辨,評價主人公的行為,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由于認知方式和生活閱歷的不同,對于同一問題,學生獨立思考,交流不同觀點,給出相應理據,大家共同品鑒,相互學習。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應對或評價。在理性表達情感與態度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成為意義探究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在此,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實現了思維的高度辯證統一,它既有對學生不同聲音的回應,又有對正確人生態度的引領。
實踐證明:主題意義統攝下基于真實場景的小學英語語法教學,避免了為教語法而教語法,實現了用以致學,學以致用。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既可以掌握語法規則,又可以形成語法意識。
參考文獻:
[1]何鋒,齊迅,沈峰.英語教師教學用書·六年級·上冊[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雷玲.教師要學馬卡連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5]程曉堂.改什么?如何教?怎樣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