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天,我與父母一同前往鄉間旅行。早就聽聞那里山川靈秀,果不其然:田疇交錯,遠處的山巒似青黛輕染,近處的溪流水波瀲滟,野花肆意地綻放,好一幅天然的田園畫卷。
然而,行至半路,車子卻突然劇烈顛簸起來,隨后陷進了大坑。父親反復發動,車輪空轉,濺起泥點,卻無法脫困。我們三人在車旁焦急踱步,這時,幾個農民模樣的人從遠處走來,我心中警鈴大作,悄悄扯了扯父親的衣角,低聲說:“爸,他們該不會是來趁機要錢的吧?”父親皺了皺眉,眼中滿是警惕。母親輕聲道:“要不咱先別吭聲,看看他們想干啥。”
“車陷啦?我們幫你們弄出來。”一位大叔開口,聲音渾厚。我和父母對視了一眼,彼此的內心充滿了糾結。父親握緊手中的車鑰匙,像是在做一個重大的決定。母親微微咬著嘴唇,眼神中滿是不安。父親沉思片刻道:“麻煩你們找幾塊木板,把車墊起來,我們出錢。”大叔們什么也沒說,轉身去找木板,很快便把木板墊在車輪下,幾人一邊喊號子,一邊推車。此刻,我深刻地體會到同舟共濟的力量。
車子脫困了,父親連忙從錢包中抽出三張一百元遞給大叔,說:“辛苦你們了,快拿著。”大叔們滿臉疑惑,連連擺手直往后退。一位大叔忙上前按住父親遞錢的手說:“真不要,幫個忙哪能收錢!”父親愣住了,問道:“你們不要錢?”大叔笑了笑,憨厚地說:“不需要,舉手之勞而已。”父親又從車里拿出幾包煙,一一分給他們。一位大叔接過煙,嘆了口氣說:“前幾年我們這兒的名聲是不太好,可誰還沒個難處呢?能幫一把是一把啊。”大叔們的言行詮釋了救濟精神——不圖回報。
離開前,我們一家人與大叔們合影留念。之后每當看到這張照片,那天的場景便會浮現在我眼前。我終于明白,不能僅憑片面的傳聞去評判他人,這世間的善良與美好,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舉動中,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
這次推車經歷,是人與人之間同舟共濟、無私救濟的生動體現,這束“濟”之光輝也將永遠伴我前行。
◆點評
" 作文選材貼近生活,將日常小事轉化為動人故事,充滿感染力。作文立意深刻,通過“推車”這一事件,不僅展現出同舟共濟的力量,更揭示了不能以偏概全地評判他人、要善于發現人性美好的道理。小作者按照事件發展的順序敘事,從遇困的焦急、對村民的猜疑,到獲助后的感動與反思,層層遞進,結尾對主題進行了升華。
【作者系江蘇鹽城市鹿鳴路初級中學七(2)班學生,指導教師:唐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