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深化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強省,發揮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的示范引領作用,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單位面向全省開展2024年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優秀案例征集工作。經自主申報、地市和部門推薦、專家評審及公示,確定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數字化、數字普惠化5個領域共282個案例為2024年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優秀案例。本期,本刊聚焦治理數字化領域,展示相關優秀案例,供互學互鑒。
在治理數字化領域,浙江通過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數據驅動,不斷提升決策科學性,增強服務能力,相關經驗做法特色鮮明、示范引領性強
治理數字化是指通過運用智能化技術優化社會治理,推動治理機制、方式和手段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是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我國高度重視治理數字化轉型工作,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2024年7月,在二十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
浙江是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先發之地,圍繞“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現代政府建設目標,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數字化改革探索實踐,迭代升級數字政府建設,持續打造“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省域數字治理能力和治理現代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據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2023年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浙江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水平位列“非常高”組別,且連續多年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構建高效協同治理體系,提升全域智慧服務能力
從2014年“四張清單一張網”,到2016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2021年數字化改革,浙江一以貫之全力推動治理數字化轉型,已初步構建形成整體高效的運行管理體系和全域智慧的協同治理體系。2024年,“浙政釘”推動省市縣鄉村網格六級210萬政務人員實現組織在線、溝通在線、業務在線,日活躍用戶170萬人;“浙里辦”匯聚3638項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2057項便民惠企服務、注冊用戶數1.23億人,日均活躍用戶數300萬。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通過建設“浙農經管”系統,搭建全省統一、省市縣鄉村五級聯網的“三資”數字系統,為農村集體經濟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全過程的信息化運行和監管。農村集體經濟綜合服務平臺包含農村集體人口管理、組織管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產權管理等多個平臺,實現數據深度、有效的鏈接與挖掘,有效規范村集體運行、盤活集體資產,提高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服務水平。如溫州市永嘉縣運行“浙農經管”僅半年,農村涉“三資”問題初信初訪件就同比下降達84%。
強化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推動數字政府創新提質
浙江大力推進數字政府2.0建設,強化人工智能賦能,探索審批管理、監管執法、政府服務等領域場景創新,著力打造政務創新應用體系,全面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杭州市濱江區、余杭區,寧波市海曙區,衢州市等多個地方紛紛上線AI服務大模型,打造24小時“不打烊”網上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數字健康人·安診兒”開展健康咨詢、就醫陪診等服務超1400萬人次,基層輔助診斷應用累計服務5萬余名基層醫生。杭州“親清在線·政策超市”應用大模型技術研發智能機器人“親清小Q”,為企業提供政策推薦、政策解讀、問題解答等交互服務超2萬次。
杭州市持續迭代升級城市大腦,打造城市大腦2.0版本。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共治基礎庫、共建關系庫、共用專題庫、共搭算法庫、共育知識庫,推進集成市域治理各領域算力、數據、算法、模型、組件等智能化要素,有力支撐智能亞運、共同富裕等重大場景建設。建構1個智能中樞支撐政務垂域應用生產培育,打造城市大腦GPT(服務側﹕智能即服務)和數智公務員(治理側﹕智能即治理)2個數智產品,培育N個行業大模型應用,打造全國領先城市智能體,已培育“親清小Q”“杭小憶”“人社小靈光”等大模型應用,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好評。截至2024年底,城市大腦累計上線應用275個,注冊用戶1914萬,日活55萬人,用戶流量全省第一,實現從數字治理探索者到智慧城市引領者的轉變。
創新監管模式機制體系,不斷提升智慧監管效能
浙江積極構建以“雙隨機”為主的常態化監管體系,實現日常監管領域“雙隨機”全覆蓋。創新實施抽查事項負面清單管理改革,推動全省執法部門“雙隨機”抽查事項占比達62.91%,采用“雙隨機”方式開展的檢查占總檢查量的88.58%,日常監管公正性顯著提升。持續迭代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模型,推動專業領域信用風險模型接入省“互聯網+監管”平臺,全省99.82%的“雙隨機”抽查任務運用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監管效能顯著提升。
浙江公安聚焦涉企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突出問題,將行政監管改革重點切換到對企業的行政檢查場景中,推動涉企“行政檢查一件事”集成改革,將535項涉企檢查事項整合歸并為82項,精減84.7%;行政檢查一件事應用率達34.43%,8622次涉企行政檢查應用行政檢查一件事集成實施,2024年全省公安機關涉企上門檢查次數同比減少30%以上;國務院刊發推廣浙江公安推行涉企行政檢查一件事集成改革助力打造“無事不擾、輕微不罰、有事高效辦成”的營商環境做法。
推進惠企應用集成創新,持續優化數字營商環境
浙江持續迭代優化“浙江企業在線”,推進電子營業執照綜合集成應用國家試點建設,深化“多報合一”,打造“一指減負”場景應用,有效提升企業辦事體驗感。全年精準推送惠企服務信息2030萬條次,精簡填報項170項,為企業減負超1300億元。世界銀行官網刊發《政務服務數字化 中國營造更好營商環境:浙江省改革經驗案例研究》,向全球宣傳浙江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和做法經驗。
紹興市柯橋區創新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平臺,首創紡織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新機制。平臺紡織品花樣數治應用收錄了全省近12年登記的花樣版權圖片13萬件,并運用大數據分析、AI圖像比對技術等,構建全流程確權、一體化查重、云調處保護、花樣資產化等四大集成應用場景,涵蓋全流程登記、AI查重、糾紛調解、融資質押等11個重點應用功能,實現花樣版權登記、管理、維權全鏈條線上服務,AI比對50.11億次,成功鑒定重復和抄版登記花樣4500余個,占比11.78%;AI智審應用已嵌入全省法院辦案辦公平臺,實現與全省法院系統協同辦案。
(作者單位: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