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5-031-3-Z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2021年10月,《“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發布,提出將數字技術應用于體育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數字體育、數字運動和智慧體育場館。因此,如何依托數字技術賦能高校體育場館智慧轉型,成為新的研究命題。目前,國內對高校體育場館數字技術運營模式和推廣策略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國內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體育場館數字化運營方式進行分析,積極探索高校體育場館數字技術發展的多元化創新路徑,對數字經濟賦能高校體育場館運營進行探討,并提供一定的實證參考,探討其內在機理、實現路徑與創新特點,以期為數字技術在高校體育場館數字化運營建設中的應用提供借鑒。
1、數字技術在高校體育場館中的支撐與保障作用
數字技術從多維度為高校體育場館提供支撐與保障。一方面,高校體育場館可通過智能預約、監控、設備管理系統等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借助大數據和VR/AR技術優化服務體驗,利用安全監測、客流分析等功能保障安全運營,以高精度計時記分和設備管理系統助力教學平臺的應用。另一方面,數字技術還能基于數據分析為場館運營決策提供支持,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上營銷與合作,推動運營模式創新,全方位增強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服務和運營能力。
同時,數字技術應用于高校體育場館,對學生而言也大有裨益。一方面可提供便捷服務:學生可利用智能顯示屏和手機應用程序快速獲取場館信息,通過線上平臺輕松預約場地,還能享受個性化的運動建議與課程推薦,借助VR/AR技術更直觀地學習運動技巧,豐富運動體驗。另一方面,可保障運動安全:場館內的智能安全監測設備和客流分析系統能保障學生運動時的安全;同時,學生也可通過相關系統了解場館實時安全狀況,放心參與體育活動。
2、國內高校數字技術賦能體育場館運營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高校體育場館應用數字技術運營的案例很多,但是數字技術應用效果好并且經濟效益高的案例并不多,本文主要分析國內優秀高校案例來分析其內在機理、實現路徑與創新特點。
2.1、國內優秀高校體育場館建設案例
(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體育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針對校內師生提出的場館個性化需求,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智慧校園體育場館在進場流程、在線預訂、在線搶票、校園一卡通融合、運動過程分析等環節進行定制化功能開發,實現了場館全面智慧化升級,結合智能化的物聯硬件如智慧人臉識別、智能票務閘機進場、智慧前臺等,降低了場館人工服務成本,同時線上預約購票系統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遠望谷體育館。
以“智慧場館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核心,構建軟硬一體的管理系統。整合了場館管理、場地預訂、智慧監控等多個智慧場館系統,構建智慧物聯系統。實現了場館設備運行狀態實時監測、水電能耗實時管控等功能,通過數智化管理,為場館安全管理、服務升級等進行智慧賦能,提高了場館的管理效率和使用體驗。
(3)福建師范大學。
大力推進體育場地和設施數字化建設,構建場地預約系統、設施使用數字指南等。學生可以通過移動應用程序獲取場館信息,實現場地和設施的在線預約、使用管理等,提升了用戶體驗,使場館器材設施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學校還研發了校園智慧體育平臺,圍繞“課、跑、測、賽、管”打造五位一體的數字體育教學管理模式,滿足了教學和管理的多種需求。
2.2、數字技術賦能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的案例分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體育館采用智慧校園場館運營管理系統及物聯網應用平臺,其中包括智慧前臺、智能閘機人臉識別進出場館、自助票務業務平臺、智能自助柜鎖系統、線上電子支付系統、手機預約及定票管理平臺等全方位、立體化智慧物聯網軟硬件應用,并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智慧校園“一卡通”系統實現完美對接。實現了學校體育場館信息化流程的全覆蓋,構建起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管理模式,通過“云 + 大數據 +5G+ 物聯網+AIoT”技術應用來加持學校體育場館管理更加智慧化,多維度為學生提供數字化服務,同時也為體教融合進行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助力學校打造有利于學生健康鍛煉的體育運動體系。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遠望谷體育館著重考慮場館安全,例如,安裝環境監測系統,部署傳感器監測場館內的溫濕度、空氣質量、噪音等環境參數,當參數超出正常范圍時發出預警,保障場館環境舒適安全。此外,還安裝了設備狀態監測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體育場館內的設備運行狀態,如照明設施、音響設備、運動器材等,及時發現并處理安全隱患。最后是安裝應急預案管理系統,構建智能化應急預案管理系統,根據不同的安全事件類型,自動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將應急預案與場館內的消防、醫療等資源進行整合,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調動各方資源進行處理。
福建師范大學在體育場館中打造“課、跑、測、賽、管”五位一體的數字體育教學管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
課:課前,教師通過平臺上傳教學資料、電子教案,學生在線選課,了解課程內容和要求。課中,在數字平臺中實現學生管理、點名簽到、課程通知、班級互動、作業布置等功能,利用智能設備進行動作示范和講解。課后,通過智能輔助,進行課后視頻鞏固、在線理論考試、教學評價、成績錄入等,方便學生復習和教師了解教學效果。
跑:依托運動App實現跑步鍛煉數字化,運動記錄借助“步道樂跑App”等,整合多種運動項目,記錄學生跑步的軌跡、時長、次數等數據。智能分析通過AI人體運動分析模型,自動識別并分析運動狀態,輸出體育運動成績,還能對心率異常等情況發出預警。
測:智能化體質測試管理,數據同步將體質測試管理子系統與智能體測室相結合,實現體測數據的同步上傳和測試結果的及時查詢。健康評估是根據體測數據評估學生體質,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運動建議和健康指導,注重對體質弱勢群體的后續干預。
賽:推行智能化校園體育競賽管理。賽事組織通過平臺進行比賽報名、賽程安排、成績查詢等工作,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競賽模式。例如,資源整合是指利用平臺整合體育賽事活動的視頻資料庫,方便學生觀看學習,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管:綜合管理數字化。管理者可通過手機、平板、PC電腦等方式查看學生及教師課程各項統計數據,實現對教學資源、學生信息、課程安排等的統一管理。便捷操作是學生可通過平臺進行請假、更換體育項目、申請保健班、查詢體育成績等便捷式操作。
2.3、數字技術賦能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的創新特點
緊跟高校體育行業發展趨勢,針對智慧校園體育場館的實際需求,以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為支撐、體教融合為出發點,“ 5G+ 物聯網 +AIoT+ 體育”的深度融合,實現高校智慧體育場館系統智能化、自助化、學生運動數據可視化等目標,實現自助購票、自助進場、智能生物識別管控等技術,實現智慧物聯應用,從多維度、多層面支撐校園全面信息化、資源數字化、數據運營化、業務智能化發展。
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場館的使用數據、人員流量、設備運行數據等進行分析,為場館的運營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例如,通過分析歷史數據預測不同時間段的場館使用需求,合理安排場地維護和人員配置。借助數字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通過安裝智能傳感器、監控攝像頭、智能照明系統等設備,實現對場館環境、設施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測和自動化控制。
3、數字技術賦能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的多元化創新對策
基于上述國內優秀高校體育場館案例的分析,提煉出內在機理、實現路徑及創新特點,為其他院校提出以下五點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的多元化創新對策。
3.1、數字技術賦能高校體育場館創新運營模式
創新運營模式:基于大數據分析構建用戶畫像,精準匹配學生、教職工及周邊居民的個性化需求,推出定制化會員服務、特色運動課程。同時,借助數字孿生技術模擬場館運營場景,優化資源配置與活動規劃。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票務、會員權益等數據的互通,提升交易透明度與安全性。探索與周邊商業體、線上運動平臺的合作,拓展廣告植入、品牌聯名等多元盈利渠道。數字賦能高校體育場館運營模式的創新不僅在校內師生層面有非常好的數字體驗效果,而且通過允許校外人員利用場館健身,彌補了場館空白時間,為高校帶來效益,產生的效益再利用在場館的數字技術引進中,便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
3.2、數字技術升級一SaaS模式
軟件運營服務SaaS(software-as-a-service)模式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的模式,與傳統的軟件架構模式相比,具有調整靈活、成本較低、部署迅速等優點。高校體育場館可以基于SaaS模式,采用MVC架構模式,這樣不僅可以顯著降低日常管理和維護成本,還能實現升級服務體驗的目標。同時,引入5G、AI技術,打造“無人值守”智能場館,實現自主入場、自動計費,運用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技術,在場館內設置虛擬運動教練、互動游戲體驗區,提升運動趣味性與參與度。最后,高校搭建線上社交平臺,支持運動數據分享、賽事直播互動、線上運動社群交流,激發用戶活躍度,以數字化服務提升用戶黏性與場館口碑。
3.3、高校體育場館運營設備數字化
各地高校越來越重視校園安全,其中場館安全是重中之重,高校體育場館設施設備管理數字化是大勢所趨,運用物聯網技術將體育場館的設施設備連接成網,實時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和使用情況,通過智能傳感器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實現預防性維護,減少設備故障和停機時間,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其利用率。數據收集與分析數字化設備狀態監測是通過在關鍵設備上安裝傳感器,實時采集設備的運行數據,如溫度、壓力、轉速等,通過物聯網技術傳輸至監控中心,及時發現設備異常。運營數據分析是在收集場地預訂、設備使用、人員流量等數據的基礎上,運用數據分析工具,挖掘數據價值,為運營決策提供依據。智能安防系統數字化視頻監控是在體育場館內安裝高清攝像頭,實現全方位監控,通過視頻分析技術,對異常行為進行預警。特別是目前很多高校都建設了冰雪運動的場館,這項運動具有非常高的危險性,在日常教學或者對外開放的時間內,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轉以及第一時間發現異常行為的預警是非常重要的,依靠數字監控設備來保駕護航便是最優的選擇。
3.4、數字技術賦能高校體育場館教學管理運營新模式
在高校體育場館中打造“課、跑、測、賽、管”五位一體的數字體育教學管理模式,整合數字化教學資源,引入智能訓練輔助設備和系統,通過數據分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訓練建議和反饋,幫助學生科學訓練,提高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配備智能觸摸顯示屏,學生可通過觸摸操作查詢體育知識、訓練計劃、動作示范等教學資源,還能實現師生“線上 + 線下”的互動平臺。這種“教學管理 + 場館運營”新模式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們的訓練、鍛煉專業素養,還為高校教師提供了教學資源和交流平臺,讓優秀的一線教學老師更好傳播其教學特色和寶貴經驗。
3.5、高校體育場館數字技術人才培養
數字技術賦能高校體育場館運營需要專業的數字技術人員來管理。高校一方面需要引進專業人才,引進具有體育學和數字技術雙重背景的專業人才,充實師資隊伍,為高校體育場館運營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對高校骨干教師進行培訓提升,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數字技術相關的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參與體育數字技術的科研項目,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選拔技術學習強的教師到場館工作。另外,高校體育場館也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體育場館數字技術相關項目。企業委派專業技術人員來校內實施項目,并在后期持續保障校內體育場館保障項目的運營平穩及預防措施的有效性。在這個過程中,同步培養場館管理崗位的教師數字技術平臺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4、結語
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在體育資源配置上具有明顯的優勢,高校應以數字創新為動力,滿足高校師生以及校外人員的個性化需求,構建更安全更數字化的體育教學環境,提升體育場館運營環節數字化水平,重視數字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實現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金俊.基于“互聯網 + ”的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經營管理對策[I].體育世界,2025(3).
[2]孫倩,葉雅雅.高校體育場館建設的經濟學分析[J].體建筑科學,2025(3).
[3]崔迎春,李瑞.高校體育場館歸屬管理模式探究與實踐分析——以北京交通大學場館為例[J].新體育,2024(14)
[4]劉亞嬌,楊旭凱,梁樞.“元宇宙”時代我國高校體育場館數字化建設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24(1).
[5]章翔,劉儒江.安徽省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SWOT分析].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24(5).