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莆田的傳統美食代表,紅團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不僅是一種味覺上的享受,還是一種鮮活的莆田文化符號。我園開展的食育園本課程,以其獨特的教育視角,致力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認同。將紅團融入食育園本課程,能為幼兒搭建一座與優秀傳統文化溝通的橋梁,進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注入新的活力。
紅團的文化內涵
歷史溯源。紅團源于古代祭祀活動,歷史悠久。古人把紅團當作供奉祖先與神靈的供品,寄托著對祖先的追思和對今后美好生活的期待。歷經歲月變遷,紅團由祭祀場合逐漸走向民間日常,在春節、元宵、婚嫁、壽誕等民俗活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成為莆田人世代生活記憶的鮮活見證。
制作工藝。紅團的制作需要經過多種復雜工序。首先,精心準備餡料,常見的有糯米餡、綠豆餡等。將原料炒熟并研磨成細膩糊狀,這一過程對火候、研磨程度的要求相當高,直接影響餡料的口感和風味。在制作紅團外皮時,選用優質的糯米粉,加入適量的紅曲水揉成團。然后,把面團分成小塊,包入餡料,放入特制的模具中按壓成型,模具上鐫刻著福、壽、喜等寓意吉祥的精美圖案,并配以鮮艷誘人的紅色。最后,將成型紅團放入蒸籠。在蒸的過程中,火候和時間的把控極其關鍵,直接影響紅團的口感。
文化寓意。紅色在傳統文化中代表吉祥喜慶,象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也是紅團在民間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紅團的圓潤造型寓意團聚圓滿,在家庭聚會、節日慶典等場合,紅團把濃郁的親情和團聚的喜悅傳遞給人們,很顯然,紅團已成為情感溝通與文化傳承的紐帶。在莆田人的傳統觀念中,作為承載家族記憶、延續文化血脈的珍貴文化符號,紅團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圍。
如何將紅團文化融入食育園本課程
精準定位課程目標。幼兒能對紅團的歷史淵源、復雜的制作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寓意有系統深入的了解;熟練掌握制作紅團的基本流程,學會獨立完成紅團制作模具、蒸籠等簡單工具的正確使用;借助觀察、練習、討論等多樣化的活動方式,全方位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深入感知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親身體驗中掌握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途徑;充分激發幼兒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和熱愛,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勞動成果,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
創新設計課程內容。開展“紅團的傳奇故事”主題活動,用生動活潑的講述方式,為幼兒揭開紅團背后的神秘面紗,展示紅團應用的多樣場景,并結合歷史圖片、視頻資料等進行講解。
組織幼兒觀看紅團制作的高清視頻,從原料準備的精挑細選到揉面的力道技法,再到餡料制作的配比,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制作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力。
例如,在精心打造的廚藝活動區,帶領幼兒開啟一場制作紅團的實踐之旅。首先,教師提前為幼兒準備好豐富的制作材料,如糯米粉、天然紅曲水、餡料和精美的模具等。然后,教師先進行規范的制作步驟演示,邊操作邊進行詳細講解,保證幼兒對每個環節的操作要點都能心中有數。同時,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揮創意,嘗試制作富有創意紅團,突破傳統造型和圖案的局限,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最后,組織幼兒開展紅團主題繪畫比賽,鼓勵幼兒用畫筆描繪自己心中的紅團形象,或將紅團制作場景逼真地展現出來,或發揮想象賦予紅團奇幻的色彩等。
此外,教師還可開展手工制作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彩紙、黏土、廢舊物品等材料,制作紅團形狀的手工作品,進一步提升幼兒對紅團的情感認知。
多元創新教學方法。例如,高度還原春節趕集、元宵燈會等莆田傳統節日場景,在教室張貼紅團宣傳畫,懸掛大紅燈籠,擺放傳統農具,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在情境中,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制作紅團、互贈紅團等活動,引導幼兒感受紅團在本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并對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有更深刻的認知。
在開展紅團制作活動時,教師可先將幼兒分成若干不同小組,每個小組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原料準備,有的負責揉面團,有的負責包餡,還有的負責模具按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自己的制作任務。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互相溝通,互相學習,共同解決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效地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教師密切觀察各小組的活動,并及時給予指導和評價,鼓勵各組在完成紅團的制作任務中,發揮團隊優勢,不斷創新。
此外,教師還可邀請家長深度參與食育園本課程,開展親子紅團制作活動,請家長帶領幼兒一起在家制作紅團,并用視頻和照片記錄下整個活動過程,然后分享到班級群。在幼兒園,教師組織幼兒分享自己在親子制作紅團活動中的難忘經歷,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溝通。教師還可鼓勵家長向幼兒講述一些本地傳統文化的故事,拓寬幼兒的視野。
深度整合課程資源。邀請當地民間藝人走進幼兒園,為幼兒現場展示紅團制作的精湛技藝,讓幼兒近距離感受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組織幼兒實地參觀當地的紅團制作作坊,深入了解紅團從原料采購、制作加工到成品銷售的完整流程。廣泛收集本地關于紅團的民謠、兒歌、民間故事等,融入課程教學,豐富課程文化底蘊。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動畫視頻,以生動形象、趣味十足的方式,向幼兒展示紅團制作步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播放傳統節日中應用紅團的高清視頻,讓幼兒直觀感受紅團在本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與廣泛應用,為幼兒打造沉浸式紅團文化體驗場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園內的種植園,帶領幼兒一起種植紅團的制作原料,如糯米等。在種植過程中,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了解基本的種植知識,培養幼兒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意識。采收季,組織幼兒參加采摘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艱辛和樂趣。在園內設立紅團文化展示區,展示不同歷史時期的紅團制作工具、制作原料等,幫助幼兒系統了解紅團文化。
將紅團文化融入幼兒園食育園本課程,是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提升幼兒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可通過精準定位課程目標,創新設計課程內容,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等措施,促進幼兒實現知識、技能、情感等多方面的發展。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繼續探索更多將本土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園本課程的途徑,為幼兒的茁壯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