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石破天驚的槍響,如撕裂沉沉夜幕的閃電,為古老民族開辟了嶄新道路,孕育了穿越時空、燭照未來的偉大八一精神。歲月流轉,滄海桑田,當強軍興軍的號角在新時代嘹亮吹響,深刻領悟并大力弘揚八一精神,鍛造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時代鐵軍,對于應對風險挑戰、實現民族復興偉業仍然具有深遠意義。
一、從偉大革命歷程領悟八一精神的深刻內涵
偉大的革命實踐必然孕育偉大的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南昌起義的進程中鑄就的八一精神,體現出“堅定信念、聽黨指揮,為民奮斗、百折不撓,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等深刻內涵,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堅定信念、聽黨指揮
1927年春夏,正當北伐戰爭節節勝利、工農運動蓬勃發展之際,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在上海、武漢發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一時間,神州大地籠罩在腥風血雨之中,年幼的中國共產黨面臨被趕盡殺絕的嚴重危險,中國革命處于命懸一線的緊要關頭。在這樣極端艱險的情況下,先進的共產黨人沒有被嚇破膽,而是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不動搖,深刻吸取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組織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告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
南昌起義是按照黨中央的部署和指示進行的。在起義部隊中建立黨的組織,確立黨對部隊的政治領導,使人民軍隊自創建起便在黨的領導下行動和戰斗,這體現了廣大起義軍官兵跟黨走的如磐信念。1927年7月,中共中央進行改組,成立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宣布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爾后南下廣東,重建廣東革命根據地。周恩來臨危受命擔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面對張國燾執意阻止起義,一向溫文爾雅的周恩來拍案而起,堅決要求執行黨中央決定,“起義斷不能遷延,更不可停止”,充分體現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堅定黨性。擔任起義軍主力第二十軍軍長的賀龍,早已在北伐戰場上聲名遠揚。面對蔣介石、汪精衛高官厚祿的拉攏,他均嚴詞拒絕。當時,賀龍雖非共產黨員,但當周恩來找他談話時卻堅定表示,“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列主義才是救國救民的真理”,“我完全聽共產黨的話”,欣然擔任南昌起義軍總指揮,并在南下瑞金時加入共產黨,成為聽黨指揮的典范。起義中,從主要領導人到普通戰士,都沒有統一的軍服。為了區別于反革命軍隊,同時避免與普通群眾混淆,在參加戰斗之前,起義軍官兵在領口系上一條紅帶子。粟裕將軍曾說,這根紅帶子是用來拎自己腦袋的。當起義軍官兵領到那鮮紅的帶子時,都感到無比光榮和神圣,因為它是參加革命、忠于革命、勇敢殺敵的光榮標志與象征。
矗立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廣場上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圖:周密/新華社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八一精神彰顯了千千萬萬革命將士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在挫折中愈加奮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的強大力量。自南昌起義開始,人民軍隊便將黨的旗幟高高擎起,三灣改編提出“支部建在連上”,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歷史反復證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生存發展的命脈所系、力量所在。這份對黨的忠誠,是熔鑄在軍人骨血里的絕對服從,是“槍聽我的話,我聽黨的話\"的行動自覺。無論是戰爭年代“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還是和平時期面對復雜考驗巋然不動、堅守信仰陣地的無數官兵,皆以生命與行動詮釋了“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這份忠誠,使人民軍隊在驚濤駭浪中始終方向明確、立場堅定,成為黨最可信賴的鋼鐵柱石。
(二)為民奮斗、百折不撓
南昌起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救國救民”。通過革命奪取國家政權以實現建黨的初心和使命,其鮮明的起義綱領和土地革命政策得到社會各界支持和群眾歡迎。1927年8月1日拂曉,隨著槍聲停止,由惲代英等起草,經周恩來修改,以原國共合作時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的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共22人共同署名的《中央委員宣言》在報紙頭版發布,明確指出,南京和武漢的國民黨黨部和政府“已成為新軍閥之工具,曲解三民主義,毀棄三大政策,為總理之罪人,國民革命之罪人”,號召一切革命力量共同努力,為獲得一個新根據地、解決土地問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一切新舊軍閥而斗爭。由革命委員會起草、賀龍簽發的《告全體官兵書》也在報紙發布。這兩份文件,既是聲討國民黨反動派的檄文,也是對廣大起義軍官兵的戰斗動員令,更反映了新型人民軍隊區別于舊式軍隊的主要特征,彰顯出“為民奮斗\"的鮮明宗旨。
從南昌起義開始,起義軍就與人民群眾建立起血肉聯系。在黨的領導下,起義軍官兵與南昌百姓秋毫無犯,留下“大水缸茶香四溢慰義軍\"“臨時理發店免費剃新容\"\"飛轉老牌縫紉機制軍服”“深情厚誼一萬銀元收條\"等不朽佳話。起義軍南下時在瑞金連續召開會議,討論政權、土地、勞動政策和行軍路線等問題,特別是對土地政策作出重要調整;在湘南起義中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開展“插標分田\"運動,得到農民的熱烈擁護。同時,南昌起義之所以能在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轉折時刻闖出一片新天地,源于無數英雄豪杰的壯舉。從以第二十四師教導隊長共產黨員陳守禮為代表的\"紅帶兵\"浴血奮戰占領南昌城,到起義軍冒著酷暑南下艱苦行軍;從三河壩戰役官兵誓死殺敵,到“潮汕七日紅\"建立工農政權;從朱德率領起義軍余部\"穿山西進\"開展“贛南三整”,到發動湘南起義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英勇頑強和血戰到底的戰斗精神貫穿始終。
人民軍隊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從紅軍“半條被子\"的故事到解放軍睡在上海街頭的動人場景,無不彰顯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戰爭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中那句“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祅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正是人民用血肉之軀托舉軍隊的生動寫照。和平時期,無論是抗震救災、抗洪搶險,還是國際維和等行動,人民軍隊都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三)敢為人先、勇于創新
“八一功在第一槍。\"南昌起義這石破天驚的“第一槍”,不僅是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壯舉,而且是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更是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起點。這次起義揭開了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的序幕,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土地革命戰爭的新時期。自此,黨領導的武裝斗爭如雨后春筍般遍及全國,漸呈燎原之勢。南昌起義部隊歷經艱辛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中國農村第一個革命根據地,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毛澤東曾指出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這時的黨終究還是幼年的黨,是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三個基本問題上都沒有經驗的黨”。南昌起義以敢闖新路的氣魄膽略,為黨的“三大法寶\"的形成作出有益探索。在統一戰線方面,起義軍以國民黨左派旗號發動起義,并為保存革命火種,起義軍隊伍進行艱苦轉戰,最終成功奔赴井岡山。在武裝斗爭方面,起義軍先后取得了南昌起義等斗爭的勝利,特別是在湘南起義中開始實踐游擊戰,為黨領導軍事斗爭積累經驗、作出示范。在黨的建設方面,起義軍勝利伊始就整編了部隊,在軍師級委派黨代表和設立政治部;朱德開展“大余整編”,在起義軍余部重新登記了黨員、團員,調整了黨組織、團組織,成立了黨支部,把部分黨員、團員分配到各個連隊中去,選派了一些優秀黨員擔任指導員。人民軍隊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實踐中探索規律,在世界軍事史上書寫了戰爭指導藝術不斷創新的生動篇章。
南昌起義的槍聲,本身就是向反動統治宣戰的檄文。從井岡山的艱苦奮斗,到長征路上的浴血奮戰;從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到解放戰爭的摧枯拉朽…人民軍隊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八一精神在情感層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黨的赤膽忠誠,在價值層面體現了深厚的為民情懷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意志層面體現了一往無前的氣概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其上承偉大建黨精神,下啟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矗立起建軍精神的坐標。
二、將八一精神融入鍛造時代鐵軍的偉大征程的實踐路徑
歷史昭示未來,旗幟指引方向。八一精神,這座穿越時空的精神燈塔,其光芒從未黯淡,在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輝。弘揚八一精神,鍛造時代鐵軍,是一項承載著歷史榮光與未來使命的偉大工程。我們要讓八一精神成為熔爐,在每一個官兵靈魂深處鑄就對黨的赤誠忠心;讓八一精神成為旗幟,在演訓場上鍛造出無堅不摧的勝戰本領;讓八一精神成為沃土,在改革創新的浪潮中培育出面向未來的銳氣鋒芒;讓八一精神成為明鏡,映照出人民軍隊永葆本色的忠誠品格。
(一)筑牢思想根基,提升忠誠純度
八一精神的首要內涵是對黨的絕對忠誠。南昌起義確立了“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使人民軍隊從誕生之日起就與黨緊密相連。新時代弘揚八一精神、鍛造時代鐵軍,一是要深化理論武裝固本培元。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廣大官兵頭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引導官兵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將八一精神作為黨史軍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講清其歷史脈絡、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確保官兵思想根基堅如磐石,政治方向始終不偏航。二是要傳承紅色基因。充分利用革命遺址、紀念場館、軍史長廊等紅色資源,組織官兵走進歷史現場,聆聽革命故事,感悟先輩情懷。大力宣傳革命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和新時代強軍先鋒,使紅色基因可視化、故事化、具象化。廣泛開展“學傳統、愛傳統、講傳統\"活動,組織老紅軍、老戰士、英模代表進部隊,讓官兵在與歷史對話、與英雄對標中汲取精神養分、厚植忠誠底色。鼓勵基層部隊挖掘整理本單位的厚重歷史與光榮傳統,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榮譽墻、連史館,使官兵在日常熏陶中增強歸屬感、榮譽感和使命感。三是要建強政治工作生命線。牢牢把握政治工作的時代主題,聚焦備戰打仗主責主業,增強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提高政治教員能力素質,用好信息網絡平臺,創新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官兵、貼近實際、貼近任務,從而將忠誠于黨的政治要求轉化為官兵的內在信仰和行動自覺。

2025年7月1日,武警上海總隊機動第二支隊為黨員代表頒發“政治生日\"賀卡。圖:余海洋/新華社
(二)聚焦備戰打仗,提升勝戰硬度
八一精神蘊含著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精神。新時代弘揚八一精神、鍛造時代鐵軍,一是要強化戰斗精神培育。將八一精神蘊含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血性膽魄,深度融入軍事訓練和重大演訓任務全過程。在復雜困難條件下錘煉部隊,設置險局、危局、難局,鍛造官兵處變不驚、臨危不懼、敢于犧牲、勇于勝利的心理品質和戰斗作風。大力開展軍事體育競賽、戰場心理行為訓練等,激發官兵狼性虎氣。廣泛開展向戰例學、向英模學活動,組織官兵觀看《長津湖》《跨過鴨綠江》等優秀軍事影視作品,從而涵養戰斗豪情,樹立“訓練有功、訓練有為、訓練有位\"的鮮明導向。二是要瞄準科技強軍前沿。深刻認識現代戰爭信息化智能化特征日益凸顯的現實,將八一精神“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深刻內涵,轉化為擁抱新軍事變革、搶占科技制高點的強大動力。大力培養官兵的科技素養和信息素養,鼓勵其學習掌握無人機操作、網絡攻防、電子對抗、人工智能等知識技能。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激勵官兵在武器裝備革新、戰法訓法創新、后勤保障優化等方面貢獻智慧和力量,鍛造“科技鐵拳”。三是要錘煉過硬本領。弘揚八一精神,最終要落腳到提升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上。各部隊都要立足自身定位、苦練精兵,圍繞新時代使命任務,突出抓好核心軍事能力建設,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要特別重視指揮員隊伍能力建設,解決指揮員不會分析判斷形勢、不會定下作戰決心、不會理解上級意圖、不會擺兵布陣、不會處置突發情況的“五個不會\"問題以及打現代化戰爭能力不夠、各級干部指揮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不夠的“兩個能力不夠\"問題,培養具備戰略素養、聯合素養、指揮素養、科技素養的新型軍事人才。

2025年6月上旬,海軍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開展訓練。圖為山東艦放飛艦載戰斗機的場景。圖:張匯泉/新華社
(三)勇于改革創新,提升發展銳度
南昌起義不僅是軍事行動,更是軍事理論和建軍模式的創新。新時代弘揚八一精神、鍛造時代鐵軍,一是要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決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決策部署,鞏固拓展改革成果。聚焦備戰打仗急需、部隊發展急盼,繼續優化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疏通指揮體制、力量結構、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堵點淤點,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工作慣性,擺脫路徑依賴,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進而解放和發展戰斗力,增強軍隊活力。二是要著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主動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將八一精神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加速推進軍隊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大力發展“數字鐵軍\",建設覆蓋全域、高度集成的戰場信息網絡,提升態勢感知、指揮控制、精確打擊、全維防護、聚焦保障能力。研發應用智能化武器裝備平臺,探索人機協同、集群作戰等新型作戰方式。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提升訓練管理、后勤保障、政治工作的精準化、智能化水平。培養大批適應未來智能化戰爭的新型軍事人才,搶占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三是要持續健全依法治軍體系。將紀律嚴明這一優良傳統,全面融入新時代依法治軍實踐。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強化法規制度的執行力。堅持以上率下,狠抓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落實,確保部隊高度集中統一和安全穩定。強化法治思維,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官兵合法權益,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使鐵的紀律轉化為官兵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為強軍事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四)永葆作風本色,提升隊伍純度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八一精神最深厚的情感源泉。新時代弘揚八一精神、鍛造時代鐵軍,一是要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始終牢記“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繼承和發揚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積極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勇于承擔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在關鍵時刻發揮突擊隊作用。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共同譜寫新時代\"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新篇。教育官兵自覺尊重地方政府、愛護人民群眾,維護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良好形象。二是要發揚艱苦奮斗傳統,銘記“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歷史警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條件如何改善,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永遠不能丟。大力弘揚勤儉建軍、勤儉辦一切事業的優良傳統,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的行為。引導官兵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得失觀,在艱苦環境中磨礪意志,在奮斗奉獻中實現價值。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帶頭過緊日子,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作風。三是要持續正風肅紀反腐,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深入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切實為基層減負松綁。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緊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營造崇廉尚潔、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通過持續凈化肌體,確保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永不改變。
當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手中,唯有將八一精神融入血脈、鑄入靈魂、見于行動,才能鍛造出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于偉大時代的鋼鐵雄師。這支鐵軍,必將在黨的旗幟引領下,以忠誠為魂、以勝戰為骨、以創新為翼、以作風為盾,在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征途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事業中,續寫人民軍隊無往不勝的嶄新輝煌篇章!
討論題:
1.如何理解八一精神的深刻內涵?
2.結合實際,談一談如何將八一精神融入鍛造時代鐵軍的偉大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