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展覽是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按照一定的方式將反映同一或相關主題、專題的檔案有條理、系統化地整合在一起,用以集中展示、反映該主題或專題]。一言以蔽之,檔案展覽就是指按一定主題組織,以檔案為主要展品的展覽。檔案展覽是國家檔案工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檔案宣傳和利用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擴大檔案工作影響、提高社會檔案意識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近年來,我國檔案展覽工作如火如茶地開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各級綜合檔案館舉辦檔案展覽12870個,接待參觀2545.2萬人次。《“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又進一步提出,要通過檔案展覽陳列等形式,“加大檔案資源開發力度”。為進一步規范檔案展覽,國家檔案局出臺的《檔案展覽工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詳細規定了檔案展覽的組織管理、選題立項、內容設計、形式設計、施工布展、驗收、開放運行、宣傳推廣、撤展及文件歸檔等具體內容,成為檔案展覽領域的專門規章制度,有利于推動檔案展覽邁入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軌道。通過對《規范》內容的研究,對檔案展覽工作流程、組織架構等進行規范化管理,使檔案展覽更加高效運轉。
1規范檔案展覽的原則要求
原則,即行事所依據的準則。《規范》的“總體要求”提出,檔案展覽要堅持科學、規范,突出檔案特色,確保安全,做到“兩個服務”。這些“總體要求”都是新時代檔案展覽需要遵守的基本準則,也是做好檔案展覽的基本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四性”原則。
1.1需求性原則
檔案館通過檔案展覽達到與受眾溝通,檔案館與受眾之間是一種雙向選擇關系。即檔案館根據其館藏檔案資源狀況、通過檔案展覽向受眾宣傳,吸引受眾走進檔案館;受眾根據其對檔案館檔案狀況的了解,為后期檔案查詢、利用提供重要信息資源。《規范》“選題立項”中“選題提出”,以及“內容設計”中的“輔助展品”分別要求“結合需求選題”和“根據實際需求,確定輔助展品及其說明”等。需求原則,就要求檔案展覽舉辦前、舉辦時及舉辦后都要充分考慮社會受眾的需求,從滿足社會受眾需求角度出發做好展前準備、展中服務、展后評估。需求原則體現了檔案展覽的目的性和價值性,既要分析時代需求,也要滿足受眾需求,始終圍繞“存史資政育人”“兩個服務”做好檔案展覽工作。
1.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是指符合客觀事實和自然規律的特性。《規范》中把“科學”作為“總體要求”的一項主要內容之一;“展項設計”提出輔助展品宜做到“真實性”“科學性”“安全性”等相統一;“展品布置”中提出“布置”宜“科學、合理、美觀”。科學性原則要求檔案展覽要始終遵循檔案展覽的客觀事實和自然規律,在選題、內容和形式設計、布展、驗收、推廣等方面都要有科學的事實根據與理論依據。而要衡量檔案展覽是否做到科學性,既要看檔案展覽內容是否被反復證明科學合理,也要看檔案展覽選材是否符合客觀實際,還要看檔案展覽價值是否積極向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謂的“熱點”,為了展覽而展覽,脫離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
1.3規范性原則
規范性,即行為、活動或事物遵循的標準、規則或公認的準則。《規范》“總體要求”明確提出“檔案展覽工作應科學、規范”;“開放運行”提出“安全標志應齊全、醒目、規范”。此外,《規范》中還詳細規定了檔案展覽團隊成員的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內容文本示例以及檔案展覽選題分析論證表、展品交接表等等,這些標準和要求體現了檔案展覽的規范性原則要求。檔案展覽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由多部門、各環節共同組成,部門及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只有確保各個環節都規范、細致,才能實現整個檔案展覽的規范性。此外,規范性,還要求檔案展覽認真落實《規范》《檔案仿真復制工作規范》《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圖形符號安全色和安全標志第5部分:安全標志使用原則與要求》《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等規章制度。
2規范檔案展覽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指對一個系統、產品、服務或某一實體在特定環境或條件下的功能進行細致分析和精準描述。《“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將“三個走向”作為“十四五”時期全國檔案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把檔案“展覽陳列”作為推出檔案文化精品的重要方式之一,作為“加大檔案資源開發力度”的價值體現。《規范》在“總體要求”中也提出檔案展覽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因此,要規范檔案展覽功能定位。
2.1傳播知識
檔案館館藏的檔案是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檔案具有存史功能,也是重要憑證。浩如煙海的館藏檔案資源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沂水縣檔案館館藏大量沂水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檔案資料,相繼編纂完成《沂水年鑒》等檔案編研成果。此外,沂水檔案館還接收了多家族譜,館藏檔案資源得到豐富。通過舉辦檔案專題展覽,將“養在深閨”的檔案資料向受眾展示,讓受眾在參觀檔案展覽過程中汲取知識養分,發揮檔案展覽傳授知識、傳承文明的效果。
2.2宣傳教育
檔案展覽的教化功能是顯而易見的。沂水檔案館館藏自1939年到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2016年)全縣各行各業、多種門類原始材料,時間跨度為77年。此外,沂水檔案館舉行黨史方志進鄉村、進學校活動,以及舉辦《民法典》《檔案法》主題宣傳活動。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檔案展覽,通過直觀生動的圖表、稀有珍貴的史料、地方特色的精品實物展示,讓參觀者尤其是青少年在觀看展覽檔案過程中,接受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建設史教育,了解沂水發展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知曉沂水人民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以及國情、區情和人情,從中汲取文化精神,不斷提升普通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養。
2.3文化休閑
檔案展覽以其形式多樣、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檔案史料,以及清新優雅的游覽觀賞環境,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每一位參觀者徜徉其間而流連忘返,達到陶冶情操、寓教于樂、提高文化品位的良好效果。浙江省檔案館新館圍繞“體驗感”“現場感”“獲得感”“舒適感”,在5480m的展覽面積中設有“難忘浙江事”“大寫浙江人”“走進檔案”3個固定展區,使參觀者在檔案展覽中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蘊,能主動走進來、愿意停下來、還想再回來4。又如上海市檔案局(館)舉辦“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紅星照耀中國——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共產黨人”等系列“紅色記憶”檔案展覽,向社會公眾講好中國故事、黨的故事、上海故事,彰顯檔案文化的影響力。
3規范檔案展覽,組織實施
《規范》的內容涵蓋了從組織管理、選題立項、內容設計、形式設計、施工布展、驗收、開放運行、宣傳推廣、撤展等,涉及檔案展覽前、展覽中和展覽后的全流程展覽內容和要求,也是新時代開展檔案展覽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要始終堅持需求性、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前瞻性、經濟性等原則,突出檔案展覽傳播知識、宣傳教育和文化休息功能的定位,規范組織實施。具體來說,就是要按照《規范》的標準和要求,規范地組織實施檔案展覽展前、展中、展后全流程各項工作。
3.1展前:做好檔案展覽的準備工作
根據《規范》規定,檔案展覽正式開始前需要明確組織管理、做好選題立項、內容設計、形式設計、施工布展、驗收等工作,檔案展覽準備工作直接影響檔案展覽的質量和效果。(1)成立管理組織。在檔案展覽舉辦之前,檔案館要成立檔案展覽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檔案展覽工作的統籌協調,細化工作小組組成人員,如策展人、檔案研究人員、設計人員、布展人員、檔案仿真復制人員、監理人員、運行人員、推廣人員及歸檔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分工。(2)科學立項選題。在立項選題之前做好需求調查,通過問卷調查、走訪等形式,了解受眾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再根據這些熱點、焦點問題有針對性地確定立項選題,一般從四個方面選定檔案展覽主題:配合重大活動舉辦檔案展覽、展示工作成就舉辦檔案展覽、常規性檔案展覽、宣傳地方特色檔案展覽。在確定了立項選題基礎上,還要根據館藏檔案資源,撰寫檔案展覽大綱,大綱包括檔案展覽主題、目標、內容、結構、布局、設計、時間、場地及安保措施。(3)做好相關設計。檔案展覽設計包括內容設計、形式設計。其中內容設計包括確定檔案展品、輔助展品,同時,要圍繞檔案展品撰寫檔案展覽內容文本,主要是指檔案文字說明,包括前沿、部分、單元、組及結束語等。此外,還要做好檔案內容開放的審核、專業審核,確保檔案展覽不泄密或不得損害國家安全、集體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出現專業性、常識性錯誤。形式設計包括檔案展覽功能分區、布局、觀眾動線、展廳氛圍設計等,還包括展項設計、電氣設計、安防系統設計、效果圖與施工圖設計,組織專家評估優化、圖紙會審,為施工布展提供依據。(4)施工布展及驗收。按照項目化管理,要求檔案布展單位具備相應的資質,布展人員做到持證上崗。同時,要做好布展過程中材料、設備、用電、消防等,滿足環保及安全要求。在正式布展前要做好檔案展品交接,以及檔案仿真復制,按照科學、合理、美觀及便于主題信息傳遞的原則,做好檔案布展。最后,按照檔案展覽項目管理的標準和要求,組織人員做好驗收,確保達到檔案展覽的標準。
3.2展中:重視檔案展覽的現實體驗
在檔案展覽過程中,要通過適當方式,增強觀眾參與性與互動性,提升檔案展覽的現實體驗,讓觀眾在觀展過程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具體來說:(1)設置啟示性問題,激發觀眾的潛知。可在檔案展覽中安排一些啟示性問題,激發觀眾的潛知,讓觀眾在探尋預先設置的問題中走進檔案館,走進展覽區,通過檔案展覽中的啟示性提問語言的設置,調動觀眾潛在的儲備知識,引發觀眾更強的觀展興趣。(2)增強互動性內容,吸引觀眾參與。新時代,檔案展覽不能就檔案文獻展覽而展覽,要讓檔案“活起來”“動起來”,在舉辦相應主題檔案展覽過程中,邀請檔案領域專家、學者以及檔案收集人員,開展檔案展覽主題論壇,讓觀眾在充分參與到檔案展覽活動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3)運用現代化手段,增強觀眾收益。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檔案展覽要充分運用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3R”技術,打造集聲、光、電、影、音于一體的立體檔案展覽,讓檔案展覽真正實現立體化、智能化、趣味化,增強受眾觀展的現實體驗效果。
3.3展后:開展檔案展覽效果評估
《規范》中規定了“撤展”“文件歸檔”等相關展后工作內容,此外,還要重點做好檔案展覽的效果評估,將其作為改進后續檔案展覽的重要經驗參考。評估應在撤離檔案展品、恢復展館同步進行。(1)總結檔案展覽工作。具體來說,就是要圍繞檔案展覽大綱設置的內容,逐一總結,安排專人負責撰寫檔案展覽總結報告,包括經驗總結、經驗教訓、原因分析等,作為提升檔案展覽質量的重要參考和經驗參考。(2)評估檔案展覽效益。每一次檔案展覽結束后,都要對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等進行評估,通過檔案展覽投入與效益產出比較分析,評估檔案展覽的社會影響力、示范效應以及觀眾的認可度等。(3)反饋檔案展覽信息。在檔案展覽過程中,檔案館等主辦單位會收集到大量觀眾的意見建議,檔案館要組織人員對其進行分析,既要將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匯總,又要將意見建議落實情況及時公布于眾,不斷改進檔案展覽工作的成果,通過檔案展覽與公眾之間的信息溝通、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達到不斷改進檔案展覽質量的預期效果。
結語
檔案展覽能夠讓普通群眾近距離了解檔案工作,提升檔案意識,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檔案館要充分利用好館藏檔案資源,做好展前準備、展中展示、展后評估,切實提升檔案展覽的規范化、現代化水平,不斷增強檔案館展覽的能力和水平,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穎,高慧筠.我國檔案展覽效果提升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檔案,2018(2):56-60.
[2]管先海,劉夏楠,白樺.等.檔案展覽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檔案管理,2016(6):21-23.
[3]薛云.檔案展覽之探析[J].蘭臺內外,2010(6):6-7.
[4]何力邁.在展覽中用檔案講好中國故事—以浙江省檔案館新館展覽為例[J].中國檔案,2017(3):18-19.
[5]鄭澤青.服務大局彰顯檔案文化的影響力上海市檔案局(館)舉辦檔案展覽述略[J].中國檔案,2018(1):38-39.
[6]李圓圓,譚雅寧,馮穎.檔案展覽實踐探索[J].山西檔案,2011(1):36-41.
作者簡介:劉國梁(1982.9—),大學學歷,山東省沂水縣檔案館館員,主要從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