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對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也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求。首先,闡述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明確大數據在預算績效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其次,分析基于大數據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一系列問題,如預算績效管理數字化理念滯后、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科學等。最后,創新提出改進策略,包含了樹立數字化預算績效管理理念、科學設置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等內容。
關鍵詞:大數據;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問題;優化策略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6.037
引言
傳統的預算績效管理模式存在數據收集不全、分析不深入、決策不精準等各種問題,難以滿足現代財政管理的需求,因此,借助大數據提升預算績效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已是大勢所趨。行政事業單位通過借助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開展預算績效管理,能夠自動化地完成數據收集和整合、智能化分析與預測、精準化決策支持,幫助單位提升服務質量和治理水平。
1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直接關系到政府財政資金的合理配置、使用效率以及公共服務的有效提供。第一,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預算績效管理通過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和指標,對預算資金的分配、使用過程及結果進行全程跟蹤和評估,嚴格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能用在刀刃上,竭立減少浪費和無效支出,從而顯著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優化資源配置。在有限的財政資源下,預算績效管理有助于行政事業單位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和預期效益進行合理排序,優先保障重點支出和民生項目,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1]。第三,增強責任意識。預算績效管理強調“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應將預算執行情況與績效結果緊密掛鉤,促使各部門和單位增強預算執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 大數據在預算績效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當前,隨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普遍應用,給行政事業單位帶來了諸多積極影響,能夠提升單位運營效率及質量。大數據在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是多方面的:第一,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管理效率。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突破財政預算績效評價的技術瓶頸。行政事業單位在績效自評或向公眾傳達預算績效時,利用大數據手段能夠更好地形成績效管理網絡模塊,不斷完善績效數據庫建設,并順利開展預算績效評價的網絡媒體工作,不僅提高了評價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還滿足了公眾對財政預算績效信息的不同需求,增強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2]。第二,促進信息互聯,打破數據壁壘。大數據能夠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促進各部門業務、財務、資產等相關信息的互聯互通。職能部門與財務部門能夠實現信息共享,為其共同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有助于提升數據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提高預算管理的協同性,減少重復勞動和數據不一致的問題。第三,優化預算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優化預算資源的配置,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通過對預算績效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行政事業單位能夠發現資源配置中的不合理之處,及時調整和優化預算結構,確保資金能夠用在刀刃上。同時,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建立科學的成本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通過量化分析和比較不同項目的成本和效益,為決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3 大數據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預算績效管理數字化理念滯后
在大數據視角下,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存在績效管理意識淡薄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對大數據價值的認知不足。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中,對大數據技術的價值和潛力認知不足。工作方式還停留在傳統的數據管理和分析方法上,未能充分認識到大數據在提升預算精準度、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巨大潛力,這種認知上的滯后嚴重限制了大數據技術在預算績效管理中的有效應用。第二,預算績效管理觀念缺失。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尚未充分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僅將其視為一種形式或流程,缺乏深入理解和實際應用。單位領導和員工對預算績效管理的認知停留在表面,未能將其與單位的整體戰略目標和日常運營緊密結合。
3.2 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科學
在大數據視角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缺少科學性,不能全面評估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指標設置不合理。部分預算績效評價指標的設置過于依賴主觀判斷和經驗,缺乏科學依據和量化標準,導致評價結果易受人為因素的干擾,進而影響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評價指標體系可能未能充分考慮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和特定需求,導致評價指標缺少針對性和實用性。第二,缺乏動態調整機制。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能長期保持不變,無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管理的需求,使得評價指標體系無法反映實際情況的變化,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3.3 數據共享與整合力度不足
在大數據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中數據共享與整合的不足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數據孤島現象嚴重。行政事業單位各個部門往往使用各自的信息系統,導致數據難以實現跨部門共享,這不僅增加了數據收集的難度,還使得整體數據價值難以被充分挖掘和利用。第二,數據來源單一且質量不高。預算績效管理的數據多來源于手工記錄、財務報表等傳統方式,這些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現數據失真、漏報、錯報等各種問題。第三,信息化水平低。部分單位信息化建設滯后,未能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導致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的能力不足。第五,數據標準不統一。不同部門之間在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等方面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使得數據難以整合和比較。
3.4 預算績效監督手段單一
在大數據視角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績效監督手段單一問題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這一問題主要源于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不足,以及傳統監督方式的局限性。第一,技術手段落后。目前,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監督上仍然依賴傳統的、人工化的手段,如紙質文件審查、定期匯報等。這些方法在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上效率低下,且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預算績效的真實情況[3]。第二,存在“信息孤島”現象。不同部門、不同層級之間的信息流通不暢,導致預算績效數據無法及時、有效地共享和利用。這種“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制約了監督的廣度和深度。第三,監督手段單一。現有的監督手段往往局限于事后審計和定期評估,比較缺乏事前預測和事中監控的有效機制,這種單一的監督手段難以實現對預算績效的全方位、動態化監督。
3.5 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足
基于大數據視角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還存在著多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評價結果應用意識薄弱。一些單位在完成預算績效評價后,未能充分認識到評價結果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沒有將其評價結果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導致評價結果往往被束之高閣,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指導作用。第二,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脫節。部分單位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預算績效評價結果,導致預算編制與績效評價脫節,這種現象進一步影響了預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三,評價結果應用機制不完善。有些單位在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方面缺少明確的獎懲機制,無法有效激勵和約束相關部門和人員,使得評價結果應用缺乏動力和支持,難以形成可持續改進的良性循環。
4 大數據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策略
4.1 樹立數字化預算績效管理理念
在大數據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樹立數字化預算績效管理理念是一個全面而深入的過程,涉及技術、流程、人員、理念等多個方面的變革。以下是從多個維度對如何樹立這一理念進行的分析和操作建議:一方面,明確數字化預算績效管理的戰略地位。行政事業單位需要從戰略高度認識到數字化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這是建設“數字中國”、推動“網絡強國”和“數字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財政管理工作“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全覆蓋”的重要途徑。單位內部管理者應明確這一點,并將其作為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積極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地實施;另一方面,樹立績效管理理念。管理者和員工需要從根本上認識到預算績效管理的地位,其是公共財產管理的基本前提,單位內部應通過開展各種宣傳活動,如紙質媒介、網絡媒介、培訓活動等,提升全體成員對績效管理理念的認識。同時,轉變傳統的預算管理思維,樹立以績效為導向的管理理念,促使員工真正理解數字化預算績效管理不僅是技術手段的更新,更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
4.2 科學設置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在大數據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應科學設置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明確設置原則。行政事業單位在設置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嚴格遵循科學性、系統性、全面性原則。第二,量化與定性相結合。在設置評價指標體系時,行政事業單位應綜合考慮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其中定量指標如預算執行率、成本節約率等,可以通過數據直接計算得出,定性指標,如社會效益、公眾滿意度等[4]。第三,多維度評價。從不同維度出發,設置多個層面的評價指標,如可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價,在不同維度下,可以設置具體的子指標進行細化。第四,個性化設置。根據不同預算項目的特點和需求,個性化設置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考慮不同項目的差異性,評價指標的選取和權重分配應有所差別,以真正確保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3 加強數據共享與整合
在信息化、數字化時代下,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預算績效管理中,應重視數據共享與整合,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構建統一的數據共享平臺。行政事業單位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各部門數據的互聯互通,明確平臺的角色分工、權限設置及數據交換標準,確保數據的規范性和安全性。第二,提升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科學引入先進的數據收集工具和技術,如自動化采集、爬蟲技術等,提高數據收集效率和準確性,加強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銳化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第三,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規范。行政事業單位應制定和完善數據管理的相關制度和標準,明確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和共享的具體要求和規范,加強對各部門數據管理的培訓和指導,提高數據管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第四,全面推動業務與財務融合。加強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溝通和協作,確保預算編制和執行過程中的數據一致性和準確性;推動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和動態調整,不斷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4 創新預算績效監督手段
行政事業單位創新預算績效監督手段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旨在提升預算管理效率、確保資金使用效果、規避經濟風險,并推動單位的可持續發展。以下是從大數據視角出發,對行政事業單位創新預算績效監督手段的具體操作建議:第一,引進大數據技術。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預算績效監督平臺,實現數據的自動化收集、處理和分析,通過構建數據倉庫、運用數據挖掘和可視化技術等手段,提高監督的效率和準確性。第二,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打破部門壁壘,真正建立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共享機制。通過構建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實現預算績效數據的實時傳輸和共享,為全面、動態地監督提供數據支持[5]。第三,完善監督體系。構建事前預測、事中監控和事后評估相結合的全鏈條監督體系。在事前階段,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預算績效的潛在風險;在事中階段,實時監控預算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出現的問題;在事后階段,進行全面評估和總結,為未來的預算編制提供借鑒。第四,強化審計和監督力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審計和監督力度,確保監督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建立獨立的審計機構或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審計和監督工作,同時還應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和激勵機制,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并公開曝光。
4.5 高度重視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在大數據視角下,行政事業單位高度重視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是推動財務管理科學化、精細化、高效化的重要舉措。通過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對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深度挖掘、全面分析和精準應用,從而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行政效能。以下是從大數據視角出發,行政事業單位如何高度重視并有效應用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具體操作策略:第一,加強預算績效評價理念宣傳。通過培訓、宣傳等方式,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對預算績效評價重要性的認識,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管理理念。第二,精準應用評價結果。將預算績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和人員,作為預算編制、項目調整、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對于發現的問題和不足,應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將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部門考核、個人獎懲掛鉤,形成正向激勵機制,促進部門和個人積極提高預算績效水平;基于評價結果,優化財政政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6]。第三,建立獎懲機制。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預算績效評價結果,全方位地落實獎懲機制,表彰和獎勵表現優秀的部門和個人;對表現不佳的部門和個人進行合理問責和處罰。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視角下,預算績效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部分,通過科學評估和考核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能夠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在當前發展中,行政事業單位應注重預算績效管理,積極引進大數據,高質量地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從而確保資金的使用到位,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林彥兵.基于大數據時代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優化研究[J].財會學習,2024(21):1-4.
[2]蔡曉霞.大數據下事業單位加強預算指標管理的思考[J].財訊,2021(25):190-192.
[3]王媛媛.大數據時代加強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建議[J]. 中國市場,2022(03):191-192.
[4]尼彥召.預算績效管理助力行政事業單位發展[J].大眾投資指南,2024(03):30-32.
[5]張慶.內部控制視角下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探究[J].新金融世界,2022(04):28-30.
[6]李佳.大數據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績效管理創新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08):133-135.
作者簡介:鄒婷(1986-),女,漢族,四川樂山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預算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