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05)16-0034-03
04年9月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回答記者提問時強調“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兩小時,每天保證一節體育課,另外課后再鍛煉一個小時,保證每天兩個小時,全面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0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指出,“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加強校園足球建設,有效控制近視率、肥胖率。\"各省市教育部門也發布了相應的落實政策。由此可知,體育鍛煉已成為中小學生在校生活的常態。那么,鍛煉什么,怎么鍛煉,如何鍛煉才能科學有效又安全,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抓手是體育課程,體育課程是學生養成科學鍛煉習慣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應加強學科教研,提高教學效率,把每一節體育課都上成科學鍛煉的示范課、體育鍛煉風尚的引領課,讓學生不但能夠上好體育課,而且在課后一小時的鍛煉中也應做到科學規范、安全有效。因此,體育課程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意義就頗為重要。
一、體育鍛煉的意義
無論是之前的“陽光體育一小時\"還是現在的“綜合體育運動兩小時”的落實,都需要體育課程這個主要抓手積極回應。在應對小學生“小眼鏡”“小胖墩”“小焦慮”等健康問題上,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學生發展意義。學生全面發展是教育的育人目標,五育并舉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五育相輔相成,不能相互替代。體育為其他各育發展提供保證,體育發展不好,其他教育就是空中樓閣。
2.學生安全意義。學生在體育鍛煉時會遇到安全問題,體育課上也應有安全教育。體育課上的安全教育可讓學生學習到安全知識,具備識別潛在安全風險的能力,在遇到緊急安全事件時,能夠保護自己、幫助別人,減少生命和財產損失。
二、學生體育鍛煉的策略
(一)提高政府協調和社會參與度
首先,要提高教師主體的責任擔當意識。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與體育教師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政策精神,勇于擔當體育的重要使命,勤于事,踐于行,保障體育教學的課時和課后相應的鍛煉時間,促進學生科學鍛煉、健康成長。
其次,要積極宣傳體育鍛煉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學生只有從心底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教師的鍛煉指導。教師要讓學生明白這些運動項目或技術動作的長期鍛煉效果及其具體意義,從而使其對各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更加走心、走實。
最后,要提高社會群體的體育健康意識,積極投身體育健康事業;提高家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加強政府對社會體育場館的規范和管理;提高網絡體育鍛煉APP和視頻的市場引導與監督力度,共同維護學生健康安全的體育鍛煉環境。
(二)加強學校體育資源建設
學校作為學生體育的主陣地,要切實擔當起育人使命,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制定并完善相應的規范與制度,以體育目標評價為導向,保障體育課程和各種形式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提升體育教師綜合能力。加強校際交流學習,補短板、強能力。在這方面,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各個學校的特色,加強區域內統籌規劃、交流學習、資源共享。
其次,要配齊配好各項體育器材和場地,不斷拓展學生體育鍛煉的形式和途徑,使學生能夠有機會嘗試多種體育項目,豐富自己的鍛煉需求。
最后,要在學校營造體育鍛煉新風尚,除了舉辦正常的春秋季運動會以外,還應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開展相應的專項比賽,不斷抓典型、樹榜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和競技意識,發掘體育人才。
(三)規范學生的技術動作
以立定跳遠教學為例
1.立定跳遠的概述
(1)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包括預備姿勢、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環節。在預備姿勢階段,學生雙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身體稍前傾,雙臂前后擺動,雙腿隨之協調屈伸;起跳時,要迅速用力瞪地,同時雙臂由后向前上方擺動,以增加起跳力量,展體要充分;騰空階段,收腹、屈膝為落地做好準備;落地時,要腳跟先著地,屈膝緩沖,減少地面對腿部的沖擊力。
(2)立定跳遠的技術分析。立定跳遠是一項基礎體能項目,廣泛應用于中小學生的各類體質健康測試評估。它要求學生在站立狀態下,通過雙腿的蹬伸和上肢的擺動,盡力向前跳出最遠的距離。技術分析主要是通過下肢的基礎爆發和彈跳,輔以上肢的協調擺動以及下肢的蜷收等動作完成一次跳躍。
(3)立定跳遠成績的影響因素。立定跳遠是一項綜合性的體育活動。立定跳遠的成績不僅與學生的下肢力量有關,還與學生的協調性、柔韌性、技術動作和心理因素等多重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應結合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案。
2.立定跳遠的訓練方法
小學生的身體發育尚未成熟,肌肉力量與核心爆發力相對較弱,要持之以恒地進行針對性訓練。因此,在小學立定跳遠學習中,學生要注重下肢肌肉力量和核心爆發力的長期鍛煉,在此基礎上加強柔韌度訓練和規范準確的技術動作適應性訓練。
(1)肌肉力量和核心爆發力鍛煉。小學生的身體還在發育階段,進行核心爆發力鍛煉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敏度,還可減少對骨骼和肌肉的過度壓力。采取的具體措施有:肌肉力量的鍛煉方法,如蹲跳起、單腳交換跳等;各種跳躍運動,如縱跳、收腹跳、挺身跳等;原地鍛煉,如仰臥起坐、原地縱跳等。長期堅持這些訓練動作便可提高學生的核心力量。
(2)身體柔韌性訓練。在體育鍛煉開始之前一定要做好拉伸和身體柔韌性準備,特別是在以爆發力發揮重要作用的立定跳遠的訓練上更應該加強身體柔韌性鍛煉。因此,體育課上,教師要加強學生立定跳遠前的靜態、動態和被動拉伸動作的訓練,例如坐位體前屈以及在教師輔助下的被動拉伸等動作。
(3)彈跳訓練。彈跳訓練涵蓋下肢力量、核心力量和身體柔韌性鍛煉。在力量和柔韌性鍛煉的基礎上進行彈跳訓練是練習立定跳遠的綜合性鍛煉方式。在體育訓練中,教師采用原地縱跳、摸高縱跳、深蹲跳、擺臂練習以及身體柔韌性訓練護航彈跳訓練,避免肌肉拉傷。
(4)指導訓練。在提升身體素質的訓練基礎上,體育教師通過視頻講解、親自示范和一對一個性化指導來規范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具體措施有:建立個人臺賬,對每個學生的進步和不足做好記錄;一人一策,幫助學生制訂立定跳遠訓練的長期規劃,在鍛煉過程中重視技術動作分解并及時糾正錯誤的訓練動作;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克服自卑與畏難情緒,使之積極鍛煉;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設計“立定跳遠接力賽”游戲,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不斷規范技術動作;家校溝通,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溫習立定跳遠的動作規范,鞏固課堂效果。教師在關注立定跳遠成績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練習態度、小組合作等方面的表現。
(5)綜合訓練。除了有針對性的訓練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倡導每個學生熟練掌握1~2種其他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跳繩、中長跑等。通過長期大量的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能水平,從根本上促進立定跳遠成績的提升。
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其他運動項目。在經過一個學期的有效訓練之后,學生基本掌握了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和常規鍛煉方法,不僅使立定跳遠的成績有效提升,還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步增強,同時也提高了其他體育項目的競技水平。
作為體育課程和體育鍛煉的主體,在政策引領、學校推動和教師指導下,每個學生都是體育課程改革落地的受益人。上好體育課、積極鍛煉身體,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預防心理問題,磨礪意質,增強自信。
參考文獻:
[1]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EB/OL]. (2024 -9-26).http://www.scio.gov.cn/live/2024/34857/tw/index.html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EB/OL].(2025-1 -19).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9914.htm
[3]張小丹.淺談學校健康教育對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4,(05):75~77.
[4]劉麗云.拉花引入學校陽光體育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